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數字貨幣發展應用及貨幣體系變革探討— —基于區塊鏈技術

發布時間:2020-04-28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隨著IT技術飛速發展和廣泛運用,經濟社會電子化、網絡化、虛擬化程度不斷深化。在新技術、新需求的沖擊下,承載蓿薄記、結算、儲備、投資功能的傳統紙幣日益顯現出安全性低、流通成本高、信息缺失等缺陷。為解決傳統紙幣弊端,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成立

  摘要:隨著IT技術飛速發展和廣泛運用,經濟社會電子化、網絡化、虛擬化程度不斷深化。在新技術、新需求的沖擊下,承載蓿薄記、結算、儲備、投資功能的傳統紙幣日益顯現出安全性低、流通成本高、信息缺失等缺陷。為解決傳統紙幣弊端,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了數字貨幣研究團隊,標志著中國數字貨幣應用進入日程,以數字貨幣為代表的新一代貨幣呼之欲出。目前,世界范圍內尚無真正意義上的數字貨幣,最為接近的是以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作為基礎性底層技術的比特幣。本文基于區塊鏈技術對未來數字貨幣發展應用進行探討。

數字貨幣發展應用及貨幣體系變革探討— —基于區塊鏈技術

  關鍵詞:數字貨幣貨幣體系區塊鏈技術交易結算技術金融安全

  一、區塊鏈技術原理和特點

  (一)區塊鏈技術原理

  區塊鏈技術是基于密碼學中橢圓曲線數字簽名算法(ECDSA)實現去中心化的數據庫技術,將區塊以鏈的方式組合在一起形成數據結構,以參與者共識為基礎存儲有先后關系的、能在系統內驗證的數據。其具體的技術方案是讓參與系統的任意多個節點把一段時間系統內全部信息交流的數據,通過密碼學算法計算~ui2,錄到一個數據塊(block),并且生成該數據塊的指紋用于鏈接(chain)下個數據塊和校驗,系統所有參與節點來共同認定記錄是否為真。

  (二)區塊鏈技術特點

  1.數據信息完整透明,可完全驗證。區塊鏈技術中,記錄數據的區塊按時間順序生成,相鄰區塊具有嚴密的邏輯關系,相互引用生成;同時區塊組合成鏈,實現系統內所有節點共享的交易數據庫。區塊鏈技術形成存儲的數據具有不可篡改和無法偽造的時間戳,任何交易都有完整的證據鏈和可信任的追溯環節。

  2.開源去中心的高容錯分布式結構。區塊鏈系統協議是開源、去中心化的,建立的數據庫是全球范圍內的超級數據庫,業務模式具有極高的包容性;數據信息的產生、記錄、存儲、傳播都采取分布式分配給系統各個節點,避免部分節點出錯導致系統崩潰風險,保證系統內置業務的連續性自運轉。

  3.高安全性的智能合約可編程。區塊鏈技術采用“非對稱加密算法”解決共識機制,不擁有私鑰而破解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同時代入驗證的難度較低加密計算安全勝非常高。區塊鏈技術運用可編程原理內嵌腳本概念,實現智能可編程,對價值交換的特定限制、交易模式變動和更新等都可以編程寫入區塊鏈,形成智能合約。

  4.高運作效率,低運營成本。區塊鏈技術信任機制建立在非對稱密碼學基礎上,系統使用者不需要了解對方基本信息即可進行可信任的價值交換,即在沒有中心機構的情況下達成共識,價值交換的摩擦成本幾乎為零,從而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同時保證了系統運營的高效率和低成本。

  5.透明數據背后的匿名性。區塊鏈上的數據都是公開透明的,但數據并不綁定到個人,任何交易的信任基礎都是通過純數學背書而非交易對象的身份背書,從而實現了數據透明的同時保護參與者個人隱私的匿名特點。

  二、傳統貨幣發展沿革及局限困境

  雖然傳統貨幣在其發展過程中不同的生產環境和經濟背景下有過完美的表現,但信息科技的革新和共享經濟的發展為貨幣進化提出了新要求和方向,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預示全球金融生態系統正由量變引發質變。

  (一)傳統貨幣發展沿革

  1.以物換物階段。人類使用貨幣的歷史產生于物物交換的時代。在原始社會,人們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

  2.金屬貨幣階段。早期人類社會使用貝類貨幣比較普遍,但隨著冶煉技術的進步和生產的發展,交易活動規模和數量限制,貝幣由于來源的不穩定而使交易發生不便,人們便開始尋求供給更加穩定的貨幣,金屬貨幣的運用便應運而生。青銅貨幣的產生,標志著人類第一次嘗試用自主制造代替自然供給,雖在樣式和設計上略顯粗糙,但還是得到廣泛的運用,但因銅金屬儲量大、價值低等因素制約,它逐漸被貴金屬貨幣取代。

  3.貴金屬貨幣階段。黃金、白銀作為貴金屬貨幣,由于儲量低、開采難,內在價值穩定,相當長時間內充當一般等價物,促進了各國范圍經濟和規模經濟的發展。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的萌芽,金屬貨幣在大額結算上存在攜帶不便的問題,這為紙幣的出現提供了基礎。例如,我國宋朝時期出現的交子,其實質是紙幣使用者存儲金銀的兌換憑據,只是作為金屬貨幣特殊應用場景的補充。

  4.金本位階段。隨著技術進步和生產效率的提高、商品規;纳a、貿易流通的全球化和主權貨幣的強化,紙幣的應用被不斷強化,世界逐漸形成了以金本位為主體的國際貨幣體系,即各主權貨幣形成了與黃金的固定比率兌換。但在近現代的戰爭時期,因政府融資的需要也曾出現過純信用貨幣的發行,例如,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綠幣”,但在金本位恢復期間也被逐漸回收。金本位體系的維持和發展得益于近代出現黃金和白銀的大規模開采和利用,即貴金屬的大量供給。

  5.美元本位階段。隨著經濟發展,因黃金、白銀存量有限性與貨幣職能所要求的“無限性”之間矛盾凸現,促使貨幣增長與黃金持有量的平衡被破壞,金本位制度逐漸向美元本位制度過渡,形成了美國保持金本位制、其他主權貨幣與美元掛鉤的國際貨幣體系。但這一體系并沒有從根本解決貨幣增長和黃金供給之間的矛盾。

  6信用本位階段。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后,貨幣從貴金屬貨幣進化到沒有商品作為發行保證的信用貨幣,貨幣的分散睦替代了單一眭,呈現出多元主權貨幣的特征。各國信用貨幣的信用來自于中央銀行體系和國家法律的強制力,只有國家發行的貨幣才有法定清償能力,具有名義價值,而且貨幣名義價值的基礎是國家經濟實力和償債能力。從而保證了信用貨幣較好地實現貨幣產生的初衷,便利商品交易,滿足日常經濟生活。

  分散性主權信用貨幣幣種繁多,商品交易承受匯率風險,增加了額外交易成本,但同時信用貨幣生產成本低,供給具有彈性,避免了黃金等自然貨幣數量受限的問題。但通過增發信用貨幣滿足商品交易的需求,容易導致幣值不穩定,持有信用貨幣的微觀個體被動承受貨幣通脹、貶值的損失。這種失衡的貨幣格局自然引發貨幣的自我進化。

  相關期刊推薦:《西南金融》(月刊)創刊于1980年,由四川省金融學會主辦。主要版塊欄目:特稿、貨幣政策、商業銀行經營管理、金融監管、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金融市場、觀察與思考、區域經濟金融、金融電子化、投資天地、保險園地、經驗交流、簡訊、統計資料、西南金融動態、撰稿須知。

  (二)傳統貨幣體系的內在缺陷與發展困境

  金本位制度和信用貨幣制度都是人類不斷探尋促進全球經濟活動、解決全球流動性問題的制度安排。但是一直未找到理想的全球流動眭供給模式。國際貨幣發行國成為現實中的全球中央銀行,提供流動性但缺乏統一規則。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后,各國際貨幣發行國競相采用量化寬松貨幣政策(QuantitativeEasing,QE),尤其是美聯儲連續四次推出QE,導致全球流動l生泛濫。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缺陷和發展困境是數字貨幣產生的客觀經濟基礎。

  1.微觀主體對信用貨幣缺乏信任。貨幣發行邊際成本幾乎為零,貨幣發行量變化主要體現貨幣當局或國家的政策干預,而非經濟發展情況的真實反映。同時,國際貨幣體系對貨幣發行國實行軟約束,造成國際貨幣多發。而國際貨幣發行預期的變化極易引發非國際貨幣發行國對此種貨幣資產的剛性需求預期增大,引發全球貨幣需求不穩定。

  2.缺乏國際協調機制。每個國際貨幣發行國都有貨幣發行權,缺乏國際協調機制,全球流動}生過剩,聚集通貨膨脹風險卻很難找到明確的責任人。QE導致國際貨幣發行國降低基準利率,實際利率較低。同時,全球缺少高信用等級資產,量化寬松產生托賓效果即貨幣與資產的替代效果,通過資產價格上漲帶動經濟增長。QE是缺乏規則的相機決策,政策效果具有短期性,出現決策與政策效果的動態不一致。金融資產投機易誘發資產價格偏高,甚至泡沫,積累金融風險。如果全球產業鏈緊密,匯率體系缺乏完全彈性,全球產出缺口不大,某個國際貨幣發行國國內產出缺口很大,會增加全球流動『生供給(姚余棟,2013)。

  3.特里芬難題。特里芬難題是指經常性賬戶赤字與匯率穩定之間的矛盾。貨幣是財富的表現形式,多國博弈采用QE,而QE不需要經常l生賬戶赤字也可以增加流動『生,導致全球流動過剩,信用貨幣幣值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增大。幣值不穩定導致財富再分配,各國實行以鄰為壑的匯率政策,競爭性貨幣貶值,出現國際貨幣發行國之間的“囚徒困境”,貨幣信用受損。而較早退出QE的國家主權貨幣相對其他未退出QE的國家貨幣升值,抑制出口,QE面臨退出的合作困境。

  在多元主權貨幣體系下,“比特幣”熱潮和“回歸金本位”的討論都說明各國對國際貨幣穩定性的渴望,表達了對國際貨幣供給實行硬約束的訴求。弗里德曼的貨幣數量論設想用一個自動化系統取代中央銀行,以穩定的速度增加貨幣供應量,消除通脹。2o世紀初,奧地利經濟學家哈耶克在《貨幣的非國家化》中第一次完整論述了一種非主權貨幣的構想:政府不應該控制貨幣發行,允許私人自由競爭產生貨幣。同時,貨幣同質化會引起相同的風險敞口,維護金融體系穩健運行需要多種異質風險偏好的貨幣并存。當前,需求不足,供給方失調,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應由需求管理向供給方面改革,形成以供給管理為主、需求管理為輔的流動性管理模式,為向非主權貨幣的過渡創造~-fz#。

  三、數字貨幣相關特點及較傳統紙幣優勢

  (一)數字貨幣運行機制及功能特點

  1.發行機制及方式。貨幣的發展經歷了從實物貨幣一貴金屬貨幣一信用貨幣(紙幣)的過程,F行紙幣發行是以發行國國家信用背書、由明確的中心機構(中央銀行)集中發行的,受發行國控制。紙幣發行通常采用中央銀行一商業銀行(信貸投放)一社會公眾模式。由于國家掌握貨幣發行權,擁有天然的鑄幣稅權利。數字貨幣的發行是開源、去中心化的,基于確定的交易或特定的國家發展要求,有明確可追溯的起源,某種程度上不再需要通過商業銀行這一中介。

  2.流通機制及方式。紙幣流通需要在區域間進行現金實物運輸,流通過程紙幣會逐漸磨損,需要實時進行紙幣回收、清點、銷毀。數字貨幣是非實物流通,通過加載信息的數據在系統網絡各參與者之間傳輸完成,沒有毀損、不需要回收、清點、銷毀,同時數字貨幣的流通不需要第三方做交易信用背書。

  3.防偽及信息記載。紙幣是無記名貨幣,在流通過程中無法記載交易明細和對手信息,不可掛失、無法追溯;自紙幣產生以來,假幣就一直伴隨左右,成為影響紙幣使用的毒瘤。數字貨幣具備不可篡改和無法偽造的時間戳,記載著每一筆交易明細和對手信息,完善的數據鏈確保數字貨幣每一交易結算環節均可追溯;數字貨幣的特點決定其幾乎不存在假鈔偽鈔。

  4.國際化功能。由于紙幣是國家信用背書、由中央銀行發行的,其國際化功能受到發行國綜合實力影響。除極少數國家發行的紙幣具備國際結算、儲備、投資和投機等功能外,其余紙幣僅能在本國范圍運用。數字貨幣是在全球化超級數據庫系統中產生、流通的,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各節點和參與者共同認證,不受國域地域限制,具備天然的國際貨幣屬性。

  (二)數字貨幣較傳統紙幣優勢

  1.數字貨幣能有效解決貨幣超發,遏制惡性通貨膨脹。紙幣發行規模由國家控制,按其性質可分為經濟發行、財政發行、信用發行,其中經濟發行體現了全社會商品物資(服務)價值和貨幣流通速度,符合貨幣發行流通規律本質要求,能保證市場貨幣流通的穩定有序;財政發行體現了國家財政收支赤字;信用發行是國家為滿足國民經濟發展通過銀行信貸主動進行的貨幣透支。經濟發行是正常發行,財政發行和信用發行是非正常發行。一般情況下,經濟發行所確定的貨幣規模對應著全社會商品物資和服務價值,足以滿足社會交易流通所需貨幣;由于國家控制貨幣發行,出于財政赤字和國家推動經濟發展需求,紙幣的超發不可避免。在某些情況下,紙幣超發過多會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損害侵蝕社會財富,破壞經濟正常發展。

  數字貨幣的產生發行是基于確定的交易或各參與者認可的特定需要,是全社會商品物資服務價值的直接體現和交易映射,2016年第5期專題:數字貨幣研討真實反映經濟發展狀況,體現了貨幣是經濟薄記符號的本質屬性。理論上數字貨幣不存在超發,不會導致通貨膨脹。

  2.數字貨幣是天然的國際貨幣,能消除匯率波動對經濟的影響。由于不同國家綜合國力的差異,不同紙幣價值不同,國際結算中存在相互兌換比率即匯率。匯率會因為不同國家政治經濟、利率、通貨膨脹等原因變化,同N,I?E率又是各個國家實現政治目的的金融手段。特別是承擔國際結算、儲備、投資、投機功能的貨幣,其發行國利用貨幣發行權和匯率的主導權,無節制的印發,操控匯率變動,控制全球資源價格,實現對其他國家購買力的剝削和經濟控制。

  數字貨幣所依托的區塊鏈技術是建立在全球化超級數據庫系統之上的,產生發行的數字貨幣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各節點和參與者共同認證,其價值基礎是由交易的商品物資或服務決定的,不受某個國家控制,不需要幣種間換算,不會產生匯率波動,具備天然的國際貨幣屬性,能有效解決現行世界貨幣體系下不可避免的特里芬難題。

  3.數字貨幣具有明顯成本優勢,流通效率更高。由于傳統交易信任機制的缺陷,紙幣必須依托國家信用為保障,紙幣的使用和市場流通需要國家中心機構的支持和監管;同時,紙幣的支付清算需要借助第三方清算機構或者支付中心實現,會產生支付清算費用。紙幣的使用還會帶來印刷成本、運輸成本、損耗成本、回收清點銷毀成本、防偽成本等系列成本。

  數字貨幣的信任機制建立在非對稱密碼學基礎上,是開源無中心的,使用者在沒有中心機構的情況下進行可信任的價值交換,價值交換的摩擦成本幾乎為零,其支付清算由交易雙方直接完成,不需要第_-:5-支付清算機構;同時數字貨幣沒有實物形態,在系統中流通,不會產生印刷、運輸、損耗、清收、銷毀等費用。特別是在當前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全球貿易加速發展,交易的規模和頻繁程度使得數字貨幣的應用具有較強的經濟價值。此外,數字貨幣不會產生紙幣發行必然引發的鑄幣稅。

  4.數字貨幣可完整反映交易環節和對手信息,能準確反映貨幣政策執行效應,有利于社會誠信的建立,有助于金融管理的強化、遏制經濟犯罪。紙幣的不記名特點使得監管機構無法準確全面掌握紙幣的使用流通情況,利用紙幣進行偷逃稅、洗錢等經濟犯罪成為現實中無法避免的黑洞。

  數字貨幣是記名貨幣,其不可篡改和無法偽造的時間戳可完整反映交易明細和對手信息,能如實記載每位參與者的交易信用,能在全系統范圍形成統一賬本。國家監管機構通過對賬本信息和數字貨幣流通環節的追溯,能第一時間全面準確地掌握貨幣政策、信貸政策和國家產業政策執行情況,進而科學及時評估政策執行效應,根據形勢變化調整優化相關政策;能建立起覆蓋全社會的信用體系,促進公眾誠信,有效遏制偷逃稅行為;同時數字貨幣具備確定的來源和指明的去向,能有力打擊洗錢犯罪。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