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淺談基礎研究在新疆農業科技創新中的重要性——以新疆農業科學院為例

發布時間:2021-03-29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黨的十九大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科學論斷,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歷史任務,在我國三農發展進程中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文章以新疆農業科學院為例,闡述了近3年基礎研究類項目立項情況、特點,分析了農業基礎研究目前面臨的主要問

  摘要:黨的十九大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科學論斷,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歷史任務,在我國“三農”發展進程中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文章以新疆農業科學院為例,闡述了近3年基礎研究類項目立項情況、特點,分析了農業基礎研究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加強新疆農業基礎研究的對策建議,如加大對基礎研究的穩定支持力度、強化基礎研究頂層設計、打造基礎研究人才隊伍、積極培育國家重點實驗室等,以期為省級農業科研院所基礎研究工作提供參考。

淺談基礎研究在新疆農業科技創新中的重要性——以新疆農業科學院為例

  關鍵詞:基礎研究;農業科技創新;鄉村振興;新疆農業科學院

  “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新疆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仍然生活在農村,南北疆、城鄉、農牧區之間發展不平衡,南疆四地州是全國深度貧困地區“三區三州”之一,集中了全疆90%以上的貧困人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必然要求[1]。習近平同志指出,“創新是第一動力”[2],“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開關”[3]。因此,農業科技創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4]。農業基礎研究是農業科技創新的源泉,是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實現農業提質增效的突破口,是加快新疆由農業大區向農業強區轉變的根本動力。文章主要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視角出發,以新疆農業科學院為例,闡述了2018年基礎研究類項目立項情況、特點,分析了農業基礎研究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加大對基礎研究的穩定支持力度、強化基礎研究頂層設計、打造基礎研究人才隊伍等加強農業基礎研究的建議,以期為省級農業科研院所基礎研究工作提供參考。

  1新疆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現狀

  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及比例是直接反映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5]。近年來,我國科技經費投入力度逐年加大,R&D經費投入增速加快,國家財政科技支出平穩增長,R&D經費投入強度(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穩步提高(見表1)。以2017年為例,將新疆基礎研究經費投入作為基數,則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試驗發展經費的支出比例為1∶1.28∶6.90,這反映出新疆R&D經費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試驗發展上的分配很不平衡。同時,2017年R&D經費投入超過千億元的省(市)有6個,分別為廣東省(占全國13.3%)、江蘇省(占全國12.8%)、山東省(占全國10%)、北京市(占全國9%)、浙江省(占全國7.2%)和上海市(占全國6.8%),新疆R&D經費投入占全國R&D經費總投入的比重大致表現為穩中有增,僅為0.32%,這也反映出新疆基礎研究經費的投入嚴重不足。

  2新疆農業科學院基礎研究類項目立項情況分析

  以2018年為例,新疆農業科學院共執行各類科技計劃項目663項,到位總經費1.50億元,較2017年項目經費數增長19%。其中,基礎研究類項目210項,占總項目數量的31.7%;到位經費1336.46萬元,僅占全年到位經費數量的8.2%;A研究類項目來源主要集中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院自主支配專項。

  2.1基礎研究類項目申報與立項情況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是科研單位基礎研究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衡量一個單位科研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志。2018年,全院共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1項,到位經費696.46萬元。其中,組織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0項,獲批14項,資助直接經費為542萬元。從項目類型來看,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13項。近年來,新疆農業科學院圍繞農業生物技術、農產品貯藏加工、農業微生物等新疆農業產業振興中的薄弱環節開展了大量的基礎研究工作,并逐漸深入,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

  2)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地方科學基金人才類項目在國家科研體系中已成為發現優秀科技人才最為基礎和重要的環節[6]。2018年,全院共執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項,到位經費90萬元。其中,組織申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3項,獲批12項,平均資助率19%,資助經費為84萬元,從項目類型來看,面上項目5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7項。

  3)新疆農業科學院自主支配專項。2018年,爭取到院自主支配專項經費550萬元,為促進學科發展、培育科研項目、培養年輕人才團隊、推動創新性研究等方面提供穩定經費支持。一是繼續實施新疆農業科學院重點項目前期預研專項5項,經費200萬元,用于加強生物技術輔助育種、農產品質量安全、智慧農業、農產品加工、天然產物功能挖掘等重點學科培育。二是繼續實施新疆農業科學院青年基金項目35項,經費110萬元,用于培養青年科技骨干開展自主選題研究,儲備后備人才。三是繼續實施自治區公益性科研機構基本業務費專項38項,經費240萬元,用于支持學科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大、能保持或提升持續發展能力的儲備性研究。

  相關知識推薦:比較好中的農業科學期刊有哪些

  2.2基礎研究類項目呈現的特點

  1)客觀因素。第一,科研項目經費投入較少與科技需求量大之間極不平衡!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優化對基礎研究的支持方式,切實加大對基礎研究的財政投入,增加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原始創新能力”[7]。然而,新疆的R&D投入強度(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僅為0.52%,在全國31個省區(市)中排倒數第2位,遠遠低于全國2.13%的平均水平,與國家提出的基礎研究要達到“加大投入”要求有較大差距,仍走不出經費短缺的困境。2019年,盡管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已增加至每年1500萬元,但資助率仍然很低,并且資助強度不高,平均為7萬元/項?蒲薪涃M總體投入不足,渠道單一,基礎研究經費嚴重不足的現象普遍存在。新疆農業科學院通過多種渠道爭取財政資金設立了自主支配項目,用于穩定支持農業基礎研究,但仍是杯水車薪,遠不能滿足新疆推進鄉村振興的科技需求。

  第二,重大原創性成果缺乏,科技支撐引領能力較弱。由于基礎較差、起點較低、起步較晚,當前新疆農業基礎研究整體上以跟蹤性研究為主,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產出較少。據統計,2017年新疆全區發表國際國內論文數量9610篇,國內發明專利授權數量950件,在全國31省區(市)中分別位列第25名和第26名[8]。2018年,新疆農業科學院發表SCI/EI論文32篇,獲得發明專利17件,具有重要原始創新性的高質量論文相對較少,對自治區農業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貢獻不足。

  第三,對基礎研究頂尖人才和團隊支持不足。目前,新疆對于人才的培養有“天山英才培養工程”、“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天山雪松計劃”、“天山青年計劃”等,但是新疆的高層次人才戰略與發達省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新疆農業科學院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基礎研究類計劃項目數量太少,原因是嚴重缺少從事跨學科研究的優秀拔尖人才,尤其是在國際同行中有影響力的學術帶頭人,多學科研究交叉融合深度不夠,高水平研究成果數量少。

  第四,農業科技條件保障還不能適應現代科技發展的需要?萍紕撔掳l展離不開實驗室的發展。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家組織高水平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學家、開展高層次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據科技部2018年公布的《國家重點實驗室2016年度報告》顯示,2016年國家重點實驗室總數為459家,而新疆僅有1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地域分布情況,基本反映了我國基礎研究力量的地域分布,也反映出我國中西部地區與東部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科技實力之間的巨大差異[9]。

  第五,農業基礎研究類國際科技合作較少。緊緊圍繞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年,新疆農業科學院執行國際合作項目35項,到位經費755萬元。但大多數合作項目仍停留在一般性人員交流和學術互訪層面,與世界著名大學、科研機構的深層次合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2)主觀因素。第一,對基礎研究的思想認識不足。目前,對基礎研究重要性的認識還停留在表面,對基礎學科重視不夠,沒有形成良好的適合基礎研究發展的環境和文化。第二,科研態度不端正。成果評價“重數量,輕質量”,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些具有原創性、戰略性的研究成果不能獲得應有評價。第三,原創能力不足。我國基礎研究原始創新意識不強,模仿跟蹤現象仍較為普遍,對一些熱點問題一哄而上也很常見,現有科研人員參與競爭和承擔重大科研項目的能力有待提升。

  3關于加強新疆農業基礎研究的對策建議

  3.1加大對基礎研究的穩定支持力度提高基礎研究經費的比例是當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的必經之路。建議加大自治區財政對基礎研究的穩定支持力度,建立穩定支持和競爭性支持相協調的投入機制,完善對高校、科研院所、科學家的長期穩定支持機制。同時,引導鼓勵地方、企業和社會力量增加對基礎研究的投入,探索共建新型研發機構、聯合資助等措施,逐步構建基礎研究多元化投入機制,推動科學研究、人才培養與基地建設全面發展。

  3.2強化基礎研究頂層設計圍繞新疆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需求,加強基礎研究系統部署,不斷完善學科布局,推動基礎學科與應用學科均衡協調發展,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創新,集中力量攻克一批農業重大科學問題。建議鼓勵和支持高校與科研院所自主布局基礎研究,擴大高校與科研院所學術自主權和個人科研選題選擇權。同時,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部門也應提供優質服務,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基礎研究類項目申請、立項、實施等方面進行全程跟蹤服務。

  3.3打造基礎研究人才隊伍人才是第一資源[10]。鄉村振興,離不開科技人才的支撐[11]。新疆需要進一步借鑒發達國家、經濟發達省市人才引進機制的成功經驗和先進做法,做好人才隊伍頂層設計[12],加大力度推進實施自治區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計劃,建立和完善高層次人才培養機制和流動機制,注重科學前沿,組建跨學科、綜合交叉的科研團隊。同時,注重中青年和后備人才的培養,支持具有發展潛力的中青年科學家開展探索性、原創性、高峰性研究,并試點支持中青年科學家開展非共識性研究。

  3.4積極培育國家重點實驗室重點實驗室是科研裝備先進、匯聚人才與資源的重要基地[13]。加強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布局與建設,積極培育國家重點實驗室,發揮科技基礎設施、重點實驗室、科學觀測試驗站等研究基地的集聚作用,穩定支持一批優秀創新團隊持續從事基礎科學研究。建議在自治區確立的優先發展領域甄選出一批優秀創新團隊,穩定支持8~10年,讓優秀創新團隊認準一個科研方向,心無旁騖地開展“十年磨一劍”的深入研究。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研發機構和聯合實驗室,加強面向行業共性問題的基礎研究[14]。

  3.5加強協同創新與開放合作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實施科技體制改革各項重大舉措,都對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依托地緣優勢,加強同周邊中亞國家(地區)科技創新需求的對接,充分發掘重點地區特色科技創新資源,全面提升科技創新合作層次和水平,打造“一帶一路”協同創新共同體,構建國際合作新平臺,聯合開展農業科學前沿問題研究。

  3.6優化科研創新環境基礎研究要突出以人為本,繼續深化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增強創新活力,營造有利于創新的環境,使科研人員潛心、長期從事基礎研究,讓從事基礎研究的科學家“有面子、有里子”,避免“見物不見人”。健全完善科技獎勵等激勵機制,提升科研人員榮譽感、獲得感;完善分類評價機制,調動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各方的積極性、創造性。另外,要加強科研倫理和學風建設,懲戒學術不端,力戒浮躁之風,營造良好的科研生態,夯實科研誠信基礎[15]。——論文作者:肖麗林萍王劍王成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