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9-01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服務業作為浙江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吸納超40%的社會就業人數、占據超50%的經濟總量、貢獻近60%的經濟增量,對穩增長、穩就業、促消費發揮著關鍵作用。近年來,隨著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速涌現,對服務業平臺轉型升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浙江現代服務業
服務業作為浙江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吸納超40%的社會就業人數、占據超50%的經濟總量、貢獻近60%的經濟增量,對穩增長、穩就業、促消費發揮著關鍵作用。近年來,隨著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速涌現,對服務業平臺轉型升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浙江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整合提升為切入點,加快建設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區,打造服務業高能級平臺,作為推動浙江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支撐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服務“四大”建設重大戰略、推進服務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的關鍵舉措。
浙江服務業發展面臨新問題
從總量上看,繼續保持全國第四,但與前三仍有較大差距“。十三五”時期,浙江服務業規模再上一個萬億臺階,2020年增加值達到36031億元,占全國比重6.5%,繼續位列全國第四。但浙江服務業增加值增速卻在逐年下降,由2015年的9.7%下降至2020年的4.1%。總體規模的差距也在逐年擴大,與江蘇省的差距由2016年的1.46萬億元拉大到2020年的1.8萬億元,與廣東省的差距更是由1.8萬億元拉大到2.65萬億元。
從結構上看,傳統和新興服務業并駕齊驅,但制造服務業整體供給不足。浙江服務業仍以批發和零售業、金融業、房地產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等傳統服務業為主,合計占全省服務業半壁江山以上。與此同時,近年來浙江圍繞數字經濟“一號工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快速發展,增速領跑東部各省市。但另一方面,提升浙江制造業創新能力、供給質量、發展活力的服務供給仍顯不足,制造服務業整體發展滯后,如科技研究與技術服務、租賃和商務服務等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僅分別為3.14%、5.66%,低于上海、江蘇、廣東等省市相應占比。
從平臺上看,服務業平臺載體建設加快,但高能級服務業平臺缺失。浙江已打造形成100家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150個左右服務業相關的特色小鎮以及各類物流、商貿、科技創新、軟件信息、文旅平臺等,基本形成多層次、差異化的服務業平臺體系,但整體仍缺乏“拿得出、叫得響”能夠支撐高端服務業態集聚創新的高能載體。如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中營業收入超千億元僅6家,低于50億元的有52家,最低的僅為1億元,導致技術、人才、資金、項目等高端要素資源集聚能力不強,無法適應服務業加速創新融合發展需要。
加快建設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區
(一)以培育新動能為核心,打造全省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核心載體
加快推進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區建設應成為培育浙江服務業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手段,其定位:一要彰顯浙江擔當,主動承擔服務業領域國家戰略,為浙江更為全國探索服務業發展新路徑。二要呈現浙江品牌,尤其是在數字技術服務、金融科技等高端服務業領域,致力于打造浙江服務“金名片”。三要服務全省戰略,主動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和浙江“四大”建設,并與全省三大科創高地、開發區(園區)統籌協同、形成合力。四要體現傳承集成,既有對現有集聚區優勢平臺、優勢領域的傳承吸納,又有服務業新趨勢下的功能復合集成。五要聚焦改革開放,以全面創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大平臺引領服務業創新發展,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因此,浙江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區的建設應重點體現“數字賦能、創新驅動、開放引領、業態高端、能級突出”等內涵,以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整合升級為切入點,建設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服務業高能級平臺,成為全省服務業數字融合新典范、創新升級新引擎、開放發展新窗口、區域協同新高地。
(二)以體現高質量為要旨,科學設置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區準入標準
建設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區是推動浙江服務業“走在前列”、打造“浙江服務”品牌的核心載體,需重點考慮以下準入條件:一要面向服務業高端領域,順應當今服務業發展新方向,特別要聚焦服務業與數字經濟、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等相融合的高端業態領域。二要具備較好的建設空間,符合當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總體規劃和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建設條件良好。三要具有較高的規模效益,具備一定的發展基礎和規模,擁有一批服務業龍頭企業和重大項目,“畝均效益”處于領先水平。四要集聚優質的高端要素,能夠有效集聚先進技術、專業人才、優質資本等高端要素,并在服務業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等方面有所探索創新。五要符合全省發展戰略導向,與全省發展戰略的總體方針、政策相適應,特別是浙江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四大”建設整體呼應、聯動協同。
(三)以重塑新格局為導向,統籌整合全省各類服務業平臺協調發展
全面梳理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區與全省其他各類服務業平臺的關系,重點要發揮其統領作用,以打造促整合、以整合推打造,著力構建能級突出、運行高效、支撐有力的服務業新型平臺體系。一是重點理清“三類關系”。理清與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的關系,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區應是其升級版;理清與特色小鎮、物流園區等其他服務業平臺的關系,應是相互融合、互為協調;理清與開發區園區或制造業平臺的關系,應是相互支撐、互動發展。二是突出抓好“三個一批”。整合一批功能相近、范圍交叉、管理層級過多的以服務業為主導產業的平臺,提升一批以傳統服務業態為主,但規模較大且轉型能力較強的服務業平臺,培育一批處于新興發展階段,但業態高端、發展潛力較大且符合服務業未來方向的平臺。三是統籌推進“三項整合”。推進功能整合,明晰平臺功能定位,強化協同發展;推進體制整合,重組各級、各類管理機構;推進政策整合,整合各方政策資源,優化配置、聚焦發力。
(四)以數字化改革為動力,建設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先行示范區
深入推進先進數字技術在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區的融合應用,加快突破數字化發展重點行業、創新平臺、關鍵領域,拓展數字化場景應用,加強服務業技術創新、業態創新、模式創新。一是率先應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積極賦能“產業大腦+未來工廠”,對制造服務業進行全方位塑造與重構,提升研發設計、生產銷售、采購分銷、物流配送等全鏈條數字化水平,加強對制造業全過程全生命周期服務能力。二是積極構建“城市大腦+未來社區”核心業務場景,以數字新生活為引領,重點發展數字文旅、在線教育、智能交通等數字民生服務,推動生活消費方式向智能型轉變。三是支持建設行業級平臺,推動各平臺、中心、企業數據流通、資源匯聚,提升服務業各行業各領域資源的價值和利用效率。
(五)以品牌化建設為引領,打響“浙江服務”知名度和影響力
開展服務業品牌價值提升行動,加強浙江服務“品字標”企業和公共品牌建設,擴大“浙江服務”在國內外的知名度。積極推廣一批區域品牌,鼓勵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區提升特色服務業集聚能級,健全服務品牌示范和評價標準體系建設,打造一批浙江具有特色辨識度的區域品牌。打響“詩畫浙江”等具有文化、區域特色的服務品牌,全面提升世界互聯網大會、中國—中東歐博覽會、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中國國際動漫節等品牌活動影響力。大力創建一批行業品牌,圍繞建設引領全球標準體系的高端服務能力,集聚和培育高能級的全球專業服務機構,吸引高端專業服務領域的國際行業組織、協會等機構落戶,提升浙江軟件、浙江科創、浙江智慧物流、浙江金融科技、浙江數字貿易、浙江健康養老、浙江文化、浙江旅游、浙江教育、浙江家政等國際競爭力,加快“浙江服務”由對內服務邁向全球服務。——論文作者:戎良楊熙俞翔金詩鏵
相關期刊推薦:《浙江經濟》1984年1月創刊,1987年公開發行。在欄目設置方面,包括卷首寄語、本刊專稿、封面文章、浙經論壇、浙江時評、深度報告、熱點追蹤、數據浙江、思維亮點、學界新論、產經縱深、全球視野、商海觀潮、市縣走筆等十多個欄目。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