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4-09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一、鼓勵質疑,培養學生思維的敏銳性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維的開端,是創造的基
一、鼓勵質疑,培養學生思維的敏銳性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維的開端,是創造的基礎。學生有了疑問才會進一步思考,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善疑多問,自主質疑,去發現問題,教師也要努力創設質疑情景,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善于發現捕捉好的提問和答問,讓學生由過去的機械接受向主動探索發展。對學生萌發的創新精神及認識,教師要多加保護和培養,這樣才能有利于全體學生多思考、多發現問題,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激發和培養。
例如講《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時,我是這樣來設計提問的.一問究原因:誰是最可愛的人呢?為什么說他是最可愛的人?二問尋依據:課文列舉了哪些事例來說志愿軍戰士是最可愛的呢?三問提異議:作者為什么要列舉“戰士”、“救小孩”、“談話”這三件事呢?四問求異同:這三件事選擇的角度有何不同?有何內在聯系呢?五問找規律這三件事揭示的中心是什么呢?
這樣,就能使學生在司空見慣之處,注意事物存在的差異性、特殊性及新的關系,打破常規,沖破障礙,敏銳地發現新問題。
二、放飛想象,培養創新思維的廣闊性
創新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創造想象能力的培養。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卻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成為知識進化的源泉。創造想象是一種根據語言表達或非語言描繪在頭腦形成有關事物形象的想象。要培養創造能力,就需要進行再造想象的訓練。在教學中,根據教材或事例,可采用擴想、續想、聯想、假想、反想、推理等形式,放飛學生的想象,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讓他們在想象中去讀、去聽、去說、去寫。
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學后可讓學生想象:如果于勒以“大款”的形象出現在船上,菲利普夫婦會說什么、做些什么?又如閱讀《濫竽充數》這則材料后,可以讓學生想象:
如果那些樂師們都能伸出溫暖的雙手,去幫助南郭先生,結果又會怎樣呢?在這些說寫訓練中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挖掘,學習語文的興趣也增強了,說話和寫作的水平也提高了,從而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三、活躍課堂教學,體會創新的趣味性
陶行知說過:“人生兩個寶,雙手和大腦。”動手、動腦,是促進思維發展,培養創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學活動中,我注意提供各種機會,讓學生參與活動,使其在參與過程中掌握方法,促進思維發展。
平時,我堅持在上課前先進行一句話新聞發布會和名言5分鐘活動,以渲染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教學,啟迪學生思維。還經常開展各種競賽活動。如第四冊語文中有這樣一題:設計一個挑剔的顧客與一個不耐煩的售貨員爭吵的場面,要有姿態、動作、對話和表演。在活動中,同學們各顯其能,表演得淋漓盡致,發揮出超常水平,教室內笑聲不斷,掌聲經久不息。透過笑聲與掌聲,我深知:他們自己體會到了創新的樂趣。第五冊語文中有開辯論會和演講會活動的設計。辯論會題目有《開卷是否有益》、《中學生是否需要樹立自己的形象》、《怎樣看待穿著打扮》,辯論雙方根據各自的特長,選出主辯1人,助辯4人。辯論時,甲方與乙方的主辯個個口若懸河,互不服氣,引得下邊喝采陣陣,辯到忘情時,甲、乙雙方有時還怒目圓睜,拍案而起。演講會則講得聲情并茂,讓人陶醉其間,有時一場競賽結束,很難分出勝負。但他們并不在乎,在乎的是表現了自我,展示了自我,發展了自我,體會到參與的樂趣。
四、利用課外“讀”、“做”,促進思維發展的延伸性
教師要引導學生感受和接觸更多的知識,激發學生廣泛的好奇心,才能使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不斷提高。平時我讓學生多讀課外書,推薦一些和課文內容相關的閱讀材料讓學生讀后在班中互說、互評。同時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注重培養學生“試一試”的精神,經常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書法、繪畫、講故事、征文等比賽活動,鼓勵學生剪報、貼報、自己辦報。還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個人優秀作文集”,并給其命名為“小草集”、“鮮花集”、“芳草園”等,自己設計封面,自己寫一篇創刊詞。這樣,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發揮“主人翁”精神,讓他們在實踐中感受生活,獲得知識,從而培養創造思維能力,增強自信心。
五、作文教學同中求異,發展學生思維獨特性
著名的特級教師陳鐘梁說:“創新的土壤是個性,沒有個性就沒有創新。”缺少獨特性作文教學,也就成了沒有血肉的枯燥說教。中學生作文常犯的毛病就是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究其原因,這不單純是一個寫作技巧問題,主要是一個做人問題。文學是人學,學生作文是學生個性的表現,個性不同,思維即不同,不同即是有所創新。整個語文教學特別是作文教學,若能高揚個性,在充分尊重并培養個性的前提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包括發散思維、求異思維、逆向思維等)能力,就能使我們的作文教學各有千秋,別開生面。
相關論文還可參考:淺談高中生學習生物創新能力培養方法
例如我在擬題《從牛想開去》時,先引用愛因斯坦的話提出問題,從新的可能性、新的角度去看問題,都需要有創造的想象力”來激發學生,然后設疑啟發:“除了贊頌老黃牛精神外,可否從相近或相反的方面立意?”學生通過發散思維,紛紛確立各種各樣的立意:(1)從牛的反芻,聯想到學習中的溫故而知新;(2)從牛的辛勞默默聯想到謙虛服務;(3)從牛的犟勁,聯想到不服輸的精神;(4)從牛的走路慢騰騰,聯想到要有時代緊迫感;(5)從牛的好斗,聯想到反對內耗。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創新思維個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個性是照亮作文天空的陽光,創新是使作文在生活的土壤上枝繁葉茂的甘露,只要我們致力于探索,經過陽光的照射和這片甘露的滋潤,就能激勵學生不斷寫出富有新意的文章。
愛因斯坦說:“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總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我在教學中,總是通過具有創造性的課外活動,去影響或改變學生的個性,著力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如組建”揮汗文學社“、讀報小組、小記者團、朗誦隊等興趣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以增加課堂教學的廣度和深度,使課內課外相輔相成,真正達到“課內長骨、課外長肉”,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目的。
事實表明,學生的心中蘊藏著極大的寫作積極性和創造思維的潛力,如果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都能想方設法為他們創造條件,促其對作文產生濃厚的興趣,開發他們的潛能和智力,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就不難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走出低谷,開創出新的局面。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