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3-05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歷史教學》雜志刊發了多篇有學術影響的文章近年,開展了多項教學創新與學術引領的活動和討論。如新課程改革啟動以來,《歷史教學》組織了中學歷史教材應如何編寫的討論,對宣傳新課程改革起到推動作用。組織了新課標下多種版本教科書異同比較的討論
摘要:《歷史教學》雜志刊發了多篇有學術影響的文章近年,開展了多項教學創新與學術引領的活動和討論。如新課程改革啟動以來,《歷史教學》組織了“中學歷史教材應如何編寫”的討論,對宣傳新課程改革起到推動作用。組織了“新課標下多種版本教科書異同比較”的討論,邀請著名學者撰寫文章幫助中學教師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新教材。開展了“在歷史教學課堂中提倡教學設計”的討論,引起了中學教師的廣泛參與,用“教學設計”代替教案備課這一理念逐步被廣大教師接受。開展關于“歷史教學中的價值觀教育”的討論,使教師對“歷史課中如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關鍵詞:歷史教學,史料,史學論文發表
《歷史教學》近年來推出了一批具有原創性的欄目和文章,產生了重要的學術和社會影響。如開辟“中青年學者訪談錄”欄目,對活躍在當前史學研究前沿的新生代學者進行訪談,全面展示了最新的史學研究成果和特點,受到讀者極大關注和喜愛。開展“關于倡導國學問題的質疑”的討論,使人們對如何更好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歷史教學·下半月刊》創刊于1951年1月,是新中國建立后國內創辦最早的歷史專業刊物之一,在天津出版,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稓v史教學·下半月刊》是國內中學歷史教學·下半月刊圈內公認的四大學術刊物之一(天津的《歷史教學·下半月刊》的和陜西師大的中史參排頭兩名,華南師大《中學歷史教學·下半月刊》和蘇大的《中學歷史教學·下半月刊研究》排后兩名,此排名不含其他屬于高校級別的專業歷史刊物)。目前《歷史教學·下半月刊》的發行,在國內已覆蓋了包括港、澳、臺地區在內的所有省區,國外除主要發行日本、韓國、東南亞地區外,還有歐洲、美洲、大洋州、非洲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創刊以后,除1961年上半年曾暫時休刊、”文革”期間被迫停刊外,一直堅持出版,到2002年底,已出版78卷,469期。自1992年以來,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的歷次評定中,《歷史教學·下半月刊》均名列其中。2000年以來,《歷史教學·下半月刊》又被列入中國社會科學引用資料來源重要期刊。2002年,《歷史教學·下半月刊》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列入中國期刊方陣,授予”雙效期刊”稱號。
一、史料運用有利于還原歷史真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史料的恰當運用可以有效地創設歷史情境,有利于還原歷史真相,感受歷史的魅力和沖突,從而產生了解和探尋歷史的愿望和興趣。新課標在第四部分的實施建議中提出:“結合具體、生動的史實,從多方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歷史學習,積極參與歷史教學活動。”
以常州地區所用的北師大版初中歷史教材為例,書中提供的很多史料內容生動有趣,可以成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誘因。如,七年級上冊第4課《破解彩陶之謎》提供了較為典型的舞蹈紋彩陶盆、人面魚紋彩陶盆、船形彩陶壺等圖片,作為原始實物史料的再現,生動地吸引了初一學生的注意力和探究的熱情。學生以此為依據,結合查閱資料、觀察制作、展示解說等活動,增強了參與歷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小組討論、大膽的想象、細致的分析,學生回到了中國的史前社會,對以半坡聚落為代表的氏族成員的生活和原始農業的產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二、有利于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八年級上冊第2課《劫難中的抗爭》左宗棠收復新疆一課中,我補充了一段史料:“左宗棠深明外交必須以軍事為后盾的道理,雖主談判,但不忘備戰。為了支持曾紀澤的外交努力,左宗棠率兵前往哈密,在哈密設立抗俄司令部。在前往哈密的征途中,他讓士兵抬著棺材走在隊伍的前面,表明誓死抗擊俄國、收復伊犁的決心。”這則材料的補充,使學生了解到:左宗棠以武力做后盾,而且“抬棺出征”,誓死收復伊犁,正是左宗棠震驚中外的豪情壯舉,有力支援了曾紀澤的外交斗爭,終于迫使俄國將伊犁歸還中國。在此基礎上,學生也認識到:中國人民從來就有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反抗侵略、維護統一是每一個中國人都要傳承的愛國傳統。
這一類史料的運用,遠勝于教師空洞蒼白的說教,是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極好素材,有利于學生形成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增強歷史責任感,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論從史出,有利于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
近幾年的常州歷史中考加強考查學生對史料的辨識、理解和應用,命題者對有一定關聯的歷史事件,抽取相關的圖片資料、文字材料以及學者的論述等史料進行重新組合,設計探究問題,縱橫對比,考查學生學習的廣度和深度。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分析和探究能力。史料的支撐和運用,使得學生的自主學習有了充分的依托,實現了教師論從史出的教學意圖,也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
合理運用史料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初中歷史的課堂效率,體現歷史課程的思想性、基礎性、人文性和綜合性,從而實現歷史學科“以史啟智”的內在價值。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