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0-20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自然界蘊含著無數寶藏,而且可以為我們教學所用,自然材料便是其中之一。關于自然材料,筆者查閱相關資料并沒有發現統一的解釋,本文所說的自然材料是指天然形成的、未被加工處理過且便于在自然界尋找的材料,如沙石、貝殼、樹葉等。自然材料的色彩與
摘要:自然界蘊含著無數寶藏,而且可以為我們教學所用,自然材料便是其中之一。關于自然材料,筆者查閱相關資料并沒有發現統一的解釋,本文所說的自然材料是指天然形成的、未被加工處理過且便于在自然界尋找的材料,如沙石、貝殼、樹葉等。自然材料的色彩與肌理獨具天然美,樸素的外表中卻蘊含著千變萬化,幼兒自主發揮空間大且可操作性強,成本低廉,在美術教育中存在明顯優勢,作為美術材料引入美術教學中具有特殊意義。 基于此,本文章對談自然材料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優化利用進行探討,與幼教同行一同分享。
關鍵詞:自然材料;幼兒園;美術活動;優化利用
引言
曾經在美術教學中更多是注重幼兒繪畫技能、手工制作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幼兒創造力的培養。21世紀來在追求素質教育也旨在于培養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在這種新教育環境下,我們作為幼兒教師要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在教學中重視并加強對幼兒創造力的培養,鼓勵幼兒借助生活中的自然材料進行創作,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發散思維,充分發揮想象力,實現幼兒素質教育。
一、自然材料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應用價值
自然材料拓展了美術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幼兒可以自主選擇材料,自主創造進行美術活動。如對自然資源進行收集加工,可以解決幼兒園美術活動中材料短缺的問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藝術領域指出:“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因此我們要和幼兒一起感受、發現和欣賞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中美的事物。在選擇美術區內容時選擇來源于幼兒生活并且感興趣的自然材料,關注了幼兒的生活經驗,能夠更有利于孩子發揮創造力。
相關期刊推薦:《才智》雜志社隸屬于吉林省人事廳,是一本專業發表各類論文評定職稱的省級理論性雜志。以挖掘各行各業拔尖人材、促進科教興國、振興人才市場為己任。常設主要欄目:創新教育、醫藥與衛生、改革與探討、科技天地、建筑工程、生態與環境、圖書館縱橫、百花園、檔案管理、海事專欄、農業天地、電子與通信、技術與應用、研究與探索、經濟與管理等。
二、自然材料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優化利用
(一)收集多樣的自然材料,充分發揮想象
以培養幼兒創造力為目的展開的美術活動,教師不僅要從環境上著手,還要給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材料。換言之,創造力的發揮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作支撐,若是美術活動材料有限,幼兒就會陷入即使有想法也很難將其展現出來。所以,幼兒教師在藝術創作應當給幼兒提供多元化的自然材料,為幼兒創造力的發揮奠定基礎。在準備材料的時候,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幼兒的認知水平、興趣愛好,確保給幼兒提供的材料是幼兒所熟悉的,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幼兒的學習動機,使其創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在園內撿拾干凈落葉進行拓印活動。如楊樹葉、銀杏葉等,呈現的拓印效果非常好。在幼兒掌握基本拓印方法后,教師可以設計主題活動,引導幼兒用樹葉、貝殼、花瓣等自然材料組合成一幅有主題的拓印畫。
(二)把握材料適齡性
自然材料種類繁多,但不是每一種材料都適合所有幼兒。有的創作效果不佳,原因更多是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運用材料的適齡性把握不準。比如,對于小班幼兒需要的材料是同類材料數量較多,操作簡單的材料。如蔬菜水果擴印畫,簡單的樹葉添畫,大班則為復雜的多種材料的加工創作,如嘗試不同花朵作為顏料,多種材料的組合創作等。在材料準備過程中針對小班孩子的所運用的材料和工具應該考慮到趣味性與安全性,而中大班幼兒要在趣味性和安全性的基礎上增加可探索性和可制作性。
(三)因地制宜,室內外教學相結合
傳統的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大都是在教室里開展,缺乏對大自然感受,而幼兒學習最大的特點就是在玩中學,做中學,需要直接感知,親身體驗,而一直在固定、封閉的環境下學習容易產生消極情緒,這樣不利于美術作品的創作。愛默生曾經說過:“田野與叢樹所引起的歡愉,暗示著人與植物之間的一種神秘聯系。”[1]我們應注重培養人與自然的關系,充分利用學校戶外活動的地理優勢,就地取材,在適當的時候改變學習環境,教室內、外教學相結合,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課程趣味性。室外教學的方式能夠提高幼兒學習興趣,為幼兒搭建拉近生活與美術之間的平臺,讓幼兒發現生活中能夠創作的自然材料,感受各種不同的美,進而嘗試創造美。
(四)家園協作,讓自然材料豐富美術教學
家園協作,提高審美豐富美的體驗,引導幼兒發現生活能夠進行美術創作的自然材料,家長加入創作。多帶幼兒觀摩畫展,手工創意展等,豐富美的體驗。教師可以組織親子繪畫活動,讓家長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家長和孩子一起用菜葉、果殼、豆子等完成拓印作品。這樣的形式,不但豐富了親子活動內容,也讓幼兒意識到生活中蘊含的藝術之美。而通過拓印去發現和展示這些美,則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藝術審美能力,把生活和藝術聯系在一起,提高幼兒的藝術修養。
結束語
自然材料對于培養幼兒的美術情感、價值觀、創新精神、審美素養、實踐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思考如何在自然材料課程中更好地提高幼兒對于美術文化知識的理解,提高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幫助幼兒形成多元包容的審美價值觀。——論文作者:陸飛菲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