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高職院校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

發布時間:2020-02-06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育模式悄然改變為面對面授課+網絡授課的混合式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推廣混合式教學,通過混合教學手段和教學流程,有效利用信息技術促進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網絡教學平臺;混合式教學

  摘要: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育模式悄然改變為“面對面授課+網絡授課”的混合式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推廣混合式教學,通過混合教學手段和教學流程,有效利用信息技術促進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網絡教學平臺;混合式教學;教育模式;教學設計

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高職院;旌鲜浇虒W模式研究

  2016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際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中提出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是推動經濟社會變革的重要力量[1]。2018年4月,教育部發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也提出教育信息化進入2.0時代,教育信息化要成為推動教育理念更新,模式變革的內生變量[2]。在快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教育模式也在順應信息技術發展,經歷著不斷的變革。翻轉課堂、MOOC等基于新媒體技術的新式教育模式的出現,讓教育者不斷思考和研究利用信息化手段的新型教育模式是否更符合時代教育需求,是否能帶來更優的學習結果。當眾多的教育研究者和實踐者在最初對MOCC引起的一場教育變革的驚呼之后,在后MOCC時代,又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一種新的在線教育模式——混合式教育模式上,目前混合式教育模式已逐漸成為高等學校課堂教學改革和創新的重要實踐方式[3]。

  1研究背景

  1.1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

  圍繞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探討,各高校都在積極尋找更為有效的教學途徑。“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被詬病,學生被動的進行聽、說、讀、寫的教學方式急需轉變為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式。

  首先,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占據課堂的主導地位,講授法是主要教學手段,學生被動接受學習內容。其次,傳統教學模式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雖然面對面的教學可以更好地讓教師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掌握教學進度,但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無法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第三,傳統教學模式不能讓教師很好地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進展和學習難點,進而做到一對一輔導,因材施教。

  高職院校的學生除了需要掌握理論知識外還需要學習實踐技能,主動了解更多的與專業相關的前沿動態。傳統教學模式受課堂教學時間、教學方式等因素的限制,使得教師更加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不能有效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實踐能力,更無法給與學生更多拓展知識面的機會。教師只研究如何“教”,未過多關注學生如何“學”,如何“有效學”,不利于高職院校學生實踐技能的提升。

  1.2精品課程和教學資源庫的利用率不足

  高職院校在多年的信息化建設中積累了大量的數字教學資源,但校內精品課程訪問率很低,大部分學生未利用過學校提供的網絡資源進行課程學習。以本校為例,雖然學校2006年至今建設的精品課程近90門,但大多數精品課程網站建設以評選精品課為目的,而用于課程教學的卻不足10門。學院內部采購的教學資源庫資源數量達10156條,在學院未全面開展混合式教學推廣前,訪問人數(教師與學生)僅占35.2%(截止2016年12月13日)。在教學活動中,多數教師從未有效引導學生通過在線學習有效利用網絡教學資源,高職院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形同虛設,無法有效促進教育教學的創新變革[4]。

  1.3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偏低

  高職院校教師整體對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不夠,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對自身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不足。其中有的教師固守傳統教學的教書手段,不愿花時間及精力主動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忽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有的教師認為信息化教學手段就是單純改變傳統教室中“粉筆+黑板”的展現方式,而采用多媒體教室中“鼠標+PPT”的翻頁式教學,這是一種掩耳盜鈴式的“信息化教學”。

  2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育模式

  2.1混合式教育模式定義

  混合式教育模式是“面對面授課+網絡授課”的教學模式,這要求既不能忽視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帶來的情感互動,也要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引入網絡教學規避傳統教學模式中的不足。既要發揮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2網絡教學平臺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

  本人所在高職院校于2014年部署網絡教學平臺,2017年進行平臺升級,旨在依托學校信息化建設基礎之上改變學校教師傳統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教師信息化素養,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以網絡教學平臺為依托全面促進傳統教學模式向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轉變,增強學校核心競爭力。

  推薦閱讀:老師發表教改論文的普刊

  隨著教育行業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教育行業也不斷發生變化,以尋找更符合當下學生的教育方法。老師們在工作之余基本上也都會發表與教改有關的論文,那老師發表教改論文有哪些期刊呢?在眾多的教改期刊中,普刊更易投稿,這里小編給大家分享幾本有關教改方面的普刊。

  網絡教學平臺中,將教師的每門課程建立專門的教學空間,每個獨立的教學空間下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網絡互動,以學習活動為線索[5],在網絡的支持下每個模塊的學習符合學生學習的習慣,按照學習的過程教師安排學習資源、作業、測試及單元知識點總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順利完成各項學習活動。同時,學生實踐需求是高職院校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本校為例,大三學生要提前參與實習任務,會造成實習所在學期課程無法完成教授任務的情況。如有效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則可以解決教學內容和課程課時之間的沖突。教師通過教學平臺將教學內容以文字、圖片等教學資源以多媒體的方式呈現,同時將部分課程以微課程的形式展現,設計成網絡學習,讓學生可以不通過面授也能完成內容學習。同時配套設計評價方式,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

  綜上表述,按照課前、課中、課后[3]三個階段來進一步闡述在網絡教學平臺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如圖1所示。

  2.2.1課前

  課前階段以學生預習為主,教師需要將教學大綱、教學目標、學習任務、思維導圖等和制作好的微課視頻(課程介紹或課程內容、實驗步驟演示、實踐操作要點演示)等主要課程資源上傳至網絡教學平臺。學生通過網絡教學平臺自主學習,了解該門(節)課程的教學任務、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和難點,并根據已有的教學資源完成課前的相關學習內容。在面授課程開始前學生可在線向教師反饋學習困惑,學習難點。教師也可以設計課前小測讓學生完成課前測試,便于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及時調整完善教學設計,并在面授課堂中有針對的進行問題解決。

  2.2.2課中

  課中階段即面授課程階段,教師針對掌握的學生課前學習的情況集中進行課程內容講解,并對學生課前預習過程提出的疑惑予以面對面解答。課中可以有效指導學生完成作業評測、在線測試等教學版塊。也可以在課堂實施項目化教學方式,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分組實施解決提出的項目問題,讓學生主動參與,充分調動學生。教師不僅要把控教學進度,同時要給與積極的點評和引導,引導學生提高協作能力、創新能力,引導學生完成學習回顧,在學習過程、學習方法上不斷改進,尊重學生的個體特性,做到因材施教。

  2.2.3課后

  課后階段,教師與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在線討論,進行一對一的答疑解惑,也可以進行一對多的課程探討。需要實驗或實操的課程學生課后可以繼續觀看課程微視頻(實驗步驟演示、實踐操作要點演示),反復了解動手實踐的要點,和自己完成的實驗實操結果做比對。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成果給與積極評價,同時引入學生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的綜合評價方式,擴大交流范圍,激勵學生將枯燥的純教科式的教學轉變為積極參與的自主動手實踐教學,從而師生一起有效改變教學模式。

  3混合式教學模式推廣需要解決的問題

  3.1教師層面

  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其教學能力和教學手段的應用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成果[6];旌鲜浇虒W模式對教師信息化技術水平有一定要求,需要教師在課程教授中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課程資源建設,同時與學生有效保持互動,及時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動態。由于國家對教師科研的要求,高校,包括高職院校在內的大多數教師更愿意花時間在科研上,教學更容易固守傳統教學模式,并受限于自身信息技術能力,更沒有習慣運用網絡進行教學模式轉變,故而缺乏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上的探究,也沒能對混合式教學模式帶來的變革引起足夠的重視[6]。

  3.2學生層面

  學生學習主動性是混合式教學的關鍵。高職院校學生生源復雜,有高中生、中職生和中專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文化基礎薄弱,學習主動性較差,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注意力易分散;旌鲜浇虒W方法在高職學生中實施效果低于預期,一是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生源綜合素質偏低,自學能力有限。二是部分學生認為混合式教學增加了自己的學習負擔,不會主動參與,互動性欠缺。三是部分學生習慣傳統教學,網絡學習技能需要加強。

  4混合式教學模式推廣建議

  混合式教學效果受教師、學生、教學支持平臺、教學效果、教學評價等多因素影響[6],要在高職院校中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推廣混合式教學模式,需要多方面多手段進行改革。

  首先,教師需要根據高職專業特色優化課程設計,建立混合式教學結構,把握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變化,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其次,建立有效的教學督導機制和評價機制,在混合式教學中能對教師的教學如何改進給與及時完善的教學指導,充分發揮網絡教學平臺的互動和評價功能,積極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同時讓教師之間形成良好的評價機制,建立更合理的教學考評制度[6]。

  最后,健全績效考核機制,改變高職院校內偏向科研,略輕教學的現象,對混合式教學改革的參與者給與一定的獎勵機制,引導教師合理分配教學課時,積極研究混合式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進行教學創新。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