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6-07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這篇教育論文投稿發表了健康教育在糖調節受損患者護理的應用,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很多人都患上了以前稱為富貴病,這種病是由于糖調節受損,對人們進行適當的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論文觀察分析了健康教育在糖調節受損患者護理中的應用,現將研究結果進
這篇教育論文投稿發表了健康教育在糖調節受損患者護理的應用,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很多人都患上了以前稱為富貴病,這種病是由于糖調節受損,對人們進行適當的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論文觀察分析了健康教育在糖調節受損患者護理中的應用,現將研究結果進行如下報告。
關鍵詞:教育論文投稿,健康教育,糖調節受損,臨床療效
糖調節受損是一種中間代謝狀態,在正常糖耐量與糖尿病之間[1],共包括兩種狀態,分別是空腹血糖受損與葡萄糖耐量低減[2]。健康教育干預是目前臨床上新興的一種護理模式,能夠有針對性的對患者進行護理,研究表明,這種護理方式所帶來的護理效果較為顯著。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隨機抽取2012年11月~2015年11月的糖調節受損患者共計82例,共包含男患者44例,女患者38例。其中觀察組共計41例患者,包含男患者26例,女患者15例;年齡在23~6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8.2±4.61)歲;病程為1~10年之間,平均病程為(6.81±1.25)年。對照組共計41例患者,包含男患者18例,女患者23例;年齡在22~6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6.8±4.73)歲;病程為2~12年,平均病程為(6.76±1.22)年。82例患者均無其他影響實驗的疾病,所有患者意識清楚、表達明確,且均簽署知情協議書。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信息均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對照組的糖調節受損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即為患者建立個人檔案,包括聯系方式與家庭住址等,行糖調節受損的有關護理。觀察組的糖調節受損患者在研究前,需由專業人員對糖調節受損患者的教育程度、職業、生活習慣及代謝控制指標情況進行評估,其中代謝控制指標包括四類,分別是血糖、血壓、血脂以及體重指數[3]。
根據評估結果有針對性的設計健康教育方式與內容,并組織專業醫療人員與患者進行定期的交流與討論,一般情況下,討論活動可按照每兩周一次的頻率進行,每次討論的時間控制在40~45min即可[4]。在整個健康教育干預期間與健康教育干預結束后均需對患者進行隨訪,了解患者的健康狀況以及代謝控制指標的變化情況。1.3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觀察比較觀察組的糖調節受損患者代謝控制指標在接受健康教育前與接受健康教育后的變化情況;對比分析觀察組與對照組健康教育前及健康教育后6個月、1年空腹血糖的變化;觀察分析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健康教育前及健康教育后6個月、1年餐后2h血糖變化情況;根據隨訪結果了解患者對于健康教育干預護理的滿意度情況。
1.4統計學分析本研究應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觀察組患者在健康教育計劃前后代謝控制指標比較由表1可知,觀察組的糖調節受損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之后的代謝控制指標均好于接受教育前(P<0.05),且組間比較具有顯著性,存在統計學意義。
2.2觀察組與對照組健康教育前及健康教育后6個月、1年空腹血糖的變化由表2可知,兩組患者在健康教育干預前無顯著差異(P>0.05);在接受健康教育干預后6個月與干預后1年,觀察組的空腹血糖變化情況好于對照組(P<0.05),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3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健康教育前及健康教育后6個月、1年餐后2h血糖變化由表3可知,兩組患者在健康教育干預前無顯著差異(P>0.05);在接受健康教育后6個月、1年餐后2h血糖變化,觀察組的空腹血糖變化情況好于對照組(P<0.05),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4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滿意度情況對比由表4可知,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情況比較可知,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滿意度高達97.56%,而對照組護理后的滿意度僅為82.93%,觀察組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組間差異具有顯著性,存在統計學意義。
3討論
介于正常血糖與糖尿病之間的糖調節受損極易引發糖尿病,近年來,隨著糖尿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糖調節受損也越來越引起醫學界的重視。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的生活習慣進行干預,進而達到使糖調節受損患者轉為正常血糖的健康人。健康教育主要是在改變患者原來的生活方式,能夠科學的改善患者機體代謝紊亂的情況[5]。本文所采用的健康教育主要是有針對性的幫助患者進行改變,提高患者的積極性、依從性,延緩甚至避免患者發展成糖尿病,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綜上所述,健康教育在糖調節受損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以達到調節血糖的目的,同時患者的滿意度較高,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熊艷慧,陳雪丹.PRIDE教育計劃在糖調節受損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齊魯護理雜志,2011,17(6):62~82.
2厲德鳳,尹鳳玲,鞠錄彩,等.健康教育對糖調節受損患者轉歸的影響.齊魯護理雜志,2008,14(23):31~41.
3張繼英,趙紅江.社區健康教育對糖調節受損患者的影響.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18):2529~2530.
4陳超剛,嚴勵,蘇宜香,等.糖尿病知識教育對糖調節受損患者膳食和營養結構的影響.中國健康教育,2006,22(12):890~892;895.
5張瑾,周璽.阿卡波糖治療肺結核合并糖耐量受損患者的病例分析.數理醫藥學雜志,2013,26(6):687~689.
作者:陳素嬋 單位:深圳市大鵬新區中心醫院
推薦閱讀:《教練機》(季刊)本刊努力宣傳黨的科技工作的方針政策,推廣科研等新成果,交流科學技術經驗,在為發展經濟振興航空服務中發揮積極作用。主要欄目:設計與工藝、計算機應用、試驗研究、檢測技術、標準化園地、企業管理。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