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0-09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從中國鋼鐵工業自身的發展來看,雖然早已躋身世界產鋼大國之列,按其結構和內涵還不能稱為產鋼強國,與其他產鋼大國相比,差距還很大。我國在鋼鐵制品進出口貿易中扮演著輸家的角色。另外,中國加入WTO后,必然會遇到其他鋼鐵制品強的挑戰,我國鋼鐵制品工業
摘要:從中國鋼鐵工業自身的發展來看,雖然早已躋身世界產鋼大國之列,按其結構和內涵還不能稱為產鋼強國,與其他產鋼大國相比,差距還很大。我國在鋼鐵制品進出口貿易中扮演著“輸家”的角色。另外,中國加入WTO后,必然會遇到其他鋼鐵制品強的挑戰,我國鋼鐵制品工業除了堅持在對外開放中迎接挑戰、自我完善和提高外,別無選擇。基于這樣的背景,研究中國鋼鐵制品出口競爭力是至關重要的。
1 我國鋼鐵制品出口的現狀
1.1 出口規模
2000—2009年,我國鋼鐵制品的出口額由54.78億美元增長到337.81億美元,增加了283.03億美元,除2009年出口額比上年度有所下降外,其余年份出口額均保持了增長態勢。其中,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出口增幅較大,增長率都超過了30%,特別是2004年的出口增長率高達45.51%。凈出口都為貿易順差,順差額由2000年的37.88億美元增長到2009年的248.6億美元,增加了210.72億美元,整體也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其中,2008年的貿易順差額創歷史新高,達到378.71億美元。出口增長率從2004年開始下滑,在2009年達到歷史最低-30.23%。
1.2 出口品種結構
從出口品種來看,無縫鋼管(7304)、鋼鐵結構體(7308)、餐桌廚房等家用鋼鐵器具(7323)、鋼鐵制的螺釘螺栓(7318)、鋼鐵管子附件(7307)和非電熱的鋼鐵制家用爐灶等(7321)出口較多。2000—2009年,鋼鐵結構體的出口額和比重逐年增長,2006年開始成為我國第一大出口鋼鐵制品;無縫鋼管的出口額也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但出口比重呈現波動性增長態勢,自2007年開始成為我國第二大出口鋼鐵制品;餐桌廚房等家用鋼鐵器具、鋼鐵制的螺釘螺栓、鋼鐵管子附件和非電熱的鋼鐵制家用爐灶等這四大類產品的出口額同樣呈逐年增長的趨勢,其出口比重也呈現出波動性增長的態勢。2009年,這六類產品在我國鋼鐵制品出口中占比為63.86%。
1.3 出口市場分布結構
我國鋼鐵制品出口主要面向美國、歐盟、東盟、東亞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對非洲、南美等欠發達國家或地區出口很少。2000—2009年,美國一直是我國最大的鋼鐵制品出口國,出口額由15.15億美元增長到53.43億美元,特別是2008年的出口額高達107.32億美元。2008年至今,韓國超過了日本,成為我國第二大鋼鐵制品出口國。此外,中國香港、日本也經常出現在我國鋼鐵制品出口市場的前五位。
2 我國鋼鐵制品國際競爭力的分析
2.1 顯示性比較分析
顯示性比較分析指一個國家某種產品出口占該國出口總值的份額與世界該類商品出口占世界總出口份額的比例,即RCA。若RCA大于 2.5,表明具有極強的國際競爭優勢;若RCA為 1.25~2.5,表明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優勢;若果RCA為0.8~1.25,表明具有中度的國際競爭優勢;若RCA小于 0.8,則不具有比較優勢。從表1看,中國鋼鐵制品的競爭力最強,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均大于1.29,平均值為1.54,在2008年達到最高為1.70,但2009年有所下降,整體呈波動性增長趨勢;印度位居第二,印度在這項競爭力指標中與我國處在同一層次,都表現為競爭優勢較強,整體呈波動性增長趨勢;歐盟位居第三,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均值為1.21,顯示出中度的比較競爭優勢,整體呈水平波動狀態;韓國位居第四,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均值為1.00,同歐盟一樣顯示出中度的比較優勢,整體呈波動狀態;日本位居第五,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均值為0.92,同樣顯示出中度的比較競爭優勢,整體呈波動狀態;美國和俄羅斯較弱,兩國每年的RCA基本上在0.8以下,不具有比較競爭優勢,兩國整體上都呈現水平波動狀態。
2.2 國際市場占有率(MS)
國際市場占有率是反映行業國際競爭力最為直觀的指標之一,國際市場占有率即一個國家或地區出口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的份額。該指標數值越高,表示該國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越強。這項指標可反映一國某產業的綜合國際競爭力。從表2可知,歐盟的競爭力最強,2000—2009年其鋼鐵制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均值高達16.47%,2000—2008年呈水平波動狀態,2009年增長到歷史最高為20.7%;我國位居第二,2000—2009年我國鋼鐵制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均值為11.54%,整體呈快速增長趨勢,于2009年達到歷史最高為19.27%;美國位居第三,其鋼鐵制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均值為7.72%,整體呈下降趨勢;日本第四,其鋼鐵制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均值為5.76%,整體呈緩慢下降趨勢;韓國位居第五,其鋼鐵制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的均值為2.914%,整體呈水平波動狀態;印度位居第六,其鋼鐵制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的均值為1.59%,整體呈極緩慢增長趨勢;俄羅斯最弱,其鋼鐵制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均值為1.05%,整體呈極緩慢增長趨勢。
2.3 貿易競爭力指數(TC)
貿易競爭力指數是指一國的某種產品進出口貿易的差額占該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若TC大于0,意味著一國是j產品的凈出口國,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若TC小于0,意味著一國是j產品的凈進口國,缺乏競爭力;若TC等于0,說明該國j產品與國際水平相當,競爭優勢接近平均水平,進口交叉明顯,進出口純屬與國際間進行品種互換。從表3可知,中國的貿易競爭力最強,2000—2009年我國的貿易競爭力指數的平均值為0.54,整體呈上升趨勢,TC值自2004年開始突破0.5,在2007年和2008年達到最高為0.64,表明貿易競爭力較強,是鋼鐵制品的凈出口國;日本次之,其貿易競爭力指數的平均值為0.38,表明貿易競爭力較強,是鋼鐵制品的凈出口國,其TC值整體呈波動狀態;印度第三,其貿易競爭力指數的平均值為0.35,自2001年起呈下降趨勢,貿易競爭力一般;韓國第四,其貿易競爭力指數的平均值為0.25,整體呈波動狀態,在2009年達到最低為0.14,貿易競爭力一般;美國和俄羅斯不具有貿易競爭力,兩國每年的TC值都小于0,屬于鋼鐵制品的凈進口國。
3提高我國鋼鐵制品國際競爭力的對策
3.1 實施兼并聯合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
企業重組是應對產能過剩、解決鋼鐵產業集中度低等問題的有效手段,能夠發揮鋼鐵企業的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優化資源配置,提高上下游市場的話語權,有利于形成規范良好的競爭市場,從而增強企業和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因此,國家應該從戰略高度引導和協助企業加快聯合重組步伐,鼓勵現有企業聯合重組。有條件的大型鋼鐵企業集團,應該進行跨地區的聯合重組。例如,寶鋼先后重組和控股了馬鋼、八一鋼廠和包鋼股份等鋼鐵企業,并在以“兼并重組與新建相結合”的擴張方式擴大規模,增強了自身的國際競爭力,從而提高了國家鋼鐵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水平。
3.2 企業應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研發投入
目前我國主要出口的鋼鐵制品產品以勞動密集型為主,依托我國廉價的勞動力成本,在國際市場上主要采取低價的競爭策略,從而增加國際市場占有率。這也是導致美國、歐盟、加拿大、印度等國最終決定對我國的鋼鐵制品采取征收反補貼稅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國企業應用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集中力量和資金生產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同時,加大研發投入,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軟實力,從而提高我國出口鋼鐵制品的競爭力水平。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