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評職稱論文分析長期投資經濟管理新發展應用模式及意義

發布時間:2015-03-14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長期投資(long-terminvestments)是指不滿足短期投資條件的投資,即不準備在一年或長于一年的經營周期之內轉變為現金的投資。企業管理層取得長期投資的目的在于持有而不在于出售,這是與短期投資的一個重要區別。 關鍵詞:長期投資,經濟模式, 理財論文

  摘要:長期投資(long-terminvestments)是指不滿足短期投資條件的投資,即不準備在一年或長于一年的經營周期之內轉變為現金的投資。企業管理層取得長期投資的目的在于持有而不在于出售,這是與短期投資的一個重要區別。

  關鍵詞:長期投資,經濟模式,理財論文

  企業投資不同于個人或專業投資機構的投資。企業投資是直接投資,即現金直接投資于生產性資產,然后用其開展經營活動并獲取現金。個人或專業投資機構是把現金投資于企業,然后企業用這些現金再投資于經營性資產,屬于間接投資。直接投資的投資人(企業)在投資以后繼續控制實物資產,因此,可以直接控制投資回報;間接投資的投資人(企業的債權人和股東)在投資以后不直接控制經營性資產,因此,只能通過契約或更換代理人間接控制投資回報。

  長期投資的目的是獲取生產經營所需的固定資產等勞動手段,以便運用這些資源賺取營業利潤。投資的目的不是獲取固定資產的再出售收益,而是要使用這些固定資產。有的企業也會投資于其他公司,主要目的是控制其經營和資產以增加本企業的價值,而主要不是為了獲取股利。

  公司對于子公司的股權投資是經營性投資,目的是控制其經營,而不是期待再出售收益。合并報表將這些股權投資抵消,可以顯示其經營性投資的本來面目。對于子公司投資的評價方法,與直接投資經營性資產相同。對于非子公司控股權的投資也屬于經營性投資,目的是控制其經營,其分析方法與直接投資經營性資產相同。非金融企業長期持有少數股權證券或債券,在經濟上缺乏合理性,沒有取得正的現金值的依據,不如讓股東自己去投資,還可以節約一些交易成本。有時企業也會購買一些風險較低的證券,將其作為現金的替代品,其目的是在保持流動性的前提下降低閑置現金的機會成本,或者對沖匯率、利率等金融風險,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證券投資行為。

  一般在進行長期投資決策時,廣泛應用凈現值法(NPV)和內含報酬率法(IRR)進行評價,但他們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在評價時只考慮方案一個經營周期內的情況,而對于持續經營條件下不斷進行投資的情況下,評價則束手無策。怎樣站在戰略高度對長期投資決策做出正確評價是必須解決的問題。以下通過林業投資的一個案例來說明如何調整思路進行長期投資決策。

  林業投資不同于一般的經營投資,其投資金額較大,周期長,見效慢,所以投資于林業的風險比較大。一旦開始投資,經營者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何時在成材樹區域伐木,由于伐木的時間是互斥的選擇,所以只有一個最佳伐木時間將使投資者的利益最大。

  舉例如下:某人承包荒山植樹造林,于第一年年初一次性投資100,000元,有4個互斥方案可供選擇,可以在3年末,4年末,6年末,8年末伐木取得現金收入,各方案的現金流量和各自的凈現值和內含報酬率計算如下表(假設現金流出量發生于年初,現金流入量發生于年末,資金的成本為5%)。 通過計算,在凈現值法下,根據凈現值判定法則,因為8年后伐木的凈現值為116,588.60元,在各方案中最大,所以選擇8年后伐木為最佳方案。內含報酬率法計算的結果是4年后伐木的報酬率最大,所以選擇4年后伐木為最佳方案。筆者發現兩種方法作出的決策是不同的。由于4個方案的壽命不同,所以無論作出哪種決策其說服力都不是很強。

  在以上計算過程中,筆者觀察到無論是凈現值法還是內含報酬率法只考慮了各方案在一個周期內的效果,沒有考慮伐木決策的重要含義是方案可以在可預見的未來重復進行。如果決定4年后伐木,那么就可以在相同的畝數上重新植樹來重復該項目,然后再等待4年伐木。結果是4年后伐木的決策實際上變成了長期戰略決策。所以在較長時期內持續經營的條件下,伐木決策在土地承包期內一般都可以重復進行再投資,因此完全可以假定方案重復進行(為便于計算,假設方案以同規模重復進行)。

  為使各方案具有可比性,筆者用各方案的公倍數即24年為伐木決策總有效期,在這段時期內3年伐木方案共重復進行8次,以此類推其他方案分別重復6次、4次、3次。用凈現值法計算24年內各方案的總現值如下: 上式含義為:8年為一周期的方案在24年內重復3次的總凈現值是248910.93元。

  雖然可以借助計算機,但上述計算過程仍很繁瑣。如果比較多個方案,并且其周期各不相同,則必須以它們的公倍數作為計算、比較的基礎年數,那將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計算過程。由于伐木方案有可持續重復進行的特性,完全可以假定每個方案在可預見的未來以同樣規模重復進行,使每個方案有相同(無窮大)的壽命,該假設也符合財務管理中持續經營前提假設。筆者之所以仍利用凈現值法進行評價是因為決策方法要盡可能與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理財目標相匹配。在方案持續重復進行假設下的伐木決策的總凈現值公式推導如下:(設i是資金成本,n為方案周期,k為重復次數) 總之,用凈現值法評價伐木方案時不能僅局限于一個經營周期,而應考慮在一個較長時期內的總凈現值,這樣才能確保方案在持續經營條件下價值最大化。長期投資決策的研究在日常經濟活動中,大多數項目都是以一種近似方式重復進行。即使其他條件(如技術、過程)改變,也可以假定項目能重復進行,如農業、畜牧業等,所以筆者的結論同樣也適用于他們的決策。通過調整思路,利用改進的評價公式可以使決策更符合現實情況,有利于作出更加合理、正確的決策。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