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1-05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中等職業院校每年要為我國社會輸送大量的技能型、實用型人才,有力地支持了我國的各項建設。而隨著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國中職院校對學生的培養也應當更加注重其綜合的個人素質。因此,中職院校要在現有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改革,以培養更
摘要:中等職業院校每年要為我國社會輸送大量的技能型、實用型人才,有力地支持了我國的各項建設。而隨著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國中職院校對學生的培養也應當更加注重其綜合的個人素質。因此,中職院校要在現有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改革,以培養更加適應現代職業要求的學生為目標,將“教、學、做”一體化模式與中職院,F有的教學模式相結合。本文便以中職院校生理學教學為中心,介紹了“教、學、做”一體化模式如何在生理學教學的過程中進行應用,為提升中職院校關于生理學的教學能力提供一些有用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中職院校;“教、學、做”一體化模式;生理學;職業能力;教學應用;
引言:
中等職業院校培養的醫療衛生人才除了要具備應有的專業技能外,還要熟練掌握本職業的一些基礎能力。生理學對于中職院校醫療衛生專業來說,是很重要的基礎性的理論知識課,只有真正熟練地掌握人體正常的各項機體功能和活動現象,才能正確地了解人體在生病時的機體的各種表現和變化。因此為了學好這門基礎課程,讓學生更加適應臨床實踐工作,需要加強對學生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這就要求中職院校轉變現有的教學觀念,學好利用“教、學、做”一體化模式來完善自身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建設更加合適的職業能力教學平臺。
一、“教、學、做”一體化模式應用于生理學教學的必要性
“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思想很早便在我國教育領域中被提出,這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思想核心就是教學與實踐的結合。“教、學、做”一體化模式的教學思想更是得到當前教育行業的重視。根據我國教育部對教學模式改革的相關指示,“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更是被大量地應用于我國各個院校的教學過程中。
相關期刊推薦:《衛生職業教育》(半月刊)1983年創刊以來,在衛生部有關領導及社會各界尤其是中等衛生學校、衛生職業(技術)院校、高等醫專的關心支持下,逐漸形成了與各級各類衛生職業教育單位溝通渠道暢通,專家學者聯系廣泛,政策信息靈通,學術交流頻繁的獨特優勢。在全國衛生教育系統尤其是衛生職業教育領域享有很高的聲望和社會影響,成為教育部、衛生部指導我國衛生職業教育工作的重要輿論陣地,是廣大醫學教育和臨床工作者了解信息、交流經驗,表達成果的最佳選擇。
我國中職院校在近年來受經濟發展的影響,學習建設規模越來越大,但是在辦學質量方面還有所欠缺。這是由于大部分中職院校依然沿用較為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課程,在完成基礎課程的學習后,才進行專業實踐教學,從而導致中職院校在培養適應當前社會崗位需求的人才方面,逐漸顯現出很多不足,例如,學生的整體職業素質沒有得到明顯的提升。
在傳統的中職院校教學理念與模式中,課堂教學上理論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主體,而專業實踐教學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一些中職院校衛生專業的教師,通常其理論知識的教學能力較強,但是在實踐教學方面的能力卻比較弱,因而在進行生理學教學時,比較側重于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但學生也不能一味的學卻不做,生理學的學習同樣強調實踐能力的鍛煉。此時,應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并體現出來。
應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就是為了培養并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這一教學模式將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提高到與理論教學相同的高度。應用這種模式的中職院校,在生理學教學方面會更加適應現代衛生人才的培養特點與要求,從而提高中職院校衛生人才的教學質量,為衛生服務行業培養更多合格的專業人才。
如何在中職院校生理學教學中應用“教、學、做”一體化模式
1、改變中職教師的教學理念
中職院校教師教學理念的改變是決定中職院校教學模式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大多數中職院校常常把醫療衛生專業的教師隊伍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醫學理論課教師,另一部分則是衛生實踐課教師。在生理學的學習過程中,生理學理論與其臨床實踐的結合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學生學習生理學時,對一些人體機能活動變化的描述并不能完全的理解,需要通過臨床實踐觀察來進行佐證。如果交由兩個教師來分別教導生理學課程中理論與實踐的學習,常常會導致教師不能掌握學生對生理學的理解學習程度,從而無法根據學生關于生理學的學習進度,準確地制定合適的教學課程。因此,在建設中職院校衛生專業的教師隊伍時,需要教師既能掌握醫學理論教學的能力,又能掌握衛生實踐教學的能力,以適應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施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改變原來只重視醫學理論教學而忽視醫學實踐教學,將醫學理論與醫學實踐進行分割教學的工作理念。同時,還要時常深入臨床一線,進行相關實踐能力的學習,以提高教師自身的臨床實踐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
作為中職院校的教師,要認真的去理解“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內涵,要明白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做’并不是各自獨立的,而是一個整體性的教學活動,三種教學方法之間聯系緊密,在教學中是相互輔助的。簡單來講,教師要在教育學生的同時進行自我學習,然后將學習成果再用于實踐教學,讓教師理解教學工作的精髓。
2、不斷改進并豐富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是以學生作為教學中心的教學理念的一種體現,能否在生理學教學中落實好這一教學模式,中職教師必須要對自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相應的改進,從而有效解決在以往的生理學教學中,理論部分的教學與實踐教學出現脫節的問題。對此,教師要注意對生理學一些章節知識的梳理,將相關的章節知識進行結合,讓生理學教學更加系統性,然后利用更加靈活的教學方式,如互相討論,教師啟發,師生互動等方式。
例如,在學習生理學中關于‘血液’與‘消化吸收生理’等較為簡單的生理知識時,可以采取互相討論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讓學生們進行積極的互相討論。在進行‘泌尿系統生理活動’、‘人體尿液生成與調節’等生理知識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采取啟發學生的教學方式。既在課堂教學之前,向學生提出一些關于泌尿系統生理活動的具體問題。如,尿液如何在身體中生成?人在大量喝水后為何會尿量增多?在出汗較多時,尿量為何又會減少?教師要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提前預習‘泌尿系統生理’等生理學知識,有利于讓學生在生理學的學習過程中發散自己思維。
隨著教學科技的不斷更新換代,中職教師在生理學的教學工作中,可以通過使用多種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做好教學工作的輔助工作。例如,在學習細胞膜物質轉換功能,心臟供血功能等知識時,通常情況下學生是無法在實踐中對這些生理學知識進行觀察學習,僅僅依靠教師的講解,不能讓學生深刻的理解和記憶。此時,教師便可以利用計算機和互聯網,在數據庫中下載關于此類生理學知識的視頻資料,從而突破現有教學條件的一些限制,幫助學生更加直觀的學習這些難以實際觀察的人體生理學知識。
3、為學生建設更加適合的職業能力教學平臺
中職院校生理學教學離不開大量的實驗教學,這是應用“教、學、做”一體化模式的具體要求,更是鍛煉學生職業能力的必然過程。所以,中職院校在建設教師隊伍的同時,還要努力為學生建設更加適合職業能力教學的相關平臺,以補充較為單調的生理學課堂教學,并鍛煉學生關于生理學的一些實踐能力。
對此,學校方面要在實驗室建設方面投入更多的資源,盡最大的努力為學生配備較為齊全的相關實驗設備和器材。如果受學校自身教學資源的限制,教師在進行生理學實驗教學時,要精心選擇實驗內容,要在現有的實驗條件下,選擇一些更具代表性和實踐性的教學實驗,從而在有限的實驗條件下,讓學生學習更多的實踐操作能力。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利用有趣的生理學實驗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實驗教學在生理學教學中發揮出應有的重要作用。
除了做好實驗器材等硬件準備方面的工作外,學校和教師還要就學生的生理學實驗教學體系方面入手,建立起以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為培養目標的實驗教學體系,提高學生對生理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對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到實驗方案的設計中來,或者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實驗方案的設計和操作,從而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不斷的查漏補缺,不斷豐富自己的生理學實踐能力。
結束語:
中職院校在培養衛生服務專業的人才時,要加強對以生理學為代表的理論實踐課程的教學力度,將“教、學、做”一體化這一重要教學思想貫徹下去,并遵照國家推行的教學改革要求,做好“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與教學實踐的結合工作。對此,中職院校要重點加強對本校教師隊伍的建設,要從思想上讓教師們認可“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在生理學等基礎課程教學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中職院校還要根據推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各項要求,不斷提升教師隊伍的執教能力,以保證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能夠適應新型的教學模式,確保中職院校生理學等重要課程教學的教學質量,實現中職院校關于衛生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論文作者:楊琛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