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1-04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人性是人的本質屬性,受人論文性的制約和規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顯著特征。由于人性原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基本原則,因此,如何貫徹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原則,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
摘要:人性是人的本質屬性,受人論文性的制約和規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顯著特征。由于人性原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基本原則,因此,如何貫徹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原則,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原則,探討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原則的基本涵義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原則要求我們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必須以完整、科學和準確的人的特性為依據,樹立良好的“人”的意識,尊重人,關心人,遵循人性的制約和規范。這一原則的核心是以人性為依據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它包含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1.正確認識和把握人的完整特征,把握人性之間的相互制約性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
人具有自然性、社會性和實踐性,這三者是統一的,卻又是相互制約、相互矛盾的。例如,人的自然特征反映為溫飽、性欲等生物性需要,它卻總是受到社會性的制約,必須在特定的社會關系下才能得到滿足;人的社會性特征反映為社會性需要,它必然受到實踐關系、實踐能力的制約;人的實踐性特征反映為實踐性需要,它也必然受個體生物機能前提和現實社會關系的鉗制。三者之間往往不能協調一致,種種矛盾使人困惑、迷茫,反映在認識上和行動上,便會產生各種惡的道德意識和行為選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象是人,要發揮其職能作用,達到提高人的素質、調動人的積極性的目標,就必須以人為前提,把握“人”這一實體的特征及其表現。
政治論壇推薦:《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干部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2.遵循根源于人性之中的人的思想和行為形成與發展變化的規律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
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收到效果,關鍵在于能否揭示人的思想與行為發展變化的規律,按規律辦事。事實上,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規律是受其教育對象的規律制約的,它根源于人性的普遍性。“人性是指人的共同本性,人的類特征”。但共性只能存在于個性之中,通過個性表現出來。對于每一個個別的人來說,都是共性和個性的統一體。教育的對象是具體的人,正因為不同的個人中也具有相通的東西,教育才有規律可循。所謂規律,指的是具體事物中的普遍性的本質的聯系。因此,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客體的人,在一定的社會條件和相應的道德關系中,在一般相同的外界環境信息刺激中,往往會做出大致相同的善的或惡的道德反應。人性,尤其是人的本質屬性,內在地決定了人善或惡的道德觀念的形成和發展,也是有規律可循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適應客體的規律,與客體道德觀念形成的規律和選擇道德行為的規律相適應,這實際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規律,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適應教育對象”的規律。顯然,人的思想和行為形成與發展變化的規律是受人的特性規定的。遵循人的特性的要求,就是遵循人的思想和行為形成與發展變化的規律,也就是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規律,這是貫穿思想政治教育始終的一條紅線。
3.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取決于人的實踐性和社會性
正確的道德教育為什么能行之有效呢?首先是因為人具有實踐性、能動性,能夠進行有目的、有意識的改造自然、改造社會和改造自身的活動。人的道德行為受道德觀念的支配;人的道德觀念作為一個動態結構又受環境的影響,能夠依據他人的信息進行選擇性的改造和深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過主體的活動發出道德信息,對客體——人施加影響,進行教育。其次,人的社會性也決定了人具有群體、合作和歸屬等屬性,他總要和別人發生關系,他要在這種千絲萬縷的道德關系、縱橫交錯的社會網絡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就必須能夠與他人溝通,并吸收道德教育主體發出的道德信息而接受教育。所以說,只有對一個實踐的、社會的“人”進行科學的、符合人性的道德教育,才會收到相應的成效。以一系列符合人性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這是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內在要求,也是遵循人性原則的具體體現。
4.努力促進教育對象人性的豐富和完善,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基本職能就是“育人”,就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合格”的人,首先要求教育對象是一個完整、科學意義上的人,具有人的一切高級特征,同時,還要使人的這些特征豐富化、高級化,即提高人的素質,避免人的“單面化”和畸形化。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歸宿。
二、貫徹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原則的基本途徑
思想政治教育是解決人的思想、觀點和政治立場,從人出發,建構在“人”的基礎之上的一項基本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兩個能動體——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人,其活動必然受人的特性的制約,因此,我們不能回避、也回避不了人性問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它要受人性的制約和規定,那么,人性原則就必然是它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之一。
遵循人性原則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按照“人性”原則的完整涵義所規定的四個方面的內容開展工作。關鍵是要在實際教育工作中,體現人的自然性、社會性和實踐性的要求,提高針對性、現實性、人情味和實效性。
1.根據人性的具體表現,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
人性是歷史的,也是具體的;人具有個體差異,表現出各不相同的多姿多彩的個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身體條件、心理素質,有不同的興趣愛好、性格態度,有不同的社會關系、閱歷覺悟,有不同的實踐能力、實踐習慣,故他們對客觀事物的看法、思維方式和接受別人勸導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依據這種不同,加強針對性,使教育內容更恰當、方法更切實、進程更合理,形象的說法就是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對癥下藥”。首先,要具體分析教育對象的不同特征,考察其年齡、階層、文化知識水平、個人經歷、家庭環境、性格特點等,從而形成準確、全面的認識。其次,要依據這些特征采取相應的方法進行教育。例如,對性格外向的人,喜歡“大江東去”的豪邁之氣者,教育者可以根據其身上存在的某些明顯的道德缺陷,用直陳事理的方式,曉以厲害,以此來提高這些人克服自身道德缺陷的自覺性;而對性格較為內向的人,喜歡“潤物無聲”的娓娓之情者,道德上存在的某些不足,就只能采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方式,來啟發他們的道德自覺,以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由此看來,我們要在道德教育中真正堅持人性原則,就必須根據現實人性的具體表現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力求克服那種先入為主、千人一法的不正確做法。
2.依據人的自然性,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
根據馬克思主義系統的人性論思想,人的基本前提是生命的有機體,人不可避免地具有自然性,只不過人的自然性是在社會性的約束控制之下。有人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強調社會性、階級性,講自然性就是鼓勵人的放縱,講人情味就會貶低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事實上,這種觀點是片面的,是有違思想政治教育初衷的,必須加以克服。我們認為,根據馬克思主義系統的人性論思想,人的基本前提是生命的有機體,人不可避免地具有自然性,只不過人的自然性是在社會性的約束控制之下。依據人的自然性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求我們以科學的眼光、正確的態度看待人的自然性,決不能采取偽科學的觀點和禁欲主義的態度。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尊重、關心、充分理解教育對象正當的需要與本能以及欲望與沖動的合理性,尊重人在“自然狀態”下所顯示的自然本性,如自利、自愛、享樂、趨利避苦等,只不過應加以規范和引導而已,而不應一味否定。當前的市場經濟最主要的一個原則就是利益原則,利益驅動市場行為,思想政治教育不應該排斥“利益”,但應具體把握合理的“利己”和“自愛”。只有這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構筑起教育與受教育者之間的情感橋梁,以情感的力量打動人,為下一步以邏輯的力量說服人打下良好的基礎。再次,思想政治教育還要通過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積極創造條件,幫助教育對象,使其合理自然的需求得到滿足;同時在教育過程中結合必要的教育激勵手段,利用人的物質需要、分配手段去激勵人在思想上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3.依據人的社會性,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性
依據馬克思主義人性論的觀點,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因此,現實的個人實際上是現實的社會關系的產物,人性具體地體現在實實在在、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社會生活之中。做好實際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把握現實的教育對象,從社會關系的角度認識人性,做好工作。第一步,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紛繁復雜的社會關系中把握人的思想,努力從人們所處的社會關系系統及其變化中了解人的思想及其變化,充分認清人們思想的具體性、復雜性、變化性和必然性,對教育對象有一個完整準確的認識。第二步,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為教育對象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環境作為人們接受教育的客觀條件,制約著人并受人的改造和利用,良好的社會環境有利于人的正確思想和正確立場的形成。所以,努力營造和完善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社會環境是十分必要的。我們既要注重大環境的營造,創造安定團結的政治環境、積極向上的精神環境、健康文明的文化環境以及和諧融洽的人際環境,以良好的“大氣候”熏陶教育對象;又要努力營造小環境,注重發揮家庭、學校、鄰里、單位和社區等微觀環境的作用,使之相互協調,形成合力,共同促使教育對象健康發展。
4.依據人的實踐性,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人類從未停止過實踐。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人類的創造性活動之一,是人的實踐性的體現。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收到實效,是不是真的使人的思想、觀點、立場等得到了改變,歸根到底也體現在人的行為上。所以,從人的實踐性出發去認識和教育對象,是必要的。在具體教育工作中,我們一是要善于從實踐的角度、從人們的具體行為活動中把握教育對象,從而采取相應的教育措施。二是要努力在實踐中啟迪人們的思想覺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寓灌輸于活動,寓事理于實踐。要通過大量活生生的現實教育,使受教育者加深對理論的理解,使正確的思想得到升華,模糊的認識變得清晰,過激的思想得到糾正,克服各種思想錯誤和行為偏差,實現社會規范向內心信念和行為習慣的轉化,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三是要引導教育對象積極投身社會實踐,以實際行動搞好工作、學習,在參加社會建設的實踐活動中培養起知行統一、言行一致的良好作風和行為習慣,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促使教育對象提高思想覺悟,努力為社會做出更大貢獻,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收到實效。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