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港口服務供應鏈風險指標體系構建和關鍵風險因素辨識

發布時間:2021-12-06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為了全面系統地識別港口服務供應鏈運作過程中存在的系統風險,為港口物流服務供應商的選擇和優化提供決策依據,在文獻研究和SCOR模型的基礎上,構建港口服務供應鏈12個風險領域的30項風險因素指標體系,運用因子分析法剖析風險形成動因,提煉出港口服務供應鏈中

  摘要:為了全面系統地識別港口服務供應鏈運作過程中存在的系統風險,為港口物流服務供應商的選擇和優化提供決策依據,在文獻研究和SCOR模型的基礎上,構建港口服務供應鏈12個風險領域的30項風險因素指標體系,運用因子分析法剖析風險形成動因,提煉出港口服務供應鏈中的戰略計劃風險、供應服務風險、合作關系風險和服務需求風險等4大類關鍵風險。

港口服務供應鏈風險指標體系構建和關鍵風險因素辨識

  關鍵詞:港口;服務供應鏈;指標體系;關鍵風險因素

  0引言

  隨著全球供應鏈的發展,港口物流發展逐步邁入供應鏈管理時代,港口不斷尋求與船公司、第三方物流企業之間的合作,從而形成一體化、全球性的供應鏈物流網絡,為貨主等客戶提供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務。港口服務供應鏈是服務供應鏈戰略思想在港口物流領域的實踐應用。

  在港口服務供應鏈中,港口屬于物流服務集成商,提供倉儲、加工、包裝等服務的物流服務商則屬于功能型物流服務供應商。區別于產品供應鏈的生產和銷售環節,港口服務供應鏈實際上是一種純粹的物流能力合作的供應鏈,也是港口與上游功能型服務商和下游客戶之間的一種能力合作關系網絡。構建健全、可靠的供應鏈風險指標體系并識別供應鏈關鍵因素對于港口企業在選擇供應鏈上下游物流能力合作伙伴方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從港口企業的實踐運作現狀來看,港口生產安全是企業要解決的頭號難題。目前,我國港口行業和企業均未形成全面、系統的供應鏈風險指標體系。本文針對港口服務供應鏈的風險問題進行系統、深入研究,不僅從理論上為港口服務供應鏈中物流服務供應商的選擇和優化提供決策依據,而且對從供應鏈視角全面認知港口企業風險和合作伙伴風險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1港口服務供應鏈風險指標體系構建

  從現有國內外研究文獻來看,將供應鏈風險與港口服務供應鏈結合在一起的研究文獻很少,部分學者也僅是將供應鏈風險理論應用于港口物流企業,且主要集中于國內學者的研究。例如:馬林[1]以SCOR模型為依托,借助統計分析構建供應鏈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并采取因子分析的方法提取36項風險指標;劉曉明[2]以SCOR模型為基礎,構建港口供應鏈在戰略因素、文化因素、采購因素等9個方面的24項風險預警指標;蘇曉春[3]以廣西欽州港為例,深入分析從風險識別到風險評價再到風險控制的整個過程,構建港航服務體系的風險管理模型;車程怡[4]運用德菲爾法識別港口供應鏈(包括經濟風險、貨物損失、港口通關效率等)的26項風險因素。

  本文通過企業調研,在SCOR模型的基礎上,結合Harland[5]、Zsidisin[6]、JasmineSiuLeeLam等[7]等國外學者對供應鏈風險的文獻研究,整理出12個領域的30項風險因素指標。其中:前5個領域的12項風險因素屬于港口服務供應鏈外生風險,這類風險與供應鏈外部環境有關,通過供應鏈本身的努力無法消除,但可以采取防范措施減少風險后果;后7個領域的18項風險因素屬于港口服務供應鏈內生風險,這類風險與供應鏈的結構、內部運作、合作關系和能力管理有關,可以通過港口企業的努力避免發生。港口服務供應鏈風險指標體系見表1。

  2港口服務供應鏈關鍵風險辨識

  2.1港口服務供應鏈風險指標的統計實證分析

  本文建立的調查問卷基于某煤炭港口A的港口服務供應鏈完成,調查問卷主要通過郵件和現場調查的形式展開,其中:106份問卷是現場調研的方式獲取,通過現場提綱式訪談完成,實地調研企業23家(包括港口A的2家一級子公司,港口A股份下的6家港務分公司、2家船公司,港口A所在區域的4家貨代和船代企業、2家倉儲企業、2家加工企業,港口A的5家大客戶企業);57份問卷來自國內外高校的調查,主要通過郵件的形式完成。本次共發放問卷163份,收到148份問卷反饋,有效問卷146份(問卷前后矛盾,同一問題選多個答案或若干問題選同一個答案等視為無效問卷),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9.57%。

  相關知識推薦:港口方面論文發表

  利用SPSS軟件對收集的有效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主要統計得到各指標重要性評分的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和標準差。因素的得分越高,說明對港口服務供應鏈造成的潛在風險越大。從量表層次入手,對量表整體和子量表進行信度檢驗、效度檢驗,解釋的總方差結果見表2。結果表明:特征值大于2的因子有4個,集中解釋總方差的81.725%,第1個因子解釋42.748%,第2個因子解釋情況表明沒有出現共同偏誤。進一步分析旋轉后的因子平方和載荷量,4個主要因子對解釋總體樣本都有很大的貢獻,證明本問卷的結構是合理的。

  提取4個公因子后,采用主成分法計算因子載荷矩陣,根據因子載荷矩陣可以說明各因子在各變量上的載荷,即影響程度。由于初始的因子載荷矩陣系數不是太明顯,為了使因子載荷矩陣中的系數向0-1分化,對初始因子載荷矩陣進行方差最大旋轉,采用正交旋轉法,旋轉后的風險因子載荷矩陣見表3。

  對上述30項統計變量進行因子分析后發現,港口服務供應鏈原有的30項具有聯系和相關關系的風險變量可以用4大類關鍵風險因子表示,并且這4項關鍵風險因子集中解釋風險調查問卷總方差的81.725%,第1、2、3、4個因子分別解釋6.459%、42.748%、23.556%和15.421%,表明4個因子均具有較強的代表性。旋轉后的第1、2、3、4個因子的平方和載荷量也分別解釋總方差的81.725%,進一步驗證此結論。

  以因子載荷0.8為標準,將表3的30項風險進行關鍵風險確類。

  (1)第1類關鍵風險因子主要解釋戰略計劃定位失誤和港口戰略投資風險的2個風險變量。這類風險主要與港口服務供應鏈的戰略計劃相關,這些因素的不確定性通常會引發供應鏈目標客戶群的變化、供應鏈內部結構中供應商服務類型的變化,統稱為“戰略計劃風險”。

  (2)第2類關鍵風險因子主要解釋大風大霧天氣影響、地質災害影響、運力供給不足、供應質量風險、關鍵供應商流失、港口裝卸設備不足、港口水深不足、碼頭堆場面積不足、港口擁堵程度、倉儲保管措施不當、運輸意外事故和信息技術缺乏等12個風險變量。這些變量均與港口的服務供應相關,這些因素的不確定性通常會引發供應鏈的延誤或中斷,統稱為“服務供應風險”。

  (3)第3類關鍵風險因子主要解釋同行競爭風險、服務替代風險、戰略目標不一致、合作能力風險、合作績效風險、伙伴違約風險、信息共享程度、信任程度風險、隱藏行為風險等9個風險變量。這9個風險均與港口服務供應鏈伙伴之間的合作有關,這些風險因素的不確定性通常會引發港口服務供應鏈的破裂或解散,統稱為“合作關系風險”。

  (4)第4類關鍵風險因子主要解釋能力需求變化、市場預測風險、服務價格變化、產業政策變化、匯率波動變化、利率波動變化和運價波動風險等7個風險變量。這7個風險變量均與需求有關,通常會引發港口物流服務需求的波動,統稱為“服務需求風險”。

  3結語

  港口服務供應鏈風險體系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體系,港口企業在選擇物流服務供應商、構建港口服務供應鏈的過程中,往往難以對企業內部和合作伙伴做到全面系統的評估。本文結合SCOR模型研究和企業實地調研,構建港口服務供應鏈在12個風險領域的30項風險因素指標體系,并采取因子分析法提煉出4類主要風險,即戰略計劃風險、服務供應風險、合作關系風險和服務需求風險。4種不同類別的風險對港口服務供應鏈的供應商選擇有著不同的風險后果和風險程度影響,這將為下一步港口物流服務供應商的選擇和優化提供決策依據。——論文作者:陳潔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