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5-04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論文摘要:我國網絡購物所引起的糾紛主要在網絡欺詐、交易安全、隱私安全、責任主體的認定、舉證制度、管轄權及涉外案件相關問題這幾個方面,而現有的民商類法律和其他管理體制面對網絡的特殊性往往不能有效發揮其作用,使消費者成為最大的受害者,對此,我
論文摘要:我國網絡購物所引起的糾紛主要在網絡欺詐、交易安全、隱私安全、責任主體的認定、舉證制度、管轄權及涉外案件相關問題這幾個方面,而現有的民商類法律和其他管理體制面對網絡的特殊性往往不能有效發揮其作用,使消費者成為最大的受害者,對此,我國必須建立一部系統的管理體制來規范網絡市場,從法律法規、處理機制、信用體系這三個方面入手,以法為主,以信用為輔,逐步完善網絡市場的管理體制,扭轉網絡購物糾紛擴大趨勢,這樣才能根本上保障消費者在網絡購物中的合法權益。網絡購物作為互聯網發展的產物,具有快捷、方便和廉價的優勢,因而已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和接受。當然,很多人對網絡購物還存在一些顧慮與質疑。本文致力于探求較為完美的電子商務法律和相關法律,以確保網絡購物商城信用的樹立和安全可靠的網絡購物環境的發展。
關鍵詞:網絡購物,知情權,網絡購物的立法,消費者權益保護
一、網絡購物與電子消費合同的定義
網上購物是一個通俗的詞匯,但是其定義卻很模糊。我們把其放在合同法的范疇內進行討論可以得出,購物是消費合同的一種;而網絡購物是通過締結電子消費合同而完成的買賣行為。進入二十一世紀,消費合同的運營環境發生了巨變;網絡的介入給消費合同帶來了革新式的沖擊。在這樣的情形下,消費合同獨立出一個新的領域——電子消費合同,即一方消費者通過電子計算機系統訂立的、以數據電文的方式來生成的、儲存或傳遞商業貿易信息從而獲取消費者需要的生活用品和勞務的一種現代貿易合同。這種新形式的消費合同的背后,是消費者權益與網絡大背景的再次沖突,使脆弱的消費者權力保護再次受到挑戰。
二、網絡購物中的突出問題
根據筆者調查,消費者比較關注的權益有以下幾個方面:
1.網絡欺詐。由于互聯網為我們提供了虛擬的空間,網購是在買家和商戶無直接見面的情況下完成的,與傳統的消費行為有較大的區別,買家更適應面對面的交易方式,故對網絡這種虛擬的交易存在較大的不安全感,難以做到“眼見為實”的效果。
2.商家的信用缺失,F在消費者網上購物,一般以下三種方式:(1)通過訪問網站進行交易,即B2C 交易模式。(2)通過網絡交易中心進行交易,也就是B2B交易模式。(3)網絡經銷商在各類的網站上打廣告或通過如E-mail、QQ等主動與消費者聯系,發出要約。
調查中,只有15%的被調查者認為第一種模式能使自己的消費權益得到最大的保護、是最安全的,認同度不是很高;同時,41%的受調查者認為,在B2B模式中,他們會認真察看以前買家對商家的評論,調查商家的信用情況,以防遇到“奸商”。在第三種交易模式下,消費者很難與網上經營者訂立正規有效的電子消費合同,整個購物過程的證據效力也是不足以維護消費者權利的。
3.支付工具的選擇。當前能選擇的支付工具大多屬于以下四種:(1)用支付中介付款。(2)選擇網上銀行支付。(3)選擇向商家匯款的方式。(4)貨到付款的方式。相關調查中我們了解到96%的買家曾經使用支付中介的方式來支付貨款。21%的買家表示有過使用網上銀行的方式付款;而極少數的買家表示曾用匯款的方式支付貨款或有貨到付款的經歷,他們認為匯款的方式是最容易操作的,因為他們對網絡不了解,擔心自己網上銀行賬戶內資金的安全或者有科技“恐高癥”,認為網絡支付屬于高科技的東西,自己無法適應。
三、完善我國網絡消費立法之建議
隨著網絡購物的迅猛發展,網絡所引起的糾紛也隨之遞增,而我國在網絡領域的管理體制遠遠不足以解決各類已暴露出來的問題。借鑒發達國家的實踐經驗,我國目前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網絡管理進行改進。
1.制定統一的電子商務法。目前,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對電子商務中消費者權益的法律保護散見于《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之中,內容簡單、散亂,缺陷不少,可操作性不強,遠遠不能適應電子商務迅速發展所要求的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迫切需要。筆者認為,電子商務法應主要明確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確認資格認證和商家準入制度為防止網絡購物欺詐,杜絕非法信息,必須對網絡營運商的資格進行認證,并登記備案。(2)明確網絡商店對消費者的一般性法律義務。在網絡交易中,網絡經營者應向消費者履行以下主要義務:提供商店真實詳細的身份資料,以明確責任主體;提供完整的交易條件;對消費發送確認合約成立的通知,承諾保障及時供貨;提供完善的付款機制,保障買家的支付安全;提供順利的退換貨渠道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務機制等。(3)加強防止網絡消費欺詐的條款。應增加電子商務交易的信息透明度,加強法律責任和處罰措施,嚴格電子商務企業的市場準入制度,加強對電子商務經營者的監管,從而有效防止網絡欺詐的蔓延。
2.完善處理機制。除了從立法角度來加以完善,我們還可以借鑒國外的實踐經驗,建立其他的保障體制。(1)建立民間消費保護組織。一方面可以細化保障領域,如設立保護組織專門處理產品質量問題、合同問題、網絡交易問題;另一方面,增加一道保障環節,提高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力度。(2)建立商品測試機構?梢詤⒖嫉聡捎玫纳唐窚y試機構機制。該機構主要功能是對商品進行社會檢驗、監督和咨詢,通過社會監督和媒介宣傳,增強市場透明度,以源頭上保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3)建立及時的商戶資信公布制度。對每一筆交易通過第三方機構公布雙方的評價信息,并作為資信庫存在交易主體資料中,通過這種方式,能有效避免更多的商戶或消費者受到蒙騙、欺詐,及時保護交易主體的利益。
四、結語
近年來,在我國網絡購物所引起的糾紛主要在網絡欺詐、交易安全、隱私安全、責任主體的認定、舉證制度、管轄權及涉外案件相關問題這幾個方面,而現有的民商類法律和其他管理體制面對網絡的特殊性往往不能有效發揮其作用,使消費者成為最大的受害者,對此,我國必須建立一部系統的管理體制來規范網絡市場,從法律法規、處理機制、信用體系這三個方面入手,以法為主,以信用為輔,逐步完善網絡市場的管理體制,扭轉網絡購物糾紛擴大趨勢,這樣才能根本上保障消費者在網絡購物中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歐陽明子,粟果.從網上購物看電子合同中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來自社會調查報告的啟示.中國法律知識資源總庫論文庫,2009年08期
[2]游植龍.論電子商務消費者權益的法律保護.信息網絡安全,2002年第1期,第23頁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