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4-26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開展中,教師一般使用的是知識灌輸的形式,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受到了限制,導致學生覺得語文越來越難學,為此在新課改制度下,教師需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語文學習特點和語文教學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其熱愛
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開展中,教師一般使用的是知識灌輸的形式,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受到了限制,導致學生覺得語文越來越難學,為此在新課改制度下,教師需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語文學習特點和語文教學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其熱愛學習,提升語文課堂效率。
關鍵詞:農村學校,小學語文,新課改理念,故事教學法
教師在組織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采取多樣化的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語文閱讀的觀念,除了知識傳授之外,還要教給學生語文學習的技巧,以此在輕松、自由的課堂氛圍中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而傳統的以知識灌輸為主的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方式只會使學生喪失語文學習的興趣,對此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方式,采取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生的主動參與下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通過對小學生進行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小學生對生動有趣的故事有著濃厚的興趣,此時教師不妨采取故事教學法來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下面將從識字、閱讀和口語交際這三個方面來談一談我是如何運用故事教學法的。
一、在識字教學中應用故事教學法
在傳統的農村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一般會按照教材中的單詞表來引導學生讀漢字、寫漢字,在機械的演練中引導學生掌握漢字的書寫方式。這種枯燥的方式一方面使學生掌握漢字的書寫方式,無法理解漢字的含義,另一方面會使愛玩、愛鬧的小學生對識字學習產生排斥心理。對此,我會利用故事教學法為學生創設識字情境,使其在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中掌握漢字的音、形、義,并對識字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以教“日”字為例,我會借助多媒體先向學生演示“日”字的演變構成,學生在生動的甲骨文、金文中會對這是什么字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接著我會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日”,并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來談一談對“日”字的認識,接著我會講述有關“日”的故事《后羿射日》:在遠古的時候,天空中突然出現了十個太陽,火辣辣的太陽將人間曬得滾燙,老百姓們無法正常生存。后羿為了幫助老百姓渡過這個難關,消除老百姓的苦難,他登上了昆侖山頂,拉滿弓箭,將九個多余的太陽射了下來,并對著最后一個太陽說:“以后你要每天按時東升,按時西落。”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故事中,在生動的故事中他們了解了“日”字的基本含義:白天,天,實現了漢字音、形、義的統一。
二、在閱讀教學中應用故事教學法
在傳統的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中,大部分教師會采取分析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從字、詞、句等方面來分析作者蘊含其中的思想情感。這種方式不僅枯燥無味,而且對于語文知識儲備有限的小學生來說,一旦離開教師的指導難以自主閱讀,更主要的是大部分學生在枯燥的閱讀方式下難以產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
對此,我會借助故事教學法來豐富閱讀活動。以“烏鴉喝水”這一閱讀內容為例,在組織閱讀活動之前,我會借助《烏鴉反哺》的故事來導入新課:同學們,大家在生活中都見過烏鴉嗎?在我們的意識中烏鴉黑漆漆的,外表很丑陋。而且自古我們就將烏鴉當作是不吉利的物種,但是它們身上卻擁有一些需要我們學習的良好品質。據說小烏鴉在母親的辛勤哺育下,茁壯成長。當它們成年之后,母親會隨著年紀的增長無法正常覓食,此時成年的烏鴉就會到處為母親尋找食物,并用嘴將找回來的食物喂給自己的母親。
這其實就是我們在生活中常常聽到的“烏鴉反哺”,烏鴉身上的這種知恩圖報、孝敬父母的品質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除了這一品質之外,烏鴉身上還有其他優秀的品質需要我們學習,今天我們就在《烏鴉喝水》這一課學習一下烏鴉的美好品質吧。如此在生動的故事下,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他們對新的閱讀內容有著濃厚的興趣。而且在故事的引導下,學生能清楚地把握閱讀內容所需要掌握的內容——烏鴉的品質,為學生與文本、作者進行對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在口語交際中應用故事教學法
眾所周知,聽、說、讀、寫是語文學習必須掌握的四項基本技能。在傳統的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一些教師為了節約課堂時間會將教材中明確呈現的口語交際內容省去,或者直接給予學生一個話題,讓他們暢所欲言。口語交際是以交際情境為基礎的,對于生活經驗和語文知識儲備有限的小學生來說,是難以就話題暢所欲言的。此時我會借助故事教學法直接向學生講述故事,然后讓學生根據所講述的故事來補充結尾或者復述故事內容,如此學生在有針對性的要求下可以暢所欲言,實現新課標中對口語交際教學的要求。
總之,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在新課改理念的引導下,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采取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使其在活動自主參與中掌握有價值的語文知識,實現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楊光能.農村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的探究[J].課外語文,2017(6).
[2]賈巨澤.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4(28).
推薦閱讀:小學語文教師雜志教師職稱論文征稿
《小學語文教師》(月刊)是由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主管、上海教育出版社主辦的教師教學輔導讀物。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