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1-04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指標體系的設置是企業會計核算與統計核算的關鍵,也是進行財務分析、預測的基
摘要:指標體系的設置是企業會計核算與統計核算的關鍵,也是進行財務分析、預測的基礎。企業會計和統計核算在口徑上存在差異是難免的,在設置指標體系時應本著求同存異的原則進行調整,對相同內容的指標名稱、分類、計算口徑、計算方法上應力求一致,以避免在核算中造成混亂。論文發表:《港口經濟》本刊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關鍵詞:會計核算,統計學,經濟發展
根據我國企業核算的需要,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吸收國際上不同核算方法的長處,建立以會計核算資料為基礎,以統計核算方法為依據的核算方法。這種核算方法,不僅消除了企業核算數據多元化的現象,還可大大減少兩者之間的重復計算,使企業統計人員有更多的精力從事市場調查、預測分析等統計核算活動,很好地實現了企業會計核算優勢和統計核算優勢的互補,從而為基層企業的會計、統計和業務三種核算一體化提供良好的開端。
統計核算與會計核算雖然有許多的不同,但其基礎數據的來源是相同的。因此,可構建會計、統計一體化的信息平臺,加強計算機技術和網絡的應用,加快統計、會計信息資源的互相利用、互相借鑒,這不僅可以減少數據在統計人員和會計人員之間的重復計算,還加快了數據處理和傳輸的速度。同時,會計與統計核算信息的相互傳遞,還可最大限度地滿足宏觀和微觀決策與管理的需要,提高企業綜合信息的經濟性、準確性和時效性。
要實現會計與統計核算的協調統一,人才是關鍵。核算人員不僅要掌握各自專業范圍內的核算知識,還要了解熟悉其它專業的核算知識,對于負有重任的協調統一職責部門的業務人員,應該精通統計核算和會計核算,掌握有關的政策、觀念和技術、業務等多方面的知識。因此,一方面,大中專院校的會計專業在教學上應加強會計教學與統計教學的有機結合,提高會計專業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各級業務主管部門要強化對現有會計、統計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不斷培養出滿足市場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復合型會計人才。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及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企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就必須強化會計、統計核算的協調統一,提高核算資料的質量,提高核算工作效率,充分發揮核算整體效應,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經濟效益。
從統計核算來看,國民經濟核算是統計核算的最高層次,國民經濟核算實際上是采用統計方法搞宏觀會計核算。隨著會計國際化、社會化進程的加快,作為宏觀控制手段之一的宏觀會計,在市場經濟體制中將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
從企業來看,企業的經營決策離不開統計、會計核算的資料,同時,會計和統計從量的變化都要借助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和平衡指標等主要經濟指標來分析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統計核算和會計核算是企業經濟核算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總目標是一致的,都是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核算、監督和服務,并且依據相同的原始資料和原始憑證,共同搜集和整理企業經濟活動的資料,為企業的科學管理和決策提供信息,從而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從核算方法來看,兩者相互借鑒和滲透。會計核算以統計核算的方法為基礎,如在會計核算中運用統計分組法匯總編制的原始憑證匯總表;而統計核算以會計核算資料為依據,如復式記賬方法的運用和會計報表中的資產負債表的編制,使統計核算方法更加完善。
會計核算按權責發生制來計算生產經營成果,凡本期實現的銷售收入和已經發生或者應承擔的費用,無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入賬,凡是不屬于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而統計核算是按生產原則和權責發生制來核算,如對本期生產但未銷售的產品都計算產值。會計核算的銷售收入是以取得價款或索取價款的憑證為依據,而統計核算的銷售收入是以發出貨物的貨款為核算依據。
會計核算的固定資產是按歷史成本價原則,賬面價值始終按照資產購置時成本記錄,分別核算原值和凈值;而統計核算是針對核算時點的市場價格對固定資產進行重值價,所采用的方法是永續盤存法。對未出售的半成品、產成品,會計按成本價計算,統計則按現價計算。
會計核算目標是通過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其服務方向是企業所有者、債權人、企業管理者;而統計核算則是運用一系列統計指標對國民經濟某方面、某部門或其整體的規模、速度、效率進行集中、全面、綜合地反映,主要是為各種宏觀經濟分析、政策制定和決策服務,更多地體現在總體分析的功能上。
會計核算是反映微觀經濟現象,以貨幣為計量單位,其任務是及時、準確、完整地記載企業經濟活動和結果,分析檢查財務計劃執行情況,監督資金運用和財務收支;而統計核算具有微觀核算和宏觀核算的雙重性質和功能,不僅以貨幣為計量單位,有時還用實物量和勞動量作為計量單位,既包括實物核算又包括價值(資金)核算。統計核算對象比會計核算范圍廣。
雖然統計核算與會計核算都需要經過資料的搜集、加工分析、對比分析、匯總整理、提供信息等一系列過程,但會計核算是根據憑證和賬戶采用復式記賬方法,對每筆業務加以登記、分類和匯總進行核算;而統計核算是通過對經濟現象作大量觀察,運用分組法、綜合指標法、歸納推斷法來掌握事物的總體特征,推斷事物發展的總體概貌。
雖然會計核算和統計核算都是以獨立核算的企業作為核算的單位,但由于核算的目的不同,對核算范圍的要求也不一致。會計核算要求核算企業主營和附營活動在內的全部收支;統計核算則是要求核算企業的主營活動。
會計核算主要按主管部門分類,而統計核算中主要按產業或產品分類。具體核算時分類也不相同,如會計核算將資產按其流動性質強弱分為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等;統計核算將資產按其貨幣性質分為金融資產、非金融資產。會計核算中將負債按償還期限長短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統計核算則將負債按空間界限分為國內金融負債和國外金融負債。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