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教育研究類論文范文兩篇

發布時間:2017-02-18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一)面向創客教育的眾創空間與生態建構 摘要:該文結合創客實踐和創客教育的特點,探討眾創空間生態的理念與模式,為創意、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支持。 在創業教育的大背景下,創客實踐在高校已成為教育變革的重要力量。基于創客模式的實踐教育,從參與模式、

  (一)面向創客教育的眾創空間與生態建構

  摘要:該文結合創客實踐和創客教育的特點,探討眾創空間生態的理念與模式,為創意、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支持。 在創業教育的大背景下,創客實踐在高校已成為教育變革的重要力量;趧摽湍J降膶嵺`教育,從參與模式、學 習內容、師生互動以及學習環境等各個層面為大學創新人才培養提供了新的思路。眾創空間作為承載創客實踐的平 臺,其核心要素包括合作社群、創意實踐、開放資源和協作空間——合作社群是參與式創新的基礎,創意實踐則包 含從課程、工作坊到各類交流與比賽,開放資源包括開源設備、工具和方法,協作空間以靈活多變的空間支持參與 式的創新。四個核心要素相互支撐,形成了有機的生態系統。

  關鍵詞:創客;教育;空間;社群;生態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5)05—0018—09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5.05.003

  創客一詞源于英文單詞 Maker 或 Hacker,指樂于動手實踐和分享,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 實的人!哆B線》雜志前主編 Chris Anderson [1]在《創客:新工業革命》中,將創客描述為:“首 先,他們使用數字工具,在屏幕上設計,越來越多地用桌面制造機器、制造產品;其次,他們是 互聯網一代,所以本能地通過網絡分享成果,通過互聯網文化與合作引入制造過程,他們聯手創 造著 DIY 的未來,其規模之大前所未有。”TechShop 的首席執行官 Mark Hatch[2]在《創客運動宣 言》一書中認為,創客運動的核心是更好地獲取工具,獲取知識和構建人人參與的開放分配系統。

  一 創客空間的發展

  創客早期的發展一直帶有技術民主化以及反主流文化的特色。隨著美國重塑制造業、中國從 制造到創造的轉變,創客迅速成為創新的核心力量。對創客的認知,需要結合創客空間和創客文 化來整合認知。

  密西根大學的 Silvia Lindtner[3]歸納了四種創客空間的形態:早期會員制社群、網絡開放組織、 國際化的創客運動以及產品孵化平臺。美國波士頓 L0pht 創客空間在 1992 年開始運營時便只對 少數會員開放;建于 1995 年秋的柏林 C-base 則更傾向于公眾化,目標是增加計算機軟件、硬件 和數據網絡的知識和技巧,并且帶著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去推動互聯網的自由化。該組織從事大量 的相關活動,例如在兒童節,他們引進年輕人喜歡的機器人和計算機輔助設計主題。舊金山灣區 的 Noisebridge 是一個備受贊譽的創客空間,引導了全球的創客空間運動。Noisebridge 受到歐洲 創客空間維也納 Metalab 和柏林 C-base 的激勵,開始于 2007 年,是分享、創造、協作、研究、 開發、指導和學習的空間。Noisebridge 還延展到世界各地的基層社區。目前大量的創客空間以初 創團隊孵化器的形式存在,如深圳的柴火創客空間,它在研究和開發領域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制作》雜志主編 Dale Dougherty[4]對創客空間給出這樣定義:“不同職業的具有創意的人們 和社群聚集在這里,通過彼此分享,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將想法變為現實。”Kera.D[5]認為可以 從一系列開源軟硬件與數據等要素相關的共享技術、治理過程和價值觀來定義一個創客空間。 Noisebridge 的創始人 Mitch Altman [6]則認為在創客空間中人們可以通過黑客行為來探索他們熱愛 的東西,并且可以得到社區成員的支持,而黑客行為即指最大程度上提升自己的能力且愿意分享。

  針對創客社區和活動,開放式的 Hackerspace、Makerspace 以及 TechShop 提供了創客線下聚集的 場所,創客們通過舉辦工作坊、黑客馬拉松、制匯節(Maker Faire)等活動來學習、團隊競技以 及自我展示。TechShop 是一個會員制的自造空間,它提供數字和機械制造工具來制造任何東西, 包括機器人、登月飛行器、iPad 套和手工商品等[2]。創客空間代表了設計、工程、制造與教育的 民主化。創客空間是配備了工具的社區中心,通過整合制造設備、社區和教育,為社區成員提供 設計、原型制造和創造作品的資源。這些空間有形式松散的個體共享空間和工具,運營方可以是 盈利的企業、非盈利企業,也可以隸屬于或托管在學校、大學和圖書館等[7]。

  創客與創業教育

  教育是一個改變人類行為模式的過程。這里的行為指的是一種廣義的行為,包括思考、感覺、 以及明顯的行動[10]。創業教育關注于學生在思考和認知上的改變,其所強調的是以創業精神帶動 行動和思考,并不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創業教育成果,即孵化出成功的企業或企業家。

  1 從 STEAM 到創客教育

  早年被大范圍推廣的 STEM 教育經過演變和改進,加入“藝術”(Art)要素,便成為了 STEAM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 Mathematics)教育。STEAM 教育與創客教育的相遇,將 更全面地推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進程。雖然 STEAM 教育在歐美國家廣泛應用,但是創客理念 的加入,建立了學生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連接,同時也彌補了工程教育方面的不足。在美國, 60 多所高校已經陸續在校園里開設了創客空間。為促進創客運動在教育界的發展,斯坦福大學還設 立了創客教育研究學術獎學金,以激勵廣大教育者去發掘創客運動在不同教育領域的應用。

  創客 教 育 最終 目 的 是培 養 學 生的 開 創 性個 性。 創客 教 育 的理 論 基 礎建 立 在 體驗 教 育

  (Experiential Education)、項目教學法(Project-Based Learning)、創新教育、DIY(Do It Yourself)、 DIT(Do It Together)等理念之上。同時創客教育注重教育體驗的整體性,學習過程本身代替學 習成果成為最重要的部分。教育專家 Sylvia Libow Martinez 和 Gary S. Stage [11]總結了好的創客項 目所需的八個要素:目標與相關性、充分的時間、復雜性、強度、合作、可獲取的材料、可分享 和新穎性。這些要素在創客教育課程的設計和開展中成為可參考的規范。歐洲科技展望研究所開 發的“Up Scaling 創新課堂”(CCR,Creative Classrooms)框架也由八個維度組成:內容和課程、 評價、學習實踐、教學實踐、組織、領導力和價值觀、連通性和基礎設施[9]。此框架將無處不在 的學習環境視為學習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可以隨著時間推移對所處的情境和文化做出回應。模 型的八個維度形成一個體系,鼓勵基于信息技術的學習環境以多維方式拓展創新教學實踐。

  2 從創客到創業

  自 Milwaukee 創客空間邀請公眾參與活動以來,創客空間逐漸聚合成了一股強大的非學院派 的學習力量。由此讓很多大學發現其中的學習機遇,瑪麗華盛頓大學的 ThinkLab、斯坦福大學的 FabLab 都先后成立。自主自導的學習是創客在創客空間中的主要學習方式。創客之間的互動孕育 出了一種動態的具有極高合作性的學習行為,團隊的力量以及同輩的支持、建議和協助在其中得 到了很好的體現。學生可以自己控制和主導基于問題的學習。最終,創客空間會促進校際的連結, 并推動合作項目的進行。

  應對創新發展的需求,高校紛紛開展創業教育,將實踐教育與社會、產業需求以及創新價值 連接起來。創客作為一種人人參與創新的形式,成為高校一股新生的力量,從創意到創新,并為 創業教育營造了更好的氛圍。清華大學將“三創”(即創意、創新、創業)作為整合的視角來考 慮,創客教育成為“三創”教育的重要連接點,創客實踐一方面是自發將創意轉為現實的重要模 式,同時也創造通向創新創業的機遇。

  3 從創業到開創 早期的創業研究一直處于經濟學的領域,其出發點大都在探索創業者的角色、功能及其對競

  技世界的貢獻。近年來因管理學者的投入,其角度逐漸轉向組織個體,思考如何有效進行創業決 策與行動[12]。“開創”(Entrepreneuring)概念的提出,將創業動名詞化,意在表現“創業”的歷 程化。從歷程化的角度來看,結果不能作為判斷創業成功與否的唯一要素,因為創業是持續的、 與社會不斷互動的行為。Hjorth 和 Steyaert[13]認為創業在本質上是“社會創造的形式”,不僅僅發 生在商業領域,而是發生在社會整體之中。創業不只是表面上宏偉事業的建立,反而是從日常細 微事物中制造差異,以量變帶動質變的過程。創業也被看做是一種“對話式創造”(Dialogical Creativity),其發生且成型于我們日常生活的經驗、故事、戲劇、談話、表演之中。Gartner[14]認 為是行動造就了創業者,因此對創業的研究也可從分析創業者的行為出發。為此,注重參與和過 程的創客實踐,也在內在推動力方面與創業形成了密切的關聯。

  參考文獻

  [1](美)Chris Anderson.創客:新工業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2]Mark H.The maker movement manifest to:Rules for innovation in the new world of crafters, hackers, and tinkerers, 2013. [3]Silvia L, Garnet H, Paul D. Emerging sites of HCI innovation: Hackerspaces, hardware Sstartups & incubators, In

  CHI’14: Proceedings of the SIG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2014. [4]徐思彥,李正風.公眾參與創新的社會網絡:創客運動與創客空間[J].科學學研究,2014,(12):1789-1796.

  [5]Kera D. NanoSmano lab in Ljubljana: Disruptive prototypes and experimental governance of nanotechnologies in the hackerspaces[J]. Journal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2012,(4) :37-49.

  [6]Mitch A.What's a Hackerspace? Mitch altman explains (video), make[OL].

  [7]李紅培,鄢小燕.美國圖書館 Makerspaces 實踐案例及啟示[J].圖書館學研究,2013,(15):98-101.

  [8] Announcing the First White House Maker Faire[OL].

  [9]約翰遜L,亞當斯貝克S爾,埃斯特拉達V 等著.張鐵道, 殷丙山, 蔣明蓉等譯.新媒體聯盟地平線報告:2014高等教

  育版[Z].奧斯汀,德克薩斯:新媒體聯盟,2013.

  (二)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若干思考

  [摘 要]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教育生產 力,進一步解放和增強教育活力,一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有效實施素質教育,特別要強調 面向每一個學生,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堅持教育依靠學生,教育為了學生,讓學生 學會學習、學會自立、學會合作、學會創造,并以考試評價和招生制度改革引領人才培養模 式改革,以地方政府科學領導教育績效評估考核體系和問責機制引領學校發展方向;二要 宏觀考量教育改革,把促公平、調結構、提質量、轉職能作為著力方向,把管辦評分離、推動 “管”的現代化、“辦”的現代化、“評”的現代化作為重要任務,推動教育治理體系和教育治 理能力現代化;三要繼續扎實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職業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改革,有更 多實招硬招;四要高度重視信息化帶給教育的新機遇,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五 要進一步構建科學決策與民主決策機制。

  [關 鍵 詞] 教育改革;義務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 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 下簡稱《決定》)是指導未來我國全面深化改 革的綱領性文件,《決定》明確提出了“深化教 育領域綜合改革”的任務。以十八屆三中全 會精神為指導,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解放 和發展教育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和增強教育 活力,創造性地推進教育改革,是當前教育政 策研究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關于全面貫徹教育方針 與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并不是對教育的 新要求,但在十八大報告和十八屆三中全會

  《決定》教育部分中都被首先強調。這表明, 在這個根本問題上,我們的工作還有提升的

  空間,必須常抓不懈。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 革,要把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 育作為根本要求。立德樹人是教育工作的根 本任務,其核心要求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 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 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堅持面向全體

  面 向 全 體 ,首 先 是 保 障 教 育 公 平 的 需 要,體現的是保障每一個人公平的發展權的 價值觀;同時它也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只 有在深厚的、普遍的人的創造性基礎之上,才 能使優秀的拔尖創新人才脫穎而出;A教 育首先要面向全體,培養每一個人的創造性, 然后才是在此基礎上培養能夠攀登世界科學 高 峰 的 拔 尖 創 新 人 才 。 面 向 全 體 與 因 材 施 教是辯證的統一。面向全體不是“一刀切”,

  如果教學是“一刀切”的,勢必有的學生聽不 懂,有的學生“吃不飽”。實際上,只有因材施 教,只有面向差異,只有符合每個人的“最近 發 展 區 ”,才 能 夠 最 大 限 度 地 促 進 學 生 的 發 展,使每個人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新的發展, 都在天賦允許的范圍內充分發展,讓能走的 就 走 ,能 跑 的 就 跑 ,能 飛 的 就 飛 。 這 也 就 是

  《 國 家 中 長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發 展 規 劃 綱 要

  (2010—2020 年)》(以 下 簡 稱《教 育 規 劃 綱 要》)所 強 調 的“ 為 每 個 學 生 提 供 適 合 的 教 育”;這也是十八大報告所強調的“讓每個孩 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這也就是最好的面向 全體。面向全體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戰略,是 一種價值觀,需要研究在不同教育階段面向 全體的具體實現策略,也有必要開展專門的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改革試點,不斷探索經驗。

  (二)堅持德育創新

  立德樹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德育 為先,首先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的需要,同時 也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創造性問題,不 僅是一個認知的問題,而且是一個非認知的 問題。要成為有益于科學和人類的拔尖創新 人才,就必須有高遠的志向和高尚的品行,就 必須有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能力宛若發動 機,道德就是方向盤。人類能夠以智慧去創 造一切,人類也應該能夠以品質去掌握和控 制 一 切 。 落 實 德 育 為 先 ,就 要 堅 持 德 育 創 新。十八大報告指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 和 諧 ,倡 導 自 由 、平 等 、公 正 、法 治 ,倡 導 愛 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 義核心價值觀。2013 年底印發的《關于培育 和 踐 行 社 會 主 義 核 心 價 值 觀 的 意 見》,把 富 強、民主、文明、和諧作為國家層面的價值目 標,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為社會層面的 價值取向,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為公民 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更加突出了核心要素, 更 加 注 重 了 凝 練 表 達 ,更 加 強 化 了 實 踐 導 向。24 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及其具 體化,就體現了德育創新的精神。

  二、關于教育改革的宏觀考量

  “ 深 化 教 育 領 域 綜 合 改 革 ,就 是 要 以 實 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 依歸,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促進教育公 平、提高教育質量為主線,以改進政府教育管 理方式、激發釋放學校辦學活力、構建全民終 身學習體系為重點,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多 樣 化 高 質 量 教 育 的 現 實 需 求 。”[1]改 革 只 有 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貫徹十八大和十八屆 三中全會精神,落實《教育規劃綱要》,要求進 一步推進教育改革,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為宗旨,以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為引領,促公 平、調結構、提質量、轉職能,與時俱進,開拓 創新,開創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局面。

  (一)促公平、調結構、提質量、轉職能

  一是推動發展的新思路,重點要從項目 驅動轉向標準驅動與項目驅動相結合。過去 堅持以項目促發展行之有效,今后仍要堅持, 但更重要的是要逐步走向以標準和標準提升 促發展。這才是具有制度意義的。有人可能 認為,現在教育經費增加了花不完,但其實一 旦標準提高了,如辦學條件標準提高、生均公 用經費標準提高、教師配置水平提高,可能經 費就馬上不夠用。二是推進改革的新思路, 重點要從增量改革轉向存量改革與增量改革 相結合。增量改革過去一直在做,今后還需 要做,但目前改革的特點是容易改的已經改 了,留下的都是硬骨頭。這就要敢于啃硬骨 頭 ,敢 于 涉 險 灘 ,既 勇 于 沖 破 思 想 觀 念 的 障 礙,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這就包括 穩妥推進存量改革(也需要漸進)。三是促進 公平的新思路,重點要從機會公平轉向機會 公平與教育資源配置公平相結合。教育公平 包括起點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目前我 們在建立國家助學體系方面實現了對各級各 類教育的全覆蓋,較好地實現了起點公平、機 會公平,今后要更多關注過程公平、教育資源 配置公平。這樣才能保障十八大報告所說的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四是提升 質量的新思路,重點要從硬件建設轉向硬件 建設與軟件建設相結合。硬件辦學條件的標 準化要繼續推進,但提升教育質量,關鍵是教 師,要把教師隊伍建設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教育撥款的方式,體現著教育工作的領 導方式;教育撥款的思路,反映著教育改革發 展的思路。按照十八大所提出的“合理配置 教育資源”的要求,就要優化財政性教育經費 的支出結構,改進教育資源的配置規則與方 式,進一步把教育資源配置的重點真正轉向 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這兩個基本點 上,實現優先發展與科學發展的內在統一。

  參考文獻:

  [1] 袁 貴 仁. 深 化 教 育 領 域 綜 合 改 革[N]. 人 民 日 報 , 2013-12-17.

  [2]袁貴仁. 努力讓全體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N]. 中 國教育報,2013-10-16.

  [3]劉延東. 把握機遇,加快推進,開創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