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北京新城發展評價與對策研究

發布時間:2020-09-21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從經濟、社會和生態三個維度構建了新城發展質量的評價指標體系,評價結果顯示新城發展質量相對中心城偏低,難以構成反磁力中心,新城經濟增長速度高,結構與質量有待提高,新城社會發展質量差距最大,相對落后的基礎設施水平拉低了生態環境質量的優勢

  摘要:從經濟、社會和生態三個維度構建了新城發展質量的評價指標體系,評價結果顯示新城發展質量相對中心城偏低,難以構成“反磁力”中心,新城經濟增長速度高,結構與質量有待提高,新城社會發展質量差距最大,相對落后的基礎設施水平拉低了生態環境質量的優勢。據此,從產業發展、公共服務、住房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新城發展質量的對策建議。

北京新城發展評價與對策研究

  關鍵詞:新城 發展質量 北京

  北京新城規劃在城市整體空間結構不斷調整的大框架內進行,大致經歷了衛星城規劃、衛星城整合調整、新城規劃與新城分類規劃建設四個發展階段。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提出形成“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城市空間布局。疏解非首都功能,建設高水平城市副中心,發揮新城多點支撐作用,建設一批特色小城鎮,構建北京新的城市發展格局。

  北京新城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遵循設置評價指標體系的科學性、代表性和可行性原則,結合城市經濟學、城市地理學、和社會學的基本理論,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從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三個方面,選取20個指標建立評價城市發展質量的指標體系,見表2。

  由于新城不是獨立的統計單元,評價中有一些數據采用新城所在區縣的總體數據來代替,盡管與實際情況有一定出入,但由于遠郊區縣的經濟社會活動一般集中在新城內,可以接受用這些的數據替代方式來近似地水平比較各個新城與中心城的發展質量。除“三甲醫院數”和“示范高中數”來自北京市衛生與健康委員會和教育委員會的統計資料之外,其他所有數據均來源于《北京市區域統計年鑒2019》和《北京統計年鑒2019》。需要說明的是,亦莊新城以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主體,跨越大興和通州兩個行政區,在統計上,僅有開發區口徑的經濟數據,由于其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指標數據的難以獲取,評價將亦莊新城排除在外。

  北京新城發展評價結果及比較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計算了中心城與新城的總體發展質量和各項發展質量,得分如下。

  (1)新城發展質量相對中心城偏低,難以構成“反磁力”中心

  從發展質量綜合得分來看,新城與中心城差距極大,平原新城發展質量高于生態新城。新城中,發展質量最高的城市副中心綜合得分僅0.55,最低的延慶得分為-4.51。各新城與中心城發展質量存在巨大鴻溝,中心城城市發展質量綜合得分為12.82分,而除副中心之外的其他所有新城得分均為負值。中心城作為區域城市群中發展質量的絕對高地一枝獨秀,對發展要素具有極強的吸引力,而周邊新城在與中心城的發展質量對比中處于絕對劣勢,難以構成對中心城的“反磁力”中心,難以吸引中心城的非首都功能以及人口、產業等要素向新城疏解。北京城市區域單中心向心集聚的發展態勢由于新城的低質量發展而得以延續。但是由于新城發展質量與中國國內的一些城市對比仍然具備優勢,所以仍有大量的外來生產要素涌入新城。

  (2)新城經濟增長速度高,結構與質量有待提高

  經濟發展質量方面,中心城得分為3.76,其次是副中心得分0.87,昌平和順義新城得分為正分,房山和大興新城排名隨后?梢园l現第一圈層新城經濟發展勢頭良好,與中心城的差距相比綜合差距要小得多。第二圈層的生態新城不以經濟發展為核心目標,其經濟發展得分普遍較低。

  從經濟發展質量的三級指標來看,新城在經濟增長速度方面超過中心城,尤其是城市副中心和大興、順義三個近距離新城;但是新城的經濟結構與中心城差距極大,第三產業比重較低;萬元GDP技術合同額和萬元GDP能耗指標反映了經濟發展的技術含量與環境友好程度,新城這兩個指標比中心城低,但差距不大。新城經濟發展應當更加注重質量與效益,伴隨新城經濟結構的升級,其經濟技術含量與環境友好程度有望達到中心城水平。另外,由于發展基礎與時點的不同,新城地區生產總值等總量指標較為落后。第一圈層新城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應進一步提高產業水平,承接中心城相對高端產業的疏解轉移。

  (3)新城社會發展質量差距最大,尤其優質公共資源差距較大

  相比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新城在社會發展方面與中心城差距最大,中心城社會承載力得分4.87,而新城中得分最高的副中心也僅有0.73分,得分最低的延慶新城為-1.53分。

  新城社會綜合承載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優質公共服務的短缺,三級指標中,新城與中心城差距最大的兩項指標為代表優質公共資源的三甲醫院和示范高中,這兩項中心城得分最高,為2.96,而新城得分區間為-0.12至-0.33。而代表普通生活水平的人均生活用電量,新城與中心城沒有差別,部分新城得分甚至超過中心城。優質公共資源短缺是新城缺乏吸引力的最主要原因。

  (4)新城基礎設施不健全,弱化了其生態優勢

  環境承載力方面,多數新城得分高于中心城,顯示了新城生態環境的優質程度。但二者之間的差距并不明顯。多數新城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不能達到100%,由于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的不健全,新城在生態環境方面的優勢被弱化。城市副中心、昌平、房山和門頭溝不僅基礎設施不健全,其林木綠化率或者空氣質量得分也較低,導致了這幾個新城生態環境得分低于中心城。因此,提升新城宜居水平亟需加強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

  提升北京新城發展水平的對策建議

  以社會、環境和經濟發展質量的提高來全面提升新城競爭力與吸引力,社會和環境發展質量的提升是經濟發展質量提高的先決條件,通過優質公共服務提供、特色城市文化建設和社區治理來提升社會發展質量,通過凸顯生態特色完善市政設施來提升生態環境質量,這樣,新城優質的社會與生態環境必然吸引高素質人口在新城生活,吸引高端產業的入駐,繼而完成產業升級提升經濟發展質量。

  (一)制定產業促進政策,加快新城產業升級

  制定產業發展政策促使北京新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產業結構。

  第一,建立高標準嚴格的產業準入機制。以產業效率作為最重要的指標,對于產業效率低的勞動密集性產業要嚴格限制,設置準入指標門檻,加強產業準入管理,防止以短期增長為目的的低端產業的進入,為新城高端產業發展預留空間,同時防止低端產業帶動的人口過度集聚。統籌安排對于通州、大興等承接中心城人口較多、主導產業不發達的新城,通過稅收、產業促進等優惠政策扶持吸引重大產業項目入駐新城,為新城產業發展與人口轉移創造便利條件。

  第二,制定相對寬松的人才落戶政策,面向全國廣納人力資本。對新城發展急需的人才,包括產業發展所需的技術人員、高層次管理人員、高端服務業專業人員,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所需的高素質教師、醫護人員、文化創意階層等,制定有針對性的相對中心城更寬松的戶籍政策,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以加快提升新城發展水平,構筑核心競爭力,形成“反磁力”次中心,以疏解中心城功能。為避免高端人才以新城戶籍作為進入中心城的跳板,在制定落戶政策時需要考慮為新城服務的最低年限等條款。

  第三,強化新城中等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積累人力資本。

  第四,堅決維護《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建立良好的經濟秩序。新城面臨著經濟高速增長期,大規模流動人口進入城市。急需要全面貫徹“以人為本”理念,對全社會依法治市,對公然違背合同法的企業堅決說“不”,堅決維護流動人口作為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和作為公民的合法利益,特別是加強對資方監督、檢查,使其嚴格遵守《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依法保護勞動者的休息、休假權力。

  (二)引導中心城產業特別是大型企業轉移疏解

  需要特別重視引導中心城大型企業和機構的疏解。大型企業尤其是國有大型企業的空間非均衡分布是影響城市空間格局的重要因素。大型企業具有市場需求廣、輻射帶動作用強的特點,圍繞一個或多個大型企業,有眾多的中小企業為其配套服務,形成集群發展的態勢。通過相關政策引導大型企業轉移,可以帶動相關中小企業的疏解,才能快速提升新城產業層級和集聚能力。

  為促進產業的疏解,應當在尊重和兼顧各區域利益的基礎上,建立規范的產業轉移利益分享和補償機制。

  (三)高標準配置新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優質公共服務的健全完善是新城相對獨立的關鍵,當前亟需研究制定新城公共服務標準化目錄,對公共服務項目、硬件設施標準、管理服務水平做出明確的標準化的規定,并制定措施推動公共服務規劃的制定與落地,實現新城公共服務的標準化配置。

  相關期刊推薦:《城市發展研究》創辦于1994年,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主辦的刊發探討如何應對我國城市發展面臨的一系列挑戰的研究成果的學術性刊物,刊載城市規劃、城市地理、城市經濟、生態學以及相關學科的文章。國內外公開發行。

  新城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的標準制定與配置。首先,制定交通基礎設施配置標準,包括新城和中心城之間的交通聯絡線如高速路、軌道交通、快速公交等以及新城內部的交通設施和公共交通服務標準;研究新城水、電、氣、熱、垃圾處理等城市配套設施建設標準與建設時序,加大投入,尤其要完善新城目前較為薄弱的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加強公共服務設施的配套,依據設施服務半徑、輻射人口等科學合理地確定教育、醫療、文體活動、養老服務等一系列的公共設施,提高新城生活便利程度。

  在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基礎上,制定優質公共服務標準化目錄,從數量、規模和水平三個方面確定諸如三甲醫院、中小學名校、示范高中、文化體育活動中心等公共服務資源的標準。并出臺政策推動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新城傾斜性配置。

  (四)制定有針對性的新城住房政策

  制定新城商品住房引導政策,鼓勵新城建設中小戶型商品住房,改變以往新城住房以別墅和大戶型住房為主的格局,以中小戶型低總價的住房為在新城工作的普通家庭解決住房問題,并吸引中心城居民遷往新城居住與工作。

  利用新城待開發土地規模較大、地價相對較低的優勢在新城規劃建設公共住宅。目前,新城的經濟適用房和兩限房極度缺乏,在住房體系中所占比例極小。在新城建設一定規模的保障性住房是疏解中心城人口的一個有力措施。

  此外,應研究制定居業聯動的住房資助政策,比如建設一批人才公寓、青年公寓,主要面向在區內工作的年輕人;規劃建設一批“三限房”,以在區內工作的普通員工為銷售對象,并以配額方式分配給區內企業。使新城居民能夠通過較低的價格買到較高品質的住房,吸引鼓勵性產業、優秀的教師和醫生遷入新城。——論文作者:袁蕾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