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8-11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創新思維是指以新穎、獨特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 , 是以超常規乃至反常規的眼界、視角、方法去觀察問題 , 提出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的思維形式和思維方法。而創新是指首創前所未有的具有相當價值的事物或形式。通俗的說 , 創新就是發現別人未發現
摘 要:創新思維是指以新穎、獨特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 , 是以超常規乃至反常規的眼界、視角、方法去觀察問題 , 提出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的思維形式和思維方法。而創新是指首創前所未有的具有相當價值的事物或形式。通俗的說 , 創新就是發現別人未發現、想到別人未想到、解決別人未解決的問題和事情。
關鍵詞:藝術設計,創新思維,偽創新
1創新思維是創新的核心
一般而言 , 一個完整的創新過程分為四個階段:(1)確定目標——發現并界定問題;(2)構想創意——創造思維產品;(3)論證實施——證明并付諸實踐;(4)收獲成果——產生創新思維的物化結果。
從定義和整個創新過程來看 , 創新思維在創新中占據核心的地位。首先 , 思維創新是各種創新的第一步 , 各種創新都必須在思維創新的基礎上產生。沒有思維的創新 , 就永遠不能擺脫常規思維的束縛 , 所得成果也只是在技術熟練程度上的提高而已 , 無法取得質的突破。其次 , 創新思維不僅在第二階段發揮主要作用 , 而且在其他階段中扮演監督角色 , 例如發現問題、確定目標離不開獨特的觀察視 角 , 論證實施同樣需要新穎的方式方法。所以 , 前三階段的高效運作最終保證了創新成果的質量 , 也體現出了創新思維的重要作用。
在設計過程當中 , 創新思維的地位也是無法替代的。設計講究“創意”(創意即創新思維) , 創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設計的好壞 , 是決定競爭勝負的關鍵。不論各種設計比賽 , 還是各大公司的設計實踐 , 都把創意作為至上的評價標準 , 創意獎項的設置以及產品生產前的選樣等等都說明了創意的重要。設計可以為產品創造附加價值 , 創意就是門閥。我國設計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 , 除生產技術和科研水平相對落后之外 , 創意的差距顯而易見 , 這也是導致國產品牌價格低廉 , 難以打入國際市場的主要原因。因此 , 設計如若創新 , 就必須首先在思維上創新 , 從根本上扭轉國貨銷售不利的局面。
2創新思維轉變為設計創新的因素
人人都具有產生創新思維的潛質 , 但創新思維的產生不是一蹴而就的。簡而言之 , 創新思維人人皆備 , 但卻并非人人都能創新。事實上 , 我們的思維每天都在創新 , 不斷變化與革新的外部世界促使我們不斷改變我們所持有的對世界的看法。然而 , 大腦中產生的新思維并非都能夠物化成實在的創新成果。設計者的思維和成果都以創新為準則 , 但通常好的創意卻無法在作品中體現出來。究其原因 , 是因為從創新思維到創新的真正實現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
2.1主觀因素
(1)創新意識很強 , 但缺乏利用和創造條件的能力。創新能力的具備和創新行為的實施都是建立在創新思維意識和創新欲望的基礎之上。人的大腦普遍具有創新動機 , 人對創新也有一定程度的認識 , 卻沒有較好的利用和創造條件。設計人員希望在設計中產生新思想 , 完成新作品 , 但是由于學習期間學校創造性學習條件的局限以及自身不善于創設和利用現有條件 , 往往不能把握學科的最新發展動態和與相關學科的橫向聯系 , 由此限制了設計者在創新思維指引下完成創新的進一步發展。
(2)思維靈敏 , 但缺少創新性思維方式。隨著知識和經驗的積累 , 人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 特別是邏輯思維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 , 思維愈發靈敏。但由于知識面較窄 , 學科之間缺乏合理的整合 , 單一的和直線式的思維方式往往致使思考問題缺乏靈活性和全面性。沒有創新性的思維方式 , 感性的思維觀念就很難進行理性的梳理和歸納 , 就無法高效率的指導創新思維向創新轉化。
(3)有靈感 , 但缺少創新技能。設計者經過長期的腦力勞動 , 在大腦皮層留下一些暫時神經聯系 , 在特定的因素的誘發和引領下 , 這些暫時的神經聯系會接通 , 產生靈感。但是由于平時掌握的和運用的技能較為單調和薄弱 , 雖然產生了靈感 , 但這些靈感是短暫的 , 缺少橫向聯系 , 靈感最終是曇花一現。
2.2客觀因素
(1)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足。教育內容陳舊與教學方法單一 , 忽視了設計者在學習期間創新能力的培養。當前高校教學仍以知識的學習為主要內容 , 缺乏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方法上仍以課堂講授為主 , 形式較為單一 , 缺少創新。在這種教學狀態下 , 學習的主動性能和積極性顯然不夠 , 或者說沒有得到更好的挖掘 , 從而影響了自身創新能力的提高。
(2)專業范圍狹窄。目前設計專業的劃分比較清晰 , 但是設計者在學生時期對專業的理解不夠充分 , 往往把本專業限定在較小空間中 , 例如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通常認為本專業就是設計產品的造型 , 其實工業設計專業所涵蓋的內容大大超過這些 , 從產品企劃、產品外觀造型設計、產品工程設計與制造、產品營銷推廣各個階段都有需要工業設計師付出專業能力的崗位 , 只不過每一個崗位對應的工業設計專業能力側重點不同 , 但是由于學生認為的限定 , 造成專業范圍狹窄。既沒有完全掌握本學科的知識 , 又沒有時間和條件學習相鄰學科和邊緣學科的知識 , 從而限制了事業和創新能力的發揮。
(3)設計的評判權完全掌握在客戶手中。目前國內設計與市場的關系是比較尷尬的 , 設計公司根據市場流行和需求進行設計 , 設計作品的認可與否由客戶決定本無可厚非 , 但是 , 設計質量的好與壞、高與低卻從設計師的評判轉移到購買者中。好的創意不被認可 , 庸俗過時的卻大加贊賞。設計公司沒有決定權 , 導致了設計人員創新積極性的減退 , 極大限制了思維的創新和成果的創新。
3創新能力——實現設計創新的關鍵
創新能力是溝通創新思維與創新成果的橋梁。創新能力主要體現在創新的第三階段 , 即證明實施階段。它是連接第二階段和第四階段的重要環節。也就是說 , 沒有較高的創新能力作保證 , 盡管有創新思維也不能真正創新 , 因為沒有物質載體得以體現。創新能力是需要后天培養的 , 通過以下途徑 , 可以有效的提高設計人員的創新能力:
3.1轉變教育理念,構建新型教育體系
思想決定行動,理念指導行為。高校是培養高層次設計人才的基地,應著眼并著手于轉變教育理念中那些不利于創新人才培養的價值觀、質量觀和人才觀,要以樹立創新觀念為先導,加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培養創新人才為核心目標,改變傳統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育模式,構建新型教育體系。
3.2營造有利于創新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
人的成長主要靠人自身和周圍環境兩大方面。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也離不開環境氛圍的影響。高校應為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創造更為寬松的空間,提供更充足的營養。學校和社會應該為其完成學業和創業提供能力所及的政策和其他方面的支持。
3.3利用各種條件,自覺加強創新能力的鍛煉
投入到設計實踐后,設計人員應在設計時與設計外主動加強創新能力的鍛煉。首先,認真分析設計成功案例,仔細揣摩其創意內涵,真正理解和學會表現設計思想的方式方法;其次,開拓視野,不斷關注和把握最新的流行時尚,及時運用流行元素,并把所吸收領悟的成功經驗應用在自己的實踐當中;再次,經常與優秀設計人員交流,學習成功經驗并融會成自己所有,多實踐多總結,不斷提高設計創新能力。
4刻意強調創新思維可能導致偽創新
創新思維是創新的核心部分,是產生質變的重要階段。俗話說,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但須要指出的是,若不經過認真篩選而把所有想到的都做到,也未必是有價值的,有時也可能是不利于社會發展的。任何事物都離不開“度”的把握,如果刻意強調創新思維,就可能會忽視設計與社會的關系,包括實用性、耐用性和環保節能性等方面。上世紀美國的汽車業曾是世界汽車市場的霸主,但是由于“有計劃的廢止制度”的實施而過于強調樣式的創新,不斷更新汽車的外部式樣,忽略了汽車實用和動力性能的開發以及節能環保因素的考慮,從而造成了華而不實和奢侈浪費的整體形象,最后導致汽車市場被經濟實用的日本汽車占據。
國內設計行業也時常出現類似現象。片面的求新求快超過了消費市場的實際需要,刻意的求寬求大(指設計范圍和產品線的橫向和縱向的延伸)模糊了品牌的市場定位。產品的大量積壓形成了新的資源與能源浪費,市場認可度的降低使企業失去了競爭能力。甚至連目前設計界嚴重的抄襲現象的產生原因之一也極有可能源自于此。
5結語
設計的社會性是思維創新所必須考慮在內的重要因素。歌德說過,只有在限制中才能產生出無窮的變化。是的,只有在有限的琴鍵當中才能彈奏出無限美妙的音樂來。沒有對市場需求的深入研究,沒有對企業品牌的準確定位,沒有對產品形式與功能的整體把握,就不會產生出真正的創新設計,生產出大眾歡迎的創新產品。
參考文獻:
[1] 廖軍.視覺藝術思維[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0.
[2] 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2] 楊君順.創造性思維與產品設計創新[J].藝術與設計,2007.
[3] 農湘媛,汪曉東.論藝術設計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柳州師專學報,2006.
[4] 敖小寶.試論高等教育中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人才培育,2007.
[5] 尹春娜.創新是一切創新之首[J].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2007.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