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3-31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審計信息指審計人員在全面審查相關單位的經濟活動過程中,運用一定的技術、方法、手段,加工處理得出來的各種情報、資料,是審計工作情況、做法、經驗和成果的具體反映。審計人員通過對經濟活動進行監督,將對具體事項審計的結果整理成為一定的審計信
摘要:審計信息指審計人員在全面審查相關單位的經濟活動過程中,運用一定的技術、方法、手段,加工處理得出來的各種情報、資料,是審計工作情況、做法、經驗和成果的具體反映。審計人員通過對經濟活動進行監督,將對具體事項審計的結果整理成為一定的審計信息,反饋給決策使用單位,為決策者提供可靠的依據,增強決策者決策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審計信息作為信息的一種,是單位管理部門決策支持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真實性、可靠性、相關性直接影響和制約著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研究分析審計信息質量的制約因素,在對不同類型的因素進行區分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措施,對于建立審計信息質量標準,提高審計信息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審計信息,信息技術,經濟職稱論文
審計信息具有廣泛性和多種適用性。由于審計組織星羅棋布遍及全國,能對經濟運行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實施監督,它不僅能掌握各個具體單位、組織生產經營的具體情況,而且能從一個地區、一個部門以至整個國家出發,了解經濟運行的情況。因此而得到不同單位組織、不同環節、不同部門和不同層次的審計信息,對不同層次和不同類型的經濟管理組織具有廣泛的適用性。
審計信息的收集審計信息收集是指審計組織根據審計監督業務和審計管理需要,從各個信息源取得各類審計信息的過程。廣義的審計信息收集,還包括審計信息反饋和輸入的信息。審計信息的收集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是進入審計組織內,因為作為審計信息收集的內容,包括了審計組織內部的各類業務信息,它們本身就已存在于審計組織內。通常,我們可以把審計信息收集理解為審計信息進入審計信息管理系統的過程,審計信息收集處于審計信息管理循環的起點,是審計信息管理過程的開始。收集審計信息必須具有適用性、真實性、系統性和同質性。為此,有必要選擇合理的審計信息收集的程序和方法,包括:確定收集信息的目標,制定信息收集的計劃,運用實地調查法、指令收集法、制度收集法、問卷收集法、定點收集法等方法收集審計信息,匯總傳遞審計信息。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政府和企事業主管部門對本部門及下屬單位和分支機構的管理工作日益趨向集約化和信息化,逐步構建起統一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審計質量經受著來自信息化的巨大沖擊。這就要求具有監督、服務職能,維護國家財經法規有效執行的國家審計工作,必須不斷加強信息化建設,來迎接信息化對審計質量的挑戰。
1審計信息化對于提升審計質量的作用
從形勢發展和實踐應用過程來看,審計信息化在以下4個方面有效地提升審計質量,從而成為應對審計質量新挑戰的必然選擇。
(1)有利于強化審計項目實施各環節的質量控制與管理。通過專門設計的審計軟件從技術上實現了從審計計劃到審計歸檔的全過程管理要求,使審計行為得以規范,促進審計質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時可以實時掌握所有審計項目的進度,及時反饋指導意見,實現審計機關領導對審計現場的指揮管理和動態監督,從而有效防范審計風險。
(2)有利于審計文書質量的提高。審計過程形成的各類審計文書數量較大,種類繁多。利用計算機系統可以制作不同類型審計項目的審計通知書、審計方案、審計底稿、審計報告等的文書標準化模塊,形成審計文書模板庫。
(3)有利于審計質量監督的實時有效,F代計算機技術使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軟件系統提供的操作權限控制功能,在各審計環節設置質量控制點,實行適時監控,從而有利于審計責任的跟蹤檢查,使審計質量監督更加實時有效。
(4)有利于審計結果的深層分析。 審計人員可以在審前調查的基礎上,借助計算機分析功能,及時了解被審單位的總體情況、業務流程和管理中的薄弱環節,能更好地運用比較法、分析性復核法、趨勢分析法等諸多方法確定各項技術指標,使被審計單位財務收支的變化趨勢一目了然。
2審計信息化環境下影響審計質量控制的因素
從總體上看,目前大部分審計人員的計算機水平僅停留在公文處理階段。部分計算機水平較好的審計人員也只能依靠審計軟件對被審計對象的財政財務電子數據進行審計,對被審計單位的業務系統和業務電子數據還較難涉及,更談不上對被審計單位的業務財務信息系統進行審計。
3審計信息化環境下審計質量控制的對策
信息社會的發展,正深刻地改變著審計工作的理念和行為。針對提高審計質量的目標和審計信息化發展的現狀,筆者認為,要以審計質量控制為核心,轉變觀念, 高度重視審計,在以下4個方面做出努力。
(1)強化培訓,不斷推進審計隊伍建設。第一,要把計算機審計普及性學習、計算機審計骨干培訓和計算機審計高級人才的培養相互結合,打造一支素質較高、梯次健全、適應計算機環境下審計工作要求的審計干部隊伍。第二,要注重專兼結合、學用結合。既要將精通計算機的審計人員合理調配到各個重點項目,改變過去單純依靠計算機專業人員大包大攬的做法;又要積極引導其將所學的計算機知識與審計業務有效結合,使其放手在審計中活學活用,真正體會到計算機給審計工作所帶來的好處和效率,從而提高計算機審計水平。
(2)完善計算機審計標準與準則。我國目前有關計算機審計的規范也大多是籠統的原則性的。顯然,應在原有的審計標準和準則的基礎上,建立一系列與新情況相適應的新的審計標準和準則。首先要堅持在審計實踐的基礎上,研究制定計算機審計的標準與規范,逐步建立和完善適應信息化要求的審計業務操作管理標準和計算機審計制度體系;其次在制定標準和準則時一定要考慮我國國情,它應當側重于對計算機系統內部控制的評價,對審計人員應具備的資格、計算機審計過程和相關的審計技術以及證據收集等方面作出規范,否則無法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3)加快審計基礎數據庫建設。建立審計基礎數據庫可以使審計機構更有效地利用審計資料,完成審計任務。審計人員可以利用審計數據庫隨時檢索、查詢、調閱有關審計管理的歷史資料、歷年的審計報告和審計工作底稿,國家有關法規、規章和制度,獨立審計準則和有關審計規定,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等,建立審計數據庫能避免重復勞動,極大地提高審計質量和效率。
(4)切實改善審計技術手段和方法。推進計算機技術在審計實務中的運用,實踐是關鍵。審計機關在強化人員培訓的基礎上,應要求凡具備開展計算機審計條件的項目,都必須實施計算機審計,使計算機審計技術在審計機關提高審計質量的過程中切實發揮積極作用。另外還應通過學習培訓,使審計人員盡快熟練掌握重要性水平確定和審計風險評估等先進審計技術方法,強調通過對內部控制制度的調查、測試和評價,確定審計檢查的重點和檢查的深度、廣度,實現傳統審計技術與現代審計技術的結合。使以賬項基礎審計為主的審計方法,逐步轉向制度基礎審計和風險導向審計。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