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9-26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職業指導工作作為高校人才培養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促進學校教學改革和發展、師資隊伍結構性調整等具有導向作用。同時,又是一項長期系統性工作,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事業,它在大學生成長成才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高度
摘要:職業指導工作作為高校人才培養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促進學校教學改革和發展、師資隊伍結構性調整等具有導向作用。同時,又是一項長期系統性工作,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事業,它在大學生成長成才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高度重視并切實抓好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
一、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現狀及問題
當前,各大高校對職業指導工作普遍重視,也開始加大對職業教育、就業指導的投入,如設立專門的就業指導中心,舉辦專場校園招聘會、創新就業信息網及咨詢網等。但整體的就業服務意識、服務設施、服務內容、職業指導的業務水平等還停留在量的擴張,而非質的飛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職業指導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很多高校對職業指導的認識只定位在一項畢業階段的事務性工作。所以導致職業指導的內容和對象較狹窄。如通過畢業生就業動員會,幫助畢業生了解當前就業狀況與社會就業形勢,及相關的政策法規。如積極與企業聯系,提供就業信息,進行面試培訓等。極少以系統性的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職業發展觀、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為工作的重心。然而建立科學的職業發展觀,開展普遍性的職業素質測評,職業評價分析、調查訪談、心理測量,定期的職業咨詢,職業生涯規劃等各項專業化的職業指導工作,是實現人職合理匹配的基礎。在完成人職合理匹配的基礎上,有利于進一步開展有效地職業指導。需要樹立的觀念是,職業指導的目標不僅僅完成人職匹配安置就業的短暫行為,而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作,是以實現學生全面發展作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目標。同時,還應認識到職業指導在大學生就業的整個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影響著學校教學改革的方向。
(二)職業指導工作的隊伍結構單一、且專業化程度不高
高校的職業指導工作需要一批專業性較強、實踐經驗豐富、綜合素質過硬的師資團隊。就目前的師資隊伍結構而言,職業指導人員主要由就業指導中心工作人員、一線的思政教師、輔導員和個別企業實踐專家組成。其中專職教師的比例很低,專業化程度較低。除就業指導中心專職教師以外,其余都為兼職職業指導人員。大部分兼職教師主要工作并非職業指導,也不能綜合掌握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和法律等相關方面的知識,也很少參加專業性強且系統性的培訓,導致職業指導工作的針對性不強,實踐應用能力較差,效果不明顯。
(三)職業指導工作內容缺乏實踐性
現在的職業指導工作中單獨重點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較少,往往以動員會、講座的形式開展教育,涉及的學生范圍不廣,也無法做到密切聯系實際,更不談開設相當于專業課的實訓課程。真正讓學生參加企業鍛煉的機會只停留在畢業實習環節或頂崗實習階段。同時,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也往往局限于關注就業技能、技巧,缺乏不同個體的特殊性。
(四)職業指導工作的基礎服務環節薄弱
高校的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需要基礎服務設施的跟進和信息化程度的加強。目前就業指導處的主要工作集中于畢業環節各項就業相關的行政事務,服務于學生階段性職業指導的基礎設施不夠健全,就業信息和政策服務信息較滯后,專門的職業咨詢室很少,各項設施利用率低,也近老化。絕大多數高校都開設了就業網,但網絡的利用程度卻不盡人意。大多數高校只是局限發布一些招聘信息、政策和通知等,很少能做到網絡咨詢、網絡測評等,信息網絡體系亟待完善。
二、對職業指導工作開展的幾點思考
(一)提升職業指導的教育職能和工作理念,促進大學生全面成才
高校職業指導工作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服務理念,立足學生全面發展,著眼于當前就業形勢、市場需求以及社會的發展趨勢,不斷豐富和完善“雙項選擇自主選擇”的就業指導方針。各高校只有樹立以就業為導向、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市場為導向的職業理念,方可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借鑒先進國家的經驗,改變目前普遍存在的就業指導工作的階段性、理論性,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實現就業指導工作從人職匹配安置就業的短暫行為擴展到貫串整個大學生涯的全面發展人的生涯規劃輔導,進而形成以培養職業能力為基礎的職業指導體系。
(二)完善職業指導機構,加強師資隊伍專業化建設
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需要建立一個較完善的職業指導機構和專業化程度較高的師資隊伍。而這也是真正發揮職業指導作用,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各高校院系目前從事學生職業規劃、職業技能技巧指導的主要師資是以負責學生工作的思政教師、輔導員,專職的職業指導人員數量很少。所以,一方面,學校應加大對大學生的職業指導、職業規劃的重視力度,要創造條件,建立專兼職結合的穩定職業指導隊伍。除了兼職職業指導工作人員之外,聘請著名企業的高管人員、企業家、心理輔導專家等作為校外專業職業指導師,定期開展與學生經驗交流、座談等。另一方面,加大投入職業指導機構設施配置。將其作為針對各年級段學生職業咨詢、職業素質測評、職業培訓、職業指導的重要場所。
(三)加強職業指導工作的基礎服務
高校職業指導工作利用多種途徑、多種資源,促進學校職業指導工作形式的多樣化,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就業平臺。比如利用網絡平臺長期保持與學生的就業信息交流;加強與用人單位聯系,定期收集相關信息資料,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平臺;通過市場調研活動,立足于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及時完善和豐富學校專業設置,為調整課程體系提供參考;建立和完善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機制、優秀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反饋社會需求和畢業生就業情況等等。
(四)加強學生實踐教育,培養學生職業能力
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實踐教育,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已成為職業指導工作的重要內容。拓寬實踐教育的渠道,借助于各種社會教育資源建立互利多贏的社會實踐模式,對大學生進行全方位、全方面的教育,實現高校教育資源與社會教育資源的有機整合。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今天,市場中時常面臨著許多行業崗位的僧多粥少的問題,專業性人才的匱乏導致的結構性失業現象普遍存在。很多企業感嘆招不到符合企業需要的大學生,更多的則是社會對高校培養出來的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質疑。實踐鍛煉對于人才成長的意義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很多院校通過校企合作模式、建立長期的服務實踐基地模式使學生走入社會,感受競爭,增強團隊合作能力,培養處理問題的能力、再創造的能力,服務社會的能力,在實踐中全面提升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
(五)完善分層次職業指導課程方案,建立全程性的大學生職業指導體系
大學生職業指導必須遵循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規律,針對學生不同層次以及不同特點,選擇不同的指導內容和重點,建立面向整個大學過程的全方位的大學生職業指導體系。新生一入學就開展始學教育,同時跟進職業道德、職業觀念的教育,重點突出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將職業指導工作貫穿于求學期間的全過程。一二年級逐步推進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就業情況、發展趨勢以及相關政策的認識,同時鼓勵學生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以培養各方面職業能力;三四年級通過開設各類職業指導課程,指導大學生做好就業前的各項準備。如通過參加各類資格證考試為找工作增加籌碼;通過暑期下企業鍛煉、頂崗實習、畢業實習等實踐計劃,增強一定的職業能力;通過掌握一定的就業技巧、面試技巧,解除就業困惑,增強就業自信心,轉變就業觀念,做好心理準備等;通過大學生創業方面的政策宣傳,創業項目的個案風險分析等,對有創業意向的學生進行有效指導。
(六)以就業為導向,全面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市場是檢驗高校人才輸送的驗金石。高校教育培養的對象是直接面對社會需要和為社會服務,而高校的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其培養的學生是否適銷對路,能否較快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高校在教學改革、課程改革、專業設置以及師資結構的調整中,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時代的脈搏,加強職業指導的專業化建設,以就業促辦學,以就業促教學改革,全面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職業指導工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目的是幫助學生就業,幫助學生實現穩定就業,幫助學生做好長遠的職業生涯規劃,真正實現高校的社會價值,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