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2-27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現代信息技術發達,媒體傳播形式呈現多樣化發展,移動互聯網等各類新型的傳播技術可以讓人們接收最新的信息,實現信息傳達的高效性、便捷性。在互聯網、網絡通信技術、媒體技術、數字技術等一系列傳播新技術的支持下,新聞理念與新傳播技術的充分融合,可以實
【摘 要】現代信息技術發達,媒體傳播形式呈現多樣化發展,移動互聯網等各類新型的傳播技術可以讓人們接收最新的信息,實現信息傳達的高效性、便捷性。在互聯網、網絡通信技術、媒體技術、數字技術等一系列傳播新技術的支持下,新聞理念與新傳播技術的充分融合,可以實現多渠道、及時高效的信息推送服務。
【關鍵詞】傳播技術 新聞理念 融合研究
新傳播技術促進了新聞傳播業的發展,帶來更多受眾和流量。電視新聞傳播要抓住互聯網帶來的機遇,利用信息傳播的高效性和便捷性,促進新聞傳播形式的創新升級,探索新聞傳播的規律,拓展新聞傳播渠道,發揮新聞節目的優勢,提高自身競爭實力。
一、新傳播技術衍生的新聞理念
1.媒體融合發展。媒體的信息化傳播是時代特色,多種傳播媒體的融合,能夠讓信息得到高效整合,讓受眾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廣。新傳播技術作為科技的產物,能夠打破信息傳播媒體的界限,在更多平臺得到傳播,增加信息曝光率,同時讓群眾的信息接收渠道更加多樣化。傳統媒體在互聯網的沖擊下,逐步轉向數字化和網絡化,為新聞傳播注入了新生機。
2.大數據傳播。大數據傳播是信息技術的產物,新聞傳播行業受到大數據技術的影響,逐漸朝著無線網絡和移動端升級,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在逐步融合創新。目前新聞傳播領域逐步利用大數據技術制作新聞信息,大數據的共享性能夠讓新聞媒體從更多的渠道獲取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及時捕捉到更加客觀、真實的新聞內容,讓新聞傳播保持事實性和高效性。
3.新聞傳播與用戶思維相契合。據統計,我國網民規模接近7億人,其中手機移動端的網民占90%,信息傳播的流量基本都集中在互聯網移動端口,大眾通過手機和電腦等智能電子設備,能夠隨時隨地接收世界各地的新聞信息,信息傳播不再局限于固定的電視新聞媒體,受眾由被動等待信息傳播轉向主動查閱、發現消息,新聞傳播的及時性得到全面提升。而且新型的傳播媒體重視用戶的體驗感,能夠全面了解用戶獲取信息的偏好,及時更新更多用戶感興趣的新聞,讓用戶與信息傳播設備直接得到連接,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感,增加用戶對傳播媒體的認可度。
二、新傳播技術帶來的負面效應
1.新傳播技術阻礙人的身心健康發展。媒體的多樣化形式讓人們接收信息更加方便快捷,新傳播技術打破了傳統固定媒體的限制,各類傳播媒體猶如人類身體器官的視覺感官一樣,能夠從不同方位感知外界的事物。但是媒體發展過于全面,會讓人們產生惰性,讓很多人沉迷網絡,封閉在多媒體信息環境中,并且在媒體消費中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與社會實際的發展變化脫節。移動互聯網雖然為人們生產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也讓人在信息包圍的環境中變得懶散、頹廢,逐步喪失了思考和實踐行動能力。
2.網絡傳播新媒體成本低、漏洞大。新聞傳播的理念就是用事實說話,給受眾帶來真實的新聞。但是當下媒體環境比較復雜,傳播技術在獲取新聞來源、制作新聞內容和傳播新聞的過程中,可能會加入一些不實言論,讓新聞傳播喪失真實性。很多不法分子利用數字技術,竊取商業機密,各類未經審核證實的謠言、不當言論,擾亂新聞傳播行業的正常運轉,新聞侵權案例屢見不鮮。大數據技術雖然使獲取信息更加便捷,但是也造成了部分公民的隱私受到侵犯,影響公民的日常生活。
3.形式大于內容,技術掩蓋新聞性。在新聞理念與新傳播技術融合發展的趨勢下,新聞也逐漸朝著網絡化、碎片化方向發展,新聞報道的連續性下降,過多的新聞信息推送掩蓋了有價值的新聞內容。有的自媒體將圖片和視頻簡單制作合成就當作是新聞,認為各類小視頻傳遞的就是有價值的信息,這不符合新聞傳播規律。
三、新傳播技術與新聞理念的融合途徑
1.朝著正能量融合發展。新傳播技術的泛濫讓新聞傳播變得大眾化,但是新聞質量參差不齊,作為傳播行業,新聞媒體與新傳播技術的融合過程中,更要注重新聞品質的提升,以追求卓越、弘揚正能量為發展標桿,通過大數據和云計算等高科技的輔助,挖掘社會中隱藏的新聞價值,并通過大數據平臺的智能審核處理,過濾掉低質量的新聞信息,讓受眾能夠獲取更加真實有價值的新聞時事,提高新聞洞察力,回歸新聞傳播的本源理念,給受眾帶來更高的體驗感。
2.以人文精神為融合核心內容。新型媒體的傳播改變了網民的思維方式,如果大量的低俗新聞經由網絡新媒體傳播,會讓網民的人文精神扭曲,而新聞是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彰顯人文精神的重要載體,所以在兩者融合過程中,一定要尊重不同媒介之間的獨立性,利用新媒體拓展信息來源渠道,實現無線移動信息傳播接收,堅持新聞傳播的正能量,讓網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有積極價值的新聞信息的影響,給新聞注入時代活力,同時堅守以服務群眾為本的原則。
3.提高全民媒體素養。網絡媒體的發展是時代進步的體現,但也不可避免不法分子利用網絡漏洞進行違法犯罪活動。新聞傳播行業既要不斷創新傳播技術,獲得更加寬廣的信息來源和傳播渠道,也要加強對新聞內容的審核篩查,嚴厲監管和打擊惡意傳播謠言、引起社會恐慌的不法分子,讓網絡媒體能夠保持規范性,杜絕垃圾信息,積極弘揚正能量,讓青少年、兒童在良好的網絡環境中,形成正確的“三觀”,將來更好地服務社會。
四、結語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新聞傳播行業的升級轉型不可避免,但是新聞行業要堅持以民為本的傳播理念,抓住網絡新媒體的機遇,多方位多渠道給社會民眾傳遞真實信息。新聞的實時性要求決定了新聞理念與新傳播技術融合發展的方向,要堅決抵制形式化的信息傳播,真正發揮新聞傳播價值,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論文作者:楊曉梅
【參考文獻】
[1]姜奇平. 新技術深化媒體轉型[J]. 人民網,2014 (07):15-18.
[2]孫應欽. 警惕技術邏輯侵害新聞理念——淺析大數據影響下的新聞業[J].東南傳播,2014(02):105.
[3]李繼東.BBC 新聞改革的最新策略及其理念探析[J].人民網,2014(10):27.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