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0-21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教師可以提一些容易引發爭論的問題,因為爭論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處于一種活躍的狀態,通過爭論解決的問題,記憶會特別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講解所無法達到的。設計一些問題,引起學生的爭論,對澄清學生的錯誤認識大有好處。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提問,
摘要:教師可以提一些容易引發爭論的問題,因為爭論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處于一種活躍的狀態,通過爭論解決的問題,記憶會特別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講解所無法達到的。設計一些問題,引起學生的爭論,對澄清學生的錯誤認識大有好處。
本文選自:《長春教育學院學報》是長春市教育局主管、長春教育學院和長春市教育學會主辦的公開學術季刊,是《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CNKI)和《中國數字化期刊群》(萬方數據庫)等大型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是全國教育學院優秀期刊。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語 言:中文,主辦單位:長春教育學院,出版周期:月刊,國內刊號:38-345,國際刊號:1671-6531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提問,有效性
一、當前物理課堂存在的主要問題
1、只注重傳統知識的傳授和灌輸,死記硬背作為獲取成績的主要途徑,“滿堂灌”或“滿堂問”的現象普遍存在;有的教師把教學混同于學科習題的機械訓練和簡單強化,將學生作為一個純粹知識的載體或解題機器,忽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如只知道一味地利用牛頓定律解題,而對牛頓定律的局限性不加任何懷疑和詮釋,盲目地崇拜,機械地吸收。
2、只注重自然科學重要規律的把握,而忽視從整體上和本質上認識自然科學和物理學的主要現象和規律的內在聯系,許多探究性教學的課,教師常常通過解釋或讓學生記住這種最簡捷的方法得出答案,“表面上像探究,實際上是講解”,達不到學生親自投入的思維水平。
3、只注重課本上純學科知識的縱向挖掘和強化訓練,而忽視學科的橫向拓展、邊緣滲透,尤其與其他學科、現代科技、人文科學及現實生活的交叉聯系。如研究飛機飛行時機翼兩端的電勢差問題,這本來就可直接抽象成“一個導體棒在磁場中作切割磁力線運動”這一是簡單的物理問題,但一旦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學生就缺乏這一應用知識的遷移能力。
4、實驗教學只要求學生聽懂、看懂,教條地死記住,老師只管紙上談兵指手劃腳地講,而忽略了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二、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幾個原則
1、課堂提問的問題要生活化、趣味化
課堂提問是為了實現某一教學目標而采取的一種手段。要使學生在這一目標中得到發展,對解決問題產生強烈的興趣,教師在備課中要反復推敲,精心設計“好”問題。
2、主題性原則
課堂提問需要圍繞主題展開,一方面需要符合教學的內容,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水平。教師應該抓住重點和難點,由此展開提問。
3、全體性原則
老師提的問題要針對全體學生,具有“可接受性”。既要考慮到大部分學生的認知水平,也要考慮少數學生的情況。
4、適時性原則。動態生成的課堂充滿了未知性和不確定性,是師生互動和交流的過程,教師要及時捕捉學生稍縱即逝的興奮點,適時提問,因勢利導,提問不能超前和滯后,提前了學生準備不足,不知所措,失去興趣;滯后了學生感覺不費力,缺少思維而感到索然無味。因此要在學生的“憤”、“悱”狀態,不失時機地用問題的鑰匙開啟學生的思維大門。
5、評價性原則。對于學生的任何回答,教師都要及時進行公開客觀的評價,教師的評價要秉承激勵性原則,要有積極的導向作用,多用贊美、鼓勵、肯定的話語,善用友好、真誠、激勵、關愛的眼神和手勢。教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對有創見的回答要及時評價和贊揚,對有缺陷或不正確的回答,要分析原因,肯定其中積極因素,給予適當的建議和鼓勵。 教師在問題設計時對這些課堂提問的原則必須心中有數,同時,也要清楚課堂提問的類型和處理方法,做到心中有“序”,行之有“法”。
三、優化提問的幾點策略
1、引發爭論激發思考
教師可以提一些容易引發爭論的問題,因為爭論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處于一種活躍的狀態,通過爭論解決的問題,記憶會特別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講解所無法達到的。設計一些問題,引起學生的爭論,對澄清學生的錯誤認識大有好處。例如力學中“力是不是物體運動的原因?”以及“在平地上挑著東西前進做不做功?”等問題,引導學生對照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辯論,必然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2、聯系實際“對比式”提問
在單元或綜合復習時,由學生聯系所學的物理知識,誘導學生通過比較發現共性、區別個性、加深理解,如“電流表與電壓表”、“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等的比較。在發展了學生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
3、聯系學生知識“層遞式”提問
對有一定深度和難度的問題進行分層次由淺入深的提問方式。通過一環扣一環、一層進一層的提問,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發展。通過層層剖析、循序推進、最終到達解決問題的彼岸和釋疑明理的高峰。
4、新舊知識比照“擴展式”提問
把現在所學內容與相關內容聯系在一起提問的方法,能夠起到以新帶舊、溫故知新、融會貫通的作用。如初三學習“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探究”,調節杠桿水平平衡時平衡螺母的調法與初二天平中平衡螺母的調法,進行新舊比照,引導學生分析天平平衡后平衡螺母不能再調,稱量過程中天平不平衡只能通過加減砝碼或調節游碼。讓學生擴展、比照歸納出杠桿水平平衡后平衡螺母同樣不能再動,可以通過改變動力、阻力的大小或改變力臂來使杠桿重新水平平衡。
結束語
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這就要求教師的提問要靈活應變。一方面體現在講、練、做、改諸環節中,另一方面體現在學生精神渙散時以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善于靈活地穿插運用轉入、點題、沉默、提示、重述、評論、強化、延伸、更正、追問、擴展等手段,而且要在提問中能敏銳地捕捉和及時糾正學生答案中的不正確、不確切的缺陷。
參考文獻:
1 李玉霞.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成才之路;2011年24期
2 柏兆明.初中物理課堂提問藝術探析[J];學生之友(初中版);2011年06期
3 刑榮靜.初中物理課堂提問的幾種方法[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1年09期
4 顧利娟.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中問題提出的原則和方法[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1年08期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