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職業教育論文新農村建設的人才培養策略研究

發布時間:2016-08-26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我國各個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的培養,國家也加大了對人才的培養策略,地方職業院校是指由地方政府舉辦的高等職業院校,是我國教育體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本文是一篇 職業教育論文 范文,主要論述了新農村建設的人才培養策略研究。 摘要:地方職業院校存在

  我國各個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的培養,國家也加大了對人才的培養策略,地方職業院校是指由地方政府舉辦的高等職業院校,是我國教育體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本文是一篇職業教育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新農村建設的人才培養策略研究。

職業教育論文

  摘要:地方職業院校存在地緣優勢,向基層農村市場輸出素質相對較高,技能性較強的應用型人才,對于促進新農村建設速度的加快,縮短城鄉差距,加快小康社會的進步速度具有重要的支撐和推動作用。本文簡要說明了新農村建設需要地方職業院校的教育力量來培養應用型人才,分析了地方職業院校服務新農村建設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地方職業院校服務新農村建設的人才培養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地方職業院校,服務,新農村建設,人才培養策略,策略研究

  地方職業院校是指由地方政府舉辦的高等職業院校,作為一種教育類型,其具有高等性、職教性、地域性等特征。以貢獻求支持,以創新求發展,立足和服務所在區域應是地方高職院校的重要價值取向!秶鴦赵宏P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也明確提出,職業院校要重點提升面向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的人才培養能力;要服務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職業教育,建立公益性農民培養培訓制度,大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因此,如何與區域農村建設緊密對接,調整好人才培養策略,更好地服務于區域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是地方職業院校急需思考和實踐的重要課題。

  一、地方職業院校培養的人才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性

  (一)農業現代化的實現需要地方職業院校人才提供技術支撐

  農業現代化的實現需要將傳統農業進行改革,逐漸步入農業科技化、農業產業化、農業結構化和農業集成化,從而帶動農村和農民進入新的歷史格局和歷史角色中,為新時代的發展創造資源優勢。在這一過程中,需要人才進行技術支撐,才能保證農業現代化的步伐加快。而技術性人才需要地方職業院校以農業發展為導向,以農村建設為驅動,以農民素質提高為目標來改革教育體系,從而適應現代農業發展。

  (二)可以促進農村教育水平不斷提高

  農村教育水平的提高,需要各階層的教育機構進行相互補充,其中地方職業院校具有較大的地緣優勢、情感優勢和人力資源優勢,能夠更好的對教育進行補充,向農村輸出符合現代農業生產需要、符合新農村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從而將農村教育水平進行大幅提升,改變傳統農業的結構,促進農民向新領域、新技術、新行業轉變,實現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資源性轉化,實現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也能夠逐漸改變農村高素質技術性人才的缺乏狀態,引領農業不斷創新和拓展,激活農村市場,實現小康社會。

  (三)農村人力資源化轉移離不開地方職業院校的支持

  我國農村人口龐大,農村市場開發度小,農村經濟發展緩慢等使得農村存在勞動量大,勞動力價格低廉,勞動力素質不高,從而使得農業產業結構固步于傳統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農民認識不高等,當剩余勞動力轉移向城鎮時,往往表現出較大的不適應性,難以形成人力資源優勢。而地方職業教育不僅可以提高農民的素質,還可以為農民的發展提供新穎的突破口,進軍新的領域、新的職業,從而促進農村城鎮化進程中勞動力轉移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勢,提高勞動力的社會價值,降低人地矛盾,促進農民增收增效。因此,職業教育可以在長效機制的帶動下,將農村剩余勞動力進行優勢轉化,保證農村市場向縱深方向開發,促進農村經濟在人力資源的支撐下大踏步前進。

  二、地方職業院校培養的人才在服務新農村建設中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一)地方職業院校是向農村市場輸出適應性強、業務熟練性高、創新意識足的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必然要求

  由于地方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的重心把持上以應用型技術人才為主,側面提高理念素質和工程設計素質。地方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結合區域內農村市場,農業生產需要和農村建設需要,培養懂現代農業生產、農產品經營、現代農業管理和服務現代農業的專業化技術型人才。這類人才在學術領域可能難占有優勢,但在技術應用上存在創新意識強、應變能力高、鉆研業務精神飽滿,能夠以三農改進為發展的基本點,立足于農村和農業,致力于改善農村現狀,將農業現代化發展作為奮斗的目標。因此,地方職業院校是服務新農村的必要途徑。首先,三農問題的解決離不開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支撐,這種人才需要地方職業院校來輸出。其次,新農村建設需要現代化的科技成果不斷轉化和推廣來實現。而科技傳播的最佳途徑是地方職業教育平臺。最后,新農村建設的服務體系建設需要懂業務,會管理,了解生產,掌握技術的人才來實現,這種人才的輸出和服務體系的健全需要地方職業院校的不斷努力與創新。

  (二)新時期經濟、社會、人文發展的綜合背景要求地方職業院校培養新型應用人才來服務新農村建設

  黨的十七大指出現階段我國新農村建設的主要目標就是實現農村城鎮化、實現新農村科技化,實現新農村現代化,推動小康社會的全面實現。而教育的力量是社會發展的前沿力量,是對社會起到引領和推動作用。因此,在新時期的背景下,一方面,新農村建設需要一支服務能力強、科技水平高、理念先進、技術過硬、懂農業、知農村的新型職業農民,而這種職業農民的培養需要地方職業院校充當先鋒來實現,另一方面,地方職業院校接近基層,具有情感優勢、地緣優勢和人才優勢,能夠從國家政策的全局性出發,從國家戰略發展的高度來看待三農問題,從而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來促進新農村前進、服務新農村變革、改善新農村現狀。在國家對農村進行戰略調整,地方職業院校站在第一線,為農村進行特定的人才培養,從而實現地方職業院校與新農村建設的關聯緊密性,促進新農村發展以教育為支撐,以科技為生產力進行不斷改變。

  三、地方職業院校服務新農村建設的人才培養策略

  (一)政府參與,建立健全必要的保障體系

  地方政府要認清本區域教育機構的布局和優勢分配,從而明確地方職業院校在新農村建設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給地方職業院校提供一定的資金幫扶、地位確認,從而促進地方職業院校在新農村服務體系建設中發揮資源優勢,保證教育體系的健全與完善。徹底將職業教育的社會偏見進行糾正,認清地方職業院校的社會價值,出臺優惠政策來鼓勵地方職業院校進一步服務新農村建設。為了促進地方職業院校更好地服務于新農村建設,實現新農村生態文明、社會文明和人文內涵的沉淀,促進農業產業化和結構優化進程的加快,有必要建立保障體系。一是從資金上進行保障,政府要加大經費的扶持力度,結合當地農業生產和農村現狀,對符合新農村建設的項目進行大幅度的經費支撐,促進地方職業院校人才的激活與可持續性。二是在機制和發展方向上進行保障,促進地方職業院校構建適合本地特點的新農村建設路線和資源布局,促進訂單農業的產業化發展。三是政策上保障,考慮到地方職業院校的特殊性,為了調動地方職業院校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政府有必要出臺各項優惠政策,促進地方職業院校與企業聯合,實現基地配套、設備配套,促進教師向雙師型轉化,從而保證教育與農業的緊密聯系性,以職業教育促進農業發展。

  (二)加大地方職業院校在招生與就業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職業院校對新農村建設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因此,職業院校在招生計劃、就業渠道、人才培養改革方面,需要一定的政策扶持,從而保證生源的高質充足,就業率的提升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用性。這就需要從農業行業的制度上進行扶持,增強就業范圍和就業能力,從而提高地方職業院校的人才競爭力,實現地方職業院校促進三農問題的不斷融化分解。此外,在招生上要給地方職業院校一定的自主權,擴大地方職業院校的招生范圍,從而保證生源的充足,實現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在文化素質上得到提升,在技能上得到改進,從而更好的帶動新農村建設向小康社會邁進。地方職業院校是新農村新型人力資源輸出的搖籃,農村是地方職業院校生源的主要來源地,兩者關系本來就很密切。通過教育后,新型人才能夠依靠所學在農村促進農業向現代化轉化,利用自身的技能和創新思維,在農村打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因此,地方職業院校具有促進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的責任與義務,是歷史給予地方職業院校的一種機遇。

  (三)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

  為了促進新農村建設,實現地方職業院校服務于新農村,服務于農業現代化,職業院校必須認清形勢,增強發展意識,以教育優勢的聚集和積累為目標,要在思想上充分認識到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樹立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拓展辦學思路,進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從而促進地方職業院校不斷向農村靠攏,真正實現服務于新農村建設的基本目標。通過深化教學改革,為新農村建設培養更多的合格、優秀人才。地方職業院校辦學活動要始終圍繞新農村建設,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服務“三農”培養、培訓大批高素質專門人才。專業設置上要做相應的適當的調整,把相關專業以及學科人才的培養與新農村建設所需要的人才有效銜接起來。

  (四)準確定位,精心設計適應新農村建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計劃

  地方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要以新農村為出發點,以農業現代化為主要目標,以農民素質提升和技能應用為主要核心,從而培養適應現代農業和現代化建設需要、適應新農村和農村市場的應用型技術人才。人才培養要有質量,有成效,需要依靠成熟的人才培養計劃,通過多元化的培養模式和方法才行。

  (五)建立以職業院校為依托的農業科技推廣模式

  地方職業院校可以借鑒國內外的經驗,秉承學校的傳統,探索建立以地方職業院校為依托的農業科技推廣模式。主要內涵是依托學校的科技優勢,整合校地農業科技資源,重組農業科技價值鏈,建立以農村示范基地為主體,以科技培訓和信息網絡為支撐的“一體兩翼”的科技推廣平臺,探索實踐“地方職業院校+基地+科技示范戶+農民”的推廣通道,通過技術創新、技術示范、技術培訓、信息傳播四輪驅動,促進科技成果進村入戶。

  參考文獻:

  [1]劉江毅.基于新農村建設的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策略研究[J].黨史文苑,2012(24).

  [2]魏麗萍.基于新農村建設的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策略研究[J].職教論壇,2010(25).

  [3]馮志軍.職業教育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策略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0(31).

  [4]蔣潔,陳彥.適應新農村建設的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探索[J].科技信息,2009(08).
  職業教育論文投稿期刊推薦:《交通職業教育》主要要為全國交通運輸系統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戰線的廣大師生、管理工作者、科研人員發表教研、科技論文、管理經驗文章,為交通職業教育院;蚪煌ㄆ笫聵I單位提供言行宣傳服務等。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