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對現代學徒制進行SWOT分析探索創新發展模式

發布時間:2017-10-24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2015年,教育部確定了首批現代學徒制的試點項目,標志著現代學徒制已上升為國家教育戰略。試點2年來,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不斷深入人心,校熱企冷現象有所好轉,但新問題新挑戰依舊不少。本文從SWOT視角來探究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中的優勢(Strengths)、劣勢(We

  2015年,教育部確定了首批現代學徒制的試點項目,標志著現代學徒制已上升為國家教育戰略。試點2年來,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不斷深入人心,“校熱企冷”現象有所好轉,但新問題新挑戰依舊不少。本文從SWOT視角來探究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中的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遇(Opportunities)和挑戰(Threats),進而在比較和觀照中闡述對學徒制試點的創新思考。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SWOT分析,校企合作,協同育人

  一、現代學徒制的SWOT分析

  (一)優勢

  1.國外現代學徒制的成功經驗

  現代學徒制,是當前國際公認的校企協同育人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德國、英國、澳大利亞、瑞士和美國等制造業強國得到了普遍推廣。德國的“雙元制”、英國的“學徒制體系”、澳大利亞的“新學徒制”、瑞士的“學徒培訓”和美國的“注冊學徒制”,為西方現代制造業企業的崛起和強盛提供了大量技術技能人才。在德國,高達91%的大型企業(規模500人以上)參與到現代學徒制。

  2015年,英國頒布《英國學徒制:2020展望》,到2020年再增加300萬學徒工的目標。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也結合本國實際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現代學徒制,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經費支持和法律保障體系等。這些成功的實踐,都給我國現代學徒制試點以啟迪和借鑒。

  2.國內現代學徒制的政府推動

  2011年伊始,教育部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力推現代學徒制。2014年2月,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首次倡議在全國試點現代學徒制,有力推動了現代學徒制相關文件和政策的落地生根。同年6月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了“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完善支持政策,推進校企一體化育人”的整體要求。

  同年8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2015年1月,教育部以《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通知》文件形式,正式公布了參與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的院校、企業和地區,其中包括127家中高職院校(高職100家,中職27家)、8家企業和17個地區。此外,行業試點牽頭單位13家,共計參與試點的中高職院校有370所、參與試點的企業有1878家、專業535個,共培養36228名學生,企業資金投入59907.94萬元。國家層面自上而下的現代學徒制改革,充分引領了政、行、企、校的多方參與,有效調動了行業企業的積極性,學徒制試點專業的人才培養亮點頻現,也吸引了全社會的目光。

  (二)劣勢

  1.高職教育地區發展不夠平衡

  我國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經濟欠發達地區能實質性地融入現代學徒制的行業企業屈指可數。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實施情況報告》數據顯示:“某省13個職教園區中,已經基本建成的債務負擔沉重,正在建設的資金缺口較大。不少新建的高職院校負債運行,包袱很重,而地方財力困難,無力化解債務,有的面臨困境。”地方財政偏緊、經濟窘迫使現代學徒制持續的經費支撐面臨困難。

  2.現代學徒制育人制度不夠完善

  目前試行的現代學徒制,企業育人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強化,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例如,校企聯合招生、校企師資互兼互聘、企業量身定做專業和人才、企業參與課程建設、實施分段合作培養、多方參與評價等。但在共建“利益共同體”過程中不得不直面的一些核心問題,學徒制試點中的人才成本如何分擔?校企聯合培養的人才,應達到怎樣的標準?企業導師即師傅,應符合什么標準?企業導師的育人薪酬如何核定?費用從何而出?實施現代學徒制的企業能享受什么優惠政策?凡此種種問題,影響了現代學徒制的有效實施,亟待各方協力破解。

  3.部分企業的積極性不高

  企業大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目的。由于政策導向和育人機制等有待完善,特別是經費保障問題,使得參與人才培養的合作企業,有時瞻前顧后、疑慮重重。例如,在教育部備案的現代學徒制試點的163家企業中,有102家企業沒投入經費,占合作試點企業的62.58%;其余61家企業合作意向濃厚,承諾投資合計13237.62萬元,但實際投資金額僅占全部項目預算的22.09%。由此可見,企業參與學徒制試點的顯性利益還不夠充分,“校熱企冷”依舊突出,企業全面融入育人的積極性有待挖掘。

  4.家長對高職教育和現代學徒制的認同度不高

  長期以來,社會對高職教育的認識仍有偏頗。家長、學生、高中老師等對高職認可度不高,甚至覺得“高職不是大學”。即使子女在讀高職,家長對現代學徒制的認識也不到位,認為孩子是來讀書的,而不是直接來企業干活的。這種片面的觀點,導致了高職優秀生源不斷流失。目前,高職教育招生仍居于最后批次。伴隨著近年來的生源規模銳減,各院校之間時常出現生源大戰。同質的惡性競爭,加之生源規模的下降,更加劇了實踐教學組織的難度,企業的能動性也一并受挫。

  (三)機遇

  1.高職教育迎來極好的發展契機

  目前,我國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教體系。數據顯示,現階段我國共有職業院校13300多所,在校生近3000萬人,每年畢業生近1000萬人,累計培訓各類從業人員2億多人次。國家對現代學徒制的頂層設計,給高職教育帶來了利好的發展契機。現代學徒制的試行,校企共商人才培養目標與方案、共同開發課程和教材、共推核心的職業資格證書、共擔實習實訓等,專業人才培養更加契合就業崗位、技能競賽、職場訓練、專業考證,深度合作的企業源源不斷地汲取到所需要的人才紅利和智力支撐。

  2.企業獲得合作共贏的機遇

  借力于企業學院等合作平臺,合作企業深度參與到現代學徒制育人的全過程,冠名式、訂單式或融入式地定制專業和人才,按照企業文化、行業標準、崗位規范來合力培育和提前儲備新員工,大大減少了重復培訓,大一“識崗”、大二“習崗”和大三“定崗”的實踐模式,更是縮短了崗位適應期,助力新學生新員工的技能與企業崗位的無縫對接,企業的“用工荒”得以有效緩解。同時,企業還可以享受政府為現代學徒制試點企業專項配套的扶持政策,如稅收、人才、金融、科技等方面的優惠,企業也可贏得利好的發展機遇。

  3.寒門子弟有望精準脫貧的良機

  2017年3月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40萬人。”[4] 現代學徒制中,經三年校企文化的熏陶和校企雙導師的精心雕琢,寒門子弟提前瞄準學徒制試點企業的崗位需求,好就業、就好業、能擇業,最終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精準扶貧目標[5]。特別是寒門學子借助于學徒制培養模式,從學生到學徒再到準員工,直到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崗位而精準就業。

  (四)風險

  現代學徒制給合作企業也帶來了一定風險。例如,有的學生全程參加了現代學徒制的培養,從中學到了一技之長,也考取了職業資格證書,但三年學業期滿違約、另謀高就,企業三年投入的人力、財力和技術、設備等付之東流。因此,在一體化推進“招生即招工”進程中,有必要提前讓家長、學生和企業都事先了解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方案、學生享有的待遇和必須承擔的責任(工資、保險、津貼、違約金等)以及學生發展規劃等。這樣,師生企三方共商培養協議,可以把違約風險降到最低程度,更是為了培養今天的在校生、企業的“準員工”的契約精神和責任意識。

  二、現代學徒制的SWOT分析結論

  歷時地看,基于現代學徒的試點實踐及其成效,教育部2017年4月正式啟動“第二批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6],以進一步調動“利益共同體”中政行企校師生等各方的主動性,進一步聚焦協同育人中的“最大公約數”來共謀“人才共育、責任共擔、效益共享、資源共用”的新路子。歸根結底,現代學徒制主要還是一個校企協同育人的問題。協同,就是為謀求整個大系統的總體目標,各子系統之間必須相互支持、相互協作、相互配合,從而形成良性的循環態勢。它強調不同類型的雙方或多方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同心合力,從而因合作而產生新的動能和新的結構[7]。在現代學徒制的合作框架下,原本各行其道的企業和院校走到了一起,政行校聯袂育人、師生企聯合育人、教研用聯動育人、學做創聯貫育人,他們相互配合、深度協同、合力育人,從而使學生(學徒)的人才規格更契合地方行業企業的崗位需求,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得到了空前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高職教育有效引領和帶動了中職發展,促進和推動了本科轉型,影響和撬動了繼續教育改革。

  共時地看,美國注冊學徒制的長期實踐,參與各方從源頭上就非常明了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并以此為依據各司其職、各盡所能、各展所長,從中均得以協同發展。雇主按協議提供與未來主體崗位相關的培訓,同時支付學徒以實習工資,并擇優選派熟練的業務人員帶著學徒“做中學”。而行業協會或社區等合作伙伴,則聚力于行業評價標準和證書體系的構建,或基于政府制定的政策,或基于行業標準,或基于崗位規范。而學徒作為主體,在2~5年培訓周期內得到系統和扎實的訓練,掌握學徒制項目要求的各種理論知識和崗位技能,考核合格即獲得相應的學徒制培訓證書,并在州和國家范圍內均被認可?梢姡绹詫W徒制及其實施過程中的合作與分工,聚焦于雇主與培訓的周期、資質與條件、工作過程的統籌與分工、工資待遇以及教學咨詢服務等,“實際上是一個團隊合作過程,任何一方對注冊學徒制培訓質量的提升都有不可替代的貢獻。”[8]

  三、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的試點實踐路徑

  就現代學徒制第二批試點而言,要真正達成“招生即招工、入學即入崗、畢業即就業、用人更育人”,首要的和長久的是筑牢“政府引導、行業參與、社會支持、企業和院校雙主體育人”的利益共同體。這其中,關鍵是調動和激發企業的育人主體作用。企業融入專業人才培養的深度與廣度,決定了現代學徒制試點的效度。作為市屬的省示范院校,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背靠蘇州這一“大樹”辦專業、育人才、做項目、強服務,緊密攜手“創元”和“亨通”等10余家地標名企,共建共享“創元學院”“亨通學院”等17家企業學院,校企雙方緊扣“最大公約數”共謀學徒制合作培養。自開學第一天起,每個學徒制試點的專業,都配有校企雙帶頭人、校企雙導師,每個新生班均配有企業的班主任,全程指導學生的學業、就業、創業。開學伊始師生企就商定三方協議,明確各自的責權利。

  借力企業學院,參與學徒制試點的企業從招生到實習再到就業,全過程地融入專業人才培養。大一起企業文化提前介入至新生班級、植入專業,引企業案例和一線素材進課程與教材,共擔實訓與實習,共享校企資源與文化,共助技術服務與培訓,共推黨團共建。導師即“師傅”,每人指導不多于5位學生的“三崗”實踐,享受學校核發的帶徒津貼;學生在企業“三崗”實踐,可按實習生標準享受企業的學徒津貼。每位學生畢業前,須通過校企導師的“雙考核”。自畢業之日起,留在該企業服務滿一年且勝任崗位工作的學徒,可優先晉升至主管級崗位,可獲該企業“以獎代補”而返還的一年學費。

  最重要的是,浸潤于學徒制試點企業的文化和師傅們言傳身教之中,在耳濡目染之中滋養了對事業的敬畏、對崗位的敬業、對客戶的敬重之初心,在潛移默化之間養成了盡心、盡力、盡責和專心、專注、專業之“匠心”,心中有企業、有崗位、有客戶,肩上有責任、有擔當、有道義,最終成長為深受合作企業歡迎的現代職業人。這些迅速入崗的高職生,在學徒制試點的企業憑借這一片匠心和一技之長,有力支撐起一個家庭,有效實現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政府一直在孜孜以求的精準脫貧目標。

  正因如此,在新一輪學徒制試點中,政府更應主動協調各方、積極適時引導,進一步完善與現代學徒制配套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從政策和保障等方面把現代學徒制的試點推向深入、服務成人成長。行(教)指委也應在專業教學標準、行業標準、崗位規范和“雙證書”教育等方面,主動對接和積極指導,融入學徒制人才培養的始終。只有這樣,基于政行企校協同育人的學徒制試點,才真正擁有尊重,才更具溫度,“校熱企冷”之瓶頸才有可能得以破解,高職教育也才有可能培養和輸送更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參 考 文 獻

  [1]高志研.扎實推進試點工作,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31):6 .

  [2]張德江.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實施情況的報告[EB/OL](2016-12-12)[2017-02-12]

  [3]唐祥金.商務英語專業“崗證課賽訓”育人的創新實踐[J].職教通訊,2017(8):14-18.

  [4]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8-19.

  [5]成秀萍.訂單式共育涉外酒店“主管班”的創新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13)64-66.

  [6]教育部.關于做好2017年度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通知[Z].教職成廳函[2017]17號,2017-4-6.

  [7]周建松,唐林偉,等.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研究[M].杭州: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4:35.

  [8]彭躍剛,石偉平.美國現代學徒制的歷史演變、運行機制及經驗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17(4):103-107.

  相關閱讀:現代職業教育2017年第1期刊收錄目錄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