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9-22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在當前一些家長指注重孩子的成績結果,從來不考慮孩子的習慣,不去看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什么不對的,是什么養成了孩子這樣那樣的習慣呢?一個好的習慣是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所以應該從習慣中來加強對孩子的教育,本文選自:《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一本群眾
在當前一些家長指注重孩子的成績結果,從來不考慮孩子的習慣,不去看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什么不對的,是什么養成了孩子這樣那樣的習慣呢?一個好的習慣是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所以應該從習慣中來加強對孩子的教育,本文選自:《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一本群眾性和學術性,普及和提高相結合。雅俗共賞的綜合性教育讀物。這以學習,研究,宣傳和發展陶行知思想,推動教育改革,促進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發展,尤其是農村教育,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均衡教育等發展為已任。它主面向廣大的中小學和幼兒園師。尤其是全國農村地區的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同時,也努力成為廣大陶行知研究者,教育理論工作者,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和學生家長的知心友。它熱忱歡迎有獨立見解的學術論文,更愿意發表第一線教師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叫有真知灼見的短文。文章體裁不限,論文。隨筆,詩歌小說等均可。
摘要:習慣,是指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今泛指一地方的風俗、社會習俗、道德傳統等通過實踐或經驗而適應習慣于做艱苦工作。良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所以我們教師和家長不能包辦代辦,而是要不斷地提醒、督促和引導學生,幫助他們養成各種良好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以后的學習能起到重要作用。
關鍵詞:習慣,教學方式,教學論文
一、聽的習慣
一個兒童的語言能力的提高是在經常傾聽成人間的對話或與成人對話的過程中實現的。可見,"會聽"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很重要的習慣。
1.明確要求
第一節課、第一次談話、第一次布置任務就要告訴學生"聽"的要求:上課認真聽、同學發言耐心聽……提出要求后,教師要考查學生聽的效果,對認真傾聽的學生要給予肯定和表揚。在所教班級實驗口頭布置任務,不再告知家長,試著讓學生自己記住作業,一段時間下來,沒有了依靠的學生都很自覺地認真聽、認真記,效果很好。
2.引導訓練
為了培養學生"會聽",教師要講究方法:比如游戲法,讓學生玩傳口令、摸五官等小游戲,比比哪一組的最后答案是正確的等等,訓練學生的"會聽".
二、說的習慣
"說"是最基本的交流行為,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大大地提高人在社會群體中的受關注度。那么,如何培養學生說的能力呢?
1.鼓勵學生勇于開口
說話不要怕錯,錯了教師也不要責備,而是悄悄地幫他們完善。
2.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多開口
和諧的環境、良好的師生關系都會激發學生樂于說話。
3.教師要嚴格要求,回答問題要完整流暢
三、寫的習慣
寫得一手漂亮的字是沒有速成方法的,只有從一年級開始就慢慢訓練才能達到這個目標。學習用圓表示物體的個數,要求學生畫出的圓大小一致,排列整齊;學寫數字,要求學生用日格本認真練習。習慣的養成給學生以后的學習能提供很大的幫助。字寫好了,家長老師不必再為學生"臟兮兮"的作業發愁。
寫的習慣還包括按時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一些孩子由于多種原因,放學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寫作業;還有的孩子一邊寫作業一邊看電視或者一邊玩一邊寫,搞到很晚才能休息,影響第二天的學習不說,到了高年級,他們是沒有辦法完成學習任務的。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