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9-05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面對全球知識經濟的嚴峻挑戰,借鑒歐盟職業技術教育評價體系的成功經驗,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職業教育評價體系,有利于我國職業教育的實施、決策和監督機制的定量分析,提高職業教育質量,促進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 一、歐盟職業教育評價體系的發展 為
摘要:面對全球知識經濟的嚴峻挑戰,借鑒歐盟職業技術教育評價體系的成功經驗,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職業教育評價體系,有利于我國職業教育的實施、決策和監督機制的定量分析,提高職業教育質量,促進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
一、歐盟職業教育評價體系的發展
為了應對全球化和以知識為驅動力經濟的挑戰,歐盟理事會確定職業教育評價指標的發展通過兩條路線展開:一是不斷開發職業教育評價指標用以實現歐盟里斯本戰略的監控進程;二是為實現歐盟提出的戰略目標,各歐盟成員國根據本國國情提出職業教育評價具體指標,即通過長期的實踐確定歐盟教育評價體系的三大總體戰略性指標和十三項子指標。連貫的指標概念提出之后并以此為理念,綜合各國實踐開發出一套完整指標評價體系,其中包括質量保證的模式、評價方法、監控體系、評估工具等一整套保證職業教育效果的框架。確立框架五年后,歐盟理事會就教育的新指標達成一項決議,新指標所必需的數據開發是一個持續5~10年的長期工程;鶞手笜耸且幎ㄔ谌珰W盟都必須要達到并具有具體數字的統一指標,這類指標可以分學習年限指標、就業指標、終身學習指標、基礎技能指標等。歐盟在普及高中教育的基礎上提出了學習年限指標,其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提高普及職業教育的質量。因為學習年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個體受教育的水平,也反映了個體的文化素質,是個體適應知識社會和終身學習的基礎。對于就業指標,歐盟提出十年后,就業率從60%提高到70%,并強調要特別重視婦女和老年人的就業,弱勢群體的就業從另一個側面反映正常群體的就業。終身學習指標致力于使終身學習成為現實,因為只有努力實現參與教育與培訓的人數達到最大化,知識社會才能繁榮,社會發展成果才能惠及百姓;A技能指標是每個人都要達到的基礎技能目標,譬如處于不利地位的群體、特殊需要的群體、中途退學者、成年學習者等的實際基礎技能教育。
二、歐盟職業教育評價體系的主要特點
評價指標和現實中的某個重要目標聯系著,同時指標本身互相聯系,指標必須由一個明確的體系來組織,這反映了目標、過程與行動的結果。指標結構化將進入“背景、投入、產出、結果”四個部分。為了使評價對象更富有成效,而不是僅僅為評價對象劃分等級,這樣的評價將覆蓋全程職業教育活動,進而建立起連貫的體系使人們可以分析職業教育培訓的不同方面,在這個過程中找出區別,找到改進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有助于實施者與政策的制定者更透徹地理解模式的運作過程,明確需要改進與提高的領域,并就如何根據參考標準的質量進行改進做出正確的決策。歐盟的職業教育評價指標是一個內容豐富的完整體系:第一,將職業教育作為迎接知識經濟挑戰,創造一項最具競爭力和最具活力的新生力軍的重要措施來看待。第二,在內容上指標體系上,它涵蓋了學習者年限、人數、學業情況等基本信息,在基本信息中包括學習技能、理論知識等學習狀況,同時考核體系中也可以查詢教師與培訓者的知識情況、供需狀況、普通群體就業與弱勢群體就業狀況、人力資源的投入狀況等信息,這樣就形成了教育與培訓提供者、受訓者、學業、教師、投入、就業機制一整套的完整的一條龍體系結構。這保證了歐盟專業技術教育評價指標涵蓋了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也利于將終身教育理念變成現實,對監控培訓質量和提升培訓的理論研究水平都具有重要意義。
三、歐盟職業教育評價體系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啟示
過去二十多年來,歐盟指標體系起了重要作用,因為指標不僅是一項重要而且復雜的政策,同時也是影響、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是改進培訓體系與結構的關鍵。借鑒歐盟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成功經驗對提高我國職業教育與培訓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建立全國統一的指標體系。在我國,教育和就業處在一對兩元不對稱的矛盾狀態之中。教育具有本地域性的特點,即受教育的主體總是在其戶口所在地接受教育,主體所受教育年限與教育質量受到本地域條件的限制,使得職業教育的輸出具有不均衡性。認識程度的差別導致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差距甚大,因此其教育質量也相距甚遠。行業、企業根據自己的需要確定勞動力標準,即用工標準是統一的,從教育質量低的地區來的求職者,其競爭力便不如教育質量高的地區的求職者,這便是教育的本地域性與就業的他地域性的不對稱矛盾。全國相對統一的職業教育指標體系可以縮小各地區勞動力就業能力的差別,實現教育公平。要縮小教育質量差距,提高弱勢群體的就業率與就業質量,實現傳統工業與新型工業的工業化,有必要用統一的指標體系保證措施均衡地提高職業教育質量。
2.構建職業教育指標體系的原則。構建職業教育指標體系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所以先確定原則是關鍵。職業教育應確立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工程和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指標體系不僅評估職業教育的實效性,而且是監控職業教育與培訓國家規劃進程的工具。指標體系不僅有助于提高職業教育的效率與效能,而且有助于提高職業教育制度的明晰性。在我國,由于經濟水平、民族習俗、教育基礎等原因,指標體系在制定指標時除參考OECD、聯合國及一些職業教育成功的國家或地區的指標外,很重要的就是要采取自下而上的辦法,使指標能夠得以執行。指標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可以貫穿于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將內容性指標與保障性指標體系在職業教育的整體過程中予以考慮。
3.職業教育指標體系的監督平臺。歐盟職業教育取得了巨大成績,得益于其形成的集研究、交流、決策為一體的機制。借鑒歐盟的經驗,結合我國的國情,應建立職業教育指標體系的產生、決策、執行和反饋機制。在我國有必要加強中央層面和各省、市層面的職業教育研究機構建設,統籌好部門和職業教育的研究機構協同努力,如勞動人事部門的就業研究機構、經濟管理部門的經濟發展研究機構,形成不同層次的合作、交流機制,共同推動職業教育的研究。根據歐盟的成功經驗,國家層面可以建立由教育主管部門、經濟管理部門和勞動就業管理部門共同參與的年度職業教育制度,定期研究職業教育。
我國現代職業教育起步較晚,至今尚無一套令人滿意的教育評價模式。在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中歐盟等其他先進國家都十分重視評價模式的建設工作,在建設過程中各國通過探索、發展和改革,來整理并完善自己的職業教育評價體系,進一步提升職業教育質量,最終各個國家得出了自己的具有特色的評價體系。鑒于歐美的先進經驗在我國固有國情的基礎上強調高職人才培養的實用性和實踐性,以應用性為根本性要求,這不僅反映了職業教育的本質,而且也是保證國家未來的勞動者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較強的綜合職業能力的基礎。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