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新工科建設下計算機類畢業生就業能力提升路徑探索

發布時間:2020-08-11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為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我國急需大量具有創新實踐能力的工程技術人才。2017年6月新工科與實踐專家組成立,提出了新工科的概念。而我校作為以電子信息類專業為主的工科院校,如何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大環境,在新工科背景下培養計算機專業

  摘要:為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我國急需大量具有創新實踐能力的工程技術人才。2017年6月新工科與實踐專家組成立,提出了新工科的概念。而我校作為以電子信息類專業為主的工科院校,如何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大環境,在新工科背景下培養計算機專業人才,正是我校面臨的全新課題。

新工科建設下計算機類畢業生就業能力提升路徑探索

  就業率能反應出某學科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之間的供需關系,也能從側面反映出學校學科人才培養質量。本文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就業流向數據,評估就業特點及能力,討論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如何在新工科建設下進行改革,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實現產學合作,培養更適應社會發展的計算機類人才。

  【關鍵詞】新工科 計算機 就業

  一、我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現狀

  我校計算機學院一直致力于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從2014年至2019年共有1600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畢業生,下面從就業區域、就業單位性質、熱門就業單位等方面進行分析。

  相關期刊推薦:《教育現代化》堅持"貫徹國家現代教育方針政策與理論,反映現代教育教學研究成果,交流教育學術思想,適應國內外教育發展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整合現代教育教學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為培養現代化高素質人才服務"的宗旨,力爭使教育工作者"人人參與現代教學研究,人人探究現代教育規律,人人實踐現代教育理論,人人成為現代教育模范",全面提升國民綜合素質,全方位形成學術研究氛圍。

  就業區域:2014年-2018年,我校平均每年近250名計科專業的畢業生[1],2019年達到了322名。從這些年份來看,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畢業生選擇在杭州就業,其中2018年選擇在杭就業的畢業生高達畢業生總數的68.1%。對于其他的熱門城市,學生選擇較多的是上海,2019年超過畢業生總數的5%。而且在2019年學生“走出去”的更多,畢業選擇去北京上海南京這三個城市的總人數達到了10%.

  就業單位性質:2014-2019年,我校每年都會有一部分畢業生選擇考研繼續深造。據現有數據統計,考研率從2014年的8%,上升到2016年的21.43%,之后3年幾乎保持在20%。除考研外,剩下80%的學生會選擇去單位就業,其中50%的就業學生因為能力有限只能去中小企業,但每年也不少優秀的同學能去國內頂尖知名的企業。下面我們從具體的就業單位來分析近幾年的就業變化。

  如圖一所示,本文列舉出來近6年杭電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生到知名企業的就業情況。從表格中可以看出:第一,知名企業的在杭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錄用總人數呈上升趨勢。尤其是在2018年和2019年錄取的總人數突破50人。第二,銀行類的工作一直受畢業生所青睞,尤其是2019年,到銀行工作的畢業生達26人。第三,BAT三企業在杭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錄用人數逐漸減少。尤其是2016-2019年,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畢業生被這三個企業錄取。

  我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特點

  (1)就業城市較單一,就業地區集中化。就業數據顯示,每年有約60%的學生選擇在杭就業,其次是上海、北京、南京,2019年去往這三個城市的畢業生達到了11%。學生選擇這些地區的原因:一是受家庭的影響,很多浙江省內的生源不愿意去往省外,加上近幾年杭州互聯網的發展,留杭工作亦是不錯的選擇。二是受個人能力所迫,一部分學生表示他們很想去北上廣深的百度、滴滴、騰訊等互聯網龍頭企業,但由于自己的技術不過硬而未能錄用。

  (2)就業質量不高,知名企業的錄用人數較少。杭州作為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高地,一直引領著全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近些年阿里巴巴、今日頭條等企業紛紛在杭落地,給在杭畢業生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機會。然而,從近兩年數據來看,雖然知名企業在杭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錄用總人數呈上升趨勢,但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3)銀行類工作受歡迎,尤其是在2019年進入銀行業的畢業生明顯增加。據了解,學生選擇銀行的原因:一是在各大行“科技興行”的發展方針的指導下,各大行科技部門極度重視信息部門的建設,為畢業生提供誘人的工資待遇及福利。二是銀行的科技部門工作強度適中,壓力較小。對于畢業生而言,在待遇福利環境工作強度還不錯的前提下還能從事本專業的工作,這無疑是個好的選擇。

  三、 提升就業能力路徑探索

  在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工科類大學生就業能力要求標準更高,就業能力結構更加多元,立足新經濟下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更好的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相統一,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重視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鼓勵學生參加科技競賽。創新創業的思維和能力是“新工科”人才培養的關鍵要素[2],學生科技競賽的成果即是創新創業能力的一個體現。通過分析近幾年去知名企業的學生成長檔案發現,幾乎所有被知名企業錄取的學生均有參加學生科技競賽的經歷。對于學生來講,進入實驗室跟老師做項目參加科技競賽,不僅能提高自己的編程能力和應用能力,還能擴展知識的廣度和專業的深度。在新工科建設下,創新創業教育依然是教育的主旋律,高校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技競賽,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研、以賽促學。

  加強通識教育,培養學生跨界交叉融合能力。習近平同志在國際工程科技大會上指出,未來幾十年,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等交叉融合將會引發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3]。“新工科”是在新經濟背景下催生的更加凸顯學科交叉與綜合特點的新興工科或理科[4]。從面向未來的角度考慮,原有的服務于特定產業的專門性人才已不能滿足新興產業的需求,面對不斷涌現的新產業,高校必須在新工科浪潮的引領下,主動調整、積極適應,加強學生的通識教育,要求工科類的學生依然要學習人文社科類或藝術類或金融類的通識課,努力在通識教育的學習過程中擴展學生們的知識廣度及深度。

  (3)夯實基礎,重視專業基礎課的教學。通過對2018年和2019年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每年有超過20%的學生認為,數據結構、 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的學時不夠,他們希望增加課時。這些課程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核心的專業課,也是計算機專業學生在考研時?嫉膶I課。同時,有些企業在招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時,在面試過程中直接設置數據結構課本內的算法。在新工科背景下,課堂教學仍然是工科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基礎課程教的好不好,學生學的好不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升學和就業。——論文作者:郭倩 張丹 彭勇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