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尼龍業構筑供應鏈安全屏障

發布時間:2021-05-13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

摘 要: 2020年原油,純苯市場受疫情因素沖擊走勢較弱,尼龍市場年度走勢弱勢跟隨,2021年全球經濟復蘇有望帶動紡織需求量放大,那么尼龍行業將呈現出怎樣的發展契機? 3月29日30日,第十八屆中國國際己內酰胺與尼龍論壇在上海舉辦,本次論壇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錦

  2020年原油,純苯市場受疫情因素沖擊走勢較弱,尼龍市場年度走勢弱勢跟隨,2021年全球經濟復蘇有望帶動紡織需求量放大,那么尼龍行業將呈現出怎樣的發展契機?

尼龍業構筑供應鏈安全屏障

  3月29日—30日,第十八屆中國國際己內酰胺與尼龍論壇在上海舉辦,本次論壇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錦綸分會、中國化纖有限公司主辦,恒天覽秀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中纖網)和泰可榮全球化學有限公司承辦。論壇探討了己內酰胺和尼龍的市場格局變化、生物基聚酰胺的研發和產業化情況、聚酰胺應用領域的拓展和技術開發情況等話題,為與會嘉賓把握尼龍行業全產業鏈現狀和下一步的發展決策提供參考。

  因為疫情的影響,原定于去年的會議延期至今年3月舉辦,會議采用了全球直播的方式,現場的參會嘉賓約300多位,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在線觀看。不能來現場的海外參會代表,通過線上視頻會議,全程收看了會議直播,而線下的會場出現了很多新面孔,為論壇帶來了新氣象。會場內演講嘉賓侃侃而談,同臺下觀眾分享行業動態與變化中的國際局勢,思維碰撞的火花激起了與會者的共鳴。為了在更大范圍內分享會場上的精彩觀點,承辦方中纖網利用中纖資訊APP,將精彩的演講保留在移動端,方便與會嘉賓隨時回放觀看。

  化纖行業原料風險顯著下降

  當前,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助推百年變局演進,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際產業競爭更趨激烈,貿易摩擦風險始終存在。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產業安全對于各國經濟決策的影響加深,都將促進國際紡織產業鏈、供應鏈格局調整重構。

  化纖工業是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基礎材料產業,是紡織產業鏈穩定運轉和持續創新的核心支撐,也是新材料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發改委產業司原正司級巡視員賀燕麗在開幕致辭中表示:“今后一段時期,纖維新材料仍是世界紡織強國競相爭奪的產業戰略制高點,纖維新材料總體發展趨勢是向資源多元化且可持續可再生,加工技術與裝備更高效、更環保、更智能,產品高性能化、智能化、專業化定制方向發展。材料技術革新將占據新科技革命前沿。”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錦綸分會秘書長鄧軍帶來了“后疫情時代大重構與中國紡織化纖行業”的主題演講,他指出,后疫情時代產業生態重構,全球一體化背景下,形成了追求廉價勞動力、產品和零部件的準時制供應體系。如今,產業開始轉向更加注重供應鏈安全和韌性。

  產業安全的核心是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中共中央發布的《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產業體系抗沖擊能力。為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的推進方向和要求。針對化纖行業而言,在技術與政策的雙重支持下,原料風險顯著下降。隨著上游合成纖維原料投資準入管理放寬,以及國產化關鍵技術突破,主要合纖單體品類自主供給能力大幅提升。對苯二甲酸(PTA)、己內酰胺(CPL)進口依存度已從十年前的超過50%下降到個位數;對二甲苯(PX)、乙二醇(MEG)雖然目前進口依存度超過50%,但按照我國化纖骨干企業煉化一體項目投產規劃看,未來兩年內國產PX將完全有能力替代進口,MEG國內供給增量將超過需求增量。

  相關期刊推薦:《紡織科學研究》(季刊)創刊于1984年,本刊是紡織染整工業類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之一,本刊注重論文內容的前瞻性、新穎性、實用性、理論性和時效性,歡迎廣大讀者刊登廣告、踴躍投稿、及早訂閱。設有:關注WTO、綜述與專論、科研報告、國外考察、未來展望、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新產品、計算機應用、科學管理、生產實踐等欄目。

  鄧軍指出,“‘十四五’時期在立足國內大循環、雙循環格局之上,建立優質高效、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是紡織行業安全發展的重任所在。”

  己內酰胺一體化發展持續推進

  近年來,己內酰胺的一體化發展趨勢明顯。中石化化工銷售江蘇分公司龔小軍對中國己內酰胺市場供需格局進行了分析。他表示,從供應端看,2020年,中國大陸己內酰胺產能為433萬噸,產量為363萬噸,表觀消費量為389.7萬噸,表觀消費量增長率為11.6%。在出口市場受阻的情況下,這樣的表觀消費量增長難能可貴,體現了企業在推動市場擴張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在己內酰胺主要生產企業中,2020年9家企業產能超過30萬噸,規模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己內酰胺上下產業煉化能力有所提升。目前,國內11家己內酰胺生產企業(占全國企業數量的69%)擁有聚合產能224萬噸/年,占全國總產能的42%。從己內酰胺的商品化率來看,2016年,己內酰胺的商品化率為84%;2020年商品率下降至56%,己內酰胺商品化率逐年下降,也從側面說明己內酰胺一體化發展正在繼續推進。

  從需求端來看,2020年,己內酰胺下游消費前三大領域依舊是錦綸長絲(58.5%)、工程塑料(17%)和工業絲(8.6%)。展望2021年,疫情受控后,運動、社交型的錦綸制服裝需求將可能大幅增長,也將推動己內酰胺的增長。中纖網行業研究員孫紅芬對己內酰胺未來的市場走勢進行了分析。她說道:“2014年以來,中國己內酰胺產能、產量均穩步增長,2020年需求增長率為14.4%。預計2021年底己內酰胺產能達531萬噸,表觀需求量440萬噸左右,增長率為10.94%。2020年中國市場新增產能較少,2021-2023年市場每年均有60萬~120萬噸的新增產能,但這些新增產能投產將會給未來幾年己內酰胺的盈利情況蒙上一層陰影。”

  尼龍6,6需求有望呈幾何級增長

  與產能持續擴張的己內酰胺不同,尼龍6,6的關鍵原材料己二腈在2020年經歷了“供應危機”,國外知名企業因不可抗力因素,導致裝置低負荷,2020年下半年到今年一季度不可抗力涉及裝置產能占總產能95%。對于后勢的判斷,孫紅芬指出:“己二腈的供應危機只是短期的,產能從2021年底開始進入擴張期,預計2022-2025年產能將進入快速擴張。”

  孫紅芬表示,未來幾年,尼龍6,6需求有望看到幾何級的增長,伴隨著產能的增長,產業鏈目前的暴利情況將得以糾正,產品價格將會逐步回歸到合理水平。“預計到2023年,國內己二腈產能可以到70萬噸/年的水平,尼龍6,6需求量有望在2020年的基礎上翻倍。”

  泰可榮全球化學有限公司高級顧問趙娜表示,中國正在經歷己二腈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多種工藝并存,但不可否認,這些項目在工業放大過程中,依然存在不確定性和風險,而國外現存裝置的整體開工經常會受到很多意外因素的影響,這些方面值得企業關注。

  可降解、可再生材料備受關注

  后疫情時代,全球化纖工業面臨的資源約束和環境壓力愈發凸顯。在本屆論壇上,綠色、可持續發展仍然是與會嘉賓關注的重點,“可降解”“可再生”“生物基”等詞匯被多次提及。上海金發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華東工程塑料部部長張永表示,為了實現廢物再利用,材料環;,可提高材料效率和再生成分的利用率,更換危害環境的材料。目前,金發科技在北方基地——徐州的再生料設計產能為200000噸/年,南方基地——清遠的設計產能為300000噸/年,預計到2030年產能分別提升至400000噸/年、600000噸/年。

  傳統的生產工藝中,聚酰胺是基于化石原料通過化學合成法獲得;瘜W合成法較為成熟,但生產工藝復雜、環境污染嚴重。生物制造以生物質為原材料或運用生物方法進行大規模物質加工與物質轉化,其實質是以生物催化代替化學催化工藝路線,是完全有別于石油化工路線的新模式。生物制造過程綠色、條件溫和且具備經濟性,未來發展空間非常廣闊。上海凱賽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材料應用開發首席科學家官冰指出,要實現零碳社會就要尋找地球上的綠色碳源,木質纖維素是能源和材料可持續生產的重要原料。利用生物基長鏈二元酸技術,推動生物尼龍單體產業化發展,比化學法更具成本和質量優勢,應用也更加廣泛。

  湖南師范大學教授易春旺在介紹多功能尼龍6復合材料改性技術時提到了通過半芳香改性方法,不需要開環劑,不需要額外使用有機溶劑,即可實現尼龍6復合材料生產工藝的綠色環保,簡潔高效。多位嘉賓的演講內容為尼龍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也使得行業在“十四五”時期綠色、優質、高效的路徑建設變得有跡可循。——論文作者:趙穎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