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4-16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金融學(Finance)是從經濟學中分化出來的應用經濟學科,是以融通貨幣和貨幣資金的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具體研究個人、機構、政府如何獲
摘要:金融學(Finance)是從經濟學中分化出來的應用經濟學科,是以融通貨幣和貨幣資金的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具體研究個人、機構、政府如何獲取、支出以及管理資金以及其他金融資產的學科。金融學專業主要培養具有金融保險理論基礎知識和掌握金融保險業務技術,能夠運用經濟學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險活動、處理金融保險業務,有一定綜合判斷和創新能力,能夠在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證券公司、人壽保險公司、財產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信托投資公司、金融租賃公司、金融資產公司、集團財務公司、投資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門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關鍵詞:金融學,教學管理制度,金融師論文范文
金融學主要學習方向有貨幣銀行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央銀行、國際金融、國際結算、證券投資、投資項目評估、投資銀行業務、公司金融等。
軟件模擬模式軟件模擬模式主要是指通過專業實踐室平臺,借助各種計算機應用軟件來完成銀行業務、證券業務、保險業務等具體操作環節的模擬。從而使學生對金融業的具體工作從直觀上的認識和理解,提高學生對金融工具的運用能力。如銀行業務軟件模擬可以涵蓋銀行信貸業務、中間業務、銀行會計業務等實際業務的模擬操作。保險業務軟件可以通過軟件系統的應用模擬保險公司從投保、承包、索賠到給付的全部環節,使學生親身經歷整個保險業務的過程。軟件模擬的實踐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但該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如軟件的升級與實際金融業發展是否能夠同步更新?教師對金融軟件使用的熟練程度、對金融業發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將直接影響該模式預期達到的效果。所以該模式的使用必須要對教師隊伍的知識水平不斷提高,軟件升級要及時與行業發展同步。
基地實訓模式基地實訓模式是指通過和金融企業簽訂協議,定期安排學生到金融企業基地進行參觀和實地實習,直接了解金融企業工作環節和工作流程的方法。該模式是金融學專業學生最認可的實踐模式,也是未來應用型金融學專業最需要發展的實踐模式。通過在基地實習,學生能夠充分認識金融行業的發展現狀,了解自己和用人單位的要求之間的差距。在基地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為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推廣基地實訓模式,在理論上可以實現教學與市場需求的有效結合,但很多普通高校在執行該模式過程中流于形式。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基地協議單位的性質決定了實習內容不能夠深入和全面。如銀行很多工作涉及了大量資金和商業機密,不能夠給實習學生提供直接操作或者協助操作的機會;二是學校實習安排時間和就業沖突,導致學生無法真正參與。很多高校將基地實習安排到大四,學生進入就業期,放棄了真正實習的機會,將實習流于形式。以上兩個原因導致部分高校金融學專業的基地實訓環節無法達到最優效果,致使目標和結果反差較大。
特色應用型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構建針對目前普通高校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結合金融界人才需求的現狀,擬建立特色應用型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新模式。旨在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實現普通高等學校金融學人才培養與金融企業人才需求的無縫對接。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高校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采取課內外結合、校內外結合、產學研結合的特色應用型模式改革。
課內外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是金融學專業教學中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缺一不可。課內外結合充分說明了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課內理論教學是金融學專業基礎奠定的過程,課外實踐教學是促進理論知識升華的重要環節。課內外結合實施的具體措施有以下幾方面:
合理設置金融學專業課程結構緊隨金融行業發展需要,合理設置金融學專業課程結構。調整課內實踐教學所占比重,將實踐教學理念、方法貫穿在課堂之中,增加實踐課程的學時。增設金融軟件操作方面的課程。如Eviews,加大對金融市場學、證券投資學、國際金融實務、外匯交易、金融工程等課程的學時,為全面提升學生的操作能力和軟件應用能力服務。增設金融專業證書考試培訓課程。為學生通過考試提供支持。在開設的專業課程中聘請金融業的工作人員進行具體業務的講解,使學生了解最前沿的專業知識。
增設課外實踐教學網站增設金融學專業課外實踐教學網站,將課堂理論教學案例及教學軟件等教學資源共享,為學生搭建金融專業課外實踐平臺,使其能夠在課外實現網上選課、網上預習、網上復習、網上實踐,為其提供充足的網絡共享資源。實踐教學網站上設立若干模塊,如校外實習,畢業設計、實驗教學、知識競賽、課程設計等。金融專業學生在校期間全部實踐活動都能夠完整地呈現在網站上,有利于高校金融學專業有效安排實踐環節和評價實踐結果。
校內外結合特色應用型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要做到校內外結合。校內外結合是指校內仿真實踐平臺實習與校外基地實踐相結合。豐富校內仿真實踐的內容,奠定學生校外實習的理論基礎和操作技能。金融學專業實習可以主要劃分為三個模塊。即銀行實習模塊、保險實習模塊、證券實習模塊,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技術水平。實現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的校內外結合,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搭建校內仿真實踐平臺特色應用型金融學專業校內實習、實踐主要依托仿真實驗室平臺,軟件應用必不可少。仿真平臺用以縮小學校理論教育和金融企業對人才需求的差距。例如,商業銀行業務仿真實驗室,能夠提供仿真的商業銀行存貸款業務、銀行卡業務、票據交換業務等具體業務的真實訓練。證券仿真模擬實驗室能夠提供實盤聯網操作。通過仿真實踐操作,增強學生的實際業務操作能力,為校外實習奠定基礎,縮小其與職業人的差距,同時為就業打下根基。
夯實校外基地建設建立校外實踐基地,加強學校與實踐基地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校外實踐基地的資源,達到師生共享。校外基地要涵蓋銀行、保險、證券公司等眾多金融企業,使教師可以通過掛職鍛煉等方式了解行業發展前景及前沿的金融問題。使學生可以通過社會調查、咨詢服務、實地工作等方式直接接觸行業的發展情況,從而實現理論知識的升華和操作能力的提高。
產學研結合產學研結合是指生產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相互合作,建立一體化系統,發揮各自優勢,實現共贏的一種合作模式。產學研結合的教育模式是推動應用型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使高校完成從人才培養到服務金融業的延伸,產學研結合有利于資源的聚集,能夠充分發揮大學、科研機構的優勢,促使其將成果直接轉化,從而滿足金融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使金融問題得到及時解決。應用型金融學專業可以將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在服務地方金融企業,為地方金融企業輸送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的角度。為此,需要充分發揮產學研結合的模式達到實踐教學的改革的目的。產學研結合的具體類型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點對點模式點對點模式是指學校與單獨的金融企業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采用契約的方式,簽訂合作協議,共同協商并確立合作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方式和科研計劃?梢圆捎3+1或者2+1+1的方式,完成對學生的培養,完成金融企業的科研任務,為企業輸送具有實踐能力的金融人才。其中3+1是指學生三年在校學習理論知識,1年在企業實地實習工作;2+1+1是指學生先在校學習兩年,第三年到企業實習,第四年在校進行科研工作及專業學習。
網絡模式網絡模式是指由學校、政府及多家金融機構共同合作,互建項目研究基地、培訓及實踐基地,政府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金融專業教師可以為銀行、證券及其他金融企業員工提供培訓,以可以聘請金融企業經理人作為學校的客座教授、教師,定期為在校金融專業學生舉辦講座,并定期為年輕教師和學生提供實地實習的機會和崗位。政府的角色主要是為金融企業和高校的長期合作提供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在此種合作模式中,在高校教師的指導下,企業的合作共建中,學生可以通過建立自己的科研團隊參與到眾多的科研項目和企業的實際工作中,使學生的科研能力、實踐能力得以提升。要求合作金融機構每年錄用一部分金融專業的優秀畢業生,從而達到良好的合作效果。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