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6-14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論文摘要:產業集群作為一個系統的優勢也在經濟增長中顯現。單獨的企業存在于區域中,由于無法獨立支撐創新的成本,或者會收到產業集群內部的其他企業打擊,從而失去創新的可能。 關鍵詞:產業集群,組織,產業經濟, 經濟縱橫 本文選自 《經濟縱橫》 經濟理論
論文摘要:產業集群作為一個系統的優勢也在經濟增長中顯現。單獨的企業存在于區域中,由于無法獨立支撐創新的成本,或者會收到產業集群內部的其他企業打擊,從而失去創新的可能。
關鍵詞:產業集群,組織,產業經濟,經濟縱橫
本文選自《經濟縱橫》經濟理論刊物。研究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總結交流經濟體制改革經驗,普及經濟知識,傳播經濟信息。
引言
關于產業集群的研究是從研究組織集聚的問題發展而成的。隨著國外產業革命的發展,經濟學家從西方經濟理論的基礎上,開展了對企業集群的研究,研究中包括對企業的生產行為、經營狀況、企業規模以及企業集群的現狀和發展。通過對企業的研究,逐步發展形成一系列關于產業集群的理論,并采用相關數據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對今年來國內外關于集群理論的研究作出綜述。
產業集群理論出現于20世紀20年代,由于當時的國際經濟環境對企業的影響,經濟學家開始了對產業集群的研究。經過多年的發展,后來與20世紀90年代,由哈佛商學院的競爭戰略和國際競爭領域研究權威學者麥克爾·波特創立的。產業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區域,具有相關行業或一定關聯的企業、供應商、以及行業的協會,機構等組織,通過集聚的形式形成群體,從而使該群體具有更優的資源和競爭力。在這些集群中,相關聯的組織可以分享區域的資源、市場信息,并且可以降低物流以及行業的交流成本。
一、國內外關于產業集群理論的研究
(一)區域生產研究
這部分研究是以區域經濟的發展為基礎,區域里面由分別具有不同功能的部分組成,這些部分按照其職能,分別擔當不同的角色。其中分為,經營組織,關聯組織,依附組織和基礎組織。經營組織是指區域生產發展的主要企業組織,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導,也是區域的核心。關聯組織是指經營組織的上下游企業,這部分在整個產業鏈里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主導產業的延伸和配套。依附類組織是指為了配合主導企業的生產需要而產生的其他企業組織;A組織是指為區域內產業組織進行生產而提供的相關基礎和結構性設施以及服務的組織。在整個區域內,根據地理條件,自然條件等合理優化企業組織結構,使得相關組織能夠發揮最優的經濟效果。
(二)組織生態研究
國外學者在基于生態學的理論基礎情況下,對產業組織的相關特性展開一系列的研究。研究中通過對產業組織的組織規模,組織密度,組織壽命及其演化等方面的實證分析,研究出組織群體的發展特性。以這些研究為基礎,Nielsen和Hannan等通過制造業組織的關系,研究了產業組織之間的競爭,Carroll也探討了組織死亡率之間的相關影響。
(三)經濟增長研究
這方面的研究認為區域內的產業組織具有推動性作用。由于競爭以及相互學習的原因,作為核心的產業組織在增長或者具有創新時,能引導其他的組織增長。這些組織主要集中于技術水平較高的行業。因為首次創新的失敗率較高,因此在組織集群中,每次創新都會對后者帶來一定的成功經驗,組織內部的相互學習能夠迅速縮短產品周期。
(四)國內學者對產業集群作出大量研究,研究的方向主要在于組織創新
組織創新研究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研究認為產業集群主要提供適合創新的環境。王緝慈的研究小組通過劃分產業的不同技術區域,對傳統技術為主的區域和高科技技術為主的區域作出比較,發現高新科技區域的創新比傳統區域的創新影響大。魏江等所做的研究也得出類似的結論,認為產業集群作為一個整體系統,創新正是來源于這個系統。這個系統不但保證了其競爭力,還使組織內部的企業之間在創新的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均衡性。產業集群作為一個系統的優勢也在經濟增長中顯現。單獨的企業存在于區域中,由于無法獨立支撐創新的成本,或者會收到產業集群內部的其他企業打擊,從而失去創新的可能。
國內學者把產業集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沿海一帶。由于國內沿海城市具有相對的開放性,政策優惠,和地理優勢等原因。他們的研究結果也主要反應出產業集群的發展是因為國內為這些地方的產業集群提供大量的政策支持,同時,這些企業也引入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在制度上比中西部的企業更加完善。因此企業集群的發展得益于這些條件。
還有一部分研究是基于社會關系網絡的研究開展的。這部分學者認為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關系網絡。這種關系網絡除了資源的相互補充外,還包含了彼此的誠信,業務的熟悉等方面。因此在企業集群中,具有相關社會關系網絡的企業集中在一起,更容易發揮他們的所長。
二、現代產業集群理論的展望及建議
通過大半個世紀的研究,產業集群的理論研究主要集中組織的資源,創新的機理等方面,雖然國內外學者通過不同地區的企業調查,從不同的角度作出研究,但是在系統理論的發展方面還是明顯不足。今后的研究方向在兩個方面應該得以加強:
(一)實證研究
由于我國企業的集中情況,學者很難收集到大量關于企業集群的數據,也無法對這些宏觀數據進行分析,國外的企業畢竟和國內企業差別很大,無論在制度和結構上,都不可能照搬,因此,在關于產業集群的調查是今后研究的重點。
(二)應重視綜合研究
國內關于產業集群的研究往往是單獨從某一個方面著手,這樣容易忽視其他因素的影響。產業集群是一個整體的系統,不可能分割開來。因此需要找尋新的方法對這方面進行綜合研究。
參考文獻:
[1]李凱,李世杰.我國產業集群分類的研究綜述與進一步探討[J].當代財經.2005
[2]劉善慶,陳文華,葉小蘭.產業集群分類綜述[J].企業經濟.2005
[3]黃程,符正平.珠江三角洲地區企業集群的分類及其特征[J].管理評論.2003
[4]陳劍鋒,唐振鵬. 國外產業集群研究綜述[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2
[5]尤振來,李春娟.產業集群的分類研究綜述及評價,統計與決策[J],2008
[6]吳德進:《產業集群論》[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7]張輝.《產業集群競爭力的內在經濟機理》[J],《中國軟科學》2003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