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教師職稱論文發表如何當下對思想品德教育的管理改革措施

發布時間:2014-09-02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握好教與育的關系,即注重教,即對知識的傳授;又注重育,即通過知識的傳授和環境的熏陶,使人類優秀的道德觀念內化為學生的品格、氣質修養。教與育相輔相成,才能拉近學生與思想品德課的距離,有效地培養學生在處理

  摘要: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握好教與育的關系,即注重“教”,即對知識的傳授;又注重“育”,即通過知識的傳授和環境的熏陶,使人類優秀的道德觀念內化為學生的品格、氣質修養。“教”與“育”相輔相成,才能拉近學生與思想品德課的距離,有效地培養學生在處理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他人、以及人與自身的關系中所持的價值觀以及建立在這種價值觀基礎上的道德行為規范。

  一、問題的提出

  思想品德課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教育為主線,綜合運用相關學科知識,依據大學生成長的基本規律,教育引導大學生加強自身道德修養的一門課程。開設這門課的意義在于幫助大學生認識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沿著正確的方向和道路修身成才;從課程的理論和知識中,從歷史和現實的大量素材和生動事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養料,獲得真、善、美的心靈啟迪,提高綜合素質;正確掌握思想道德修養的理論和方法,加強自我修養。

  高校對《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工作一直是很重視的,按照德育教學大綱對教學內容的要求,一絲不茍地完成教學任務。但與此同時,在一些學生身上反映出來的問題卻令我們感到不輕松,這些問題主要有:精神空虛,缺乏為國家振興而奮斗的崇高理想;道德情感冷漠,自私自利,缺乏基本的正義感;道德意志不堅定,缺乏遵守道德規范和實踐道德行為的自覺性;還有一些學生內在精神世界嚴重失衡,心理健康狀況不佳。在學校里逃學、考試作弊、不遵守公共秩序等現象已經司空見慣。值得一提的是,一部分學生并不缺乏對道德觀念的認識,他們非常清楚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事應該做,什么事不該做。在評價他人的時候,說的條條是道,只是自己的行為與道德觀念相悖。

  誠然,這些問題的出現,并不能完全歸咎于學校。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市場經濟的負面沖擊對學生的影響確實不可小視。但它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我們的德育教育還不到位。不能否認,今天的高等教育過于“功利化”,許多人把高等學校當作就業求職的跳板,只注重專業技能的學習,而對人的崇高情感的培養較為淡漠。久而久之,在部分學生中淡化了理想,滋長了拜金主義、個人主義。那末,教師的責任是什么呢?“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們今天所說的教書育人,就是在“授業解惑”的同時向學生“傳道”,即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重視對學生心靈和理性的培養,教會學生如何做人,這是基礎,是核心。

  二、“教”與“育”的運用

  耕耘的目的在于收獲。作為教師,播撒種子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使種子開花結果,這是一個方法問題。如何使“教”與“育”有機地結合,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對教育的內容入耳、入腦、入心?筆者認為,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應把握以下幾點。

  一是堅持政治性?茖W技術迅猛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和科學倫理  問題。因此,經濟發展與人的道德、倫理、精神相協調的問題,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教育所關注的共同問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注重經濟發展的同時,更注重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這對于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積極投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要培養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科學的人生觀和優良的道德品質,樹立民族自立、自尊、自強的精神,以適應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

  二是具有針對性。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中,既要考慮到對教學的基本要求,又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紤]到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實際接受能力。教師應廣泛地和學生接觸,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文化背景以及關注的熱點。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區分對象,把握層次,有的放矢。只有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才能使學生達到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的統一。

  三是體現漸進性。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的思想品德課要達到的一種境界,它不是簡單地在課堂上幾節課就能解決的。因為受教育者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需要品德修養的自覺性,需要經常的“反思”和“內訟”。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人的道德認識這樣一個由淺入深的演化過程,不能急于求成。古人云:“每日三省吾身”。要結合實際,逐步啟發學生發自內心的自律,深刻反思自己的言行。這樣,才會逐步使學生的認知結構與教材的知識結構相結合,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

  四是強調引導性。思想品德教育應盡量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性。教師應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平等真誠的面對學生,啟迪學生的思維?鬃釉罅μ岢“引而不發”的啟發式教育,要學生能“舉一隅而以三隅反”。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言傳身教,為人師表,把思想作風,治學態度傳授給學生。同時靈活運用啟發式、討論式的方法,增強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意識,讓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發表見解。鼓勵學生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在學習中調整好自己的認知和行為方式。

  五是突出實踐性。思想品德課應該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不應僅僅停留在課堂教學上。因為單一的教學方式會使學生感到索然無味,對教學內容漠然視之,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教學手段應靈活多樣,提高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如適當安排社會實踐、參觀走訪等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立體化的教育中,得到一種教化、一種熏陶,自主、充分地接受教育。這有利于促使學生把道德認知,道德行為,道德實踐更好地統一起來。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