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4-04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板書(Writeontheblackboard),從動態的角度理解,它是教師上課時在黑板上書寫的文字、符號以傳遞教學信息、教書育人的一種言語活動方式,又稱為教學書面語言。從靜態的角度理解,它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而利用黑板以凝練、簡潔的文
摘要:板書(Writeontheblackboard),從動態的角度理解,它是教師上課時在黑板上書寫的文字、符號以傳遞教學信息、教書育人的一種言語活動方式,又稱為教學書面語言。從靜態的角度理解,它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而利用黑板以凝練、簡潔的文字、符號、圖表等呈現的教學信息的總稱。
關鍵詞:板書;多媒體教學;重要性
根據現代化教學管理的需要,我前幾天聽了一些青年教師的課,這些課程優點很多:教學重難點突出,教學結構合理完整,教師教態自然大方,課件制作緊扣教學內容、美觀、大方。伴隨著一張張PPT的呈現,教師把這節課的基本知識講的清清楚楚,教師和學生互動多,形式多樣,采取了集體聽課、個別回答、小組學習等方式,通過整節課的教學,看得出來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愿意配合教師學習知識。
一節課下來,基本理解了這節課的基本知識,初步學會了基本技能的簡單運用。但是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有些教師忽略了板書的使用,就是依靠多媒體講課。那么隨著教學現代化設備的運用,如多媒體課件等的大量運用,板書重要嗎?是不是可以被多媒體課件取代了呢?板書就是教師或學生在黑板上寫的字,屬于教學設計的一個環節。教學設計是為了給學生上好每一節課,在上課之前需要對課程進行設計。
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就是需要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進行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以及教學板書的設計等內容。所以說板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一節課的質量和效果。那么,在現代化教學環境的條件下,板書有什么作用呢?
一、在理解和記憶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人們在理解知識時通過左右腦的參與,我們都知道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大腦,左腦是理解記憶抽象的知識,即理解、記憶、語言、文字、圖表、圖示等,也就是用語言來處理訊息,把進入腦內看到、聽到、觸到、嗅到及品嘗到的訊息轉換成語言來傳達。左腦主要控制著知識、判斷、思考、邏輯、理解、歸納、運算等,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意識腦”、“抽象腦”,也就是我們在日常學習、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在左腦都轉換成抽象的語言來識別、理解和記憶的。
右腦主要控制著直覺力、靈感、夢境等;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藝術腦”“形象腦”。我們平時遇到的問題在進入右腦時轉換為形象的東西使我們識別、理解和記憶的。現代的心理學關于記憶的結果證明,單純使用一種腦來學習知識是不夠的,只有左右腦同時活動,形象、抽象配合,多個興奮點的結合使用才能把知識掌握的更牢固。
我們制作的PPT其實是大部分以形象的方式進人了我們的右腦,即使PPT上的內容是文字,因為中國字起始于象形字。這樣不利于發揮左腦的理解和記憶的功能。而教師書寫板書的過程是一筆一劃書寫板書的過程,拉長了認讀字、型的時間,最后形成了對一個一個抽象字的理解和記憶,這些字就進入了我們的左腦,同以前在右腦中出現的PPT的形象形成了左腦與右腦、抽象和形象的結合。所以有了書寫板書的環節,學生可以進一步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二、加深知識整體結構的掌握
隨著科學的發展、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引用,近年來教師在教學上加大了對PPT的制作和使用,總之PPT有相當的優勢。
(1)PPT的使用使教師和學生節省了相當的精力,圖文并茂,教師易教,學生易學。(2)易于理解,變原來死板的課堂為充滿活力的課堂,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3)節約了許多的板書時間。但是使用PPT也有它的缺點:如果PPT使用過多,學生忽略了知識的掌握,只是追求圖片的興趣性。另外,PPT一張一張的播放,學生易于忽略知識結構的完整性。在聽課的之后,我也問過一些學生對本節課的理解和掌握,學生大部分的回答往往是課件中最形象和生動的部分。還有一些學生回答的是PPT哪個好看、哪個好玩、哪個印象深刻,而對學習了哪些知識了解甚少,更對整個課堂教學的整體部分缺乏全面的理解。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適量的板書可以把重要的知識體系羅列出來,使學生隨著PPT的播放的消失,在黑板上留下了一個一個知識的點,最后完整的板書形成一個框架結構,讓學生最后掌握這一節課的主要內容。
重點是教師隨著教學的講解及時把每個知識內容用幾個精煉的字在黑板上留下痕跡,當課講完了,黑板有了完整的體系,便于學生整體的理解和掌握。我也做過類似的實驗,課上教師有完整的板書,課后讓學生再次自己梳理課堂筆記框架,這樣做學生課上的知識掌握的最好,課上認真聽講,課后進行再次學習與理解,往往這部分學生學習成績也是最高的。
三、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和信任感
現在的教師大部分是師范學校畢業的,我記得在上師范學校讀書的時候,老師要求我們每天至少練一篇鋼筆字、一篇毛筆字。在我剛剛工作的時候,學校要求我們練習三筆字,即鋼筆字、毛筆字和粉筆字,并進行三筆字的比賽。經過多年的訓練,教師板書上的字一般不會是太差的。教學時教師通過板書的呈現,一方面給學生以知識的傳授,另一方面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同時進行了美育的教育,何樂不為。
教師的一筆好字也會給學生帶來好感。好感它是很容易發生的,可能你會因某人出色的外表而產生好感,可能你會因某人高尚的品質、人格的魅力而產生好感,總之當你看到某人的優點時你就會有好感。而好感是產生信任的前提和基礎,如果學生對某位教師產生了好感和信任,就會表現出十分愿意學習他所教授的課程,學習過程充滿了積極性和主動性,愿意與教師配合,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課后及時復習和完成作業,這樣的學習是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學習效果十分顯著。
總之,教師在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時,一定不能忽略板書的作用和意義,它和其他教學手段配合,能使課堂教學發揮更大的效益,使學生的學習收到更好的效果。
教育類期刊推薦:福建教學研究是由福建師范大學主管、主辦的哲學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是福建省最早創辦的高校學報之一。本著繁榮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促進高校人文學科建設的宗旨,本刊自創刊以來,發表了大量有較高學術水平的論文,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