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1-27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對教材的積極影響。傳統的課堂教學一定要有一本教材,或者有某些指定的參考書。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教材上的知識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們的需求。一方面因為教材畢竟是有一定的出版年限,教材里面的知識不能隨時更新;另一方面則因為教材是傳統的出版物,
摘要:對教材的積極影響。傳統的課堂教學一定要有一本教材,或者有某些指定的參考書。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教材上的知識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們的需求。一方面因為教材畢竟是有一定的出版年限,教材里面的知識不能隨時更新;另一方面則因為教材是傳統的出版物,不能滿足現在多媒體的閱讀模式。因此,受互聯網技術的影響,現在大學課堂教學應該有隨時更新、綜合采取最新知識的多媒體“教材”,故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教學,高等教育
對教學模式的積極影響。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更先進的教學模式的實現提供了可能。借助互聯網技術,在傳統的課堂之外出現了“第二課堂”。學生可以根據需要隨時隨地進行學習與復習。通過互聯網,教師可以建立各種各樣的學習小組、討論區、群組。甚至也可以通過微博等最新的即時通訊技術來進行知識的傳授。谷歌所提供的免費郵件列表服務,向學生發布作業、集中討論問題,在正式交作業打印稿之前,也會要求學生先提交文檔,以方便進行抄襲或剽竊甄別。
對教師的消極影響。由于互聯網上有海量信息,很多教師在備課時,往往不再閱讀經典教材或相關的參考著作,相反只是從互聯網上下載一些內容,然后制作成課件,因而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不免流于膚淺;ヂ摼W技術的發展還會促使教師形成“網絡依賴癥”,不再閱讀經典著作,也不再進圖書館閱讀書籍;ヂ摼W雖然會讓教師的知識面比較廣,但是對于知識的理解深度,以及對經典的把握、傳統的人文修養則可能會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同時,互聯網技術對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提供了諸多方便,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越來越依賴課件。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件固然為學生所喜歡,但是,語言的表達與交流更為重要。知識需要在互動中得到傳輸與深化。如果教師只是在課堂上輕點鼠標,播放課件,課堂教學實際上就成為觀看課件了,教師和學生就會成為課件的“奴隸”,而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對多媒體課件的依賴,也限制了教師在教學過程的主觀能動性,限制了教師的發揮,不利于教師的教學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教師人格魅力與教學特色的形成。另外,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可以提高多渠道、非現場的教學方式,但是過分依賴網絡,則會導致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拉大,不利于培養師生之間的感情。
對學生的消極影響。大學課堂教學目的不僅在于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尤其是引導學者主動去閱讀、思考。但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導致不少學生依賴網絡,把大部分時間花在網絡上,而沒有去閱讀教材或經典著作。而對學生作業或論文的消極影響更大,不少學生從網絡上復制、粘貼,然后修修改改,變成自己的作業或論文,實際上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還會影響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也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與學生知識的獲得。
互聯網技術在大學課堂教學的全面應用,對大學課堂教學的內容、手段、方法、模式、理念等產生重大影響,并會對高等教育的思想、理論,甚至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均會產生積極影響;ヂ摼W技術的發展,既向高等課堂教學提出了挑戰,但同時也創造了更多的機遇。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須嫻熟運用現代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更新自己的課堂教學觀念、模式,將互聯網技術恰當的運用到課堂教學,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促進課堂教學觀念的轉變,全面促進教學的現代化,為高等教學體制的改革貢獻自己的力量。
目前我國正處于信息社會,電腦、手機、移動終端(MID)與無線網絡、3G技術的普及,校園網絡的不斷完善,大學生獲取知識的速度、廣度、深度比以前都要方便、快捷。很多知識甚至不需要課堂教學,學生們就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得。不少著名的門戶網站,如百度、谷歌、新浪等均有提供海量知識的板塊,諸如文庫、問答、百科、分享等。谷歌甚至提供免費的電子書,供訪問者閱讀與下載。因此,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傳統的大學課堂教學產生巨大的沖擊。
盡管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會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提出挑戰,但同時也會促進課堂教學進一步轉型。課堂教學可以利用成熟的互聯網技術,改變教學手段,深化教學改革,強化知識傳授效果。一方面,互聯網技術使得教師獲取更多的教學輔助工具,如影視、圖片、電子書籍等教學素材;另一方面,互聯網技術還可以為課堂討論提供更多的案例來源。另外,互聯網技術也改變了傳統的作業、答疑、考試模式,如香港中文大學開發出了網上學習、考試系統,學生交作業、提問題,以及考試均在網上進行。該網絡也集成了最新的反剽竊系統,從而杜絕了學生們的抄襲、作弊等行為。
對教學觀念的積極影響。傳統的大學教學是一種“被動”學習過程,由老師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與信息。在互聯網技術影響下,現在的課堂教學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主動”教學模式。老師的職責由傳統的“灌輸”知識轉變成為課堂的“組織者”與知識的啟發者、引導者。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用“接生婆”來比喻老師,實際上就是表明教師的一個重要職責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而不是使用教師的權威“強迫”學生“被動”接受。在互聯網時代,教師也必須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一方面要與時俱進,對互聯網技術要有充分的了解與掌握,對于海量的網絡信息與網絡上的流行趨勢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要改變傳統的以“語言”傳授知識的模式,改變“灌輸”的教育觀念,對知識的傳達要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ヂ摼W技術的發展促使教師要掌握更先進的教學方式,要有更廣闊的知識結構、深厚的人文修養,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擴大自己的信息面,避免與學生之間產生信息與知識的“代溝”。
對教學手段的積極影響。傳統的課堂教學一般都是老師講授,學生聽課、記筆記,然后復習、考試。在互聯網技術的影響下,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現在大學課堂教學的主流。科學實驗表明,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而且,人們一般只能記住自己所閱讀內容的10%,所聽到內容的20%,所看到內容的30%,所聽到和看到內容的50%,而能記住在交流過程中自己所說內容的70%。因此,多媒體教學主要目的是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等不同感官,從而對知識的記憶與掌握更加深入與長久。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