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6-16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論文摘要:企業隨時都想到把資產利潤最大化,無論是從員工的成本、產品的成本,還是從稅務角度去減少,都是要求在會計賬上做文章的。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多,有的是人為因素,有的是技術因素。 關鍵詞:會計信息,失真性,原因,對策, 經濟研究 本文選自
論文摘要:企業隨時都想到把資產利潤最大化,無論是從員工的成本、產品的成本,還是從稅務角度去減少,都是要求在會計賬上做文章的。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多,有的是人為因素,有的是技術因素。
關鍵詞:會計信息,失真性,原因,對策,經濟研究
本文選自《經濟研究》是1955年創辦的全國性綜合經濟理論刊物,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1998年被國家新聞出版署評定為“百種全國重點社科期刊”,1999年被評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期刊”,2000年獲第二屆“百種全國重點社科期刊獎”和首屆“國家期刊獎”兩項大獎,是唯一入選的經濟理論刊物。2002年又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期刊一等獎” 第二屆“國家期刊獎”。
引言
會計失真主要表現在原始憑證、賬本、資產賬、收入與支出等上做文章,這表現了財務中有一定的規范要遵守。筆者分析了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并針對會計失真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在我國,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還會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存在,可以說“前有古人,后有來者”。為了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對于弄虛作假的財務欺詐行為,我們不能聽之任之,否則將會給我國國民經濟的正常發展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解決會計信息失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全社會各有關部門相互協調,齊抓共管。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企業的競爭和發展能力,才能從真正意義上為我國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會計信息的質量是評價會計工作的標準,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及完整性是保證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確決策的基本前提和條件。但近年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受到了嚴重的挑戰,部分企業并沒有按照新《會計法》和《企業會計制度》的要求進行會計核算和監督,利用弄虛作假的報表提供錯誤的信息,“會計信息失真”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
會計信息失真是指對會計主體發生的經濟業務沒有真實地進行反映與監督。會計信息失真一般分兩種情況:一種是不實或不準確,一種是造假。會計信息不實和會計信息造假是兩個性質根本不同的概念,雖然在動機、手段、結果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導致了會計信息的失真。主要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
(一)原始憑證作假
原始憑證是記賬的依據,原始憑證不真實會直接導致相應的財務指標失真。如一些會計主體購物時,在物品名稱、數量和金額上做假,多開數量和金額;有的是找稅務局代開發票,而發票的內容與實際不相符等等。
(二)賬目不一
還有一部分企業設內賬和外賬。內賬供企業決策者使用,而外賬才是法定的賬冊。部分企業將一部分經濟業務所產生的收入并沒有記入法定的賬冊中,而只在內賬里面反映。造成利潤減少的假象。而這一部分的收入,則轉到企業自己的小金庫中。
(三)財產帳目不符
部分企業對財產清查并不重視,沒有定期對財產進行盤點,造成貨幣資金、原材料、成品、固定資產等賬面結存與實際不符,最終導致會計信息不準確。
(四)收入支出不一致
部分企業在核算成本時,沒有按照會計規定的配比原則來核算,導至收入與發生的成本不實,虛增或減少利潤。
二、會計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企業隨時都想到把資產利潤最大化,無論是從員工的成本、產品的成本,還是從稅務角度去減少,都是要求在會計賬上做文章的。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多,有的是人為因素,有的是技術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管理者或經營者利益驅使
這是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部分企業經營管理者讓會計人員少計支出,多計收入,以此來增加利潤,利用虛假的會計報表,人為的提高自己的工作業績。有的投資者為了自己的利益,讓會計人員按照自己的意志,多列支出、少計收入,甚至轉移資產以達到偷稅漏稅的目的。
(二)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缺失
部分會計人員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為了企業的利益,置會計職業道德與法律規范于不顧。不僅對領導的違法干預言聽計從,甚至利用自己的會計知識為領導出謀劃策,人為的導致了會計信息的失真。
(三)有關部門執法力度不夠
盡管新《會計法》對會計人員違反會計法行為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從處罰對象上來說,執法部門往往只對企業進行處罰,而對相應的責任人的處罰力度明顯不夠。而且處罰手段一般也是經濟處罰,行政處罰只占極少的比例。
(四)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混亂
有些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混亂,缺乏有效的內控管理制度,對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不能有效的進行反映和監督。而一些素質較差的會計人員即使遵循了會計規范,但由于受其專業水平的局限,也不可避免地使計量出的會計數據脫離實際情況,使會計信息出現不實。
《經濟研究》主要發表經濟學界新近的理論研究成果,包括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理論的 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及其機制的研究;我國經濟改革和經濟發展的重大課題的研究;當代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特點、新趨勢研究;世界經濟發展問題研究以及反映我國經濟領域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的調查報告和當代國外各派經濟理論的介紹和評價等等。
三、確保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對策
會計信息失真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不實(不準),一種是造假。會計信息不實和會計信息造假是兩個性質根本不同的概念,雖然在性質、動機、手段、結果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導致了會計信息的失真。
(一)增強相關法律知識的學習
首先要強化單位負責人的法律意識,對單位負責人違法干預會計工作致使會計信息失真的要堅決按照《會計法》予以經濟處罰和行政處罰。其次,會計人員也要認真做好本職工作。會計人員在工作中不按照《會計法》的規定,完整真實的反映企業的經濟業務,也要承擔經濟處罰和行政處罰。三是要不斷改善會計工作的社會環境。社會生活中如發票管理不嚴、競爭環境不公平等都對會計工作的正常運行造成很大影響,因此有關方面需要做好管理工作,為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二)加大監督和執法力度
首先,督促各單位建立內部審計監督制度。一方面,能保證會計資料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另一方面,通過其對經濟活動全面、經常、及時的監督,保證單位內部控制逐步完善。其次,要加強以注冊會計師為主體的社會監督,運行企業的會計報表必須要經過注冊會計師審計才有效的機制。第三,加大財政、稅務、工商、審計等政府職能部門監督檢查的力度,對違反《會計法》導致會計信息不完整和不真實的單位和個人依法嚴懲。
(三)完善企業內部會計管理制度
首先,單位內部會計制度要認真認真貫徹《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明確規定會計人員的崗位與職責、權限。其次通過建立會計憑證制度、帳薄制度、報表制度等,完善財務部門的內部稽核。三是通過內部審計,對會計人員的工作進行檢查、審計,防止違規操作,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
(四)提高會計人員業務水平
堅決實行會計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定期對會計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不斷要求會計人員更新知識,提高業務水平,為改善企業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作出貢獻。
(五)加強隊伍建設
“真實性”是會計信息的生命。要對企業現任的經理和財會主管人員進行必要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要求會計人員具備強烈的責任感,在履行職責中遵紀守法,廉潔奉公,不論遇到何種情況,不喪失原則,不圖謀私利,自覺抵制會計造假行為的發生,增強企業自我約束能力,把實事求是放在第一位。
四、結語
我國不少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屢見不鮮。“假帳真作,真帳假作”相當嚴重。這種現象已成為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一大隱患,如不根治,勢必會給國家、金融機構及企業自身帶來嚴重后果。為此,本人想就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對策。對于這一課題,學術界有過一些討論,但都讓人感覺到深度不夠?傊,只要單位負責人和會計人員認真貫徹執行《會計法》,堅持原則,會計失真的現象一定會杜絕。
本文集中論述了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等問題。當然,這只是問題的一些主要方面,我相信,解決會計信息失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全社會各有關部門相互協調,齊抓共管。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企業的競爭和發展能力,才能從真正意義上為我國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吳桂芳.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對策思考[J].安徽技術師范學院,2009年05期
[2]左繼男,唐素香.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對策[J].遼寧經濟.20084年01期
[3]柴梅紅.會計信息失真的內外原因.山西財稅.2009年02期
[4]郭建偉,朱麗英. 論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對策. 商業研究, 2003,(07)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