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6-04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論文摘要:在教學過程中,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必然的。在新型的教學方法中,如教材內容的界定和知識的知識點、技能點的確定,管理模式等均與之配套的有所改變。 關鍵詞:出口,進口,專業教師教學能力,任務驅動,專業能力,方法能力, 職業教育研究 本文選自 《
論文摘要:在教學過程中,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必然的。在新型的教學方法中,如教材內容的界定和知識的知識點、技能點的確定,管理模式等均與之配套的有所改變。
關鍵詞:出口,進口,專業教師教學能力,任務驅動,專業能力,方法能力,職業教育研究
本文選自《職業教育研究》雜志是由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主辦的職業教育理論與應用的研究型月刊,《職業教育研究》雜志為天津市一級期刊。其辦刊宗旨為開展職業教育學術理論與應用研究,推廣職業教育研究成果,堅持專業指導與信息服務相結合。
引言
在中職教育中,專業教師教學能力標準的建立必須圍繞以企業需要為進口,如企業的要求、崗位職責等,即教什么內容;再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專業教師如何傳道、授業等,即怎么教為出口。這一方面涉及到專業教師的專業能力,另一方面涉及到教師傳授知識的方法能力。
隨著社會分工日趨細化,人們認知能力的務實化,個人對職業教育的價值取向能實現謀生和個體發展的統一,“學歷社會”將逐漸轉向“職業資格社會”,職業教育肩負起社會所賦予的艱巨任務。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應以培養社會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熟練勞動者和各種實用人才,是具有雙重屬性的教育。一方面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另一方面直接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行業建設服務,是與勞動力市場的聯系最直接、最密切。同時說明了社會是職業人才的最終消化者,職業學校是職業人才的培養基地,為人才的培養提供一個優越的平臺,而專業教師在這一人才培養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既是專業教師又充當著師傅的角色,通過自身的專業知識、技能和教學方法,結合學校辦學條件,去引導、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職業教育的發展進程中,專業教師的能力推動著職業教育的發展進度,在職業教育中充當著軟件的作用。那么,專業教師應具備什么樣的能力基礎才算是一名合格的專業教師呢?而這一標準的建立又是以什么為依據呢?我們很明確的知道經過職業培養的學生最終要經過社會企業這個大熔爐的,也即社會要什么樣的人才,要求職業者具備什么樣的技能和素養,就是我們專業教師要教什么內容的問題,我們稱為“進口”。這一點也反映了專業教師具有和行業聯系與行業服務等方面的能力。接下來是面對我們的學生實際情況,怎么教,即傳道、授業的方法問題,我們稱為“出口”。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標準的建立必須基于這兩個方面的因素,要打破傳統的知識教學,否則一切成為空談。
以電子類專業為例,來看以下社會需要什么樣的專業人才。電子類專業教師又應如何以 “進口”為基礎建立專業能力標準呢?
在2010年5-7月間,我們通過對諾基亞、三星電子、SESS(公司)、維力谷通訊設備有限公司、四川長虹等數十家電子設備生產、專業咨詢服務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班組負責人、員工等,就中職學生能力及專業知識要求進行了企業問卷調查。這些企業主要從事微型電子,通信基站,CPU,麥克風,光電產品,電子原器件,手機,電腦,攝像頭,助聽器,智能電源,柔性電路板,PCBA(PCB空板經過SMT上件,再DIP插件的整個制程,簡稱PCBA),BTS(基站收發臺)等生產,其中適合中專生的主要崗位:操作工69%,生產線領班48%,質量檢查45%,設備技術員45%,物料準備39%,測試技術員36%,工程師助理30%,車間文員27%,其它10%。中職生可能的主要工作任務:日常生產準備、設備操作、產品組裝、產品測試和調試、檢驗與分析、產品包裝、現場管理、機器維護與保養、人員現場培訓、崗位素質培訓。
企業對學生綜合素質方面要求:吃苦耐勞81%,愛崗敬業78%,誠信意識69%,遵紀守法66%;在專業素質方面:專業知識應用78%,計算機應用66%,語言文字36%,外語應用33%。人際關系:團隊意識84%,協調能力66%,繼續學習60%。
通過調研結果分析可以得出企業對中職學生的職業技能要求,即進口要求,電子類專業教師應具備的專業能力包括:
(1) 熟練掌握電子類專業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適時了解行業發展動態。
(2) 能熟練檢測和應用各種電子元器件和新型元件;
(3) 掌握現代化生產工藝及生產設備、產品的裝配工藝、生產流程等;
(4) 能熟練使用各種儀器儀表對產品進行測試和維修;
(5) 能多方面的熟悉現代企業的管理制度。
在明確專業教師以“進口”為基礎的教學內容后,接下來,面對現在的中職生應如何進行教學呢?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才能讓現在的學生既會學又會用呢?
中職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一般都是初中的后進生,學習基礎本身差,學習習慣差,紀律約束差。年齡一般在十五、六歲至十八、九歲,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也是產生心理困惑、心理沖突最多的時期。而且他們認為畢業后只能是一名普通打工者,前途與上高中考大學無法相比。所以中職生中的大多數學生是基礎教育中經常被忽視的弱勢群體。各種綜合因素決定了這一群體將要用更多元的教學方式進行技能傳授,他們早已不習慣傳統的教學,他們對眼前的實實在在、可聽、可見、甚至可聞的東西更易感興趣。而在教室面對文字、甚至抽象性的知識是較為排斥的。他們不愿意去討論“為什么”,用帶著問題的心態去學習,更愿意“怎么做”,“做了會怎樣”,“再怎么做”的方式去接收技能。這也就是我們所討論的以邏輯導向型的智力結構學生和行為導向型的智力結構學生,顯然中職生屬后者。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腦、手、心并用進行知識的構建過程。這也正是適合社會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因此,中職教師基于學生基本情況,怎樣傳授專業技能是專業教師教學方法的能力標準。
在教學過程中,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必然的。在新型的教學方法中,如教材內容的界定和知識的知識點、技能點的確定,管理模式等均與之配套的有所改變。在實施過程中,采用任務驅動法教學,將知識以項目為目標、以任務為單位,在任務中將學生分組、分任務的去做,并讓某部分學生充當管理層和檢查層,進行整個“生產線”的管理和技術指導,讓學生去領會學習的核心內容。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不妨大膽的用現代流行的幼兒教育中常用的角色扮演法和頭腦風暴法,讓學生充分的發揮想象,讓原本枯燥的專業知識變的更加生動有趣,在游戲中獲得快樂,在快樂中獲取技能。如果讓我們的學生感覺到學習是可以這樣快樂的,即便是顯得有些“幼稚”,但能夠讓學生真正去感受到,也就達到了我們學習的初衷,同時,也是最高境界的學習。
在以“出口”為基礎的專業教師教學方法能力要求教師應具備:
1.能熟練應用適合行動導向智力結構的各種教學方法;
2.通過各種教學媒體,實現多元化教學;
3.具有適應新教學方法的教學組織和管理協調能力;
4.能夠將知識點適時的融入在具體任務中,不能能對學生的成果進行鑒定的能力。
5.具有課程開發能力和研究能力;
6.與專業類教師的溝通、交流能力;創新教育實踐的能力。
綜上所述,專業教師能力標準的建立必須是在圍繞以社會需要為進口,以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怎么教為出口的基礎上建立的。對于中職教育,如果能在此基礎上進行,并將其要求轉化成較為詳細的具體的專業教學能力標準,還需進一步細化。標準的建立能解決好教師教什么、怎么去教和客觀現實的矛盾,同時還是為職業教育師資的培養提供考核作用,以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進程。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