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9-23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新課程改革以來,廣大教師努力探索和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將理念轉化成行動,學生得到了主動的、生動活潑的、健全的發展。 《新課程學習》 一直致力于誠信為本,禮儀為道的原則為廣大客戶進行專業的服務,得到了客戶的廣大好評,同時
摘要:新課程改革以來,廣大教師努力探索和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將理念轉化成行動,學生得到了主動的、生動活潑的、健全的發展。
《新課程學習》一直致力于“誠信為本,禮儀為道”的原則為廣大客戶進行專業的服務,得到了客戶的廣大好評,同時也得到了中國知網、萬方、龍源的認同(已全文收錄我刊論文)。
一、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提高課堂教學效益,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單一的接受式學習,轉變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于改善課堂教學、大面積提高學生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效顯著,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學習方式,成為當代教學策略主流。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提出,要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新課程各學科課程標準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自主學習
學生個體是學習活動的主人,能主動、獨立、自覺地學習。學生在元認知、動機、行為等是積極的參與者,對為什么學習、能否學習、學習什么、如何學習等有自覺意識和自我調控,與“被動學習”相對。學生對學習的各方面都能自覺地作出選擇和控制,其學習就是充分自主。自主學習不是讓學生簡單的看看書、做做題,而是學生能系統學習課本內容,獨立獲得知識和技能。讓學生自主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指導要點是:(1)要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主體精神。每個學生都有潛質,有待開發,教師要喚醒、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主體精神,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主動發展。(2)要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根據學習目的、內容的不同,指導不同的方法。讓學生自學整冊書,教師可以編寫導學案或自學輔導提綱,引領學生學習。課上讓學生自學,教師的自學指導要做到四明確:明確時間、明確內容、明確方法、明確要求,學生才能集中精力高效自學。
2.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以合作小組為組織形式,小組成員互相協作,互助學習,共同提高,與“個體學習”相對。傳統課堂學生排排坐,課桌整整齊齊、規規矩矩地擺放,學生整整齊齊、規規矩矩地坐著。這種組織形式便于教師“傳道、授業、解惑”,便于灌輸、注入、填鴨,便于學生聆聽、接受、記住。這種教學方式是封閉的、單向的。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是“合作”,倡導合作學習的方式。要想讓合作學習真正有效,使課堂高效,其中一個重要做法是抓學習小組建設。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中主要有兩種模式:(1)不拉桌子,學生排排坐。課上合作學習時前后桌學生臨時合作,這種合作隨意性大,效果不好。還有一種不拉桌子的小組合作學習,4人一個大組,前后坐,前后各2人,組長坐后排,便于組織管理本組。前后同桌2人各為一個小組。學習流程為:獨學,學生個體在教師指導下自學;對學,在自學基礎上,同桌2人小組互檢互查互助;組學,小組對學學不會的問題4人大組討論解決,大組不會的科代表解決,科代表不會的教師解決。最后是各組匯報,教師點評指導或針對問題講解。這種合作學習,化班級為小組,尊重學生的學習方式,保障學生學習權,個個動起來,合作密度大,效果好。(2)拉桌子,學生團團坐、圍坐或面對面坐。4至6人一大組,當需要合作討論時,組長組織討論,最后匯報。小組建設做得好的組有組名、組徽、組規、組訓,對小組、對子還有考評制度作保障,教師還要分別對組長、對子、組員進行培訓。組內一對一的互幫、互教、互學、互考、互管、互評,組長監控。這樣有制度的、上升到文化的、精細化的管理,能保障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管理,學習上每個學生都動起來,避免了形式上合作,讓合作學習真正收到實效。
3.探究學習
探究學習是以問題為依托,以質疑、發現、探究的方式來習得知識和技能,與“接受學習”相對。從課堂觀察來看,相當數量的課學生仍然是接受式學習,課上很少有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很少有學生自主質疑問難,很少有學生發表獨特見解,即使是不少優質課亦然。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大多是被動地記憶,被動地理解,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寫學生記,書本上說什么學生就接受什么,教師講什么學生就信什么,學生基本沒有“叛逆”意識,沒有問題意識。在教師的包攬下,學生有問題或有話也很少有機會說,也說不出不同的意見。一節課學生沒有問題,不問問題,該探究而不探究,說明這節課存在較大的問題,說明教師的教學設計沒有深度和廣度,學生沒有深度參與。提倡探究式學習,要強化教師的探究意識。教師沒有探究意識,學生就沒有探究意識。首先,教師備課要自主探究。對教材的解讀,決不能全盤照搬教參,一味“拿來”,要以自我解讀為主,參考教參為輔,要備自己的課而不是備別人的課,要寫自己的教案而不是抄別人的教案。其次,課堂上,教師要為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創設寬松、民主、和諧的環境,為學生搭建自由發現、表達獨特見解的平臺。在策略上,教師要鼓勵學生隨時提出自己不懂或存有疑問的想法和問題,為學生提出問題、申訴自己的看法和理由留出時間和空間。再次,培養學生提問題的習慣。從心理、習慣、方法上給予學生全方位的指導和培養,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地思考和解決問題。當然,不是漫無目的地去探究,要有所選擇,選擇最關鍵的,對學生幫助最大的去探究。
二、依托教育信息化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育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現在的交互式白板技術讓我們的課堂變得多姿多彩,我們的教學也能在技術雨露的滋潤下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巧用白板,能使課堂教學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技術走進了課堂,并不一定融入課堂,不一定能科學高效地達成教學目標。節奏快了,容量大了,但教學沒有緩沖余地,學生接受過多,負擔過重,囫圇吞棗,易致“消化不良”;課堂常常在多姿多彩的技術世界中迷失了自我,一堂課只剩下熱鬧與華麗;或者把課堂搞得很復雜,留下的是技術的表演和膚淺的學習。不能被白板技術綁架課堂,要利用白板技術將網絡資源和技術資源帶入課堂,解決課堂教學的“疑難雜癥”,提升課堂內涵。抽象的地方,疑難的地方,難說清、難道明的地方,就得用技術手段來輔助解決。特別是理科,結合實際巧用白板,容易讓學生學懂、學會。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