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6-01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企業是經濟生產的主要參與者,其在創造財富的同時必須承擔起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本文分析了近年來我國企業履行環境責任的現狀和綠色經濟的發展趨勢,選取我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的16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為研究對象,利用20102017年的相關數據,通
摘要:企業是經濟生產的主要參與者,其在創造財富的同時必須承擔起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本文分析了近年來我國企業履行環境責任的現狀和綠色經濟的發展趨勢,選取我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的16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為研究對象,利用2010—2017年的相關數據,通過stata14.0面板模型對企業履行環境責任和綠色經濟發展的關系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表明二者存在正向關系。基于研究結論,本文分別從政府相關部門和企業層面提出了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企業環境責任;綠色經濟;綠色GDP
企業是社會變遷、經濟發展的見證者和獲益者,也是經濟生產的主要參與者。通過生產經營活動,企業不僅促進了自身發展,也為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貢獻。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企業的貢獻。隨著經濟的增長,污染和排放等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企業也越來越意識到自身履行環境責任對綠色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企業履行環境責任與綠色經濟發展的關系逐漸成為研究的焦點。
一、文獻綜述
(一)企業環境責任研究
企業環境責任是企業社會責任的組成部分。最初很少有學者對企業環境責任進行專門研究,大部分學者還是從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角度進行研究。Deng以美國的大量并購為例研究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性,研究表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能夠為收購企業創造價值[1]。隨著企業環境責任重要性的不斷提升,學者們逐漸將企業環境責任從社會責任中分離出來進行專門研究。劉卉提出企業履行環境責任是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基礎,企業只有將環境成本納入生產經營活動考慮的范圍,從生產源頭減少環境資源浪費,主動承擔環境責任,經濟才能突破瓶頸繼續發展[2]。胡俊南等以828家重污染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分析重污染企業環境責任履行與缺失的經濟效應。研究結果表明,不管是具有較低財務風險的重污染企業,還是具有較高財務風險的重污染企業,只要履行環境責任就能促進企業盈余質量和市場價值的提升[3]。何楓等建立了SBM超效率模型進行研究,發現鋼鐵企業履行環境責任確實能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但這種影響具有一定的滯后性[4]。
(二)企業環境責任與綠色經濟發展研究
“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壓力依然很大,美麗中國建設任重道遠。必須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5]。這就要求企業在綠色發展的驅動下自覺承擔社會責任,而在綠色發展過程中企業社會責任可以進一步描述成企業環境責任[6]。
目前已有學者對企業履行環境責任影響綠色經濟發展的機制及路徑進行了研究。鄭國嬌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產模型進行了相關研究,發現企業在傳統的資本—勞動雙重路徑下引入環境資本投入可使企業的生產效益獲得提升,所以其認為企業在利用環境資本的同時應該承擔環境保護責任[7]。劉卉對廣東省中山市大涌牛仔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這一案例進行了研究,得出企業履行環境責任有利于加快綠色產業鏈形成的結論[2]。李秀玉、史亞雅對碳信息披露質量與企業財務績效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后認為,提高碳信息披露質量可以提高企業財務績效,而且企業披露碳信息是企業響應國家綠色發展號召的表現,所以企業應當主動披露碳信息[8]。王曉路、倪丹悅對30個省份的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和地區CO2排放強度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能夠減少地區CO2的排放,中國碳排放強度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倒N型關系[9]。
從已有文獻看,研究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文獻很多,研究范圍包括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信息披露質量及財務績效等多個方面,但是單獨研究企業環境責任的文獻較少,將企業履行環境責任與綠色經濟發展結合起來討論的文獻更少,已有的文獻大多是描述“為什么”以及“怎么樣”承擔環境責任。從研究方法看,大多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進行研究,把環境責任從社會責任中分離出來進行實證分析的文獻很少。所以,以企業環境責任履行情況作為被解釋變量、綠色經濟發展狀況作為解釋變量進行實證研究,就企業履行環境責任對綠色經濟發展的影響進行探討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對我國企業履行環境責任和綠色經濟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然后以16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為研究對象,利用相關數據對企業履行環境責任與綠色經濟發展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最后基于研究結論對政府相關部門和企業提出相應的建議。
二、我國企業履行環境責任的情況
(一)企業環境責任意識逐漸加強,污染現象得到緩解
從圖1、圖2、圖3和圖4可以看出,近年來工業企業在工業廢氣、廢水治理方面效果顯著。圖1顯示,2006年以來,工業廢水排放量和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總體呈下降趨勢。圖2顯示,工業企業逐漸加大了對固體廢物的治理力度。圖3顯示,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超過50%,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工業固體廢物得到了利用,而不是被排放到環境中造成污染。圖4顯示,中國企業2001—2019年期間在污染治理投資方面投入的資金大幅度提高。
(二)企業環境責任信息披露現狀
1.披露渠道單一,披露內容不足
企業環境責任信息屬于企業的非財務信息,我國沒有要求企業必須有專門的報告披露企業環境責任信息。目前企業環境責任信息大都體現在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中,但此報告并未披露企業履行環境責任的全部重要數據,如企業本年度因生產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能源消耗量、廢水廢氣排放量、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等可以直觀評判企業環境責任履行情況的重要數據。
相關知識推薦:西部經濟發展規劃論文文獻和發表期刊
因為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的環境責任履行情況每年沒有統一的統計口徑,所以很難對企業履行環境責任的情況進行縱向比較;企業需要披露的具體內容沒有統一的規定,因此橫向比較各個企業的情況也存在困難。
2.披露主體大多為國有企業
從圖5可以看出,2010年以后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企業在數量上總體呈上升趨勢,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企業中國企占比超過一半。一般來說,為了符合相關政策規定,國企會積極地發布社會責任報告。
三、綠色經濟發展現狀
目前衡量綠色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主要是綠色GDP。與傳統GDP相比,綠色GDP在某種程度上更能反映真實的經濟增長水平[10]。現有文獻對綠色GDP的核算有兩種方法:1)直接采用聯合國提出的SEEA核算體系,用“綠色GDP=傳統GDP-資源耗減成本-環境降級損失成本”這一公式計算綠色GDP,如岑磊[10]、曹茂蓮等[11]、黃虹等[12]的研究就是采用這一方法;2)在SEEA核算體系的基礎上,增加“資源環境改善收益”這一指標,采用公式“綠色GDP=傳統GDP-資源耗減成本-環境降級損失成本+資源環境改善收益”來計算,如胡少華的研究[13]就是采用這種方法。本文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主要參考了第一種計算方法,具體核算思路如表1所示。
考慮到數據可得性,本文選取遼寧、吉林等16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為研究對象,具體研究對象見表2。
根據上文所述方法,利用2010—2017年相關數據可以計算出2010—2017年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綠色GDP(見表2)。文章使用的數據均來自和訊網、生態環境部和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等。
采用表1中的公式來計算綠色GDP可能會存在誤差,從而導致研究結論可能存在不足之處,但這種簡便計算法還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綠色GDP發展狀況。
從表2可以得出兩個結論:第一,資源與環境損耗成本制約綠色經濟發展。綠色GDP與傳統GDP的比值顯示綠色GDP與傳統GDP存在差距,這個差距就是“經濟增長過程中對資源與環境造成的損耗”,這部分損耗占傳統GDP的比重在1%~8%之間。第二,綠色GDP總體呈上升趨勢,但存在區域差異。從表2可以看出,16個省(直轄市、自治區)2010—2017年綠色GDP整體呈現上升趨勢,但是各地區綠色GDP增長并不均衡。例如,將2017年和2010年的相關數據進行比較可以看出,遼寧和吉林的綠色GDP2017年比2010年分別增長28%和65%,而湖南、湖北、云南、福建、寧夏、天津、陜西、廣東等8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綠色GDP增長超過100%,其中云南省的綠色GDP增長達到了140%,綠色GDP增長速度的區域差異較為明顯。綠色經濟發展的區域差異也較明顯。例如,2017年廣東省的綠色GDP達到88744.5億元,而寧夏的綠色GDP僅為3295.95億元,不到廣東省的10%。
四、實證研究
根據前文所述,我國企業履行環境責任的意識日益加強,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綠色經濟發展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為探究企業履行環境責任與綠色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本文進行了實證研究。
(一)變量的選擇和模型的構建
1.變量的選擇
1)被解釋變量。學者們普遍使用綠色GDP(GGDP)來衡量綠色經濟發展的狀況,因此本文也選取綠色GDP(GGDP)為被解釋變量,變量的具體數據見表2。
2)解釋變量。選取“環境責任得分(ERS)”作為本文的解釋變量,數據來源于和訊網。和訊網根據企業履行環境責任給出的評分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業履行環境責任的情況。
3)控制變量。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對地區綠色經濟發展水平會產生影響,因此本文引入“環境科研投入(A)”作為控制變量,該變量主要反映政府相關部門在環保項目或課題上的總投資。數據來源于生態環境部和國家統計局的官方網站。
(二)實證分析
1.數據處理
解釋變量“環境責任得分(ERS)”的數據來自和訊網。和訊網的企業社會責任評分體系由“股東責任”“員工責任”“供應商、客戶和消費者權益責任”“環境責任”“社會慈善”等五部分組成。本文主要研究企業履行環境責任對綠色經濟發展的影響,因此只選取了和訊網中與企業環境責任有關的數據。從和訊網的評分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環境責任得分均在10分以下。因為2017年和訊網此項評分出現多個0分,為了不影響研究結果,本研究將2017年的數據剔除。
被解釋變量“綠色GDP”和控制變量“環境科研投入”與解釋變量的數值相差較大,因此本研究對被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進行對數化處理。2.回歸分析本文利用stata14.0進行回歸分析后得到表3。——論文作者:吳麗珊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