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環境規制與勞動收入份額:可以實現雙贏嗎

發布時間:2021-08-05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

摘 要: [內容摘要]本文以20032016年中國35個工業行業數據為樣本,計量檢驗了環境規制對勞動收入份額的影響。研究發現:環境規制對勞動收入份額具有顯著的U形影響,隨著環境規制強度的不斷提高,勞動收入份額呈現先降低后提高的趨勢。環境規制對勞動收入份額的影響主

  [內容摘要]本文以2003—2016年中國35個工業行業數據為樣本,計量檢驗了環境規制對勞動收入份額的影響。研究發現:環境規制對勞動收入份額具有顯著的U形影響,隨著環境規制強度的不斷提高,勞動收入份額呈現先降低后提高的趨勢。環境規制對勞動收入份額的影響主要通過改變就業技能結構來實現。環境規制對工業行業勞動收入份額影響具有異質性,清潔行業快于污染密集行業到達U形曲線拐點。研究結論表明,目前中國工業行業環境規制水平整體偏低,要實現環境規制與勞動收入份額的雙贏,需要進一步提高環境規制強度,制定差異化的環境規制政策,使工業行業盡早達到環境規制對勞動收入份額影響的拐點。

環境規制與勞動收入份額:可以實現雙贏嗎

  [關鍵詞]環境規制;勞動收入份額;SYS-GMM;異質性效應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同時也伴隨一個公認的事實:勞動收入份額持續下降。中國勞動收入份額在2007年僅達到44.92%,盡管2008年后開始有所上升,但回升幅度不大,2017年回升到47.51%。從國際橫向比較來看,世界上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勞動收入份額處在55%~65%的水平,37個發達國家的平均勞動收入份額達到了62%的水平。通過比較可以看出,中國的勞動收入份額遠低于發達國家,甚至比其他發展中國家仍要低至少7個百分點。低勞動收入份額使勞動者未能充分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從而導致出現消費不足、勞資關系沖突,甚至使我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潛在風險提高,不利于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特別是在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時代下,“貿易戰”“環境問題”“投資邊際效應遞減”等問題層出不窮,“出口導向型”和“投資驅動型”增長模式的脆弱性和不可持續性日益顯現,難以為繼。[1]而勞動收入份額的提高會促進經濟向更加側重消費和內需的經濟結構進行調整,[2]因此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在當前背景下,研究勞動收入份額的提高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伴隨經濟的高速增長,我國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嚴重。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中國的生態環境狀況仍然不容樂觀,2018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PM2.5年均濃度平均為39微克/立方米,整體仍然處于超標狀態?諝赓|量達標城市有121個,占比僅為35.8%。事實上,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就十分重視環保問題,陸續出臺了環境保護的各項法律法規。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明確指出,我們要“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因此,加大環境規制強度,走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已成當務之急。

  環境規制強度的不斷加大會帶來哪些效應也成為學術界關注的熱點問題,當前有關環境規制對勞動生產率、技術創新等方面的影響結果及機制已取得廣泛共識,但對環境規制社會效應的影響如福利水平改善和收入分配等方面影響的研究明顯不足。[3]本文試圖從收入分配的角度探討環境規制與勞動收入份額之間的關系,來解答中國當前的環境規制強度是過強還是過弱?環境規制強度的繼續加大會不會產生收入分配問題?中國能否實現環境規制與勞動收入份額的“雙贏”?為當前環境保護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

  二、文獻綜述

  關于勞動收入份額變動原因的研究,是近年來經濟學研究的熱點問題,現有研究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探討了勞動收入份額的變化。

  宏觀的研究主要有技術偏向性、貿易全球化、政治關系、產業結構調整、市場競爭、性別比失衡等。陳宇峰等[4]研究發現,技術偏向性是決定勞動收入份額長期運行水平的關鍵因素。Elsby等[5]認為,美國勞動收入份額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在貿易產業和制造產業中,資本對非熟練勞動力的替代導致勞動收入份額不斷下降。余玲錚、魏下海、吳春秀[6]研究發現,機器人是一種偏向型技術進步的載體,機器人的使用對于促進勞動生產率增長的幅度大于促進工資率增長的幅度,因而機器人的使用導致勞動收入份額的下降。Tytell[7]對18個發達國家1982—2002年的數據進行研究,表明全球化是影響勞動收入份額的重要因素之一。Karabarbounis等[8]研究也發現,國際貿易對勞動收入份額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魏下海等[9]研究發現,從政治關系的角度看,相對于無政治關系的企業,有政治關系企業的勞動收入份額明顯過低。白重恩[10]認為,1996—2003年,產業結構轉型、民營經濟比重上升以及稅負水平上升等因素導致了勞動收入份額的下降。文雁兵、陸雪琴[11]研究發現,“市場競爭效應”降低了勞動收入份額,其影響主要是通過技術偏向和資本深化兩個渠道產生的。魏下海[12]運用宏觀與微觀相匹配的數據進行研究得出,性別比失衡是勞動收入份額過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微觀的研究主要從企業異質性、信息技術的分配效應、工會的作用、外商直接投資、融資約束、企業風險等方面進行研究。周明海[13]研究認為,勞動收入份額在不同所有制企業中存在差異的重要原因是企業之間的異質性。但申廣軍[14]研究得出使用信息技術的企業其勞動收入份額更高的結論。Kristal[15]研究認為,美國勞動收入份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企業對工人權利及地位的侵蝕。王雄元等[16]研究發現,外商直接投資整體上增加了職工收入份額,且存在正向溢出效應,但這種效應存在異質性,水平型外商直接投資和高控制權的外商直接投資對勞動收入份額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Decreuse[17]的研究結論是外商直接投資與勞動收入份額之間的U形曲線關系。祝樹金[18]認為,企業存在內源融資約束時會擠占勞動收入,特別在非國有企業這種效應表現得更為明顯,對勞動收入的擠占使得勞動收入份額下降。賈珅等[19]研究發現,降低企業風險導致勞動收入份額下降,其內在機制是,企業風險降低可以通過提高勞動者努力程度使得勞動生產率和工資率都得以增長,勞動收入份額下降的原因是前者的增長速度快于后者。

  以上研究探討了影響勞動收入份額的各種因素,但伴隨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越來越強烈,為實現這一向往,政府在環境治理與收入分配改善中采取了很多措施。那么,環境規制與勞動收入份額的關系如何?當前還鮮有文獻從環境規制這一重要視角研究其勞動收入份額的影響。本文試圖找出環境規制對勞動收入份額的影響路徑及結果,證明環境規制也是影響勞動收入份額的一個重要因素,為當前的環境規制政策尋求理論支持。

  關于環境規制效應的研究,主要觀點分為“遵循成本說”和“波特假說”。本文將分別就“遵循成本說”和“波特假說”的“平均工資效應”及“勞動生產率效應”進行分析。

  (一)“遵循成本說”的“勞動生產率效應”及“平均工資效應”

  “遵循成本說”認為,環境規制政策將迫使企業增加治理和預防污染方面的投入,加重企業環保負擔,抑制企業生產率和盈利能力。[20]

  從“勞動生產率效應”來看,“遵循成本說”認為環境規制將會導致企業成本增加,對“生產性投資”產生“擠出效應”,從而降低了勞動生產率。[21]勞動生產率的降低有利于勞動收入份額的提升。

  從“工資效應”來看,根據馬丁·魏茨的分享工資理論,員工工資隨企業經濟效益水平進行同方向增減。而“遵循成本說”認為,環境規制使企業的成本負擔加重、盈利能力下降。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可能會通過壓縮勞動成本等措施來保持企業利潤水平,使員工平均工資下降。[22][23]員工平均工資的下降會導致勞動收入份額的降低。

  相關期刊推薦:《財經科學》創刊于1957年,本刊為月刊。設有:本期視點、經濟時評、理論天地、香港經濟觀察、專論、透視與展望、會計研究、作者沙龍等欄目。來稿應符合并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合本刊學術定位要求。選題應涉及金融學、理論經濟、產業經濟、企業經濟、區域經濟、財稅會計、農業經濟、管理學公共管理以及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選題要盡量突出學術研究的前沿問題、熱點問題、重點問題、難點問題。

  綜上,“遵循成本說”認為環境規制降低了企業勞動生產率,對勞動收入份額產生正向影響。但同時降低了員工平均工資,對勞動收入份額產生了負向影響。“遵循成本說”下的環境規制對勞動收入份額的影響不確定。

  (二)“波特假說”的“勞動生產率效應”及“平均工資效應”

  “波特假說”認為,如果環境規制強度設計得當,就能對企業的技術創新起到激勵作用,進而應對“遵從成本”,改善經營績效。[24]

  從“勞動生產率效應”來看,嚴格的環境規制能夠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因為超過一定強度的排污費征收會“倒逼”企業勞動生產率提升。[25]企業勞動生產率的提升會降低勞動收入份額。

  從“平均工資效應”來看,“波特假說”認為,環境規制可以激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進行技術創新。這就會產生與研發活動相匹配的高技能勞動力相對需求的增長,這種勞動收入技能結構的轉變可以拉高高技能勞動者的比重及工資,[26]從而提高平均工資,平均工資的提高會提升勞動收入份額。

  綜上,“波特假說”認為環境規制提高了企業勞動生產率,對勞動收入份額產生負向影響。但同時提高了員工平均工資,對勞動收入份額產生正向影響。“波特假說”下的環境規制對勞動收入份額的影響也不確定,需要通過計量模型來進行檢驗。

  (三)環境規制的勞動收入份額效應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最終環境規制對勞動收入份額的影響如何,取決于“遵循成本說”和“波特假說”的“勞動生產率效應”和“平均工資效應”的方向以及孰占主導地位(圖1),從而體現出環境規制對勞動收入份額的影響方向及大小。

  從圖1可以看出,環境規制與勞動收入份額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遵循成本說”認為環境規制通過降低平均工資使勞動收入份額下降,但環境規制降低了勞動生產率又會使勞動收入份額上升。與之不同的是,“波特假說”認為環境規制可以通過提高員工平均工資使勞動收入份額上升,同時通過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又使勞動收入份額下降。在這兩種假說下,環境規制對勞動收入份額究竟會產生何種影響需要通過細致的實證分析給出答案。——論文作者:胡斌紅1楊俊青2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