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5-14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在各個領域,創新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國的教育中也著重開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了,良好的實踐平臺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關鍵所在[1]。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屬于應用型極強的專業之一,其培養的人才可以滿足食品產業不同層次人才需求。本文是一篇 高等教育論文
在各個領域,創新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國的教育中也著重開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了,良好的實踐平臺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關鍵所在[1]。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屬于應用型極強的專業之一,其培養的人才可以滿足食品產業不同層次人才需求。本文是一篇高等教育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地方高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新能力培養的“多維實踐平臺”構建。
摘 要: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而良好的實踐平臺的構建是實現首要任務的關鍵。“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核心,實踐教學與教師科研相結合,課內實踐與課外實訓相結合”理念為指導思想,分析地方院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現狀和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特點,初步構建了校內實踐平臺、校外實踐平臺以及校企產學研平臺。建立了由校內實訓室、校外實訓基地和校企聯合研發中心組成的多角度、多層面的實踐教學平臺,并有效探索各個平臺相互銜接和融合機制,旨在切實提高地方院校大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地方高校,創新能力,多維實踐平臺,構建
對該專業的大學生應有更高的要求,除了需要掌握理論知識之外,更需要有很強的實踐技能。作為庫區唯一的本科院校,重慶三峽學院肩負為三峽庫區食品行業培養食品類創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構建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多維實踐平臺”,對于提高學生動手能和創新能力,培養實用技能型人才,促進三峽庫區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地方高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創新現狀及實踐教學存在問題
1.1 地方高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創新現狀 當前大學生創新意識不強,在加上本身缺乏自信心,不善于利用和創造條件,缺乏創新意識。缺乏創新意識很難有創新的成果。目前,我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大學生的創新意識不強,不能自主、有意識地進行創新實踐活動。在實驗、實訓過程中對指導教師過于依賴;此外,學生的創新知識比較薄弱,不能充分了解食品學科的前沿動態,知識結構不完善,知識更新較慢,又不善于請教經驗豐富的教師,不能將相關學科聯系起來。因此,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難于創新;缺乏創新的思維,傳統的教學理念和缺乏創新的教學方式,造成學生依賴的心理。思維方式比較單一,不夠靈活和全面。“行而不思,創新無望;行而三思,脫穎出新。”只有善于思考,形成解決問題的獨特思維方式,才能有所創新[2]。這正是地方院校大學生所欠缺的;實踐技能不強,創新能力不足,由于學校各專業辦學定位不同,資源分配存在不均現象,再加上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較多,實訓基地相對較少的現實情況,減少了本專業學生實踐的機會,從而影響了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
1.2 地方高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存在問題
1.2.1 實踐教學與實際生產需求相脫節 社會需要的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用技能型人才,而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重理論輕實踐,以課堂講授知識為主,以實踐教學為輔,結果造成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強。而實踐教學的安排也是圍繞課本進行設置,未能結合實際生產條件,企業的實際需求和行業發展要求而綜合進行,與實踐生產相脫節。
1.2.2 實踐教學環節相對薄弱 依托中地共建項目和生物與食品市級基礎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更新和購置大量的實驗、實訓設備,但是,部分現有實驗儀器設備利用率并不高,沒有明顯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部分課程實驗質量不高,學生實踐技能并沒有得到真正的鍛煉和提升。驗證性實驗較多,設計性、綜合性和創新性實驗相對較少。以校內實驗為主,校外實習、實訓較少。由于經費的限制,實習基地建設相對薄弱,有些實習基地流于形式。此外,實習基地的運作和管理體制不夠健全,評價指標體系不夠完善,學生實習效果一般。實踐教學只為理論課程服務,缺乏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
1.2.3 實踐環節傳統單一 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僅靠任何一門課程或某一個方面的知識是不能解決實際的問題。目前,該專業學生主要根據理論課程來設計實驗課的項目和內容,實踐環節相對比較單一,例如,課程見習、生產實習、專業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等。盡管這種實踐方式在培養學生某一方面的實踐技能效果是非常明顯的,但是,經過該實踐方式鍛煉后,沒有及時應用這些技能去解決實際生產問題,通過考核之后則很快便將其遺忘。
1.2.4 學校實踐教學資源不足 隨著學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發展,招生規模逐漸擴大,校內的實踐資源顯得相對不足[3]。學校不可能根據學生的就業領域和工作要求設置校內實踐教學,配備校內實踐教學條件。
2 構建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多維實踐平臺指導思想及功能
2.1 構建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多維實踐平臺的指導思想 構建多維實踐平臺,要樹立“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核心,實踐教學與教師科研相結合,課內實踐與課外實訓相結合”的指導思想;將創新教育融入教學當中,尊重學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培養興趣,張揚個性;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處理好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與素質提高之間的關系。同時將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貫穿創新教育,充分發揮地方院校作為應用技能型的培育基地的重要作用[3]。
2.2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多維實踐平臺的構成及功能“多維實踐平臺”是有機整合校內實踐環節(實驗、、實訓、課程設計)、校外實踐環節(課程見習、生產實習)和校企產學研3個層次,形成由校內實踐平臺、校外實踐平臺以及校企產學研平臺共同組成的、多角度、多層面的學生實踐學習平臺,旨在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并以建立校企研發中心為橋梁,探索各個平臺相互銜接和融合機制,實現學生、學校和企業的多贏局面,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和時間能力。
2.2.1 構建校內實踐平臺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技能和就業競爭力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職業素養重要途徑。學校依托市級教學示范中心―生物與食品基礎教學示范中心平臺,構建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一體化、三層次”校內實踐教學平臺(見下圖1)。 “一體化”是指服從人才培養目標,以培養實用技能型、創新型人才為根本宗旨,追求知識結構完整,使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和必備的專業技能,旨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4-5]。
“三層次”是指根據實驗內容類型不同分3個層次:基礎實驗(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綜合實驗(學科間交叉)、專業設計型實驗(專業應用與創新);在每個層次中也體現“三層次”。精煉基礎實驗(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食品化學實驗、基礎生物化學實驗、有機化學實驗等),主要培養學生的實驗基礎技能與應用。注重綜合實驗,在第六學期(大三下學期)增加學科交叉的綜合實驗,即強化實踐技能,又加強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強化專業設計實驗,在前面訓練基礎上,在第七學期(大四上學期)強化專業方向設計性實驗,比如以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大學生挑戰杯等項目為載體,以設計為主,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創新意識、科研作風。
2.2.2 構建校外實踐平臺“以企業需求為基礎,以學生技能實訓為重點”,加強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制訂示范性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方案。加大校外實踐教學建設的經費投入,新增和鞏固與企業合作建立的校外實訓基地。建立健全實訓管理制度,規范運行管理,制定《實訓指導教師管理辦法》、《實訓室管理人員工作職責》、《實驗室管理規章制度》、《實訓實習設備管理及維護規章制度》等,從而保證和提高實訓設備的使用率和完好率,確保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實效性。
目前,校外實踐平臺已初具規模,已與三峽庫區10多家食品企業建立了董事單位,并與飛亞集團、魚泉榨菜有限公司、詩仙太白酒業集團、藍希絡食品公司、萬州乳峰乳業有限公司、瑞寶食品開發有限公司、大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重慶永建食品有限公司、重慶金萬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建立了教學、科研、實習、實訓基地。
2.2.3 構建產學研平臺 產學研用合作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學校與企業、科研單位等多種不同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把學校教育與實際生產、科研實踐有機結合的教育形式。為探索適合本專業的產學研用合作培養創新人才的機制,學校通過與整個社會及產業界的廣泛合作,根據學校的特色和優勢,準確有效地選擇科研課題和科技開發項目,與社會實踐接軌。通過產學研用合作教育的不斷深入,學生跟隨教師去企業做課題的機會越來越多,學生通過這些實踐,提升了自身的素質和對自身的要求,服務意識、工作能力,學生質量逐年提高,用人單位對學生的滿意度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已與企業合作成立了1個研究所(重慶市萬州區食品工業研究所)和1研究中心(乳制品研究中心)。
2.2.4 多維實踐平臺實踐效果 本項目自2012年實施以來,始終圍繞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多維實踐平臺”的建設中心,主要從校內實踐平臺、校外實踐平臺和校企聯合研發中心平臺3個方面開展工作,同時注重各個實踐平臺的有效協作,著重提高教師團隊的實踐教學水平,旨在通過“多維實踐平臺”鍛煉,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水平。
(1)教學效果見表1。
(2)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利用該平臺,本專業學生先后承擔了國家和重慶市大學生創新創新計劃、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和校級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等各類創新創業實踐項目41項,其中國家級2項,市級7項,院(系)創新實驗項目12項。項目實施過程中平均每學期有30%以上的學生參與教師科研實踐,學生發表或參與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這些數據反映了通過“多維實踐平臺”提高食品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3)應用型教學團隊初步形成;谠撈脚_,初步建立一支包含企業導師、學校導師在內的應用型教學團隊,能對學生在不同的實踐鍛煉時給予精心的指導。素質良好的教學隊伍是培養人才的關鍵,教學團隊近2a來成功立項國家自然基金、教育部重點項目和重慶市自然基金等一批高層次科研項目,發表科研論文50余篇,其中SCI論文6篇,獲授權專利1項,校企合作項目3項,為進一步做好教學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礎。
(4)非學歷培訓碩果累累。為了實現實踐教學與技能培訓相結合,依托“多維實踐平臺”,我院2012年5月份成立了職業技能鑒站,開始對學生進行技能培訓和考核。到目前為止,已培訓食品檢驗工300余名,公共營養師40余名,為渝東北地區輸送了多名專業應用技能型人才。
(5)特色鮮明的實踐效果。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入選2014年國家級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重慶三峽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成功入選實用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項目,是渝東北地區唯一獲得改革試點項目立項的高校。該專業2015年被重慶市教委納入到市級特色專業建設計劃,這標志著重慶三峽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在專業建設和發展的道路上有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3 結語
本文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核心,實踐教學與教師科研相結合,課內實踐與課外實訓相結合”理念指導下,通過多維實踐平臺建設,探索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新機制。“多維實踐平臺”是有機整合校內實踐環節(實驗、實訓、課程設計)、校外實踐環節(課程見習、生產實習)和校企產學研3個層次,形成由校內實踐平臺、校外實踐平臺以及校企產學研平臺共同組成的、多角度、多層面的學生實踐學習平臺,旨在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通過這個多維創新實踐平臺建設,將建立起以研發中心為橋梁、各創新要素協調相長的有效機制,充分調動各方面資源和學生、教師積極性,切實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為地方工科院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提供參考和依據。
參考文獻
[1]于彥華,周建忠.構建高等農業院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多維實踐平臺的探索[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6:277-279.
[2]鄧風,肖雪峰.多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J].中國科技信息,2010,23:249-250.
[3]趙姝穎,潘峰.基于多維實踐平臺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11):311-313.
[5]劉寶生,黃軍左,付文.高;ゎ悓I實驗教學“一體化、三層次”改革的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1,10:127-129.
高等教育論文發表期刊推薦《高等理科教育》辦刊宗旨: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貫徹“雙百”方針,立足國內,放眼世界。根據高等理科教育的特點,理論聯系實際地研究高等理科教育發展的內部關系規律和外部關系規律,探索高等理科教育教學改革問題和交流理科教育新經驗。是一份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術期刊。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