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大學生思政及禮儀文化教育對立德樹人的影響

發布時間:2018-03-28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建設教育強國一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目標,需要始終堅持將教育事業放在第一位,加快教育現代化,做好使人民滿意的教育。在這其中就不可忽視立德樹人這一重要任務,只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才能推動教育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建設教育強國一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目標,需要始終堅持將教育事業放在第一位,加快教育現代化,做好使人民滿意的教育。在這其中就不可忽視立德樹人這一重要任務,只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才能推動教育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立德樹人是高校教育之本,想要實現立德樹人就必須重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做好大學生禮儀文化教育工作。

  關鍵詞:高校,立德樹人,禮儀文化,大學生禮儀

  立德樹人的基本內涵分為兩個部分:“立德”和“樹人”,對于這兩個層面的內涵,可以從我國幾千年的中華民族文化傳統中找到淵源!蹲髠鳌分杏涊d晉范宣子和魯叔孫豹關于“死而不朽”問題的討論時,提到人生追求的“三不朽”: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是人生的最高層次,一個人建立再大的功業,不是為國為民,也是無益于社會和人民的。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是“立德”和“樹人”是辯證統一,“德”因“人”而立,“人”因“德”而樹,“立德”為“樹人”,“樹人”先“立德”,立什么樣的“德”決定了樹什么樣的“人”,樹什么樣的“人”體現了立什么樣的“德”,立德與樹人是辯證有機統一①。

  一、立德樹人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因此,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基礎性任務就是從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質抓起,重在端正人的品行,完善人的人格,努力培養合格公民①。立德樹人進一步明確了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不僅是要具備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能,還要培養有德之人,具備高尚的情操,良好的素養,寬廣的情懷,培養人的全面發展,注重人的長遠發展。

  立德樹人豐富了人才培養的深刻內涵,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發展到大眾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任務、方法也發生了變化,把對學生的培養從知識層面提高到了生命發展層面,更加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培養其積極的心理品質和樂觀向上的品格;把對學生的培養從能力層面提升到人格層面,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得到人格的滋養,提升其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當前大學生思想現狀

  當代的大學生都是成長在改革開放以后的社會轉型時期,物質生活相對優越,但是社會中存在不同文化價值間的沖突和融合,開放的多元文化不斷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取向。當代的大學生主體意識強,思維意識活躍,注重自身發展,競爭意識較強,主流價值觀是積極向上的。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大學生理想信念淡化

  隨著西方文化傳入我國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當代大學生雖然出生和成長在物質生活豐富的社會,但是正是由于物質豐富,獨生子女家庭導致父母對子女的高度重視,大學生雖然年齡20歲左右,但是心理發育還不成熟,甚至部分大學生分不清現實社會和虛擬世界,認為在虛擬社會中的為所欲為就是所謂的自由。還有的大學生通過網絡暫時麻痹現實中學業、家庭、就業等方面的壓力,導致沉溺于網絡的虛幻世界不能自拔等各種情況。因此,社會、學校和家庭對學生進行的正面教育進行抵消,部分大學生忽視道德倫理和法律意識,導致大學生信仰缺乏。

  (二)價值目標功利化

  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全社會充斥著追求金錢的氛圍,以及各種媒體對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炒作,社會評價體系越來越以金錢來衡量,物質成為推動社會的主要力量。當代大學生強調自由、平等、發展,價值目標更明確,但是由于年齡、閱歷等原因,個人認知能力有限,對一些事物和現象認識不夠深入,在對待社會和個人利益問題上,明顯地向個人利益和個人價值傾斜。他們把個人興趣、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甚至為了個人的利益不惜損害集體和國家的利益。

  (三)思想道德素質滑坡

  當前的大學生基本都是90后,由于受到社會不良風氣、拜金主義、片面追求升學率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大學生優良傳統觀念淡薄、誠信價值缺失、集體主義意識薄弱?傊瑢τ诖蠖鄶荡髮W生來說,他們尚未形成完整的、穩定的、系統的價值觀念。

  三、禮儀文化教育對立德樹人的重要性

  我國歷來有“禮儀之邦”之稱,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荀子曰“人無禮不生,事無禮不成,國無禮不寧”,大到國家以禮治國,小到個人以禮行事。因此,禮儀文化教育是實現“樹人”的重要途徑和手段。高校禮儀教育的重點不僅是告訴學生禮儀規范,禮儀的基礎是“敬人”,只有發自內心的敬意,才能更好的遵守禮儀規范,不然只是機械的擺樣子。

  因此,禮儀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是告訴學生如何敬人,怎樣敬人。有德才能敬人,“德”成于中,“禮”形于外,“德”“禮”互相依托、相輔相成,“禮”應形成于“德”,而“德”應在“禮”形成的基礎上進行教育②,禮是人之魂,禮是德之行,只有“立德”才能更好的遵守和執行禮儀規范,才能實現“樹人”目標。

  四、如何加強禮儀教育,實現“樹人”目標

  (一)將禮儀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實現“立德”教育重要補充高等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將來從事專業工作為目的的一種專業教育,我們需要注重專業化教育,培養更多的專業化人才,但是不能過度側重。高等教育培養的是“一個和諧發展的人”,因此,高校應該建立禮儀素養教育的長效機制,把大學生禮儀素養教育正式納入教學計劃,開設禮儀素養教育課程。對大學生全面系統地傳授禮儀知識,從而推動高等教育全面健康的發展,實現“立德”教育的重要補充。

  (二)以學生為中心,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

  禮儀素養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兩個,一個是禮儀文化的教育,二是禮儀的具體操作,因此,在授課過程中要注意兩個方面都要兼顧到。禮儀文化的教育,是培養大學生人文素養的一部分,是“立德”的重要組成。禮儀的具體操作又是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內容,針對于這一部分的教學,教師就要改變傳統“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方式,采用案例式、討論式的教學方式實現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上課時,首先提出教學案例或情景模擬,采用頭腦風暴的方式讓學生們積極討論發言或情景演示,然后,任課老師在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分析和評價,總結對的部分,糾正錯誤部分,這樣不僅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還能夠將現學的理論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課時,也可以采用分組方式進行,組與組之間進行積分評比,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

  (三)運用多種考核方式,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為了更好的檢查教學效果,探索新型考核方式,由傳統的閉卷考試,改革成集平時成績、論文、期末實操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綜合考試模式,科學合理地測評學生的學習效果,全面考察學生的實際操作,最終實現將課堂講授內容轉化成為自身行為習慣。

  (四)加強教師隊伍禮儀素養,突出引領示范作用

  教師是學生心目中學習的榜樣,教師不僅是學生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學生思想品德的培育者和塑造者,教師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著學生,因此,好老師要在人格、品行、學識、才能等方面都要為學生做出表率。首先,好教師要有師德,要從心底真正關心和關愛學生。習近平同志指出:“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

  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好老師應該是仁師,沒有愛心的人不可能成為好老師。”③其次,好老師要注重為人師表,言傳身教。高校老師要注重自身的禮儀修養,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行為等,讓自己的一言一行成為學生的學習榜樣,在無形中將禮儀的規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

  (五)營造校園文化氛圍,突出全方位育人作用

  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則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風清氣正的奮進型校園能夠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升華人的思想,提升人的道德境界,讓人樂在其中。誕生中國兩任總理的南開中學特別注重校園禮儀文化建設,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天津南開中學校長張伯苓先生早年曾在學校立一面大穿衣鏡,鏡上方懸掛四十字的“鏡箴”: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莊。學校的穿衣鏡和穿衣鏡上的容止格言對周恩來總理影響很大。

  校風校訓也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明確在學校的顯眼位置,作為學校的一員,人人都應該知道校風校訓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內涵;充分利用海報、櫥窗、條幅等宣傳陣地定期更換宣傳內容,將禮儀的規范,禮儀的事例進行宣傳;不要忽視校廣播電臺的作用,可以開播例如“禮儀五分鐘”等的廣播節目,向學生普及禮儀知識;舉辦禮儀文化系列講堂活動,讓學生了解我國源遠流長的禮儀文化傳統,開展關于禮儀的演講、禮儀風采大賽等系列活動等。

  總之,播下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動,努力營造人人學禮,處處用禮的文明校園氛圍。立德樹人是高校培養人才的重要體現,如何才能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大學生的整體素質,不僅是學校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標,也是高等教育中所有課程的頂級教育目標。禮儀文化教育就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目標的引領者,因此,將禮儀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在授課過程中實現以學生為中心,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運用多種考核方式,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并且加強教師隊伍禮儀素養,營造校園風清氣正的文化氛圍,實現突出全方位育人,是實現“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參考文獻:

  [1]李旭炎.立德樹人實踐論,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5.

  [2]苗欣.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對策探析.鄭州牧業工程高等?茖W校校報,2014-2,P53.

  [3]習近平在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人民日報,2014-9-10.

  推薦閱讀:建設高職院校校園內涵文化教育期刊征稿

  文章針對當前和諧社會的發展建設提出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以及通過建設公平、民主、誠信的校園,美麗而又有序的校園,進取性,開放性,創新性校園,充滿關愛,人文精神和文明素養的校園來建設和諧校園文化。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