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9-02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生產性服務業的增加值率和就業率通常高于制造業,且具有專業性強、創新活躍、產業融合度高、帶動作用顯著等特征,是提升整體附加值率和經濟質量的重要動力,其發展也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與支持。從全國層面來看,生產性服務業連續出現在國家十一五十二五
生產性服務業的增加值率和就業率通常高于制造業,且具有專業性強、創新活躍、產業融合度高、帶動作用顯著等特征,是提升整體附加值率和經濟質量的重要動力,其發展也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與支持。從全國層面來看,生產性服務業連續出現在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和“十四五”規劃文件中,其內涵和外延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不斷調整和細化,在確定生產性服務業是全球產業競爭戰略制高點的同時,也指出了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存在的發展滯后、水平不高、結構不合理等突出問題。
從地區層面來看,生產性服務業也是各省區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要求各地區結合自身產業基礎確定生產性服務業重點發展領域并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和指導意見。已有研究定性地分析了生產性服務業作為經濟增長源泉和產業升級動力的作用機制(趙成柏,2008)。申玉銘等(2007)指出,生產性服務業對國民經濟的推動作用普遍大于受其他部門的需求拉動作用,后向關聯效應較弱。白雪等(2020)認為,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能顯著促進區域內經濟水平提高,同時對地區經濟增長產生正向的溢出效應;堇(2020)認為,裝備制造業對生產性服務業的產業融合需求(服務化水平),成為影響其升級的重要因素。
以上研究表明,生產性服務業對一地區的經濟具有較強的直接和間接拉動效應,而對各地區生產性服務業的競爭力分析的研究則相對較少。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嘗試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展研究:一是對天津市生產性服務業的經濟貢獻進行分析(包括直接和間接貢獻),并進行區域對比。二是對不同地區生產性服務業的競爭力進行分析,特別是天津所處地位。
天津市生產性服務業的直接經濟貢獻
生產性服務業對天津市總產出的直接經濟貢獻體現為生產性服務業最終需求對全市總產出的拉動效應,并據此測算影響力系數,若該系數大于1,則表明產出的拉動效應高于所有部門的平均水平。
測算結果顯示:第一產業的影響力系數在研究期內均小于1,即第一產業單位最終產品對產出的拉動效應低于所有部門的平均水平,第二產業的影響力系數始終大于1,單位最終產品對天津市總產出的拉動效應較為突出,但從時序變化來看,第二產業的產出影響力呈現放緩的趨勢。第三產業的影響力系數呈現上升的趨勢,從第三產業類型來看,由于生產性服務業與其他部門的產業關聯程度強于消費性服務業,因此其產出影響力系數始終顯著高于消費性服務業。
從生產性服務業細分產業來看,隨著第一產業規模萎縮、發展停滯,與之聯系密切的農、林、牧、漁服務部門的影響力系數持續減小,對天津市的產出貢獻明顯降低。電信和其他信息傳輸服務、商務服務、道路運輸、其他運輸、裝卸搬運和倉儲、研究和試驗發展等部門的產出拉動效應持續提高,對天津市產出增長發揮著重要的助推作用。
天津市生產性服務業的間接經濟貢獻分析
中間投入服務化水平
中間投入服務化,反應某部門生產性服務投入占總中間投入的比重,其優勢在于能夠直觀地展現某行業在生產過程中對其他行業的直接消耗情況。
經測算,2007年和2012年天津市整體中間投入服務化水平分別為0.2051和0.2135,呈上升趨勢。其中,第一產業中間投入服務化水平由2007年的0.1485持續提高至2012年的0.2135。第二產業中間投入服務化水平由0.1841降至0.1302,表明第二產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的直接融合度呈現下降趨勢;從細分部門來看,勞動密集型制造業中間投入服務化水平提高,而資本、技術密集型制造業的中間投入服務化水平整體呈下降趨勢,后者在融合生產性服務業優勢方面明顯落后。此外,生產性服務業和消費性服務業直接中間投入的服務化水平均持續提高,產業內部融合發展特征顯著。
對比2012年天津市與北京市和全國的直接中間投入服務化水平,整體來看,各地區間直接中間投入的服務化水平差異較大,天津市中間投入服務化程度(0.2135)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1848),但二者遠低于北京(0.4084)。從產業和部門層面來看,天津市制造業和服務業的中間投入服務化程度均高于全國,低于北京;尤其對于資本、技術密集型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天津市與北京市的差距更為明顯;而對于技術密集型制造業,天津市中間投入服務化程度甚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綜上,天津市直接中間投入的服務化水平呈上升趨勢,但整體服務化水平不高,尤其與北京市存在顯著差距,表明天津市產業轉型升級尚且處于起步階段,整體向著投入服務化方向發展,但并未擺脫以物質投入為主的局面。
生產性服務業的分配結構
直接分配系數表示某部門單位總產出向其他部門提供的中間使用量,揭示了某部分部門的產出使用結構。2007-2012年用于最終使用的生產性服務業產出占比小幅提高,而用于中間使用的產出占比呈現下降的趨勢,僅從直接分配結構來看,生產性服務業與生產部門的產業融合未朝預期方向發展。分部門來看,生產性服務業對第三產業,尤其是對自身的直接分配系數有明顯提高,但對勞動、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制造業的直接分配系數大幅減小,這一趨勢可能不利于天津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和制造業升級。從最終需求角度來看,2007-2012年天津市生產性服務業的省外流出與資本形成總額份額不斷增加,出口份額較穩定,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天津市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水平高于國內的其他地區。
相關知識推薦:投稿穩妥的經濟類期刊
從地區層面來看,天津市和北京市生產性服務業的服務對象存在顯著差異:天津市和北京市生產性服務業中間使用占比分別為0.4325和0.3408,其中北京市集中投向第三產業。盡管北京市生產性服務業對中間使用的分配系數小于天津市,但其中間投入服務化水平高于天津市,表明北京市的投入結構和生產效率整體優于天津市。
天津市生產性服務業的競爭力分析
RCA指數利用對外流出相對份額衡量競爭力水平,若取值大于1則認為該部門具備比較優勢,反之則處于比較劣勢。經測算,2015年天津市第一、二、三產業的RCA指數分別為0.01,0.91和1.39,生產性服務業RCA指數為1.71;農林牧漁業和傳統制造業的比較劣勢特征明顯,而服務業尤其生產性服務業是天津市的優勢所在。
從時序與區域變化角度來看,天津市生產性服務業的RCA指數由2012年的1.31提高至2015年的1.46,比較優勢進一步強化。對全國八大區域生產性服務業競爭力的變動對比分析發現,北部沿海地區生產性服務業的RCA指數始終大于1,表明北部沿海地區生產性服務業的比較優勢較為穩健,而東北、南部沿海、黃河中游、長江中游、大西南與大西北的生產性服務業的RCA指數小于1,表明這些地區的生產性服務業還不具有比較優勢。從時間維度來看,北部沿海地區與南部沿海地區生產性服務業競爭優勢顯著下降,而全國其他地區的生產性服務業競爭力均呈上升趨勢。其中,北部沿海地區的RCA指數由2012年的1.52降至2015年的1.31,與之相反,東部沿海地區的RCA指數由0.94上升到1.07,從不具有比較優勢轉為具有比較優勢,大西北、大西南和東北地區生產性服務業競爭力也明顯提高。綜上,北部沿海地區和南部沿海地區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有所放緩,而全國其他地區生產性服務業競爭力處于上升通道。
結語
基于對天津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現狀和發展特征的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天津市生產性服務業的上游產業鏈整體較短,尤其是鐵路運輸、金融、郵政、專業技術服務等部門,中間需求不足導致其對產出的后向拉動作用微弱。為了提升天津市生產性服務業的直接經濟貢獻,一方面可以從生產性服務業的投入結構入手,強化其與高附加值產業的生產關聯關系,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和完善區域產業聯盟,拓寬天津市生產性服務業的最終需求市場和輻射范圍。
第二,生產性服務業的隱含經濟貢獻僅占天津市GDP的10%左右,主要原因是制造業生產結構優化過程中對生產性服務業的中間需求發展緩慢,導致生產性服務業的前向推動作用整體有待提高。為了提高生產性服務業的隱含經濟貢獻,需要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產業融合發展,為生產性服務業創造更多的市場需求。
第三,天津市生產性服務業整體表現出穩健的國內比較優勢。2012年和2015年的結果對比顯示,新興行業競爭優勢顯著提升,傳統服務業競爭優勢有所減弱,體現了天津市生產性服務業重心調整、優勢鞏固的發展趨勢。生產性服務業競爭優勢的確定一方面取決于本市制造業的發展基礎及方向,天津市未來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有賴于同時也將反作用于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業;另一方面依賴于本市所在經濟區域的發展背景和自身發展定位,依托潮海經濟圈、京津冀經濟圈和濱海新區發展戰略規劃,進一步強化強化區域競爭優勢。——論文作者:白斌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