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2-06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通過文獻資料法、調查訪談法和數理統計法,在速度滑冰女子長距離項目中,對我國與加拿大隊的技術訓練進行深入研究后發現,加拿大隊在該項目中的技術訓練主要由訓練方案、訓練方法與手段和訓練指導構成.其特點主要為訓練方法與手段注重多樣性、正確性
摘 要:通過文獻資料法、調查訪談法和數理統計法,在速度滑冰女子長距離項目中,對我國與加拿大隊的技術訓練進行深入研究后發現,加拿大隊在該項目中的技術訓練主要由訓練方案、訓練方法與手段和訓練指導構成.其特點主要為訓練方法與手段注重多樣性、正確性與實效性,并強調高強度的訓練負荷.加拿大在速度滑冰長距離項目上“技術+體能”、技術動作的改進與優化和嚴控訓練質量的做法,讓我們認識到了在該項目上,我國與世界強隊在訓練質量上的差距,并以此為參考提高認知,在訓練時,優化訓練實踐和強化訓練質量,為促進我國速度滑冰長距離項目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加拿大;速度滑冰長距離女子項目;技術訓練;特征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速度滑冰長距離項目就擔負著為國爭光、攀登世界競技高峰的重任,是我國重點開展的冰雪項目之一.從發展的歷程來看,新中國建國初期,在蘇聯的幫助下,我國在速度滑冰長距離項目上發展迅速,并一度接近了世界最高水平.但此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該項目的競技水平逐步滑落[1-2].而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國對速度滑冰長距離項目的運動特征和制勝規律缺乏全面的認知;另一方面,更在于我國在該項目中的科學化訓練水平低下.這不僅導致了我國速度滑冰長距離項目的競技水平一直徘徊不前,還極大地制約了該項目的發展.基于此,為實現我國成為冰雪項目強國的目標,以我國速度滑冰長距離女子項目的發展實際為需求,結合世界速度滑冰運動的發展趨勢,積極借鑒世界強隊在該項目上的成功經驗與訓練方法,成為今后的工作重點.
1 加拿大速度滑冰長距離女子項目技術訓練研究概述
為借鑒速度滑冰強國在長距離女子項目訓練上的成功經驗,我國派出了3名優秀速度滑冰長距離項目女運動員(見表1),于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在加拿大進行為期18個月、2個周期的系統訓練.而之所以選擇加拿大作為考察和實踐的對象,一方面,加拿大是世界公認的冰雪運動強國,在速度滑冰項目上有著較高的訓練水平和較強的競技實力,多次在奧運會、世錦賽、世界杯等世界重大賽事上取得過優異的成績;另一方面,雙方在速度滑冰領域中,多年來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并有著我國運動員赴加訓練成功的案例.如我國著名速度滑冰運動員王北星,就是在加拿大長期由加方教練員指導訓練.此外,我國著名速滑運動員王秀麗,曾擔任加拿大速度滑冰隊的主教練,培養出過多名世界著名運動員.我國運動員赴加訓練,不僅可以在訓練內容上得到豐富,訓練方法上得到提高,更可以親身感受世界強隊的訓練氛圍與訓練質量.在這2個訓練周期中,我國運動員的訓練不僅由加方教練員全權負責和全程指導,而且采用了和加拿大速度滑冰長距離項目女運動員相一致的訓練計劃和方案.此外,我國運動員在2個訓練周期中,還和加拿大速度滑冰長距離項目備戰2018年平昌冬奧會的女運動員一起進行訓練,更是為我國運動員和教練員深入體驗和學習世界強隊的訓練方法提供了難得的機會.訓練結果(表1)顯示,其中,付春艷分別在1500m(2min0.12s)、3000m(4min10.20s)和5000m(7min20.30s)項目上均接近了自己的最好成績;郝佳晨在1500m(1min55 .75s)、3000m(4min7.24s)和5000m(7min11.10s)項目上突破了個人以往的記錄;劉 晶 在1500m(1min57.98s)、3000m(4min9.87s)和5000m(7min10.88s)項目上創造了新的個人記錄.3名隊員赴加訓練效果顯著,水平提高迅速.這也是本文把加拿大速度滑冰長距離女子項目技術訓練作為研究對象,展開系統的分析的重要原因,旨在為我國該項目的科學訓練提供參考.
2 加拿大速度滑冰長距離女子項目技術訓練構成
2.1 技術訓練方案
技術訓練方案,是為提高運動員的專項技術水平所開展的一系列訓練計劃[3].從我國赴加訓練女運動員的技術訓練方案來看(見表2),加方技術訓練的目的是通過技術動作模仿及實踐練習,穩固正確的技術動作理念,提高技術的控制能力,加強在高負荷的訓練中技術的準確性和持久性,并節省不必要體能的消耗.其訓練的特點為加強小腿肌群的訓練,讓身體的每一塊肌肉都參與做功,逐漸增加訓練的次數和訓練難度,即使在大運動量和高速滑行中依然能保證技術動作不會變形.訓練中的技術動作練習,以屈膝走、滑板、三角走、滑行、側蹬、滑跳、平衡球、直線基本功練習、皮筋彎道牽引、原地皮筋牽引彎道交換腿、皮筋牽引彎道跳、布袋彎道牽引、布袋牽引單腿蹬起、短道技術滑行、幅步控制滑行、動作分解練習、冰上布袋彎道牽引等內容為主.訓練負荷為每周2~3次,從夏季訓練開始至冰期結束,由低強度至高強度,每堂訓練課純做功時間平均總時長大約為40min左右,冰上訓練平均總時長大約為60min左右,并采用了皮筋、布袋、滑板、平衡球、短道冰刀等訓練器材,幫助運動員完成相應的技術訓練.
2.2 技術訓練方法與手段
訓練方法與手段,是在運動訓練過程中提高運動員的競技水平、完成訓練任務的途徑辦法和具體練習[4].加方教練員在技術訓練中依據不同的內容,應用了多種訓練方法與手段(見表3).如陸地技術訓練基本功分解練習中,采用了組合訓練法,并進行了諸如1min的雙擺靜蹲,10幅的前弓步、單腿側出練習,以及著重練習單腿后引蹲腿和伏腿前伸單腿蹲起的練習內容;在冰上技術訓練短距離全力加速滑練習中,采用了 組 合 訓 練 法,并 進 行 了 諸 如50m皮筋 牽 引 加 速 滑×4次,100 m 加速 滑×3次,50m起跑×2次等練習手段;在冰上技術訓練速度耐力滑練習中,采用了重復訓練法,并進行了25圈 ×1組、20圈×1組(每組 間 歇 10 min,速度 要 求 每 圈 35s左右,每 組 后 10 圈逐 漸 加 速,每 圈 提 速0.3s)的練習手段;在冰上技術訓練技術滑練習中,采用了模擬訓練法,并進行了總量20圈(無配速的分解動作訓練、步幅訓練和彎道牽引訓練)等訓練手段.這表明,為完成訓練任務、實現訓練目標,加方教練員依據不同的技術訓練內容采用了以重復訓練、組合訓練和模擬訓練等為主的訓練方法和具有多樣化特征的訓練手段.
2.3 技術訓練指導
技術訓練指導,是指教練員對運動員專項技術訓練所進行教授、指點和引導的過程[5].從加方教練員對我國運動員技術訓練中的指導來看,不僅十分注重對細節的要求,還強調技術的有效運用(見表4).如在指導運動員付春艷直道滑行時,要求蹬冰動作要協調、提高蹬冰動作的效率,減小蹬冰動作的步幅、提高蹬冰動作的緊湊性;彎道滑的技術動作則要求運動員的身體重心穩定在固定的傾斜面上,強調蹬冰動作的連貫性,并提前蹬冰的時間點且與步伐緊密協調,同時在蹬冰中能夠充分利用體重、慣性和離心力進行蹬冰,提高對彎道滑行的控制能力.在指導郝佳晨直道滑行時,要求運動員要充分利用體重,進行平穩的發力蹬冰;在發力過程中,通過穩定臀部姿態來保持身體的穩定性,滑行動作簡潔、連貫,進入彎道時,要保持自己的腳的位置能夠配合肩部與臀部穩定在固定的傾斜面上,以此來控制動作的節奏.在指導劉晶直道技術時,要求其蹬冰的技術動作要合理利用自己的體重進行發力,以此來減小體能的損耗;在指導劉晶直道滑行時,要求其要合理利用體重進行發力,減小體能消耗,體會向前沖滑的感覺.在滑行期間要保持身體的穩定性,避免起伏晃動,以此提升蹬冰的質量和效果.在彎道滑行時,要求降低滑行重心,并保持重心點向前,使得伏腿能夠貼近地面下刀,減小冰刀與冰面的摩擦力,通過增加傾斜角度來控制身體姿態,以此增強發力的效果和動作質量.
3 加拿大速度滑冰女子長距離項目的技術訓練特點
3.1 強調負荷的技術訓練
加方教練員認為,技術訓練的實質就是讓運動員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并能夠在比賽中有效的運用.而速度滑冰比賽是一個高強度的技術運用過程,如果在平時的訓練中沒有達到比賽的負荷狀態,就不能夠實現在比賽中的有效運用,也就無法有效地掌控運動技術.因此,在技術訓練方案中不僅提出了穩固正確的技術動作理念,提高技術的控制能力,加強在高負荷的訓練中技術的準確性和持久性的訓練,還在訓練方案中體現出專項技術訓練與體能訓練的融合.如在突然起動滑行、起跑、全力加速滑行等技術動作訓練內容中,提出了每周2~3次,從夏季訓練開始至冰期結束,由低強度至高強度的訓練負荷,每堂訓練課純做功時間平均總時長大約為40min左右,冰上訓練平均總時長大約為60min左右的負荷要求.通過將專項技術訓練與速度滑冰長距離項目運動所需的耐力素質和速度素質融合起來,以此強化運動員在高強度的耐力和速度訓練中,保持正確運用技術動作的能力.
3.2 多樣化的訓練方法與手段
加方教練員認為,速度滑冰長距離項目是一個周期性運動項目,雖然其技術動作結構相對簡單,但作為一項體能主導性運動項目,要確保運動員的技術得到有效的發揮,就必須促進運動員機體、技術與體能的有效融合.因為僅有良好的體能而沒有掌握正確的技術和雖然掌握了正確的技術但在高負荷比賽中經常出現技術動作變形,都不能確保運動員取得比賽的勝利.因此,強化運動員機體、技術與體能的有效融合就成為訓練又一重要問題.而從加方教練員在訓練中解決這一問題方式來看,加方通過多樣化的訓練方法與手段來實現運動員機體、技術與體能的有效融合.這源于速度滑冰長距離項目雖然技術動作結構和在比賽中的應用特征相對簡單,但在實際運用中卻較為復雜.因為運動員要取得最佳成績,其在滑行中每一次蹬冰都需要將身體的發力有效作用于冰面.但在實際比賽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運動員很難做到每一次蹬冰都獲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因此,不斷強化運動員在肢體不同姿態、不同環境、不同狀態下的技術有效運用,就必須針對不同的比賽情景進行專門化的訓練,以此讓運動員適應各種影響因素,從而實現對技術的有效運用.為此,加方教練員在技術訓練中應用了多樣的訓練方法和手段,并通過科學的訓練安排,不斷改進和優化我國運動員在比賽中的技術運用能力,極大地提升了我國運動員的技術水平.
3.3 注重技術訓練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加方教練員認為,運動員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是從事速度滑冰長距離項目的根本,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技術動作,才能為取得優異的運動成績奠定扎實的基礎.因為合理的速滑技術動作,可以極大地提升運動員在冰上滑行的效果,而這一切的基礎就是運動員合理的蹬冰角度、屈膝角度和收擺腿的位置.如加方教練員在指導我國運動員進行技術訓練時,不僅要求運動員雙腿下蹲幅度為90°,肩、臀和腳的位置能夠較穩定地保持在一個傾斜面上等,更要注意控制身體姿態的穩定性,避免動作的起伏,并合理利用自身體重以及動作的慣性和離心力進行發力滑行,這樣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力量在冰刃上的損失,以減少速度的損耗.同時,加方教練員還認為,速度滑冰長距離項目的專項技術是一個完整的技術動作系統,不僅包括蹬冰、收腿、移動重心等肢體動作,還包括蹬冰時機、動作節奏以及對身體姿態的控制等因素.如果忽視對這些因素的把控,即使強化肢體技術動作的練習,也難以獲得較好的滑行效果.為此,加方教練員在指導我方運動員的訓練時,還不斷強調對肢體協調、動作節奏、身體姿態、步幅緊湊等因素的調控.
期刊推薦:《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遼寧師范大學主辦的在國內外有廣泛影響的多學科、綜合性學術期刊,多次被評為遼寧省一級優秀期刊,本刊立足國內,面向世界,注重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研究;主要刊載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理學、計算機科學、自然辨證法及有關邊緣、交叉學科的優秀科研究成果,是適于科學研究人員,高校老師等人員閱讀的最佳科技刊物。
4 加拿大速度滑冰長距離女子項目技術訓練的啟示
4.1 “技術+體能”的技術訓練理念
當代速度滑冰訓練已經由傳統的經驗式訓練向科學化訓練發展邁進.而要確保訓練的科學性,首要的問題就是抓緊訓練的關鍵要素.加拿大之所以能在速度滑冰長距離項目上,連續培養出高水平運動員,就在于抓住了速度滑冰長距離項目訓練的關鍵要素.加拿大教練員認為,速度滑冰長距離項目技術訓練的關鍵在于“技術+體能”二元訓練理念,即運動員既要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還要能夠在高強度、大負荷的比賽中實現技術的有效運用.因此,加方的技術訓練,不論是在訓練方案,還是在訓練實踐中均是圍繞著“技術+體能”來開展的.而且從訓練結果來看,我國運動員的技術水平和競技成績均得到了提高,表明加方所提倡的訓練關鍵要素是科學的、有效的.它不僅改進、優化了我國運動員的技術水平,還促進了她們競技水平的提升.這說明負荷訓練的缺乏,導致了我國運動員在該項目比賽中滑行效果不佳、體能消耗過大[6].
4.2 技術動作的改進與優化
加方的訓練實踐已經表明,不斷的優化和完善專項技術動作,對于提高運動員的運動能力和競技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加方指導我國運動員技術訓練的過程,也進一步地啟發了我國運動員和教練員,對成年運動員技術訓練的認知.即一名已經形成技術動作的成年運動員,也可以通過科學的訓練對其技術動作不斷地進行優化、改進與完善.從加方教練員在訓練中對我國運動員的要求和她們競技成績得到提高說明,科學的訓練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運動員的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控制能力,促進肢體的協調能力,使得運動員能建立更好的“冰感”,從而在蹬冰時機、滑行節奏、運用體重和慣性加速以及對身體姿態的控制上進行更好的調控.因為運動技術不僅包括肢體形態和動作結構,還包括“冰感”、運動節奏、運動穩定、滑行步幅、速度節奏、運動環境等諸多要素[7].因此,單純地認為成年運動員的技術已經定型、不易改變的觀點已經不適合現代科學訓練的發展.而且,現代運動訓練科學已有的成果已經表明,運動員運動技能的培養與獲得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在訓練中既要重視對運動技術的掌握程度,又要強調運動技術的實際應用水平[8].而目前我國在速度滑冰長距離項目訓練領域恰恰缺乏對運動員運動技術實際應用訓練的研究.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