發布時間:2015-04-08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跳繩是小學生十分喜歡的一種體育活動,通過以繩連跳使學生掌握多樣式的跳繩方法這是必要。同時,為了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教師可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比賽的形式,使學生達到練跳的目的,既可收到良好的教學較果,又可促進學生身心的發展,提高學生
摘要:跳繩是小學生十分喜歡的一種體育活動,通過“以繩連跳”使學生掌握多樣式的跳繩方法這是必要。同時,為了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教師可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比賽的形式,使學生達到“練跳”的目的,既可收到良好的教學較果,又可促進學生身心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彈跳能力,靈敏性、協調性等,另外,“以繩練跳”就是讓學生充分利用手中的繩子進行多種形式的跳繩練習。如:短繩的前搖、向后搖、臂交叉的單腳、并腳和交換腳跳以及雙搖擺跳、雙人跳等比繩的單腳跳、穿梭交叉跳、集體跳等。讓學生自由選擇,盡情發揮這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育學生的創造力,切實的可行的途徑。
關鍵詞:跳繩運動,體育游戲,體育論文刊發
跳繩,不單是用于跳,教師應注重創新,發揮跳繩的其他作用,如:“以繩代桿”。在進行跳高教學時可將長繩兩端綁上一定重量的物體,橫掛在跳高架上,以代替橫桿,這樣“繩桿”既直又安全,易于攜帶,更主要的是可以減輕初學者在練習時,因害怕“橫桿”而引起的心理負擔。
體育課的教學經常需要畫線,有時可以變“以繩代線”。因為繩子即可拉直,又可彎曲易于調整,方便省錢。如安置在地上的直繩可作為簡易的起跑線、起跳線、終點線;另外,教師還根據學生課堂練習和游戲的需要,將短繩在地上擺成或大或小的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多種幾何圖形,實踐證明,教學時有時適當采用“以繩代線”的方法,反而更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采用跳繩進行游戲,既可由器材,又可使學生興趣,這在農村小學的體育教學中是切實可行的。教師可以根據學校的情況以及活動場所的特征,安排相應的游戲方法。如:“跳繩接力”、“攻關”、“快快跳起來”等教材,還可以自編一些健康有益的游戲。如:“捆綁進行游戲”、“斗智拉繩”、“三人角力賽”等多樣的游戲教學。
一、體育游戲
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游戲方法和教育手段,體育游戲將鍛煉身體作為基本方法,以達到娛樂身心、改善體質和陶冶性情的目的。通過開展游戲,人們將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經驗傳授給自己的后代。參照俄國教育家馬卡連柯的觀點,我們認為與成人生活中工作、服務和活動相比,兒童生活中的游戲也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以游戲中孩子的表現為參照,可推測出其在以后生活中的表現,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知老”。因此游戲對于孩子的成長培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游戲在人類歷史發展中派生出許多分支,體育游戲是其中的一支。體育游戲是一種具有創造性、主動性和意識性的活動,通常按照某種規則或目的來組織。普及性、大眾性和娛樂性是體育游戲的基本特征。體育游戲一般可分為競賽性體育游戲和活動性體育游戲兩種。其中競賽性體育游戲是體育游戲的高級階段。
二、體育游戲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1、開始環節
在授課的開始環節,必須先使學生興奮起來,以利于組織活動,并使學生注意力提高,進而快速融入課堂練習活動。應使其身體各部分都得到有效的活動,從而在體育課堂學習和鍛煉的過程中保持情緒高漲、精神飽滿的狀態。教師在此環節宜采用“反口令”、“姿態比賽”、“聽覺”、“視覺”等類型的體育游戲,注意應遵從簡單、短小的原則來進行對體育游戲的選取與應用。
2、準備環節
將“準備活動”做好,才能使內臟器官的惰性得以克服,從而促進身體各部分組織和器官快速進入運動狀態。在此環節,可引導學生以游戲方式反復多次練習已掌握的體育技巧,從而為學生基本部分技術的學習過程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與此同時,還可以將內容選擇面予以適當擴大,以利于學生身體得到全面發展。例如打活動目標、小型競賽、投擲練習、上下花式傳球、左右傳球練習等等。通過此類練習,學生的身體器官與機能快速融入工作狀態,進而做好心理與生理的準備以迎接基本環節的教學內容。
3、基本環節
學生學習相關的技能知識、鍛煉身體和培養思想道德水平的過程為基本環節的教學內容與目的。在基本環節中,針對體育游戲的運用,在游戲形式選擇方面應結合實際情況,保證科學、合理。這樣不僅能使游戲練習枯燥單調的形式得以改變,同時也起到輔助作用,使動作技能的掌握與形成過程得到加快,教學效果也得到相應的提高,課堂氣氛也因此而活躍。在短跑教學過程中,可進行“跑城”、“接力”、“你追我趕”等相關練習;以球類教學為例,可以進行“打點”、“接力”、“傳球”、“對抗”、“繞物”等相關練習活動。
三、體育游戲在教學活動中的時機選擇
在體育教學的開始與準備環節,應使學生注意力得到轉移,使學生由安靜狀態迅速轉入運動狀態。此時將體育游戲合理運用到課堂活動中,能夠使學生將自身各系統組織和器官的功能快速提高,盡快轉入運動狀態。并做好充分的生理與心理準備,為課程基本環節的開展和激烈緊張的活動創造有利條件。學生在教師對某種技術動作反復講解示范或過多重復練習時,極易出現神經系統的功能疲勞現象,注意力也大幅下降,在課程的結束環節,學生的肌肉過于緊張,急需放松,身體的整體機能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恢復。此種情況一般多出現在課程基本環節具有大運動量的活動以后,還存在其他具有較大運動量的課程安排中。教師可針對性地安排一些較為放松的小游戲,使學生在激烈活動之后漸漸恢復至平靜狀態,其心血管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的狀態也回歸正常。通過安排此類具有放松性質的小游戲,使學生在體育課堂活動中有張有弛,在鍛煉了身心的同時又不至出現不良影響。比如在大運動量的田徑類的活動結束后,可以進行“按報數結組“的體育游戲,所有同學圍成圓圈并作逆時針慢跑,在跑動過程中對疲勞部位的肌肉進行擊打,同時注意教師報數,在聽到報數后,學生應立刻依照所報出的數字就近抱團結組,失敗者為最終不能湊足人數者。通過類似的方法,學生在大運動量后的疲勞度得以有效緩解,教學活動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給學生留下良好、深刻的印象?偠灾瑧獙Ⅲw育游戲與體育課程的教學大綱和教材充分結合起來,以利于體育教學任務的完成,促進學生動作技能的完善與提高,同時更有利于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體育游戲以服務于課程教材任務為目的,因此,在選擇體育游戲類型時不能只聽憑學生的要求、興趣或熱情,教師應從實際出發,結合學生性別、年齡、身體素質、生理、心理以及技能等方面的特點,合理選擇體育游戲,使其與課程安排有機融合,發揮最大效果,切忌濫用。只要教師們嚴格遵循體育教學的基本原則,并充分考慮到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與具體情況,善于總結,深入探索,勇于創新,銳意突破,相信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體育游戲的運用會越來越合理,越來越有成效。
在進行投擲教學時,教師可教學生將繩子繞成“球”狀或折疊繞成“棒”形或“錘”形,以作為輕物代替壘球、手榴彈、實心球等投擲練習,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肩上屈肘和轉體揮臂以及原地推拋等投擲方法。此外,還可以用“繩球”進行一些球類的基本功練習。除了上述將繩子代替體操棒和投擲棒外,還可以作為接力棒。采用這種代用法,既安全方便,又有利于初學者掌握基本動作,對于場地小、器材少的學校尤為適用。
體育教學中,教師可在徒手操的基礎上,根據繩子的特點編排繩操,在缺少體操棒的學校,可以繩操代替棍棒操,使用時可先將其對折在對折,然后兩手握繩做操。手中有物,興趣較高,其繩操不僅具有同徒手操同樣的價值,而且對矯正身體姿勢有較好的幫助,在培養靈敏度、準確性和平衡能力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所謂“以繩串課”,是指在圍繞跳繩主教材的前提下,把跳繩的使用貫穿到課的始終,充分發揮“一繩多用”的功能,也稱之為“繩課”。繩課的基本部分除了安排教學計劃中所定的跳繩內容外,還可以適當增加如“繩投擲”、“繩游戲”等內容,以利用進一步協調上、下肢的活動。在“繩課”的開始準備部分,可以安排與繩子有關的律動和繩操,在課的結束部分還可以安排繩子有關的音樂舞蹈進行放松。實踐證明:學生在“繩課”中不必變換多種器材,只需使用手中的跳繩就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練習。
作為教師我們應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著眼學生,抓住教學的契機,以啟智激勵學生主動思維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興趣的基礎上主動去尋覓、求索。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