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9-29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文化話語權,是繁榮發展校園網絡文化的現實需要。校園文化既包括顯性的校園文化,又包括隱性的校園文化;既包括校園的網下文化,又包括校園的網上文化。校園的網上文化即校園的網絡文化,是校園文化和校園網絡相結合的產物,
摘要: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文化話語權,是繁榮發展校園網絡文化的現實需要。校園文化既包括顯性的校園文化,又包括隱性的校園文化;既包括校園的“網下文化”,又包括校園的“網上文化”。校園的“網上文化”即校園的網絡文化,是“校園文化和校園網絡相結合的產物,是校園文化借助和運用校園網絡而產生和形成的一種校園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新形態”。
文化話語權關系到國家的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甚至國家安全。當前,要維護中國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和文化安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主導文化話語權,尤其要牢牢掌控網絡文化話語權。2010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了新世紀第一次全國教育會議,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指出:“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牢牢把握黨對學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導權,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強校園文化建設。”E23(p24>隨著新技術革命的產生、發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搭建,網絡日益成為大學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網絡領域同樣成為意識形態斗爭的重要陣地。西方敵對勢力往往會利用影響面廣、煽動力大、傳播速度快的互聯網,借助網絡文化話語霸權對青年學生進行思想滲透,擾亂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破壞目的國的意識形態安全和國家安全,以實現自身的政治目的和國家利益。例如,美國就曾利用新興網絡社交平臺Twitter、Facebook、YouTube、Flickr等推動別國所謂的“民主革命”。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主動占領網絡領域,掌控網絡文化話語權,積極有力地維護中國高校的意識形態安全。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主動適應這種校園文化的新形態,主動掌握網絡文化話語權,這對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網絡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掌握網絡文化話語權,能夠正確引領網絡文化發展方向,防止不良網絡文化信息侵蝕和破壞校園網絡文化環境。掌握網絡文化話語權,還能夠充分利用校園網絡平臺創新“網上文化”,以校園網絡的形式承載意義深刻、主題突出、特色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信息。例如,以創造和運用BBS論壇、視頻、動漫、博客、播客、微博、QQ、MSN等校園網絡文化樣式來反映學校先進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環境文化。教育部、共青團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就明確指出:“要充分發揮網絡等新型媒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建設好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校園網站,不斷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的渠道和空間,積極開展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網絡文化活動,形成網絡文化建設工作體系,牢牢把握網絡文化建設主動權,使網絡成為校園文化建設新陣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掌控網絡文化話語權,就是要主動占領網絡陣地,積極建設校園網絡文化,把校園網絡建成教學結合、學用結合的橋梁,建成大學生學習理論、了解信息、討論交流的園地。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導、中國大學生在線主辦的全國高校百佳網站網絡評選活動2011年評選出的最佳思想政治創新獎“天津大學天外天網站”、最佳文化建設獎“湘潭大學三翼校園”、最佳文明網絡社區獎“上海海洋大學易班”和“清華大學學生紅色網站”、“武漢大學珞珈新聞網”、“華中師大在線”、“西南大學資訊網”等全國高校百佳網站,都是集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教育性為一體的校園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這些高校網站都結合學校改革發展的實際和廣大師生的需求,注重創新校園網絡文化內容,始終弘揚先進的校園網絡文化,力圖形成能夠反映學校整體風貌的校園網絡文化特色。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