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經濟貿易論文參考論當下網絡虛擬貨幣對現實經濟的影響

發布時間:2014-05-23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

摘 要: 論文摘要:網絡虛擬貨幣是特定商品預售的工具,以私人信用作擔保。一般來說,網絡虛擬貨幣是由一些游戲開發商發行的一種定向支付工具,供玩家購買發行者提供的游戲裝備等,以便更容易地突破游戲的關卡。這是游戲開發商增加游戲附加值的一種手段。由于人們游

  論文摘要:網絡虛擬貨幣是特定商品預售的工具,以私人信用作擔保。一般來說,網絡虛擬貨幣是由一些游戲開發商發行的一種定向支付工具,供玩家購買發行者提供的游戲裝備等,以便更容易地突破游戲的關卡。這是游戲開發商增加游戲附加值的一種手段。由于人們游戲時間的不確定性。網絡虛擬貨幣不具備流通貨幣的基本特征,其本質是特定商家預售商品的專用符號。所以不會沖擊現實貨幣流通。

  關鍵詞:網絡虛擬貨幣,信用貨幣,貨幣流通

  網絡虛擬貨幣,是指網絡世界中使用的虛擬金錢,一些網絡公司為方便網民支付服務費用推出的一種網上虛擬貨幣。計算用戶購買IT產品或使用網站各種增值服務的種類、數量和時間等的一種統計代碼。如我國互聯網公司推出的騰訊Q幣、新浪U幣、盛大元寶、網易POPO幣等。這些網絡虛擬貨幣具有支付功能,由各網絡機構自行發行,不能實現現實的價值,不能通過銀行轉賬,沒有形成統一的發行和管理規范,只能流通于特定網絡世界。網民可通過網站贈送或優惠支付等手段獲得這種“貨幣”,有的網站還允許網民用實際貨幣來購買這種虛擬貨幣。

  網絡虛擬貨幣從產生至今,規模越來越大。據業內人士估計,國內互聯網已具備每年幾十億元的虛擬貨幣市場規模,并以15%~20%的速度成長。這種現象也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關注:一些專家表示,隨著虛擬貨幣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有財產屬性,對現實貨幣的沖擊也逐漸出現。2007年2月,文化部、公安部、信息產業部、 中國人民銀行等14個部委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網吧及網絡游戲管理工作的通知》來規范相關網絡公司進行的網絡虛擬貨幣的行為,防止其影響我國的貨幣流通。

  那么,網絡虛擬貨幣是否能對現實貨幣流通形成沖擊?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分析網絡虛擬貨幣是否具有貨幣屬性。只有當網絡虛擬貨幣在某種程度上具有貨幣屬性時,才可能對貨幣流通形成沖擊。

  一、網絡虛擬貨幣的信用貨幣屬性分析

  (一)貨幣相關理論概述

  按照馬克思貨幣理論的觀點,貨幣是指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體現一定的生產關系[1].西方學者則一般把貨幣定義為“在交易和支付中被人們普遍接受的交換媒介”。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必須具有兩個特征:能夠衡量和表現一切商品的價值;能夠和一切商品進行直接交換。

  一般情況下,貨幣均可以執行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價值儲藏手段和支付手段這四種職能。

  (二)網絡虛擬貨幣的特征

  網絡虛擬貨幣屬于符號的范疇,若要成為貨幣,必須滿足貨幣的特征和執行貨幣的職能。

  網絡虛擬貨幣是特定商品預售的工具,以私人信用作擔保。一般來說,網絡虛擬貨幣是由一些游戲開發商發行的一種定向支付工具,供玩家購買發行者提供的游戲裝備等,以便更容易地突破游戲的關卡。這是游戲開發商增加游戲附加值的一種手段。由于人們游戲時間的不確定性,若用現實貨幣直接購買游戲裝備,現金支付需要銷售方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服務才能滿足玩家的隨機需求,并且需要玩家離開游戲去支付,影響游戲的連續性;轉賬支付則受銀行清算系統服務時間和條件的限制,更加難以滿足需要。為了解決供給時間固定性和需求時點隨機性的矛盾,各游戲開發商設計了各自的虛擬貨幣,通過系統認證接受隨時支付。玩家只需在規定時間內購買虛擬貨幣,就可根據游戲需要隨時在線支付。

  (三)網絡虛擬貨幣行使的職能

  目前,虛擬貨幣在虛擬世界中可以購買物品、支付物品的流通,甚至出現不同虛擬貨幣之間的兌換,虛擬貨幣在網絡上已經具有貨幣的交易媒介、支付手段的某種功能,有了現實貨幣的雛形。例如:Q幣除了可以購買騰訊公司的付費服務以外,也可用來購買其他游戲的點卡、虛擬物品,甚至是一些影片、軟件的下載服務等[2].但是,網絡虛擬貨幣還不能執行貨幣的四種職能。

  (四)網絡虛擬貨幣的本質

  網絡虛擬貨幣只是作為等價物的特殊商品,而非一般等價物。實際上,網絡虛擬貨幣屬于信息貨幣。信息貨幣的特點是:第一、信息貨幣是基于電子網絡的分布式的價值中介。第二、其價值具有混合價值形態,是一種附加信息的貨幣卡。同郵票和電話卡一樣,一方面其價值取決于面值,另一方面取決于其承載的信息內容;第三、沒有在國民經濟整體水平形成統一市場,其等價物不能與貨幣進行對等交換。

  可見,與貨幣的一般等價物屬性不同,網絡虛擬貨幣只是代表發行者所提供的特定游戲裝備和服務。其被接受的范圍僅限于有特定需求的人群,與商品供求狀況相同。而這種特殊符號需要被特定的游戲管理系統識別。因此,不同游戲商發行的虛擬貨幣必然不可通用。由此形成分散發行、自成體系的格局,導致每一種網絡虛擬貨幣都只能依靠單薄的私人信用作為保證,不存在“普遍接受”的經濟基礎。

  二、網絡虛擬貨幣對貨幣流通的影響分析

  從網絡虛擬貨幣特定的使用價值和沒有兌現承諾的特點考察,它不同于金融機構發行的電子貨幣。而與郵票以及各種電話充值卡等服務載體具有相似甚至相同的特征。由于尚未發現網絡虛擬貨幣沖擊貨幣流通的統計數據,筆者只能通過考察郵票和電話充值卡等商品長期以來對貨幣流通的影響情況,推測網絡虛擬貨幣對貨幣流通的影響。

  郵票和電話充值卡分別是其服務商預售發行的不可贖回的服務消費憑證,用以滿足服務對象的機動性消費需求。服務供應商可以在服務能力范圍內根據市場需求供應商品。由于不具稀缺性,沒有倒賣和囤積居奇的價值。盡管對其需求的人群遠比對網絡虛擬貨幣需求的人群更龐大,但長期以來發生橫向交易或替代貨幣流通的現象并不常見,沒有沖擊現實的貨幣流通。

  網絡虛擬貨幣與郵票及電話充值卡除了載體的差異外,其發行目的及流通原理幾乎完全一致,因此可以據此推測:網絡虛擬貨幣不會沖擊貨幣流通。

  參考文獻:

  [1]李崇淮,黃憲。西方貨幣銀行學。中國金融出版社,1992.

  [2]戰松。網絡金融實務。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