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上海市閔行區居民低碳生活現狀調查及啟示

發布時間:2022-02-14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文章從居民對低碳經濟概念認知、低碳生活行為狀況及參與低碳社會建設的意愿等三方面展開調查,以全面反映閔行區居民的低碳生活現狀。應用spss軟件對調杳問卷進行了統計和多元相關分析。研究表明,居民低碳經濟概念認知狀況良好,主要受文化程度影響;參與低碳社會

  摘要:文章從居民對低碳經濟概念認知、低碳生活行為狀況及參與低碳社會建設的意愿等三方面展開調查,以全面反映閔行區居民的低碳生活現狀。應用spss軟件對調杳問卷進行了統計和多元相關分析。研究表明,居民低碳經濟概念認知狀況良好,主要受文化程度影響;參與低碳社會建設的積極性較高;但低碳;钚袨榈膶嵺`狀況一般,年齡及文化程度對居民低碳生活行為的解釋能力分別為22.496和17圓6。低碳人群多屬于“被動低碳”,年輕人、文化程度較高及高收入者為低碳宣傳的重點人群。

上海市閔行區居民低碳生活現狀調查及啟示

  關鍵詞:低碳生活;概念認知;行為狀況;意愿

  全球氣候變暖、能源危機等使得“低碳”成為時下最流行的關鍵詞之一。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為特征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是對工業化革命以來人類高度依賴化石能源消費的高碳發展模式的根本變革,將引發全球消費模式、能源格局、物流布局、投資格局、貿易格局的調整,從而把全球引向全新的發展軌道。在低碳革命的浪潮中,我國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 2005年下降40%~45%的長遠目標,并號召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結合自身實際開展低碳發展實踐,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lJ。

  閔行區作為上海市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技創業區、現代居住區和區域性商業物流中心,長期以來,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其最閃亮的金字招牌和最具競爭力的軟實力之一,推動著全市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的發展。1999年以來,閔行區先后榮獲“國家環保模范城區”、“國家園林城區”、“國家衛生區”和“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良好范例獎”; 2006年,成為“國家生態區”;2007年,榮獲“中華環境優秀獎”、“國家綠化模范城區”,世界500強企業中有 89家落戶閔行翻。本文選擇閔行區為調研對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

  碳排放主要是伴隨著能源消費而產生的,居民個人的消費行為能夠影響到全部能源消費的45%一 55%㈣,對居民日常生活中碳排放的控制是發展低碳經濟極為重要的一環。葉紅等…運用數理統計的方法對廈門島區進行了家庭能耗的影響因子分析,楊選梅等“采用多元回歸研究了南京市家庭碳排放與家庭特征之間的相關關系。本文采用問卷調查和統計分析的方法,對閔行區居民的低碳經濟的認知、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為狀況以及對參與低碳社會建設的積極性等進行了調研和分析,以了解在閡行區不同人群對 “低碳經濟”的認識水平和居民低碳生活的具體做法,為閔行區今后發展低碳經濟提供一定的基礎信息和客觀依據。

  1調查問卷設計

  為了能詳細了解閔行區居民低碳生活現狀,筆者就居民對低碳生活方面的概念認知、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為以及參與低碳社會建設的意愿等三方面查找閱讀了相關的文獻資料,設計了調查問卷m_卅,問卷具體框架結構如圖l所示。

  2調查概況

  課題組此次派出7名調查員于20lO年5月30 日至2010年6月lO日期間在閔行區梅隴鎮、古美路街道、虹橋鎮、七寶鎮、莘莊鎮、顓橋鎮、吳涇鎮等7個街道,鎮內(如圖2所示)的社區、公園、大型超市等地點分別進行了現場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55份,其中莘莊作為區域中心發放問卷55份,其余每個鎮發放問卷50份。調查中未出現抗議性的問卷(如全選消極回答),剔除掉信息不全的問卷,共同收有效問卷 350份,問卷有效率達98.6%。

  3調查樣本描述

  通過對問卷的統計分析,調查對象的基本狀況如表l所示。在所調查的居民中,男女比例適當,男性占48.57%,女眭占51.43%;調查對象多為年齡在18≈o歲、 3l~45歲之間的中青年,合計占總人數的踟.57%,中青年作為社會的主要消費群體,更能反映出閔行區的低碳生活現狀,作為調查對象更能提高調查的準確性;職業分布基本上覆蓋了所有的職業類型,主要為企業普通職工,占總人數的42.86%,農民比例較小,這也與閔行區實際較符合(閔行區經濟以工業為主, 2009年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所占比重為o.1%、64 9%和35%”“);文化程度方面,高中以上學歷的占大多數,能夠確保大多數居民較好地理解問卷的內容,各文化層次均有分布,也能更加全面的反映不同層次居民的低碳生活狀況;月收入水平集中在5 Ooo元以下。從總體上來看,調查對象的基本狀況較符合閔行區居民群體的實際組成。

  4調查結果的統計與分析

  4.1居民低碳概念認知現狀與分析

  通過對“低碳概念認知”的5個問題的調查分析,閡行區居民低碳經濟概念認知狀況良好,但對其具體做法尚不是很了解,電視和網絡成為最主要的了解途徑。

  問卷結果顯示:

  (1)閔行區居民低碳經濟概念認知狀況良好,22%的居民表示聽說過低碳經濟的概念,并了解其具體內涵,62%的居民聽說過這個概念但不知其具體內涵, 16%的居民沒聽說過低碳經濟的概念。電視廣播和網絡成為最主要的信息獲取途徑,居民了解“低碳經濟” 的渠道主要有電視廣播(44.29%)、網絡(31.14%)、報紙書刊(27.7l%)、標語或公益廣告(23.43%)、企業產品宣傳(4.57%)及其他(如他人介紹)等(6%)。

  (2)在對低碳生活對生活質量影響的調查中,接近半數的居民贊同低碳生活方式,認為不僅不會影響還會提高生活質量,25.71%的居民表示在某些情況下會產生影響,9.7l%的居民表示肯定會對生活產生影響,17.43%的居民并不太了解是否會對生活質量產生影響,這部分居民主要以文化程度在大專及大專以下的人群為主。

  (3)在對低碳經濟最需要做哪方面努力的調查中,半數居民認為發展低碳經濟目前最需要的是每個人從自身做起,積極參與;36.57%的居民認為需要政府的積極引導,政府做好發展規劃,才能有效推動低碳經濟發展;另有部分居民認為發展低碳經濟需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創造出更多的低碳科技成果,如將低碳理念融人到科技產品的設計中等,用科學技術來引領低碳經濟的發展。結果表明,閔行區居民多數具有低碳生活的意愿,這在一定程度上為發展低碳經濟提供了穩定基礎。

  (4)對于生活中如何做到低碳,僅有5.14%的居民表示非常了解,25.14%的居民表示比較了解,絕大多數約占69.71%的居民(集中于受教育程度為大專以下的人群)表示只是略懂一些很基本的方面或什么都不了解,這表明居民低碳生活方式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如何讓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關注到低碳理念,了解到低碳行為,是今后讓低碳走進居民生活的重要方面。

  4.2居民低碳生活行為現狀與分析

  對居民低碳生活行為的調查包括“衣食住行”4個方面,每個方面各5個小題,對其結果統計采用打分制,視全部的20道題同等重要,滿分為100分。對于問卷中所羅列出的低碳生活行為,設計了“經常做到”、“有時做到”、“偶爾做到”、“做不到”四種選項,分別對應了“5分”、“3分”、“1分”、“o分”四個評分等級,最后一道關于是否考慮購買小排量汽車或新能源汽車的問題,“會”、“不確定”、“不會”三個選項分別對應了“5分”、“3分”、“1分”三個評分等級,算出每份問卷的分值,以平均值的方式來表示總體的或某一層次的居民的低碳生活狀況。

  對回收的350份問卷進行計算統計,閔行區居民低碳生活行為平均得分為63.83分,總體情況一般(如表2)。從單個方面來看(如圖3),居民低碳家居生活的平均得分為16.53分,低碳飲食的平均得分為14.63 分,低碳著裝的平均得分為14.49分,低碳交通出行的平均得分為18.19分,居民在低碳家居(主要是節水節電)、低碳交通出行這兩方面做的較好,而在低碳飲食、低碳著裝方面表現不夠理想,主要是因為家居、交通方面所涉及的碳排放多來源于直接能源消費,居民能夠意識到日常行為中的節能低碳行為,飲食及著裝的碳排放主要來自于其生產加工運輸過程中所需要的間接能源消費,不易被大多數居民所了解。

  (1)低碳家居生活方面,多數居民都做的較好。在對這5個方面的調查了解中發現,居民隨手關燈的意識極高,這除了與該行為較為簡便,較易養成習慣有關,還與隨處可見的標語提示和廣泛宣傳密不可分。

  (2)在低碳飲食方面,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居民對飲食中所隱藏的低碳理念并不了解,多數居民(約 80%)對本地產及應季的果蔬還是比較推崇的,部分居民(約48%)不太注重克制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食肉量,約40%的居民只能偶爾做到用餐后打包或做不到,約 68%的居民能做到平時的飲食多以蒸、煮、燙為主。

  (3)在低碳著裝方面,調查結果顯示,只有約 18.29%的居民能確保做到將每年購買衣物的件數控制在3件以下,多數人(約60%)能做到將自己不穿的衣物盡量轉贈他人,用手洗衣及讓衣物自然晾干也是多數居民的良好習慣(分別約占64.2%和79%),對于衣物面料的選擇,多數人并不了解不同面料會產生多大的碳排放差異,但會從舒適度的角度會選擇麻布或棉布的衣物。

  (4)在低碳出行方面,調查結果表明,對于普通居民來說,絕大多數市區內出行還是主要以公共交通或自行車、步行為主,遠距離出差多以火車為主,在對于新能源車或省油的小排量車的選擇方面,大多數人持支持的態度,約77%的居民在外出住酒店過程中也能意識到和家里一樣的節水節電。閔行區總體在低碳出行方面表現較好。

  4.3居民參與低碳社會建設意愿的調查與分析

  對居民參與低碳社會建設意愿的三個問題采用百分比統計,調查結果顯示,閔行區居民參與低碳社會建設的積極性較高,最希望通過控制自己日常行為中的碳排放(主要從家庭節水節電、交通工具選擇、低碳飲食等方面)來做出努力。

  (1)15.43%的居民表示會積極參與低碳社會建設上來,并還會督促身邊人參加,60.29%的居民表示會為低碳社會盡自己的一份力,19.14%的居民表示要看具體情況參與,只有約5.71%的居民表示個人力量太小,解決不了什么問題。

  (2)在對于居民最希望在哪些方面為低碳社會建設做出貢獻的調查中,約56.57%的居民表示希望通過家庭節水節電的方式,主要是因為居民日常行為受經濟性的影響較大,‘節水節電同時也能節省日常開支; 39.7l%的居民表示希望通過少乘飛機、少開私家車等對于交通工具選擇的方式;44.86%的居民表示希望通過多吃素食、少用一次性筷子等日常飲食習慣的改變;21.14%的居民希望通過舊衣翻新、手洗衣物等低碳著裝理念的堅持;另有2.86%的居民選擇了其他,主要是認為需要政府引導;還有1.14%的居民表示不會做出任何努力,較為消極。

  (3)在對于最希望通過什么方式來控制日常生活的碳排放的調查中,7.14%的居民表示希望通過付費的方式,主要集中于收入較高的群體;39.1鉑的居民希望通過植樹等環保活動來實現碳抵消,有很高的參與環保行動的熱情;約55.1鐋的居民表示會控制日常生活中碳排放需求;僅有約3.71%的居民表示什么都不想做。

  4.4居民基本特征與問卷結果問的相關分析

  將調研結果賦上虛擬值,通過SpeanTlaIl相關分析㈣來研究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年齡因素與居民低碳概念認知狀況、低碳生活行為平均得分、參與意愿之間的多元相關性。利用SPss軟件計算各變量間的 Speanllan相關系數(如表3),研究各變量之間的相關性。虛擬值設定如下:

  年齡:18—30歲=l,31~45歲=2,46~60歲=3,60歲以上=4;

  文化程度:高中或高中以下=l,中專=2,大專=3,大學本科=4,研究生或以上=5;

  收入水平:l 000元以下=ll 00∞2 000元-22 000— 3 000元=33 000~5 000元=45 000—8 000元=58 000一 10 000元=610 000及以上=7:

  概念認知得分:聽過并了解其具體內涵=3,只是聽說過并不了解具體意義_2,沒聽說過=l;

  參與意愿:會參與并會督促身邊人參加=4,會盡自己的一份力.3,看具體情況參與=2,個人力量太小且解決不了什么問題=l。

  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居民低碳經濟概念認知狀況與文化程度成極顯著正相關。居民低碳生活平均得分與年齡成極顯著正相關,與文化程度及收入水平成極顯著負相關。年長者受其生活經歷影響,日常行為比起年輕人更為節儉,故低碳生活得分較高。文化程度對低碳生活行為的影響機制較為復雜(圖4),一方面,文化程度越高,低碳知識了解越多,參與低碳社會建設意愿越強,從而對低碳生活行為產生正的影響;另一方面,文化程度與收入水平密切相關,文化程度高者收入較高,日常生活中消費支出較大,更追求舒適性和方便性,對低碳生活行為產生負的影響。在上述兩種文化程度對低碳生活行為的影響機制中,目前階段由文化程度到收入水平再到低碳生活行為這一影響途徑起著主導作用。居民對于低碳社會建設的參與意愿與居民特征間無顯著關系。

  居民對低碳經濟的概念認知水平與其低碳生活行為得分成顯著正相關,與低碳社會建設參與意愿成極顯著正相關;低碳社會建設參與意愿與低碳生活行為得分成極顯著正相關。這表明居民的低碳經濟概念認知水平越高,低碳社會建設參與意愿越強,低碳生活行為表現越好。

  4.5居民低碳生活行為與居民特征間的回歸分析

  由相關性分析可知,居民低碳生活行為得分與居民個人特征(年齡、文化程度、收入水平)顯著線性相關,在此選用線性方程對這些個人特征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如公式(1)所示。通過逐步回歸可尋找出最優方程,消除個人特征之間(如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的內在聯系。 式中,工。、勘、托分別為年齡、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y表示低碳生活行為得分。J90為常數,崩矗B強為回歸系數。通過spssl8.o軟件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年齡和文化程度進入了回歸方程,回歸方程為:y=63.194“.22瓤廣3.003揚,方程方差分析結果為:,(2,347)=20.046,p=0.000。

  S結論與建議

  通過此次問卷調查及統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居民對低碳經濟概念認知的狀況較好,認識水平主要受其文化程度影響,多數對發展低碳經濟持積極性的態度,閔行區進行低碳社會建設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但存在的問題是居民對“具體如何在生活中做到低碳”了解較少,宣傳中缺乏實踐指導。 ’

  (2)居民在低碳家居、低碳出行兩方面的表現較好,在飲食及著裝方面得分偏低。通過相關性分析及回歸分析發現,文化程度較低的群體雖然行為得分較高,但其低碳概念認識水平也相對較低,日常行為受經濟水平限制,屬“被動低碳”群體;而文化程度較高的群體雖然更加了解低碳的相關概念,但由于其經濟狀況較好,消費水平較高,很難做到真正的低碳生活,年輕人及收入較高的群體為需要低碳生活行為指導的主要人群。——論文作者:朱力1, 林逢春卜, 陸慧萍2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