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4-24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信陽市作為江北產茶區的代表,憑借豐富的茶文化資源促進了信陽旅游業的發展。以茶文化旅游為出發點,對信陽的茶文化旅游資源進行梳理,對發展茶文化旅游的優勢進行歸納,其自然條件優越,生態環境獨特,種植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組
[摘 要]信陽市作為江北產茶區的代表,憑借豐富的茶文化資源促進了信陽旅游業的發展。以茶文化旅游為出發點,對信陽的茶文化旅游資源進行梳理,對發展茶文化旅游的優勢進行歸納,其自然條件優越,生態環境獨特,種植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組合條件優越,市場前景廣闊,發展潛力巨大?偨Y出信陽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和宣傳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茶文化旅游文化內涵不足,茶文化旅游產品同質性高,品牌營銷力度不足,茶文化旅游參與性不高。并提出解決對策: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旅游形象和服務質量,充分挖掘茶文化內涵,豐富茶文化旅游內容,多元化創新,打造產品定位新路徑,改變營銷模式,不斷開拓茶文化旅游市場,優化游客體驗,致力于提升參與度。
[關鍵詞]產業經濟;信陽;旅游;茶文化;旅游資源
一、信陽茶文化旅游資源概況
(一)信陽茶資源情況
信陽市位于河南省的最南部,東部緊鄰安徽省,南部與湖北省相接。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地理位置優越。這里既有山地又有丘陵,既有平原又有洼地,且日照時間充分,有“茶都”、“茶鄉”之稱,生產的茶葉久負盛名,一向受人歡迎。特別是信陽毛尖茶更是被稱為茶中精品,于1958年被評定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2019年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近年來,信陽市創建省級茶葉現代農業產業園,茶產業迎來更大發展空間,信陽地區內茶葉的種植面積超220萬畝,隨著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產茶量和產茶值也在隨之增加,每年的產茶量約為6萬噸,而產茶值將近百億元。區域內的個體茶葉種植場所和鄉村專業茶葉種植基地共有1200多家,茶葉加工與包裝的企業也達到了560家,培育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9家,國家級示范合作社9家,省級示范社9家,為信陽茶文化旅游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信陽茶文化情況
信陽自古以來被稱為中國茶文化的故鄉,有著“中國毛尖之都”的美譽,不僅茶資源豐富,而且茶文化也十分深厚。信陽茶文化節是該地區在每年4月28—30日舉辦的大型茶文化活動,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28屆。第一屆信陽茶文化節于1991年12月開始籌備,1992年5月15日正式開幕。2020年由于疫情的原因,信陽茶文化節采用了線上直播的形式進行,形式改變但沒有缺席。茶文化節的成功舉辦提升了信陽的城市知名度,引起更多的人關注這座城市,推動了當地的茶文化旅游。在茶產業從業人士、旅游界、政府部門的共同努力之下,茶文化旅游事業持續向好,與之相關的理論研究成果不斷完善,各種茶文化發展組織與協會團體陸續成立,一些在國際上頗有影響力的茶文化討論會、茶文化旅游節和茶文化博覽會也相繼在此成功開展。這些都得益于信陽獨一無二的茶文化旅游資源。
二、信陽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優勢
(一)自然條件優越,生態環境獨特
信陽年均氣溫為15攝氏度,一年中有超200天的溫度適宜茶樹生長;年均降水量為1134毫米,多集中于茶葉生長的季節;每年的日照時長達到超260天,有效太陽輻射達到43.74千卡/cm2;海拔50—1000米不等,多集中于300—800米之間。研究表明:海拔300—800米的山間才能產出品質最為卓越的茶葉。原因有四點,一是高山處氣溫低,多霧水。濕潤的空氣令茶葉充盈飽滿,保持較長時間的鮮嫩。二是山區白天和晚上的溫差大,促使營養成分流失量降低,將有效成分更多地保留在茶葉中,更大限度的保留了茶葉的香味。三是由于高山密林,樹木茂盛,枯枝樹葉腐爛后形成的草炭土機質豐富,土壤松軟且營養豐富,為茶樹的生長提供了優良的環境。四是由于山間降水量豐富且日照時長充足,使得信陽茶葉的有機營養物質含量極高,茶水香味夠更加濃厚。這些自然條件是信陽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優勢所在。[4]
(二)種植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信陽地區茶樹種植源遠流長,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便有人開始種植茶葉,當時的茶樹種植集中于云貴地區。唐朝時期,茶葉的發展進入到鼎盛時期,當時信陽生產的茶葉因質量上乘成為貢品。在文人墨客的筆下,常被用來借物抒情,如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就是借飲茶的恬靜淡然反襯了自己內心無限的感慨和離騷。新中國成立后,得益于國家重視茶葉產業的發展,采取了一系列的幫扶措施,信陽茶葉發展迅速,20世紀70年代,國家對于經濟的宏觀調控采取的是統購統銷策略,信陽農業局的科技人員指導建立了四個茶鄉;1970—1976年,信陽茶葉的種植面積從3.5萬畝猛增到21萬畝。2018年10月信陽市浉河區印發《建設茶葉標準化初制加工廠助力脫貧攻堅實施方案》,鼓勵建廠企業帶動周邊農戶脫貧攻堅,2019年對72家加工廠進行核查驗收,對核驗通過的企業和相關縣鎮進行現金獎補,共計2297.88萬元。2020年,對各建廠茶企、茶合作社帶貧延期追加獎補資金430.6萬[5]。得益于政府對茶產業的關注,信陽茶產業和茶文化的發展步伐加快。
長期的種茶史使得信陽地區的人都喜歡喝茶,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形成了飲茶習俗和飲茶文化。比如在喝茶之前會重視茶具的選擇,從材質看包括玻璃、陶土、瓷器、紫砂和金屬制品等。品茶之前講究“洗茶”,用沸水將茶葉表面的雜質洗干凈,讓茶葉更加的衛生。[6]
(三)旅游資源豐富,組合條件優越
信陽市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區位優勢,造就了豐富的自然旅游資源和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國家4A級風景旅游名勝區雞公山風景區,森林覆蓋率高,是當地居民的天然氧吧,被譽為“云中公園”,可提供登山、觀茶園、品香茗等活動;南灣湖被譽為“中原第一湖”,景區內存有大片的茶園,并提供茶藝表演等,非常適合開展以茶文化為主題的休閑觀光旅游活動;湯泉池風景優美,非常適合開發以洗浴和飲茶為主題的茶鄉休閑游項目。被朱元璋稱為“圣壽禪寺”的靈山寺,粵豫皖革命根據地首府所在地信陽新縣等都為信陽茶文化旅游發展提供了便利,奠定了基礎[7]。
(四)市場前景廣闊,發展潛力巨大
總體看,消費者對于飲茶的需求并不具有季節性。飲茶有春花、夏綠、秋青、東紅之說。春花是指花茶,春季人們普遍感覺乏力,而花茶能夠使人精神振奮、大腦清晰。夏綠是指綠茶,夏天燥熱難擋,人們體力消耗大,而綠茶屬于寒性,并且富含維生素和氨基酸能夠增加營養。秋青是指烏龍茶,是秋天比較適合飲用的一種茶,因為秋天氣候干燥,而烏龍茶具有潤肺生津之效。冬紅是指紅茶,可以暖胃御寒,而且還可以增強抵抗力。信陽地區能夠生產各種類型的茶品,可以滿足游客一年四季的不同需求。從旅游需求角度來看,消費者更成熟,需求也更多樣化、專業化,而信陽茶文化主題旅游活動的開展恰好能夠滿足游客的這一需求,通過參觀茶文化博覽會、參與采茶品茶等茶文化旅游活動的開展,吸引世界各國茶文化愛好者前來參觀游覽。由此可見,信陽茶文化旅游市場的發展前景是可觀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
三、信陽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設施不完善,基建資金短缺
景區內部的開發建設方面存在不足,主要體現在服務水平、服務質量以及便利性等方面不能滿足游客需求,嚴重制約當地茶文化旅游資源發展,檔次和質量均有待提升。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銀行等貸款機構所給予的放款支持很多都是短期內的流動資金,使得一些中長期的旅游規劃與開發項目會因為資金短缺而無法開展;另外在一些投資性的旅游產品開發方面,通常是一些中小型企業牽頭,自身資金實力的薄弱使得他們很難吸引資金,使得很多前景較好的項目無法開發運行。
(二)茶文化旅游內涵不足
茶文化旅游的重點在于茶旅文化,目前信陽地區的茶文化旅游文化內涵不豐富是一個突出的問題。一方面,很多茶旅產品在設計之初就缺少文化內涵,缺少賦予文化的過程。例如在旅游產品的開發上,很多旅行社在開發旅游產品時只注重產品形式是否豐富,活動開展是否方便,致使很多游客來到信陽地區,名義上是感受信陽茶葉的生產歷程,實際上最后只品嘗了茶葉的味道,而沒有看到茶葉的采摘、加工、制作過程,這就使得很多旅游產品缺少以茶文化為主題的參與性娛樂活動項目。另一方面,以茶文化旅游資源為主題的各類活動中,旅游產品開發層次較低,單單停留在銷售茶葉這一層面上,參加的人員多限于一些相關的記者、工作人員及少部分茶葉愛好者,沒有形成較大的吸引力。
(三)茶文化旅游產品同質性高
目前信陽茶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茶旅融合開發力度不足。近些年,雖然已經建成了環南灣湖茶島和百里茶廊等項目,但南灣湖茶島規模較小,部分景觀人造氣息嚴重,茶旅相關活動缺乏創新,產品開發層次較低,茶文化氣息不夠濃厚等問題還十分嚴重。百里茶廊主要展現的是茶鄉盛景,活動項目包括游覽茶園、觀賞茶葉加工、品嘗茶園農家飯等,缺少互動性和參與性,沒有真正地展現出信陽地區茶文化所具有的特色,旅游項目和產品也都大同小異。
相關期刊推薦:《對外經貿》傳對外經濟貿易方針政策,傳遞國內外市場信息,提供世界經濟貿易發展趨勢和貿易機會,探討研究對外貿易理論和外貿體制改革、傳授對外經濟貿易知識,交流經貿工作經驗。設有:專家視角、國際經貿、投資與合作、產業經濟、區域經濟、金融市場、經濟管理、企業管理、經貿教育、財稅審計等欄目。
(四)品牌營銷力度不足
伴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日益加深,品牌營銷對于企業發展愈發重要,因此品牌形象的重要作用越發凸顯。目前,信陽茶文化旅游品牌營銷力度明顯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宣傳范圍不夠廣泛。部分游客會在景區商品區購物,各種各樣的茶產品會使游客感到眼花繚亂,難以真正了解各類茶產品的實際效用和口感;二是銷售渠道單一化,目前大多茶葉銷售是通過電視、報紙等傳統的營銷渠道,茶文化旅游項目或產品在省外并沒有競爭力,其知名度和品牌識別力也相對較低,同時也缺少對外商合作和跨區域營銷的模式;三是導游人員的專業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游客對于當地文化知識的了解,多數來自于導游的講解,如果導游人員不熟悉專業知識,就很難向外來游客清楚講述深層的文化內涵,因此很難成為優秀的茶文化旅游向導。
(五)茶文化旅游參與性不高
旅游項目的成熟程度直接影響著游客對旅游活動滿意度。信陽市的茶文化旅游景點多為喝茶、出售茶葉的茶館,這些場所完全不能為游客提供采茶、炒茶等參與性活動。信陽地區最早開發的游客可以親身體驗采茶活動的景點為集云山,但參與時間僅限于茶葉節期間。在南灣湖景區的茶島上,雖然每天都會有茶藝表演和對山歌的活動,但這純屬于欣賞性質的活動,而缺少參與性的機會。因此,在游客需求越來越多樣性的今天,要想使信陽茶文化旅游發展的更加興盛,就應該對其茶文化資源進行深度的開發。
四、信陽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對策
(一)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旅游形象和服務質量
旅游基礎設施包括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兩個方面,也是人們用來評價旅游產品質量高低的重要內容。硬件設施包括景區停車場、公廁、旅游引導標識系統、景觀建設、配套設施等有形因素。景區在建設之初,需要政府等相關部門充分考察、調研文化旅游資源的優勢、劣勢,合理的規劃、布局景區基礎設施,根據景區最大承載量來滿足游客高質量旅游經歷的同時,實現旅游景區的可持續發展;對于未充分發揮效果的旅游項目或資源,可設置更多的旅游引導標識等。軟件設施則側重于服務方面,如預訂系統、監控系統、景區講解系統等?山柚呖萍籍a品來完成對支持性產品的提供。例如:可以借助旅游電子商務平臺,充分地發揮智慧旅游的潛力,提供景區的景點講解、線路指南、門票預定、酒店住宿等更具有人性化的服務;實現景區文化發展的網絡化、信息化,讓游客的旅行過程更加便利。
(二)充分挖掘茶文化內涵,豐富茶文化旅游內容
茶文化旅游要想創新發展,就要有針對性地在茶文化旅游的內容下功夫,不斷提升茶文化旅游的層次和內涵。一是茶文化藝術層面,包括采茶歌、茶戲等。茶歌、茶戲屬于茶文化發展演進過程中人為創造出來的文化,可以設置專門的部門來負責對茶歌、茶戲的編排,使其作品更具藝術性和文化性;二是茶文化風情層面,包括茶藝、茶儀等,這是茶文化在長期的發展演進過程中所保留下來的文化,對于這類歷史遺存性文化應盡量保持其原貌;三是茶文化景觀層面,傳統的觀光景點包括生態茶園、茶博物館等,作為茶文化的有形因素,管理中應提高外形設計上的民族化,地方化元素,在內部設計上應根據游客的日常生活來設計,以盡量保持熟悉感為原則。
(三)多元化創新,打造產品定位新路徑
茶旅產品的定位可從多條路徑來進行分析。從旅游產品看,旅游市場中有親子游、會議游、休閑游和研學游等不同類型的產品,同一地區可能吸引多種不同類型的游客。例如山東地區,可以憑借孔子故鄉之稱,成為研學旅游的首選之地,也可憑借泰山之名成為很多年輕人健身旅游的極佳之所。對于信陽,應同時設計不同類型的旅游線路,確定該地區的旅游定位,例如,將信陽茶旅游資源定位為研學旅游資源,憑借該地區悠久的茶文化歷史和文化內涵,并將茶葉的種植、采摘、晾曬、泡制等一系列技術貫穿于整個游覽活動中,在學習茶文化相關知識的同時,增加茶葉加工制作技術的實踐內容,將理論與實踐更好的結合。也可將其定位為休閑旅游之地,由于該地特殊的氣候以及茶樹種植所需要的地形條件,將游客的住宿之地采用多種建筑風格的形式安置于茶園之中,伴著茶葉的清香,加之極佳的氣候,推門可見的茶園,提供休閑養生的場所,通過這種有形因素與無形因素的組合,來打造信陽茶文化旅游資源不同的形象。
(四)改變營銷模式,不斷開拓茶文化旅游市場
營銷策略是一個地區產業發展的加速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吸引該地區的潛在客戶。信陽市開拓茶文化旅游市場,要改變傳統的營銷模式,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采取互動營銷、眼球營銷的策略。比如在疫情期間,各個地區、行業抖音直播帶貨成為熱潮,信陽地區可以以茶葉為媒介,以茶山為直播場地,直播帶貨過程中以講授茶葉的種植、采摘等為主干,傳遞信陽的優美風景和悠久的茶葉種植文化,提升真實感和參與感,擴大當地的茶文化旅游市場。
(五)優化游客體驗,致力于提升參與度
提升游客的參與度,需要多部門共同努力。以茶文化旅游資源為依托,以茶文化旅游活動為媒介,通過茶文化帶動旅游業的發展。政府可以根據鄉村地形及該地區茶旅游資源的分布情況,籌建登山步道和環茶區自行車騎行綠道等綠色旅游線路。旅游企業除自身需要根據游客的需要來組織對路的旅游產品之外,還要對游客參與度高、建設較好的單項旅游產品經營者進行激勵,借助旅游產品整體性的特點,帶動游客整體旅游活動參與度的提高。同樣是參觀茶園,遙遠的觀望茶農繁忙的勞作場景與親自跨上竹筐、戴上帽子采茶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應從多個不同的角度來共同努力,促進茶文化旅游參與度的提升。——論文作者:朱海燕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