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論文發表 淺談家長對兒童性格起什么作用

發布時間:2014-10-21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論文摘要: 提及孩子成才問題,人們會立即想到學校的重大作用。孰不知在成才過程當中,家庭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中小學階段的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個人自呱呱墜地到會說會跑,無不與父母息息相關。幼兒時期, 孩子連父母的說話、走路姿勢都在

  論文摘要: 提及孩子成才問題,人們會立即想到學校的重大作用。孰不知在成才過程當中,家庭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中小學階段的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個人自呱呱墜地到會說會跑,無不與父母息息相關。幼兒時期, 孩子連父母的說話、走路姿勢都在模仿,當孩子長大一些,則受父母的思想、行為、處世方法、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影響。

  本文選自:《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系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在國內公開發行的教育類學術期刊,主要反映基礎教育、教育教學、教師培訓及師范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等新的研究成果和經驗,并相應設置了若干欄目。語 言:中文,主管單位:吉林省教育廳,主辦單位:吉林省教育學院,創刊時間:1985年,出版周期:月刊,國內刊號:22-1296/G4,國際刊號:1671-1580,郵發代號:12-223


        許多家長為了孩子,可以說是嘔心瀝血,煞費苦心,但由于缺乏正確的育人觀,往往得不到預想的效果。家庭對一個人的性格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和深遠的影響。父母應賦予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這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不只是物質上的,重要的是一個使孩子賴以健康成長的學習、生活環境。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的身心健康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家庭影響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特別是兒童階段,孩子思想尚未定型,有很強的可塑性,他們對周圍的一切都感興趣,并善于模仿,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家庭和周圍環境的各種影響,他們往往都不加取舍地去接受。因而父母的思想、作風,平日的行為習慣、待人接物的態度以及對子女的教育方式等,都會在孩子身上留下深刻的印痕。  
    
  一、父母的教養方式  
  家庭和睦美滿對幼兒形成健全的性格有種特殊的作用,幼兒生活在一個和睦的家庭中,他會感到一種安寧,更有利于健康性格的成長,然而,由于各種原因,有些父母會離異,這樣就會形成單親家庭,不同性格的父母對待幼兒的情感態度不同,對幼兒的控制程度也不同,現根據父母對待幼兒的情感態度和控制程度將他們分為以下幾種:威望型,獨斷型,放縱型,忽視型。  
  1、父母威望型教養方式對幼兒性格的影響  
  對幼兒高度接受又嚴格要求的父母屬“威望型”:他們有威望,但不獨斷,也不過分放縱幼兒,其行為有利于幼兒積極的情緒,社會認知的發展。  
  2、父母獨斷型教養方式對幼兒性格的影響  
  許多父母因為工作繁忙或其他的緣故,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采取了獨斷的方式,忽視了孩子也是一個有思想的個體的因素,對孩子要求嚴厲又在情感上排斥,他們是武斷、粗暴的,并且對孩子的需要缺乏反應性。獨斷型父母教養下的孩子,他們對他們的環境毫無控制,也從來得不到什么滿足,他們通常感到拘束和憤怒,但懾于敵對的環境而不敢表露,這些孩子常常表現出不愉快,對壓力很敏感,缺乏目標。在獨斷方式教養下的幼兒,通常自卑,易激動,缺乏目標.。  
  3、父母放縱型教養方式對幼兒性格形成的影響  
  現實中常有這樣的情形:當孩子因某種愿望得不到滿足而以各種方式胡鬧,甚至躺倒在地撒野時,父母沒有加以制止,反而無條件地滿足他。然而我們的家長沒有意識到這種順從、寵愛會一次次地滋長孩子的壞習慣,也許他們認為,孩子的要求他們是能滿足的,因為他們是孩子,孩子的錯誤也是可以原諒的,同樣因為他們是孩子,然而,有朝一日,他的要求不能滿足,那將會是怎樣?盡管他們與孩子有著摯愛的關系,但他們極端的放縱和無約束的紀律要求,以及對孩子自由地表達沖動的鼓勵,都與孩子的缺乏控制和沖動行為的發展相關聯,他們認為這些沖動的自由表達是健康的,合理的,而正是這種觀念縱容了他們的孩子。所以,在寬容、放縱型父母教養下的幼兒性格一般表現為沖動、攻擊型兒童,對成人反抗,不順從,缺乏自控,專橫,沖動。  
  二、家庭結構的完整性  
  隨著家庭、社會結構的多元,家庭可能因為各種因素而造成單親,如離婚、配偶死亡、配偶工作居住兩地、甚至未婚先孕等。對于尚未成年的孩子來說,家庭是安全的代名詞,是快樂之源,是健康人格的發展之端。而當父母雙方離異或夫妻  
  雙方只剩一方時,對孩子來說,就意味失去了一方的庇護,在心理上必將承受巨大的痛苦,甚至對生活也失去勇氣,對社會充滿敵意。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健康主要存在著以下一些問題。  
  1.自閉和自卑  
  家庭的破裂仿佛是“天降橫禍”,對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因而他們遭受的打擊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成人敏感、脆弱,他們還不完全具備自我調整心理的能力,一時還難以面對家庭破裂的嚴酷現實,因而會感到無所適從。孩子也懂得比較,他們會拿自己的現在與過去比,拿自己與健全家庭的孩子比,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變得膽怯,缺乏自信,缺乏進取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這些孩子由于被父母疏遠,不愿與人接觸,對周圍的人常有戒備、厭煩的心理。他們總懷疑別人會在背后議論自己,不愿外出活動,不愿與人打交道,表現出自卑自閉的特征。  
  2.自我評價偏低  
  單親家庭的子女有較為強烈的自卑感,他們感到自己不如別人,自我責備、自我鄙視,將一切的不如意歸因于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傾向。由于對自己的評價偏低,因此他們把工作和學習的失敗歸因于自己的無能,產生不安、內疚、失望等消極情緒,從而導致自己的整個心理失去平衡。久而久之,他們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對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務,也往往因自嘆無能而輕易放棄。許多單親家庭子女受到批評后,總認為是自己不好,總認為是自己做錯了什么事。 3.焦慮和抑郁  
  在單親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易產生恐懼心理或抑郁、焦慮情緒或敵對情緒,對別人的關心表現的極為冷淡,在挫折面前非常脆弱,稍有不順心就容易沖動,對生活中的小小摩擦反應非常強烈,自我保護意識過強,極易產生極端行為。這種傾向在女孩身上表現為想痛哭或離家出走,在一些男孩身上則表現為攻  
  擊行為。如果不處理好,很容易走向極端,無論對同學,還是老師或家人都將產生極大的攻擊性和報復心理。  
  4.妒忌和逆反  
  單親家庭的孩子,無論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所能獲得的享受,往往不容易得到滿足,他們的心理就容易從最初的羨慕演變成妒忌、憎恨。在心理上他們會表現出對父母一方特別依戀,希望能從父母一方獲得雙倍的回報,在物質享受上,如果他們不能正確對待這種差距,就容易導致偷竊等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由于單親家庭中的孩子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成為別的孩子奚落和欺負的對象。然而卻異?释凰诵蕾p,于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現出與眾不同,有時甚至喜歡“頂牛角,對著干”,以顯示自身的存在價值。由于家庭破裂,導致家庭教育殘缺不全,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的孩子往往缺乏較好的生活教養和學習上的指導。  
  三、兒童在家庭中的地位與角色  
  獨生子女在家庭中有著特殊的地位,扮演著特殊的角色,家長在教育態度與方式上稍有放縱或不一致就很容易造成子女性格上的不良后果,F在,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已引起教育兒童在家庭中所處的地位及扮演的角色,也會影響其性格的形成與發展。如父母對子女不公平時,受偏愛的一方可能有洋洋自得、高傲的表現,受冷落的一方則容易嫉妒、自卑。艾森伯格研究認為,長子或獨生子比中間的孩子或最小的孩子具有更多的優越感。孩子在家庭中越受重視,其性格發展越傾向自信、獨立、優越感強。如果其地位發生變化,原有的性格特征往往會隨之產生不同程度的變化。蘇聯一位心理學家對同卵雙生子的姐妹進行研究,發現姐姐處事果斷、主動勇敢,妹妹較為順從、被動。經了解,在這對雙生子出生后,她們的祖母指定一個為姐姐,一個為妹妹。從童年時起,姐姐就擔當起保護、照顧妹妹的責任,所以形成了前面所說的性格特征,而妹妹由于被照顧和保護,就形成了依賴、順從的性格特征。  
  總之,家庭環境對兒童性格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應。家長應當根據時代和孩子年齡特點,創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環境,培養孩子良好的個性,發展他們的智能。這樣的家庭就會始終充滿親切、友愛、平等、歡樂的氣氛,孩子就會在輕松、溫暖的環境中受到影響和教育,從而健康而活潑地成長。 家庭物質條件好,并不等于心理環境好,從某種意義上講,家庭心理環境對孩子具有更大的影響作用。 家庭心理環境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例如,家長的性格、興趣、才能以及情緒狀態等,時刻表現在家庭生活中,影響著家庭心理環境,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家長有健全的品格,爽朗、樂觀、豁達,那么這個家庭就會充滿歡樂;如果家長對生活充滿熱愛,興趣廣泛,勤于學習和鉆研,那么這個家庭定會充滿學習的氣氛;如果家長有音樂、美術方面的才能,那么這個家庭則會充滿藝術的氣息。無疑,這些對塑造孩子的個性是十分重要的。 一個家庭的心理環境如何,還取決于家長的教育能力的高低和對子女的態度。父母若有較強的鑒定、教育能力,那么教育方法就易為子女所接受,發現問題也能及時處理好。反之,父母教育能力低,平時不會管教,那么出了問題便會束手無策,不是唉聲嘆氣,就是打罵孩子,這樣的家庭氣氛肯定會很緊張。  
  參考文獻:  
  [1] 趙忠心.家庭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 李丹主編.兒童發展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1987.  
  [3] 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4] 楊善堂.兩代人家庭與三代人家庭獨生幼兒心理發展比較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1988 . [5]杜召榮.家庭教育與孩子性格的培養[J].科教文匯,20099,(02).  
  [6] 邢勝巧,田紅英.單親家庭學生的個性特征及引導策略.  
  [7] 席廣輝.家庭教育是豐富多彩的[J].家庭與家教,2002,(07).  
  [8] 付崇苗.淺析家庭環境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J].科技信息,2007,(02)  
  [9] 印小青.家庭教養方式與兒童發展關系研究綜述[J].學前教育研究,2004,(10).  
  [10] 嚴孝芝.淺談家庭教養方式與兒童社會化[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S1).  
  [11] 陳蘭萍.性格塑造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03).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