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2-08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 經濟韌性是城市商業發展狀態的一個重要視窗,以城市商業抵御沖擊和適應恢復為主要指標。文章就數字經濟提升城市商業經濟韌性的機理進行了分析,對當前數字經濟助力城市行業經濟發展中的常見問題進行了梳理,并就數字經濟提升城市商業經濟韌性的實施策略進行了總
摘 要: 經濟韌性是城市商業發展狀態的一個重要視窗,以城市商業抵御沖擊和適應恢復為主要指標。文章就數字經濟提升城市商業經濟韌性的機理進行了分析,對當前數字經濟助力城市行業經濟發展中的常見問題進行了梳理,并就數字經濟提升城市商業經濟韌性的實施策略進行了總結。技術發展重塑了經濟發展的生態,前期的實踐表明借力數字經濟實現對各要素的耦合,而提振城市經濟發展活力,增強城市經濟免疫力,進而提高城市商業經濟韌性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因此,在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應在運行機制、運行內容及運行保障上的不斷優化,來推動城市商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數字經濟; 城市商業; 經濟韌性
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改寫著固有的經濟生態。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成就了一個新的時代即數字經濟時代。廣義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靠人和動物的體力,對太陽、土地及自然 資 源 的 再 生 能 力 進行初級整合生產; 繼 工 業 經濟———依靠化石能源和機械動力,在車間內進行精細化復雜批量生產之后,人類向智能智慧經濟———依靠人和聯網資源的組合動力,在“空—天—地”一體化半徑內,在“宇觀—人觀—微觀”綿密空間內進行更高業態邁進的第三次經濟革命,或者簡稱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基礎設施的綿密性、低時延和高通量數字技術和智能終端使用,更加惠及經濟人,也更容易形成中介性總部經濟集聚,而成為獨立產業功能綜合體,變為中心城市和超大城市國民經濟體系擬人體的五臟六腑重地,對于提升城市商業經濟的韌性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文章從城市商業經濟韌性這一視角就數字經濟的作用及實踐策略進行總結。
一、數字經濟提升城市商業經濟韌性的機理
時代變了,傳統世界城市的成長路徑在今天遇到了新挑戰。大國技術競爭的拼圖已接近完成,按照強制性制度變遷引導誘致性制度進步,走近代數百年來世界城市成長的優化選擇道路,不能應對經濟技術變化的新趨勢了。數字經濟則是實體經濟內生且托舉于其上的網絡感知( Feeling) 、多維傳輸( Pass-on) 、思維( 記憶式存儲-場景喚醒-推理) 及行動( Feedback and Action) 等一體化過程的加總。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聯系和區別可以這樣來比喻: 對人體來說,骨骼和肌肉等物理化學成分是其實體部分; 感知系統、神經系統、血液循環和淋巴防衛等系統則是實體成分的感知智慧部分。一個正常身高的人,不加節制地鼓勵其骨骼和肌肉實體增加到 600 公斤,八大系統集成方面不對應增加能力的話,該自然人不是行為功能增強了而是削弱了。人體的物理實體和系統集成兩個部分優化組合才能使人體的功能達到最優。從這一維度出發,也可以發現數字經濟加持到傳統的商業經濟發展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以數字經濟來驅動城市商業經濟的發展有著極大的可行性。當前,我國城市商業經濟面臨著諸多方面的挑戰,用數字經濟來重構商業版圖,提高區域經濟的風險免疫力,在迎合技術發展要求的同時耦合各經濟要素,助力區域經濟發展的騰飛。
二、數字經濟提升城市商業經濟韌性探索中所遇到的瓶頸
( 一) 人才引育只好向最高端看齊而難度較大現象
人才是一切事業的根基,這在數字經濟時代表現得尤為明顯。城市的數字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便是他對于數字經濟高端人才的保有量。數字經濟背景下的城市商業探索當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的創新載體,對行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需要有豐富行業從業經驗、在相關領域有突出的技術成果的高精尖技術人才,特別是攻關團隊技術負責人需要非常高的綜合能力。人才需求條件決定了這類高端人才總量少,可選擇范圍小。二是由于數字經濟大都剛剛組建,經營活動處于起步階段,各方面條件及制度還不夠成熟,創新中心的發展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較弱,短時間內難以通過對外招聘、定向引進等方式召集到足夠的高端研發人才。三是數字經濟驅動下的部分產業還沒有形成集聚優勢,基礎研發相對薄弱的短板明顯,無法與國內其他地區已經形成的產業和人才集聚優勢相抗衡,加之行業的同質化競爭,導致行業人才引進難度較大,行業性技術人才短缺現象明顯。四是近年來隨著國內人才競爭的加劇,高端人才的引進成本增長迅猛,很多創新中心的初創企業難以支撐。
( 二) 研發投入力度因成本競爭出現投入不足的局面
數字經濟是由信息技術所打造的商業發展模式上的皇冠。這種狀態也就決定了它需要從持久性的資金注入,才能夠實現以新的經濟樣態引導經濟的發展。就這一層面而言也暴露出來一些問題。一是投資規模不大。建設數字經濟商業圈,本質上就是投入資本、智力等要素,產出科技創新成果。因此,除智力資源要素的廣泛集聚外,資金投入力度就成為影響數字經濟建設成效的關鍵因素。從當前數字經濟的投資規模來看,投入不足,與數字經濟的研發需求有較大的差距。二是數字經濟驅動下的行業經營收益不足,難于維持數字經濟自我造血、滾動發展的良性循環。由于數字經濟處于初創期,技術服務、股權投資、成果轉讓等收入不多,難于維持研發投入和正常經營所需費用。從對多家企業的調查來看,經過一年左右的經營,經營效益幾乎沒有體現出來,真正獲得技術服務收入的只有三家,而且都是與牽頭單位協作產生的收益,其他收入途徑還沒有產生收益。三是資金來源單一。目前,數字經濟除政府各種優惠、補貼等資金支持外,還沒有社會資本,特別是風險投資介入; 銀行貸款面臨數字經濟規模小、無抵押不動產等問題的困擾; 多元化投入、多渠道融資、多元化經營收益的研發投入模式還沒有形成。
( 三) 建設運營面臨挑戰
數字經濟的發力過程當中,是以技術和數據的驅動為主要的模式,是建立在有效供求關系上的一種價值存在。因此,在發展的過程當中,需要在區域范圍內有著數字發展的統籌力,這就要求數據經濟與城市商業需要發生高度耦合。從供求關系來看當前的數字經濟運行可以發現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數字經濟驅動和經營狀況極化現象嚴重。數字經濟推動城市商業發展的現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一類是建設和運營優秀的,數字經濟發展蓬勃,有較大范圍內創新資源整合能力強、目標定位清晰、攻關方向明確; 二類是建設和運營一般的,數字經濟發展滯緩,產業規模較小,以牽頭企業主導的數字經濟; 三類是建設和運營發展孱弱,牽頭單位實力較弱、組建不夠規范、沒有實質性開展經營。與此同時,數字經濟整合城市行業發展的進程中,面臨環保、公司組建等方面問題的困擾,需要政府多部門協調解決。政府在支持力度和支持年限上如何把控,是以數字經濟驅動區域商業發展探索中,極為關注的問題。
相關知識推薦:投稿穩妥的經濟類期刊
三、數字經濟提升城市商業經濟韌性的優化路徑
( 一) 布局和定位區內產業的業態和鏈條
在由數字經濟所開啟的時代當中,可以發現數字經濟的價值不僅在于對于商業模式的改寫以及商業渠道的擴容。更主要的是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傳統的生產供應關系和發展需求關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基于城市發展的這一新格局,構建起以數據為基礎的全經濟要素供應鏈,就顯得尤為地關鍵。要在數字經濟統籌的背景之下,按照區域產業規律開展企業專業解構分析、梳理并建立城市商業 “長鏈細分產業與市場”,包括但不限于核心及關聯產業中間品市場、基礎原材料及關聯產業市場、物流及關聯產業市場; 進一步加強線上線下融通,加速新舊動能轉換,逐步發展成為智慧城市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總部集群,建立國內智慧城市商業設備、設施、技術廠商在政府采購、社會采購的供應鏈配置中心,圍繞智慧空間標準體系建立供應商—供應鏈—供應標準體系。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實現在供需關系導向下,數字經濟和城市經濟發展的管理,進而實現對經濟韌性的增強。
( 二) 資金扶持
工業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已成為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城市發展的新命題。
數字經濟建設發展的過程當中,資金是橫亙在發展道路上的最大絆腳石。資金越豐厚數字經濟建設的速度和質量也就越高; 反之,數字經濟建設就會逐步地萎縮。當前的資金來源事實上已不能滿足數字經濟建設持續性發展的要求,因此建立完善的、多元的數字經濟建設投融資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政府應該從政策、資金、服務上,通過銀行貸款、股份制改革、項目融資等多種方式合理地引導資金注入數字經濟建設發展的市場。根據當前數字經濟建設開發中所呈現出的混合交叉性,也可繼續沿用當前由政府首先注入啟動資金,后續由企業、研究院校等主體來進行,但在這一過程當中,應科學地劃分權責和收益。在瞄準創新中心建設投資的同時,也可通過對配套設施的投資來提升數字經濟建設的承載力和知名度。
( 三) 人才引入
培養和引進數字經濟建設的人才是數字經濟建設可持續發展之本。人才的制約性已成為導致深圳的數字經濟建設發展滯緩的重要內因。一方面要充分依托深圳自身的院校教育資源,培養實用型、復合型的數字經濟建設人才。同時,可以采用訂單式培養的方式,實現對更大視野人才培養資源的利用。另一方面,要充分拓展深圳市在制造業創新的人才引入渠道,為數字經濟建設留下人才、留住人才、留好人才。在這一過程中,應充分給數字經濟建設發展的主體賦權,為各創新中心預留數字經濟建設發展的崗位人才,鼓勵各創新中心從自身發展實際出發以資源活力和未來發展為橄欖枝,爭取一定數量的制造業創新的博、碩人才充實到建設中來,這將使得整個深圳數字經濟建設的發展持續受益。數字經濟的主管部門可定期聘請國內外的知名專家和資深管理人員對當前的數字經濟建設發展進行會診,對各級人才進行培訓,以全面提升主體從業人員的水平。
( 四) 建設科技產權交易所,推動成果轉化
商務部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加快數字商務建設 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通知》指出,要“加快數字化轉型賦能與數字商務服務”。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傳統商業也在模式的進階當中也會出現更多的技術創新、品牌創新。因此,在這一時代中,要通過線上線下、網內網外的有機融合,匯集技術、成果、資金等科技資源供需信息,依托政策引導和市場交易,促進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促進交易所“交易”功能的發揮。通過技術平臺、儀器設備、科技文獻、專家人才等資源的共享,實現科技資源的開放整合與高效利用,促進交易所“共享”功能的發揮。通過人才創業、政策落實、知識產權、科技中介、聯合創新等專業化和集成化服務,構建流動、高效、協作的創新體系,推動科技創新創業,實現科技資源與產業的有效對接,促進交易所“服務”功能的發揮。通過舉辦科技大集市和各種專業論壇,開展科技宣傳、咨詢、培訓等活動,促進科技資源的交流與合作,推動科技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與國際化,促進交易所“交流”功能的發揮。這對于數字經濟驅動城市商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結語
一個城市的發展中,其商業生態不僅需要能夠抵御得了市場經濟的沖擊,也需要在更為宏觀的發展背景下展現出一定的適應恢復能力,這便是一個城市所體現出來的經濟韌性。時代的發展中,數字經濟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同時也為各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曙光。前期的實踐表明,城市商業通過對數字經濟的自適應能夠較好地提升其應對市場的沖擊力。在對以問題的前期分析中發現,出現了一些問題,如人才引育只好向最高端看齊而難度較大現象、研發投入力度因成本競爭出現投入不足的局面等問題,一度成為橫亙在城市商業數字經濟中的絆腳石;诋斍暗陌l展現狀,可通過布局和定位區內產業的業態和鏈條、加大資金扶植和人員引入等方式,實現對這一問題的深入推動,讓數字經濟真正成為驅動城市商業發展的新引擎。——論文作者:郭飛宏
參考文獻:
[1]王靜,韓啟昊.數字經濟對商貿流通業利潤影響實證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21( 17) : 29-31.
[2]豐斕.數字經濟下經營者集中相關市場界定思路及方法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21( 17) : 124-127.
[3]李茹,趙曙明.數字經濟背景下人與環境匹配的新變化及應對策略[J].南京社會科學,2021( 9) : 37-44.
[4]王玉香,徐洪波.數字經濟賦能下流通業效率對居民消費升級的影響———基于消費擴容提質的視角[J].商業經濟研究,2021( 16) : 40-44.
[5]盧亞和.數字經濟發展對物流效率提升的影響———基于交易成本的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21( 16) : 99-103.
[6]張渝.數據本地化措施興起下國際投資保護規則的適用困境及 其 紓 解[J]. 武大國際法評論,2021,5 ( 4 ) : 139-157.
[7]孫國茂.數字自貿區建設: 理論、現實與路徑———以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為例[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21,35 ( 4) : 1-18.
[8]楊潔.數字經濟時代平臺經營者優待自營業務行為的競爭法分析[J].北方金融,2021( 8) : 65-70.
[9]周璐,張帆,王靜雯.新冠疫情下數字經濟助力中國經濟恢復發展的路徑探究[J].商展經濟,2021( 15) : 24-27.
[10]陳玉嬌,宋鐵波,黃鍵斌.企業數字化轉型: “隨行就市” 還是“入鄉隨俗”? ———基于制度理論和認知理論的決策過程研究[J/OL].科學學研究: 1- 15[2021- 09- 06].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